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錢的數字高,心情絕對會更好的「大數行銷法」

天下雜誌      2009/04
上周有一則有趣的科學報導(另篇請見這裡、這裡),一位德國經濟學家與一位德國腦部學家兩人聯手,做了一個實驗,證明了經濟學者一直懷疑存在的「貨幣錯覺」(money illusion)的奇異現象。所謂「貨幣錯覺」就是說,如果一個國家今天幫每個國民加薪50%,但同時也把所有物價提高50%,所有的喔,在經濟學家眼中,整個經濟環境和之前是一模一樣的。






不過,一般人的觀感卻不一樣,民眾會普遍較快樂,且能刺激消費,讓大家覺得賺比較多、花得比較輕鬆!反之,如果全國減薪50%,即使物價也跟著全面降低50%,一定會招致民怨!


為了一瞥「貨幣錯覺」是否是真的,這兩位教授合力找來24位志願者來做腦部掃描(另一篇報導指出是18位,但新聞稿是24位)。通常這樣的腦部掃描實驗,參與的實驗者都不多,原因在實驗往往並不著重在計算一個「平均值」,而是觀察腦中的變化,實驗在看到這麼幾個人人人都有同樣的變化,實驗或許就可宣布成功。在這個「貨幣錯覺」的實驗中,科學家讓實驗者回答問題,答對了,就有獎金可拿,之後他們可拿這些獎金來買一些音樂CD、乳液、滑鼠等帶回家!中間的過程,科學家全程監控、觀察實驗者腦部的血液氧飽和濃度的變化。


就這樣問問題、給薪水、選禮物,做了一輪之後,科學家進入第二階段──


在第二階段裡,科學家將每題的「薪水」提高了50%,並且將後面的商品的「價格」也跟著提高了50%。科學家有讓實驗者知道此事,實驗者知道他們的薪水增加了,後面的東西也變貴了,而且科學家還提醒了實驗者,由於什麼都變貴了,所以兩次的狀況是一模一樣的。


這時候,在第二階段,神妙的事情發生了──


科學家竟然測到,在第二階段整段時間,實驗者從「拿到錢」到「買東西」,他們的大腦的「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皆產生比第一階段還更大的反應。


大腦的這部位剛好主掌reward,這部位是和吸毒之後所產生的動作部位是一樣的!雖然科學並沒有點出究竟是拿到錢的剎那感覺較好,還是花出錢的剎那感覺較好,他們的意思是整個過程,只要是大錢、大價錢、大數字,就會刺激大腦的這個部位,讓自己產生愉悅的感受!


賺大錢、花大錢的人,遠比賺小錢、花小錢還要快樂!有趣的是,這個「錢」不必真的「大」,純粹只是「數字大」,就算我們心裡知道數字不等於真的價值,但「數大,就是美」!


科學家的解釋正是「數大就是美」,人們對較大的數字有迷思。省錢的感覺很差,遠遠不如可以買下大數的感覺,大數字就是會帶給人很多的愉悅感。


這樣的「大數行銷法」,我還沒完全參透,但仔細想想,或許有機會顛覆一些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行銷手法,讓消費者乖乖打開皮包?


我突然想起,之前曾經和朋友逛街買家具,碰到過一個實際例子:這位朋友要買沙發,他在台北文昌街逛了兩間家具店,兩家家具店都賣沙發,一家賣的是一長條、一短條,價格是2萬5,來到另一家家具店,同樣擺出一長條一短條,價格是1萬8,只見朋友一臉猶豫,並沒有馬上作決定,我知道他打算開口殺價。


如果你是老闆,會怎麼做?


或許老闆會說,那先生你預算是多少?還是主動降價到1萬7千5百元看看?


那位老闆並沒有這樣做──


記得這位老闆不知是神來一筆還是怎樣,突然拉來旁邊另一個短條的小沙發,過來組。他說,這樣一長、兩短,總共2萬5!


這個價錢聽到以後,我彷彿看到朋友的耳朵「豎」了一下,他沒想太久,就當場說好,再形式上殺價了幾下,掏腰包一口氣買下了一長兩短、總共2萬4千1百元之類的。回家後我想想,那個小沙發賣7000元實在有點貴!但朋友就是買下手了,也不好意思再提醒他。這行銷手法讓我著實學了一課,有時候,往上加,不見得是不好的!


善用客戶心中的這種「比較」,是很會賣東西的人很擅長的,但大部份為了要讓客人買產品,都是把自己「變小」、「變便宜」,但這位老闆不是,它把自己「變大」、「變貴」,變得像是另一家家具店的一樣貴,但東西比它還「多一樣」。這樣一來,老闆不但成交,賣的錢還多,客戶依「貨幣錯覺」的原則應該也會更高興,老闆自己也更高興,通通都高興!


今年,人人都需要更愉快一點!整天喊省錢、省錢,大家不會快樂。在景氣慢慢復甦中,不妨一起多想想「大數行銷」,它是讓我們利己又利他的一個新思考、新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