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MYKEA號召網友自製美皮,透過IKEA家具建立的全球標準尺寸賣全球

by Mr. 6 on November 22nd, 2010







很早前,我們全家移民到加拿大溫哥華,新家空無一物、沒有家具,當時便購買簡單又方便的IKEA家具。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連「床」都在IKEA買,而IKEA當時的床,尺寸和其他一般的床不太一樣,所以我們被「逼迫」,不只買了IKEA的床,連它的床單、棉被、枕頭套……也都在IKEA買!看到我們手上大包小包的好幾種花色的床單與棉被,我們驚嘆:「IKEA真會賺錢!」
然後,我們買了IKEA的沙發,沙發也是一樣,它的「外皮」也是必須在IKEA買到,幾年來,由於沙發套舊了或看膩了,再逛IKEA,就會再買新的沙發外皮,所以IKEA的家具真的像印表機一樣,買了一套不是與它關係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以後會一直買一直買一直買。我們再次驚嘆:「IKEA真會賺錢!」
話是這麼說,但感覺上,IKEA借用了它「訂尺寸」的力量,吃了我們豆腐。
但這星期看到有個有趣的網站,這網站叫「MYKEA」,竟然斗敢搭著IKEA自我設計的機會,幫IKEA家具換「外皮」。我聽說過iPhone周邊有很多廠商因為做它周邊的美觀套子而獲利匪淺,但從沒聽過,原來IKEA家具周邊也有人幫忙做?大家可以去看看這個網站,會發現你開始想掏腰包買下他們的套子。
原本,這個創業團隊是接設計案件的團隊,他們以IKEA的家具來妝點他們的新辦公室,覺得這些IKEA家具,雖然很有現代風、設計感,也不貴,一個工作室裡面擺滿這些東西真的蠻過癮,但對設計師來說,IKEA的家具太「單調」,還可以更「跳TONE」一點、更活潑、更有流行感,於是他們就自行「輸出」一些圖片,「貼」在他們做好的IKEA家具上!
完成之後,實在美到不行。
他們靈機一動,何不來開一個網站,賣這些專為IKEA家具設計的「圖片」呢?
就取名叫「MYKEA」吧!就是「My IKEA」的縮寫啦,他們喊出「我不要赤裸的IKEA家具」、不要「標準化」的商品!不過,IKEA自成一套系統的全球化標準化尺寸反而幫助MYKEA,來到MYKEA買東西,很簡單,只要三步驟:一、先挑選你要畫的IKEA家具,基本上就是給你幾個IKEA的桌子、櫃子、抽屜等等來挑選,它都會選那種有較大的平面空間的,可以貼美美的貼布,然後你就可以選花色了,接下來就是「付費」,它位於歐洲,所以錢的計算都是歐元,但是,要謝謝IKEA全球標準化,你在全球各地只要買得到IKEA的地方,都可以買MYKEA 
這個點子,可說是狠狠的吃了IKEA一記豆腐。IKEA自成一格的國際標準化,杜絕其他家具廠商,反而讓這間「MYKEA」一竄起就可以搭著這個國際標準尺寸,吃遍全球市場!但願MYKEA沒有違反什麼法律!

線上購買後,會收到MYKEA郵寄來的花色,這份輸出,會放在一個搬運用的圓筒內,你可以按照他的說明,將那些已經幫你安排好的花色,一塊一塊的對應到家具的每一塊區域,接下來只要將要貼的區塊噴上「洗碗精」,將花色貼上,再以「鍋鏟」刮一刮確保沒有空氣泡泡在裡面,就一切OK了!而這間公司也很酷,如果你是畫家,只要使用Illustrator或Photoshop,拿自己的IKEA家具作實驗,設計好之後,就上傳到Mykea,他們有個技術員會確認一下是否合格,就可以公開販售,每次有人買,畫家就可以抽成。但這一點點小錢對畫家來說吸引力不大,他們有興趣的在後面──MYKEA也會求所有買下的客戶們,記得拍一張「成品圖」,然後上傳回來Mykea,他們會挑選好的照片再將它貼回來到網站去。這就是一個循環了,讓更多人看到想買,也讓更多「畫家」看到這些作品是賣得出去的,於是回來產生更多作品。
我最近感覺到「Web 2.0」的點子,好像有死灰復燃的現象。首先,佔據排行榜已久的Zynga的開心農場「Farmville」已經掉到第二名,而第一名竟然是「Phrases」,它可以打敗開心農場,以簡單又不怎樣的東西,取得第一名寶座。
應該說,Web 2.0這種東西一直都在,也不斷的被使用在各式各樣的「行銷活動」裡,但更有意思的是,自從「Web 2.0」掉落之後,大家不再為了配合Web 2.0而「硬想」一個Web 2.0的點子,只有在需要群眾的時候、有群眾才好玩的時候,才會推出一個Web 2.0的服務,就好像MYKEA這樣,有趣得不得了,也不需要什麼贈品,就能輕鬆的吸引「投稿」。事實上,就算沒人投稿、沒有設計師願上傳他們的作品,沒關係,原本這個設計團隊所設計的這幾個花色,也夠他們賣了。
奇怪的是,這過程就和一般的賣馬克杯、賣T-shirt一樣,但,不知道為什麼,有趣很多!我想,可能是因為,在家具上畫東西,感覺和「塗鴉」相當接近,那已經不是做一個商品,而是一種「破壞」,所有有一點點設計細胞的人都有興趣試試看,和小時候亂畫家裡牆壁是一樣的趣味!所以,誰還能來想一想,還有哪種商品可以有這種「破壞感」?
最好是搭得上某一個主流商品,又不要被他們告,在法律上,MYKEA確實有大膽了一點點(包括他們的取名),但看來是沒有問題的,誰還能來想出下一個被吃豆腐的大品牌、下一個點子呢?

旅遊產品也可以免費嗎

珠寶老闆推出「只要下雪就免費」創意促銷,他是怎麼做到的?

by Mr. 6 on January 7th, 2011,
最近看到一間超有趣的小店,這家位於美國北卡州的小珠寶店的老闆,不斷推出「免費」的促銷活動,珠寶怎麼免費,應該是騙人的吧?不,他是真的免費,而且驚人的是他的免費促銷竟是和「老天」在對賭,靠「天氣」來免費
他對著Asheville市的市民們說:「各位,只要Asheville市在耶誕節那天積了3吋厚的雪,你買的珠寶就算你免費!」
不囉嗦,不是只有85折喔,就直接算你們免費!消費者只要在11月26日至12月11日的二星期的期間,買下任何一種珠寶,就可以玩這個「遊戲」,如果當天真的積了3吋厚的雪,老闆就會退錢給你。嘩!雖然消費者可能不會去看氣象報告才去買,但一聽到這樣的促銷活動,可能就覺得蠻有趣的,至少就先在Asheville市傳開了;另外有些人反正本來就想買珠寶,兩家一比較,這家敢這樣算免費,另一家沒有這種促銷活動,可能就直接選了這家店買了。
這實在很誇張!這老闆敢這樣說,客戶也敢買,這麼多客戶上門了,老闆賣了這麼多珠寶,難道不怕在耶誕節當天,真的給他下了三吋的雪,隔天他大概要申請破產、直接倒店了?
不,這個老闆太聰明,他使用了網路上的有趣工具,叫「氣象保險」──
是的,在很久以前曾經寫過這麼一篇文章,當時是兩個Google的員工出來創立了一間叫「WeatherBill」的公司,讓商家們可對氣象作保險,這種保險方式原本是要讓一些「靠天吃飯」的商家在使用的,譬如譬如在西雅圖賣傘的阿婆,每個月一定要碰到十五天以上的雨天才能獲利,到了三月的雨季,阿婆可向 WeatherBill買一張「西雅圖的三月有15天以上會下雨」的保單,假如真的下雨不超過十五日,阿婆就會獲賠一筆足以平攤她生意損失的費用。不料,這個做法被珠寶店老闆看到了,竟然也來參加「氣象保險」,他事先先查好,到底要保12月25日耶誕節下雪,要花多少錢?然後將這個「成本」,含在客戶的價錢裡面。消費者會以為老闆這麼好心,其實那個保險費已經含在珠寶的費用裡,再怎麼賣,老闆都不會賠錢,等到12月11日促銷活動結束,隔天這個老闆趕快去下訂買這些成交珠寶總額的天氣保險,或許珠寶業的利潤空間太大了,他永遠不會吃虧!

珠寶店老闆之前跑過的其他促銷,還包括看到一對客戶,要買新婚的戒指,他回到後面的電腦算了一下,就告訴他們,只要你們結婚的那天下雨,這個戒指就免費給你們!聽起來多有同理心啊,新人一聽,如果當天天公不作美,戶外婚禮辦不成,至少戒指免費,於是就興高采烈的買下這隻戒指了。這位老闆說,在業界其實不只他這樣買氣象保險來進行促銷,其實他之前也是學另一位在芝加哥的珠寶商,也是買了「天氣保險」後,和客戶打賭,如果芝加哥在某天積了6吋的雪,就算他免費。
太妙了,竟然有這樣的促銷手法!
先前對於行銷便觀察到一個現象,許多B2C的賣家想做行銷,老是希望行銷活動的效益能直接、立刻、馬上的反應在當月的銷售上面,而不只是品牌形象提升、客戶溝通等等,不過我發現,大家儘管都希望在行銷上面發揮最大的創意、辦出各式各樣的有創意的活動,已經幾乎把腦子都搾乾了,但是到了銷售的這邊,就只剩下一種創意──
折價」。
不然就是「送贈品」。
或是「折價」再加上「送贈品」。
目前的商家,都是仰賴著無敵創意的行銷活動,再加上千篇一律的銷售手法!你說你折價很多耶,折到幾乎都要折腰了,已經侵蝕掉幾乎所有利潤了,但消費者不一定這麼在意你的折價,而且總有一些比你更有利潤的其他競爭商品,永遠可以推出看起來差不多的折價,尤其當整個市場都在打折的時候,消費者已經見多不怪、麻木掉了,不再輕易被這些折價活動所影響,這時候,光靠傳奇乖誕的行銷創意,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不一定可以輕易的撼動大批的消費者。
這間珠寶商給了我們一課。它雖然是一場行銷活動,但這場活動是直接針對銷售的價錢來設計的,這種創意可說是珠寶店的「破壞式創新」。而這樣的「只要下雪就退費」的行銷活動,本身就充滿了魅力,畢竟最後消費者最care的還是價錢,任何和價錢有關的,只要夠驚人,可以直接影響掉他們原本大腦裡的決策。事實上,Groupon類的團購網站最棒的也是在價錢上面讓步至少一半,那麼,蛋糕店老闆可以故意做出某一種超豪華的二倍貴的新品蛋糕,讓它加入菜單,折價之後還是有利潤──請注意,像這樣的針對銷售來設計的行銷活動,需要「產品端」的完全配合。
甚至可說,它已經不是「行銷部」的事,而是「產品部」的事
如果每次都是在訂價上面做些讓步,既痛苦、又無趣,或許,該有另一個部門來專門研發「次產品」,或者研究周邊和定價有關的工具譬如這個珠寶商所使用的WeatherBill,讓消費者看到的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定價模式?
在行銷活動方面,賣家已經很會辦,但是在定價策略方面,許多賣家,只是剛開始而已,還有很多很多的創意變種是我們還沒想到的。

-----------------------------------------------------------------
Use WeatherBill To Bet On The Weather
Michael Arrington JAN. 2, 2007

David Friedberg, a former Googler, is set to launch an ambitious new site called WeatherBill, headquartered in San Francisco, in the next few weeks. WeatherBill won’t be a consumer site; rather, they are combining an ecommerce site with a complicated weather forecasting algorithm to sell weather insurance policies to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 And having a business isn’t a requirement to purchase a contract on WeatherBill – users can also use it to simply make a cash bet on the weather swings in a given geographic area.
Weather insurance is difficult to get and even harder to customize. Enron began to dabble in weather-related securities, who’s value would fluctuate based on actual weather down the road, but that all ended in 2001 when the company went bankrupt. Today, large energy companies trade weather policies back and forth to hedge against high or low temperatures, but everyone else is left out.
That’s where WeatherBill will come in. Anyone can buy an insurance policy for weather in a given area. Choose a weather station via a Google Maps mashup (see screenshot to right) and choose whether you want it to pay out for each hot, cold, rainy or dry day. Temperatures are set by the user by degrees, precipitation by inches. As an example, if I want to be paid $100 for every very rainy day (1/4 of an inch or more) in San Diego in March 2007, that policy will cost $370.64 and will pay up to a maximum of $3,000. Every option is variable, and so the user can decrease the amount of rain required, increase the maximum payout, etc., via an Ajax interface. A contract for a payout of as little as $1 can be created.
WeatherBill hedges their own risk via their weather algorithm, which Friedberg tells me they use to simulate 20,000 years of weather daily for each weather station. They also sell their risk on the back end to a number of hedge funds. The result is guaranteed profit for them, regardless of the weathler. All they have to do is sell policies.
WeatherBill may be useful for golf course owners, movie theaters, amusement parks and other businesses whose business varies significantly based on that day’s weather. I would imagine that having this built into things like Quickbooks and other online accounting software would be a great feature for many small businesses. The only requirement to purchase a policy is that the individual or business is an “accredited investor,” meaning they have a net worth of at least $1 million. The user has to certify this when creating an account, but no follow up is done.
WeatherBill is has raised a Series A round of financing from NEAIndex Ventures and a number of angel investors. Look for a launch in the near future. Additional screenshots below (note: these are from an early demo, and will probably change somewhat by launch).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3大新創意,竟讓它和平板電腦並列2011最夯趨勢!

追星族城市行銷之虛擬實境應用
ex.偶像劇拍攝場景  肉眼看不到   手機拍的到
ex.飛輪海到319鄉  粉絲用手機拍AR上傳打卡


--------------------------------------------------------------------------------------
by Mr. 6 on January 20th, 2011



我們說,3D電視應該會有人想看啊?但3D電視就是紅不起來!有些事情,「視覺」上的震撼永遠無法立刻等同於熱門。另一個可能令人遺憾的視覺技術是「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之前有人覺得,AR可能就只能用在一些很炫的行銷活動而已?
錯,有一些評論家,竟然已經將AR和「平板電腦」畫為同一級,都是2011年新的一年的最、爆、趨、勢
你說,AR已經這麼兩三年了,為何到了2011年,還有新的玩意可玩呢?
有的!只要看到最近幾起驚人的AR案例,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潛力──
首先是在大約一個月前公佈的驚人小程式「Word Lens」,翻譯成「單字眼鏡」好了,真的很神奇,你下載這個iPhone應用,拿著你的iPhone,對準對面的外國單字,天啊,它竟然開始自動比對,然後,就在外國單字的原處,取代成為……呃,翻譯過的單字!建議你要看影片才能感受這種震憾力
這支APP是由一間叫Quest Visual所製作的,據說開發了兩年才成功。他們說,之前已經有類似的線上比對翻譯,但這個Word Lens最強的是它不必上網,只要下載這個APP,裡面已經含了辨識、翻譯、取代的功能,而且為了增加運算速度,這個工程師是自己「從頭寫到尾」,完全沒有使用任何其他廠商或個人的程式碼,所以才能做到這麼快的翻譯速度、這麼神奇的準確率。和它比起來,之前那些旅行專用的翻譯機似乎都已經遜掉了,今後你旅遊只要帶著這個東西,對準某個單字,它就會自動翻成你看得懂的字!目前Word Lens是先做完了「西班牙文到英文」的服務,以後只要換裡面的字典,要做成哪個都還算容易,或許中文字在辨識或編碼上會有問題?這支APP讓我們有很多點子,或許你的現有產品,可以藉AR再擴大一倍,做出許多夢想中的功能。
第二個AR新創意,由一間叫「Gold Run」的公司做出來(報導在此),它不只是幫一家廠商辦行銷活動,它將這種AR的行銷活動更升一級了!廠商可以與Gold Run談,Gold Run就將這家廠商,加入它的「尋寶平台」。尋什麼呢?廠商可以指定,要使用者到哪幾個地方,秀出哪幾樣東西,當使用者真的到了那個地方,電話拿出來一拍!AR技術立刻秀出某個虛擬商品,浮在天空中,廠商可以設定,使用者按下「收藏」,再到下一個地點,等到收藏幾個之後,就可以讓這個使用者得到某些贈品!或者,只要使用者一拍,秀出某個商品浮在空中,就立刻讓他拿到一個贈品!

你說,這樣的「遊戲」,AR是否是畫蛇添足呢?畢竟現在不必AR,只要有GPS做一個「check-in」簽到的動作,也是可以拿贈品、收集地點。但AR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拿著iPhone對著一個地方,看看那邊有什麼寶藏,一按,果然有寶藏!那種欣喜若狂的成就感,加上還可以當場玩一下AR,甚至可以做其他組合,譬如必須穿上某件衣服才會在螢幕上出現某個虛擬商品。這間「Gold Run」據說才出來沒多久,就已經有三十間以上的各大廠商排隊等著要和他辦一場又一場的行銷活動,看來,這部份還有很多可以玩得很過癮!
第三個AR最新案例,其實比第一個或第二個都簡單,有趣的是在它的「異業結合」,以及它可以很簡單的複製到各個產業去!這個案例來自於《Esquire Magazine》,他們的二月號的封面女郎是性感女星Brooklyn Decker,為了讓大家盡量去買雜誌,他們想到了一個點子!《Esquire雜誌》竟然做了一個AR軟體,使用者費盡心思下載之後,只要到700間全美國的Barnes & Noble書店的其中任何一家,對準書架,打開這個軟體,就會看到Brooklyn Decker女模,活生生的、熱情洋溢的、站在螢幕裡面!你的朋友可以趕快到鏡頭前面,站在Brooklyn Decker的身旁,拍一張照!
這個APP妙的地方在於三點──
第一,Esquire雜誌顯然不只投資一個APP在「二月號」上面,當大家被Brooklyn Decker吸引,下載了這個APP之後,通常是不會「刪除」它的,於是,等到三月號又有另一個模特兒了,又可以再吸引同一批網友,再次來到Barnes & Noble書店,再次去照一張相,當然啦,也再買一本《Esquire雜誌》!有些人可能這期對Brooklyn Decker「沒感覺」,但下一期說不定來了另一個更棒的封面女郎,那麼下一期你就會去下載這個APP了,所以這個APP可以在未來的兩年內,一個月一個月的累積用戶!
第二,這種「投射個人」可以運用在所有有店面的產業上面,譬如你開一間連鎖藥局,可以請「林志玲」來穿著你們家的制服,請她擺出100個pose,只要使用者到你旗下100家的任何一家店,就可以看到林志玲出現在裡面。網友可以和志玲姐姐合照,馬上傳到facebook上面。
第三,這種APP也可以讓不同產業可以合作,尤其是「上下游」的廠商,譬如說,洗髮精廣告可以和好幾家大小賣場合作,以一支APP,換來店頭的廣告之類的。使用者需要到現場才能使用該APP,為賣場帶來生意,而你也因此得到交換來的店頭促銷,也成功的將自己的行銷APP放到了每個使用者的手機裡去了。

Zaarly手機軟體做「即時許願」爆紅,三個可做的手機應用方向

結合買方市場的motel媒合

---------------------------------------------------------------------------------------
by Mr. 6 on March 15th, 2011


大約二年前,現在已經知名的LBS打卡平台「FourSquare」就在初春的「SXSW大會」裡爆紅了!你說,一場大會,怎麼可能讓一個軟體爆紅?因為這種大型會議人很多、會場很大,而FourSquare配合該大會,推出一些在該大會場裡的「徽章小遊戲」,有人真的樂在其中,收集一堆徽章,分享在部落格裡,所以爆紅!
來到今年,就在同一個SXSW大會,今年又有另一個手機的服務,因為這場會議而爆紅!它,叫做「Zaarly」。
Zaarly讓人在會場做什麼的呢?
網路人說,Zaarly可說是「Craigslist的相反」,稱為「反向分類廣告」,人家分類廣告是賣家或提供服務者列出他們的商品或服務,徵求「買家」,而Zaarly相反,它是讓「買家」或尋求服務者列出他們的需求,徵求「賣家」!
說直接一點,它像是一個「許願機」,你現在需要有人幫你跑跑腿,買一杯飲料過來?只要在Zaarly輸入你的需求,寫下你願意付多少錢,再用GPS系統抓到自己的位置,設定方圓1哩內的網友們都可以為你提供服務,再設定服務必須在幾分鐘內送達(比方說30分鐘),按下OK,接下來就拿著你的手機,等著有人回覆!
根據報導,Zaarly已經先取得100萬美元的資金,且這個點子才剛剛在三周前在洛杉磯贏得創業大賽冠軍,開站的沒幾天,就已經收集了幾千筆的資料。這個創業家說,他是在搭飛機的時候想到這個點子的,由於這傢伙身高近七呎,每次搭飛機,都必須主動和逃生門座位的那個人換位子,他會主動告訴對方,願意以50美元來交換該位子,對方總是免費就站起來換了,於是他想到Zaarly這個點子。
其實,我對Zaarly這個點子「不以為然」,充滿了美國人自大的感覺。每次看部落客寫到這種點子,大聲讚頌,那讚頌的背後是一種「爽」,為什麼爽?因為他們感受到有人替他們服務、讓他們花點錢就可以當大爺大少,這種服務,部落客說「好爽、好棒」,但一般人不會這麼無聊,所以服務不會起來的。我無法確定Zaarly有多少這樣的成份在裡面,所以無法判定是否Zaarly真的會起飛,還是只是「浪更小」的FourSquare?
不過,Zaarly這個點子讓我興奮,想好好寫一下,因為它真的呼應了四年前寫的《搶先佈局十年後》的其中一點──

當時我認為,手機服務裡,最有趣的是在「input」而不是「output」,也就是說手機不是讓人「看」的,而是讓人「輸入」資料的。這點已經在FourSquare、Facebook Places(手機打卡)裡面實現,而顯然打卡不是唯一的項目,另一個項目Zaarly也出現了!
要知道,網頁的世界,「賣方平台」已經成功了好久,「買方平台」卻一直起不來,也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和這次Zaarly一樣如此熱情。這次Zaarly卻在短短一兩個月內起來了,為什麼?這值得我們思考,手機的未來應用:
一、拿著手機操縱的「即時實體服務」:人們使用桌上電腦,不太可能直接有人送到你面前。但手機可以告訴其他人你位於何處,且你會一直在你的手機旁邊(因為帶在身上),所以它可以拿來呼叫一些即時實體服務,比方說,在一個大型飯店、度假村呼叫按摩服務,或者在馬路上呼叫計程車服務。Zaarly就是讓使用者可以站在原處,呼叫之後,即有人將服務送到你面前,還有哪些點子可以想?
二、一小時以內必須發生的即時服務:Zaarly之所以讓人這麼有興趣,是因為人們有些「馬上就要」的需求,由於手機帶著四處走,如果你有什麼服務希望一小時內送到,甚至更短到「幾分鐘」內有回覆,有「時間」上的急迫性,自然而然的會想要使用手機軟體。

三、近在咫尺的「二人撮合」
:另一角度來看,Zaarly就是讓一個在同一地理區域的兩個人可以透過手機來撮合,以往網站強調的就是你和地球另一端可以連在一起做合作,但是將你和你隔壁的這位仁兄/小姐撮合一起做合作,除了約會網站,從來沒人想過其他的點子?Zaarly之後,還有什麼撮合服務可以做呢?
我想到,許多業主現在想做行動手機軟體、iPad軟體,他們知道,把官網放到手機上,肯定是不夠的,沒人會下載。一定還要加一個什麼「梗」、一個點子,大家才會下載,所以很多人,一兩年來都在思考,要做什麼?
與其做一個很酷的「小遊戲」,不如思考一下上面三個服務。這是手機上證明有機會、卻還不是很多人開發的;或許能剛好符合你的公司、你的產業?

GAP推出一日超強促購「線上講價系統」,為何讓人好想買下去?

by Mr. 6 on March 18th, 2011



有些企業想要的創意行銷活動,希望做出「促購」效果,所以,創意人員的腦袋瓜,拚命問自己,到底要「哪一種畫面」,才能將這些消費者「帶到」實體店面、或線上購物車?
我們想過好多好多點子,要大家天天來打卡,或者要大家去詢問身邊的達人(譬如3C或面膜產品來安心購買),或者讓買過的人寫證言………
這周看到一場更簡單的促購型行銷活動,讓人嚇一跳:「原來促購的創意,可以這麼簡單!」,這是來自常搞奇怪行銷活動的GAP,這次,它搞了一個超簡單、卻又超有神奇促購效果的網路行銷活動──「Gap Your Price」
這場活動辦在另一個分開的網域GapYourPrice.com,背後有一間公司Dealkat負責提供引擎,這個網站超簡單的,它竟然讓你「當場」與線上的機器人「講價」,你一進網站,就會看到一個「來講價吧」的大按鈕,按下去之後,就被帶到一個選褲子的頁面,有18種各種卡奇休閒褲任君挑選,選了一件,它秀出那一件的價錢、更大幅的照片、還有一些說明……一直到這裡,都和一般的購物網站無異
有趣的來了,這一頁的旁邊,有一個詢問文字框,請你將你想買的價錢,寫在裡面
然後發生什麼事?

GAP會再產出一個新的價錢,通常這個價錢雖不一定是你要的那個低價,但應該還算會讓你滿意的!新聞稿裡有個例子,原本一條褲子可能是49.50美元,他問我想以多少錢來買?我就胡亂寫個「30美元」,於是,他就秀出了他願意賣的價錢:「35美元」!旁邊也立刻出現一個「列印折價券」的按鈕,它會自動生成一張獨特的條碼折價券,可以讓你寄回自己的信箱(它順便收集你的email地址),或者當場就做成PDF檔列印出來。他們會要求你,帶到GAP的實體商店去兌換這個商品。
說到促購的行銷活動,我還第一次看到這麼簡單、又這麼有感覺的促購活動。仔細分析,這個活動最妙的地方,至少有以下五點──
一、這真的是從心理來「促購」:譬如剛剛49.95美元,問我要多少錢買,我一定不加思索的亂寫一個很低的價錢!如果我寫10美元,那麼這個網站可以不必理我,因為我無心去買;但如果我寫個30美元,而網站回了「35美元」,我驚訝的程度,肯定比我在路上看到一件「49.95美元以35美元促銷」還要更、激、動!我點下去馬上購買的可能性也大增!
二、真的去查看庫存:GapYourPrice.com背後相信是真的有去看「庫存」的水位,應該說,它們應該已經有一套公式,如果還剩500件,那一件可以賣多少錢,還剩300件,一件可以賣多少錢,每一個件數都有範圍,隨著GAP在全美國營業點的銷售,這水位會上上下下,當使用者點進來GapYourPrice,他們會看你的offer,給一個最符合目前銷庫存的價錢,這是此網站背後的技術引擎Dealkat提供的。
三、可以做出最差勁的「差異給價」:這點更妙,這是「地攤」的心態。以前有一個朋友擺過地攤,聽他說過,他都是這樣喊價的:有時遇見「老外級」的客戶,又忙、又笨,來了就直接以原價買,他大賺,那麼,他就會趁沒有其他新客戶在旁邊偷聽時,直接給下一個客戶直接給更低的破盤價,讓他可以買到便宜的。GapYourPrice沒串金流,無法確定每一個客戶是否有買,但或許可以大致算一下這樣的狀況,當一條褲子許多人都以高價要了coupon,那它可以愈降愈多,促成更多的成交!
四、收集客戶心中的價錢:到底一條褲子應該值多少錢、最好賣?18條褲子,在客戶心中的價錢一定不一樣,這樣的一個GapYourPrice就是最佳的測試站,網友喊價,看看他喊什麼,收集起來,以後對於定價是很有幫助的。另外,也讓GAP可以針對「不同顏色」定價。以往,同一條褲子,就是同一個價錢,但現在可以因為不同顏色的需求度,給不一樣的價錢,讓每一個顏色都可以「賣到最吼」!由於一切都是黑箱的,網友也不會覺得你「大小眼」!
五、每人不同價,增加朋友間傳播意願:GapYourPrice打破了我們之前想破頭的社群傳播方法,以往的傳播都是在一個很低很低的價格,朋友之間始開始傳播,現在,由於每個人「親手」去要到一個不一樣的價錢,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此他們都有貼塗鴉牆、告訴朋友的理由!要得很低,他們可以「歐耶!」的告訴朋友,說不定還送給朋友去買~好貼心!要得不夠低?他們也可以貼上去,加一句「xx!」一樣是傳播給朋友,朋友再進來「試試手氣」!
以上五點之外,我還發現,最「促」的活動的設計有一個原理,就是一定要想辦法扯到「價錢」。任何活動只有%數的,或甚至連什麼數字都沒有、只有變成禮物送給誰的,都還不夠「促購」,UNIQLO辦了幾次意圖在促購某些商品的活動,也都是拿「價錢」來做文章,這次的GapYourPrice給我們上了一課,原來,創意的促購,可以這麼簡單!
有趣的是,這個網站還另附「贏家排行榜」(Winners Page),列出目前講價講得最成功的!這個排行榜,本身可以也在促購,比方說,前十名剛好是十間褲子,分別都是從20元到25元,第一名是一條深紅色的卡奇褲,現在是20美元,你點了這一件,要價19元,結果它跳出來「21元」,你一驚,哇,這比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只多了一美元」,請問你會不會想買?總之,這種背後的價格操作,程式寫得好,還真的可以玩出很多莫名奇妙的花招。
總之,這個活動竟然只有……一天,發生在三月十六日(周三),就結束了,可能是怕聰明的網友一個拉一個找到了破解?事實上,他們敢辦這種一天的促購活動,也是因為他們GAP擁有一個Facebook粉絲團和Twitter帳號,從這邊宣佈,很快就可以得到單日的效果。
令人要想,還有什麼創意?
尤其……是在這麼會講價的亞洲世界,令我們好奇,亞洲的創業家看到這種「講價系統」,還可以再修改成什麼更偉大的促購創意呢?

電視購物的跨界思考

電視購物台、手機app揪團、拍賣的成交(追蹤)清單、粉絲專頁與打卡的即時!

------------------------------------------------------------------------------------------------

新站馬拉松No.43:Fanwave.TV瘋電視 (fanwave.tv)
by Mr. 6 on April 2nd, 2011,

Fanwave.TV瘋電視是台灣專注於Social TV(社交電視社群)的少數業者,根據MIT科技評論 (MIT Technology Review)2010年公佈的影響未來人類生活之10大重要新興科技,Social TV名列其一。
其實,Social TV並非全新的概念,從2000年以來,很多人都在討論的「數位家庭」或者「三網合一」,都碰觸到了Social TV的概念,但是都卡在裝置端(如數位機上盒)的普及性,以及使用者習慣等因素無法普及。但是Facebook的出現,轉變了這一切!Facebook的出現讓網友習慣隨時在線上更新自己的一舉一動,分享自己的每分每秒,因此佔人們娛樂生活很大部份的電視,也同時重新和網路連上線。
最近一份AC Nielsen和Yahoo合作的調查指出,每三個觀眾就有一位(33%)在看電視的同時也習慣使用行動應用程式,另一份針對13個國家7500名消費者的2010摩托羅拉全球媒體使用情況調查 (Media Engagement Barometer)也指出了類似的看法,在看電視的同時,想要即時聊天的消費者有30%,想要同步更新社交網站的有27%。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根據台灣行動業者的數據,2011年智慧型手機出貨將佔手機總出貨1/2以上),觀眾隨手可得的手機,將成為與收看電視同步連上網路的主要載具,也是三網合一的關鍵。
從onHand.TV電視節目表,到Fanwave.TV社交電視社群
Fanwave.TV就是在這個智慧行動狂潮孕育出來的產品。兩位創辦人Vincent和Edward是南加大軟體工程所的校友,Vincent歸國後投身科技創投20餘年,技術長Edward則創立企業資訊系統服務公司。共同創辦「奇想創意」,並推出一系列暢銷的iPhone App,包含 「Speed Radar」(測速照相偵測)、「Mobile Caddy小白球」(行動桿弟)、「珊寶廚房」(影音食譜),以及Fanwave.TV的前身「OnHand.TV」(電視節目表)。

「OnHand.TV」在2010年2月在App Store上架,提供iPhone手機即時電視節目表,提供台灣電視節目表查詢,以及節目預約提醒功能。一推出就廣受好評,曾經多次進入App Store下載排行榜第三及分類排行榜榜首,累積下載量超過5萬次。「onHand.TV」的成功經驗,讓團隊發現兩件事情,第一是看電視的人口非常大,而且大部份人還是習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而非上網看電視;第二,許多看電視的觀眾希望能夠同時分享觀賞經驗給朋友。
找回老三台時代和家人鄰居一起看電視的樂趣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很多電影在戲院看的當下覺得很有趣或感人,但是後來在電視上重播的時候,卻覺得不好笑也不感人。這就是「情境」的重要性,很多劇情是要在特定脈絡或特定觀賞情境才會有共鳴,旁邊的觀眾笑,你也不自覺笑出來,旁邊的觀眾哭,你也覺得很感人。
Fanwave.TV想達成的,是讓觀眾回到以前老三台時代,和家人、鄰居、朋友一同觀看電視節目同樂的情境。看電視不應該是孤單一個人的事情,連上線找到同好一同邊看邊聊,才有樂趣。
在這個脈絡下,「onHand.TV」在2010年12月進行了大改版,不只改名成為「Fanwave.TV」,象徵「粉絲」與「互動」,更加入更多社群元素,包括「即時互動聊天室」、「簽到」電視節目、「追蹤」好友及節目動態、「讚」或「噓」、粉絲間潑水。每位粉絲的發言或活動,都會增加積分,有機會獲得徽章或成為某節目的「粉絲教主」。此外,Fanwave.TV也充分和Facebook整合,使用者不但可以透過原有的Facebook帳號登入App,邀請Facebook朋友加入,也可以將電視生活的動態,同步回Facebook的個人塗鴉牆,讓朋友知道自己正在看的節目、聊的話題,讓朋友也有機會加入一起互動!
同時,Fanwave.TV也透過社群的回饋,推薦現在播映的熱門節目,本週最熱門的節目,以及即將播出眾所期待的節目。讓愛看電視的粉絲,也能夠知道什麼是社群現在最熱門、最有話題性的好節目!
以最近非常熱門的「犀利人妻」電視劇來說,每週五晚上都會有超過百位粉絲透過手機,準時連上Fanwave.TV犀利人妻聊天室一同開電視趴,隨著電視劇情的發展,和愛看同樣節目的網友產生共鳴,一同罵、一起笑。
大改版瑕不掩瑜 工程師爆肝提供好服務
Fanwave.TV從去年12月改版至今,觀眾共設定了7,134次電視節目觀看提醒,18,298人次粉絲簽到電視節目,產生22,721則評論,及19,805次的「讚」或「噓」,朋友間或節目粉絲教主的「潑水」互動次數,更高達28,044次。
網友的成長及密切互動增加其實付出一些代價,由於即時聊天室程式碼太重,及部份功能沒有處理好,讓Fanwave.TV 變得很慢而且不穩定,使用者常常因為不明原因或記憶體不足而跳出軟體,因此遭受許多onHand.TV時代的老用戶的批評。
針對這些批評,Fanwave.TV團隊很虛心的檢討,最近2個月非常認真的一一進行調整及修正,並將重心放在強化使用者體驗和穩定性上,希望能夠提供穩定的電視互動環境。最近上線的版本,實務上已經通過單一聊天室每小時600多則留言的實測,當機的機率也大幅下降。Fanwave.TV團隊成員也持續努力,預計在3月底再上線一個更穩定更快速的版本。
Fanwave.TV帶著走的全球電視社群
Fanwave.TV目前提供台灣、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電視節目表,網友可以進入後選擇自己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即可取得最即時的電視節目資訊。在平台部份,目前App Store可免費下載,可用在iPhone/iPad及iPod Touch上,Android版本也將在四月初上線,免費供粉絲們使用;網站(http://fanwave.tv/)部份,由於之前架構不佳及不支援IE,目前正要大幅改版,建議粉絲先透過手機連上Fanwave.TV。
Fanwave.TV不只希望立足台灣,更希望能夠放眼全球。因此,目前也有美籍同事,負責英語市場的行銷及發展。如果您有居住在國外的朋友,歡迎推薦他們使用免費下載的Fanwave.TV。
下一步發展,Fanwave.TV將朝向「互動」邁進。透過與電視台的緊密合作,讓網友的反饋和意見,能夠即時的透過Fanwave.TV平台回到節目製作單位,並對於當下的節目或未來的內容製作產生互動。電視粉絲可以參加Fanwave.TV線上電視趴,和電視台的明星線上同樂;可以對節目內容即時投票,抽節目專屬紀念品;第一手上傳手機內明星八卦直擊照片,成為節目內容的一部份……。
電視節目不再是遙不可及,而掌握在你手上的智慧型手機,連上Fanwave.TV,你就連上成千上萬的電視粉絲,你就連上每天你觀賞的電視節目!快和Fanwave.TV一同來開電視趴,豐富電視生活!
Facebook粉絲頁面:http://www.facebook.com/fanwave.tv.tw/ (到此給我們意見)
iPhone下載頁:http://itunes.apple.com/app/fanwave/id352185103 
網站:http://fanwave.tv/

---------------------------------------------------------------------------

臉書粉絲專頁被忽略已久的行銷特色:「1小時號召力」

by Mr. 6 on April 1st, 2011
擁有一個粉絲專頁,這麼多粉絲,代表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一個1萬名的粉絲專頁,和1萬名的email名單相比,粉絲專頁的「開信率」高,「點擊率」高,「退訂率」低……什麼都比較好,而且在收集這名單的過程中,「加入率」也高,要陌生TA加入一個粉絲專頁,遠比要他加入一個email電子報還要容易太多了。
但,企業不滿足,大家問:粉絲專頁,還有什麼特色?
嗯,好,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你有沒有發現,粉絲專頁一種驚人的「即時性」
舉個例子,拿Mr.6的粉絲專頁和Mr.6的部落格相比,我天天都是在早上十點前上稿一篇部落格文章、再上稿一篇粉絲專頁的文章,打開我的流量表,會看到一整天都有網友進來我的「部落格」觀賞,平均分佈在一整天,有早上,有中午,有傍晚,有深夜……,什麼都有,但,粉絲專頁可不同了──當我PO出去的那一剎那,第一分鐘可能就好幾個讚,最後讚數的九成都是在頭一個鐘頭就瞬間全部引來了。由於我在臉書上的文章常引用另一個landing page(即我部落格)的文章,從部落格可清楚看到,當我PO上文章的剎那,那個landing page只能說是「流量灌入」來形容,一整排、一頁又一頁的訪客都是來自於Facebook粉絲專頁,非常壯觀!
這叫做「1小時號召力」,在po文出去的那一小時內,可以號召網友集中做很多事!
這種「1小時號召力」,在行銷上面有什麼意義
有的!
最近在美國有一個很有趣的Facebook即時活動的案例,這是在美國的西維吉尼亞州的小鎮,有一家當地的加油站Par Mar Stores,他們也開了一個Facebook粉絲專頁和Twitter帳號,從今年一月開始,他們利用粉絲專頁,進行一連串的「即時行銷」,叫做「面對面加油活動」(Face to Face Fuel)
這是什麼活動呢?

原來,他們發現到,粉絲專頁可以在短短的半小時內就帶來一些讚和一些觀賞,所以,他們從今年一月開始,每個月兩三次,在粉絲專頁上不定期、不定時的喊:
「現在立刻送!請到某某某分店,第一個來到現場的粉絲,可以得到高達15加侖的免費的加油喔!」
然後,他們總公司的行銷人員立刻來到那個分店,等著幸運的訪客急速開車來到。這樣,還真的有粉絲,看到之後,趕快開車到行銷人員指定的那個分店。你也知道,他可能遲到五分鐘,早就送完了,但既然已經來了,乾脆就在這邊買點東西、為車子加點油……原本只是一個「粉絲」,當下就轉換成了一個「顧客」。這個加油站粉絲專頁也只有幾千人而已,而目前這場「面對面加油活動」卻真能順利產生12位得主,他們還在繼續辦!
好厲害的推廣,好厲害的強迫試用!
你半信半疑,粉絲專頁的推廣真的這麼即時、有用嗎?
真的有人會響應這種幾乎是「快閃」的贈獎活動嗎?
以前缺乏這方面的數字,後來與某一知名電視台的粉絲專頁拜訪,這個粉絲專頁由內部的高手經營,他們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成績──這個已達幾十萬人的粉絲專頁,竟然已經可以「影響收視率」!他們做過實驗,只要在節目播放的期間,po上一篇粉絲專頁的文章,他們會立刻看到收視率「往上跳」。這很驚人,因為我們都以為網友只會順手去點擊粉絲專頁貼文上面的連結,他們的屁股應該不會離開電腦才是?錯!粉絲不但即時按讚,也願意即時衝到電視前,也願意即時衝出門,到某個地方去……。
不過,有一點可能必須注意。今早我去看Par Mar Stores的粉絲專頁,驚覺它「已經不見了」。我想,是否已經被Facebook依違反條款而關站了?其實,如果只是在塗鴉牆上面,號召網友來到現場,就可以送東西,這是不會被關掉的,但是,如果在塗鴉牆上面要求網友先按個讚,再到現場去領贈品,這就是違反Facebook的規定了!其實這種「1小時號召」,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讚」(所以不必要求粉絲要按讚),而是目前已加入的粉絲真正的來到某個現場,特別適合一些連鎖加盟的飲料店來做呢!
「即時」是粉絲專頁目前最沒有行銷人員去注意到的好處,恐怕也是粉絲專頁和其他媒體相比,最大的優勢之一!如果你要號召人,在一小時內到齊,有哪些其它媒體可幫忙?沒有!但,目前有幾家廠商,已經安排這樣「1小時號召」的行銷呢?
尤其是和手機的「打卡」功能又結合在一起,它可以做什麼事情?
很期待接下來會有一些大型的粉絲專頁,開始舉辦一些「即時」的實體行銷,我們也會開始動腦筋,想出更有趣的行銷方法。有興趣做類似的活動的,粉絲數也要夠多才行,可以邀請我們進行Facebook粉絲專頁行銷的免費拜訪、說明,一起來衝您實體店面的業績!

教授拆解IKEA家具如何靠迷路創造60%的衝動購物,再讓人延遲快樂當專家來激發「忠誠度」

 Mr. 6 on April 8th, 2011



昨天在華爾街日報的部落格看到他們引用一位教授有趣的研究(影片在此),這位教授說,經過他的研究生的研究,他認為,IKEA可能是史上最偉大的商店
教授說,原本IKEA的家具不應該銷量這麼好的,它銷量這麼好,大多因為它的店面動線設計。教授說,IKEA竟然創造了一個不只是家具店、所有商店都達不到的驚人成績──
竟然有高達「60%」的購買品,不在顧客原本想買的清單之內!
當然,IKEA創新的設計也是關鍵,讓顧客驚喜,所以顧客會買下他們當初所沒有計畫的東西,是因為這個「動線」,看,IKEA在全球的各分店的設計都是同一個樣──
走進去,彷彿走進了一個「迷宮」,你明明只想買燈具,卻要繞了老半天才找到燈具;明明和家人朋友約在某個地方相見,卻到了時間還找不到那個地方。很多時候,你像白癡一樣,同樣的地方經過了五、六次,還是找不到你心中要找的那個東西。
這個原理到底是什麼?
為何會有60%不在原本的清單內?
教授一一拆解,非常有趣──
基本上,IKEA的策略是,無論你原本是安排半小時、一小時、還是二小時在IKEA裡,它永遠會想辦法將你原本預計要「計畫購買」的時間,全部都被前面的showroom給佔掉了,而這些時間沒有白花,IKEA將最美的東西、最有創意的擺設、最有設計感又便宜的價值商品,全部都給你看個夠,以致於當你好不容易「擺脫」這個「迷宮」,到了那個買東西的地方(marketplace),腦裡已經自動多加了好幾樣東西,已經確定從「計畫購物」變成「瘋狂購物」,有60%是原本不在計畫內要買的商品。

教授的研究生跑到IKEA商店去做了一個電腦模型,赫然發現,IKEA的動線有多、厲、害,IKEA巧妙的設計了人的「視線」,人類的傾向是會朝「看得到」的「最遠處」往前進,但IKEA裡面彎來彎去、轉來轉去,就算你自己走,看得到的地方就是會讓你左轉、右轉。
然後,還不止於此,你仔細觀察IKEA的購物人潮,你會發現,和大賣場迥然不同。在IKEA,由於迷宮的設計,你會發現,大家都往「同一個方向」走,大家往同一個方向走,不是因為它的地板有畫「箭頭」,而是他們就很自然的「跟著別人走」。為什麼要跟著別人走?因為大家都有經驗,如果你不好好的「跟著」,你會「迷路」!迷路了以後就走不出來了!教授進一步解析,IKEA這樣的設計,雖然讓人對它的商店產生「迷路的恐懼」,卻增加了「不必動腦的跟隨」,於是,你在其他地方都常常被自己的意志給干擾,不要買、只要買「計畫」中的東西,但到了IKEA,它將你的這個「防衛」給解除、卸下了,讓你回到一個小孩的世界,懵懵懂懂的跟著大人走,很放鬆、很自然、很寫意;這樣的環境下,在你迷路的過程中,其實你在被IKEA的東西洗腦,所有的商品,直接進入你的腦中。
不過,有一件事很奇怪,IKEA明明設計了這麼一個超難的路線,讓你在逛的那一天,「體驗」其實不太好,但,不知道為什麼,你卻會願意,於幾個月後再回去「迷路」一次!
為什麼?
教授說,哈,這個秘密,在於「延遲快樂」的製造(delayed gratification),IKEA強迫你「延遲快樂」,所謂延遲快樂就是,你想減肥,就必須辛苦的運動、痛苦的節食,過了三個月,你看到自己變瘦。科學家已經證實,這種「延遲快樂」,所帶來的快樂程度,是原本的好幾倍。 IKEA也是這樣,它讓你找不到路,所以非常痛苦,但因為你找到東西的「快樂」被「延遲」了,於是,最後你買到東西的「瘋狂購物」的快樂,竟然是原本「計畫購物」的好幾倍!
於是,好不容易擺脫迷路的你,其實願意下次甘心再來被迷路一次!
更有趣的是,教授還說,IKEA其實不是沒有「捷徑」,你每次迷路,其實「捷徑就在你身後」,那個看起來最不像的地方。教授說,這樣的設計,也讓那些已經來過第三次、第四次的人,有特別的「成就感」,讓他們在回來下一次的時候,能不被迷路直接找到路、開始買東西。這樣的成就感,讓他們變成IKEA的「忠實客戶」,認為只有他們自己最懂IKEA。
好妙!
以前我們就知道IKEA的showroom是經過設計過的,但不知道,背後有這麼多的「原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IKEA的設計,真的一定要佔地這麼廣嗎?一般的小商店,有沒有可能,也創造出IKEA這樣的「迷路、拖延、更快樂」?
更有趣的是,IKEA這樣的購物概念,目前還沒有人運用到「網路」上面!尤其現在網站愈注重「眼球」怎麼走,很希望在最直覺的地方,擺放「下一步」按鈕,然後讓使用者不必按幾步就可以完成他想完成的東西,但,真的應該這樣嗎?最知名的GoDaddy網站,賺翻了,它真的是在你準備購買前,無所不用其極的拖延你的時間。不過,那是在「購物車」階段作拖延,有沒有人可以設計一個「新型態購物網站」,是在前面的「Showroom」就將消費者拖住,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被拖住,還讓他們「延遲快樂」,讓他們自以為「專家」,讓他們一次再一次的回來「迷路」?
網路還有好多可以再發展,而我們的老師,就是像IKEA這些日常生活中莫名其妙極為成功的實體商業體。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陸客搶買 你不知道的台灣最夯名品

2011-05-25 作者:何祚德 出處:財訊 373 期




在觀光局的統計中,外國旅行團來台購買力最強的就是中國團,平均每人每日開支中就有一半是拿來購物,與他國旅行團花較多錢在飯店、餐飲的情況大異其趣。

相較於陸客在香港購物以服裝、化妝品為最大宗,目前來台陸客最喜歡買的是點心類的伴手禮,有台灣特色、單價相對低,能帶回去分贈親友,因此往往一買就是好幾盒、好幾包。

先講先贏
維格成台灣鳳梨酥代名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鳳梨酥,在台灣的品牌百百種,但緊緊抓住陸客商機的是一家台灣人可能陌生、去年營業額卻高達四億元的「維格」。總經理李振榮表示,早在開放陸客觀光前五年,維格就已經到中國做品牌行銷,每年光是試吃的成本就超過台幣一百萬元。

經過前期的投入,如今來台陸客約有四到五成會被合作旅行社帶到維格的店面,尤其台北市承德路的旗艦店,更是全台唯一請台銀來設櫃、為陸客兌換外幣的糕餅店。此外,維格也在中國設立門市,價差是台灣的一倍半,讓陸客有來台灣買比較划算的心態。

今年底維格在五股成立的觀光工廠將開幕,迎接更多中國團;同時也不放過陸客自由行商機,與航空公司的「機加酒(機票加住宿酒店)」活動合作,加發鳳梨酥禮盒兌換券。

陸客買氣第二強的是珠寶玉石類,其中,鑽石更成為中國團套裝行程中的「高雄名產」。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台灣的地方特產多元,本國觀光藝品業者之間也形成市場區隔的默契,例如讓陸客到花蓮時買玉石、台東買珊瑚、阿里山買茶葉、台北買名牌精品......。

行程來到高雄後,經營陸客商機經驗豐富的香港觀光業者,率先推出了鑽石專賣店,標榜高雄加工出口區是東南亞最大鑽石加工集散地,可以買到又好又便宜的鑽石。

敢說就賣
高雄產鑽石、內湖產鐘錶
走進香港人投資經營的捷達珠寶店,六百多坪、挑高氣派的大賣場播放著使人振奮的快節奏音樂,台籍總經理張妮妮說這是亞洲最大的珠寶單店。看準陸客喜歡大場面,還有鑲嵌室、貴賓室,甚至提供免費小巴士,讓希望有更長時間選購的豪客趕上已經轉往其他行程的團員們。

有趣的是,配合陸客團行程的高雄鑽石店常是清早七點半就開門,像捷達早上曾創下門外一次停了二十幾輛遊覽車的紀錄,但中午過後就人客稀落。捷達已準備再擴建八百坪的新店面,現有一五○員工也要增聘到二百多人。


相較於捷達設在一樓、旁邊有停車場,讓旅行團一下車就可直奔賣場,台資的鑽源則隱身在高雄八五廣場的高樓內,也是專作陸客團預約生意。鑽源主管蔡世偉坦承生意不如規模更大的港資店,因為港資鑽石店和港資旅行業者合作掌握中國客源,他粗估陸客珠寶觀光的產值已有十到二十億元,希望政府能重視本土業者的處境。

旅行業者指出,最近港資業者聯手打造出的「新題材」是台北市內湖的「鐘錶專區」;「因為有內湖高科技園區,可以跟鐘錶加工、設計的故事連結,導遊會先介紹途經的宏碁、仁寶、明基等知名科技業大樓,加強說服力,然後就帶陸客到你沒聽過牌子的鐘錶專賣店。」一位台灣導遊透露。

港資業者卯勁打造「台灣故事」,台灣業者也在台灣題材上發揮,例如台灣菸酒公司就接到客戶訂製菸盒精美、加印大大的「日月潭」、「阿里山」字樣的寶島菸,業者低調透過導遊拿到遊覽車上販售,讓不少愛抽菸的陸客對這個比市價貴一倍的紀念品大掏錢包。

其實,能打動陸客的「台灣特色」商機多元,除了各景點紀念T恤超好賣,故宮珍藏品如翠玉白菜的系列仿製紀念品超夯,鄧麗君基金會在台北一○一大樓觀景台樓下,也設櫃熱賣她的專輯CD;而一般超商、藥妝店還有意想不到的日用品,如平價面膜等等,大受陸客歡迎。旅行社業者透露,甚至還有陸客來台指名要買「台灣製造」的羽毛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