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輕鬆讀 No.329
過去這幾年,幾乎所有商品都變得同質化。《華爾街日報》的一篇頭版報導宣告「沃爾瑪時代即將結束」,換句話說,現在「更快、更便宜、更完美」世代的顧客正開始向企業要求來點不同的,大家正在渴求,甚至貪圖的是,獨特的事物。
事實上,如果你可以積極做到與眾不同,經濟不景氣正是你從競爭對手的手中搶下市場的最佳時機。如果你能為自己、產品和公司建立獨特性,就可以讓自己超越競爭對手,使你的產品和服務得以收取更高的價格。
■建立獨特性的基本要點
1. 清楚定位
清楚定位就是說你明確了解自己是誰,也確切知道自己不是誰。要讓大家了解你的專長,而不是試圖成為通才,這是一個重要卻常被忽略的因素。即使像沃爾瑪這樣的大企業,也不會想要抓住所有客群,但是有時候我們不願意清楚定位自己的業務內容,只是擔心會因此不小心遺漏某些商機。
那麼,要如何清楚定位?這通常會是3步驟:
●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什麼因素讓我們與眾不同? 我們如何在眾家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與同事一起腦力激盪:我們的基本價值觀是什麼?我們的使命為何?
●設法擬出「高概念」的宣傳訴求,要能精要說明並涵蓋你想做的一切。
清楚定位是建立獨特性的起點,所以要持續努力直到一切就緒為止。到了你完成的時候,應該就可以運用類似下列的句子,簡潔說明你的業務重點:
「30分鐘內將比薩送達您手中。」——達美樂比薩
「在高點大學,每位學生都能在備受關懷的有趣環境下,接受非凡教育」。
「企業租車接送您」。
「蘋果公司創造地球上最吸引人、一定要擁有的高科技產品」。
想要真正建立起獨特性,起點就是要清楚定位自己目前所從事的業務,或是在可見的未來想從事的業務。如果環境發生變化,在未來大可放膽進行調整,不過你現在就必須清楚說明你的組織究竟在做些什麼。
2. 顧客體驗導向
任何企業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要營造出迷人的傑出顧客體驗,讓顧客願意付費感受這些體驗,然後讓公司藉此獲利。如果你能持續做到這點,你的事業就會蓬勃發展。如果做不到,你就會輸給有辦法做到的競爭對手。顧客體驗是任何組織獨特性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它成為所有決策的核心。
要如何營造出所謂「極致的顧客體驗」?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回答下列5個關鍵問題:
●最完美的狀況是什麼樣子?拿本筆記本,生動記下你和顧客以及潛在顧客互動的所有細節。詳細說明要達成絕佳表現一定得做好的事情。
●請教客戶:「你會如何描述和我們往來的極致體驗?」請一些真正有往來的客戶說明,他們認為優越的顧客體驗應該要有哪些要素。不要打斷他們,讓他們告訴你他們希望得到什麼。
●對照上述這兩份清單。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某些方面表現得不錯,然而在其他方面目前的表現則不如自己的預期。找出自己目前有哪些地方表現不錯,哪些地方還必須再加強。
●大略說明目前存在的各種阻礙。列出目前妨礙你提供極致顧客體驗的障礙,然後加以分析,探究成因到底是因為政策過時、策略錯誤,還是員工訓練不足等等。
●推動必要的變革。既然已經了解有哪些因素妨礙你提供絕佳顧客體驗,就應該努力處理這些障礙,並進行必要的變革。要讓你的公司能夠持續提供極致的顧客體驗。
事實上,如果你真正關懷顧客,創造更多價值應該是你在每一次交易中都應該做到的,不應該當成額外選項來提供給顧客。價值應該要是目前商品組合中原本就存在的部分,而不是額外的選項。其實,為顧客創造價值應該是你組織的使命,也就是組織存在的理由。
◎中英對照摘錄
“When customers perceive that times are tight, they naturally want to spend their money where they receive the highest degree of value. This is the trend we are seeing today. Now is the time to stand out. And when you do, when you highlight your business and yourself, you will find that even an economic downturn is tailor-made for grabbing market share from your competitors.” --Scott McKain
「當顧客認為景氣不佳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想要把錢花在能讓他們得到最大價值的地方,這是我們目前觀察到的趨勢。現在就是你展現自己獨特之處的時候。而當你這麼做,當你凸顯你的公司和你自己,你就會發現經濟不景氣正好可以讓你從競爭對手的手中奪下市場。」——麥肯
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快來用這簡單強效的媒體!
大師輕鬆讀 No.332
推特是一種微型部落格網站,在2006年10月問世,是從專案管理軟體中的記事功能發展出來的。推特的使用者可以撰寫每則最多140個字元的簡訊,發送給註冊要接收到你的訊息、知道你在做什麼的網友。推特是網際網路上成長速度最快的社交媒體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300萬名註冊會員。全球有許多頂尖人物、企業和政府機構都會使用推特,用以快速、立即地傳播資訊。
基本上,推特是一項很簡單的服務,其核心就是在回答這麼一個問題:你現在正在做什麼?推特的使用者會以140個字元以內的篇幅來描述自己在做什麼,而這種訊息叫做推訊。推特就好比是簡訊服務,可以讓使用者頻繁傳送簡短的即時訊息,給註冊要收到訊息的人,也就是你的「粉絲」。
實務上來說,推特的功能就像是低成本的SMS簡訊廣播服務。你發送簡訊到推特上(可能是用手機或是透過推特網站)之後,推特會再用SMS簡訊的格式,把訊息發送到你所有粉絲的手機上。
■怎麼運用推特?
要用推特當作有效的溝通工具,必須做到3件事:
1、學會推特的基本操作方式,做好基本動作
2、開始在推特吸引熱情粉絲
要吸引核心粉絲,必須:
‧找出你興趣領域內的專家——設法找出具有關鍵影響力的人。利用search.twitter.com,找出在你經營的領域內有哪些專家已經活躍於推特。
‧贏得友誼和尊重——讀一讀他們在推特上張貼的內容。註冊成為對方的粉絲,並回應他們在推特上張貼的內容。
‧想辦法加倍回饋——試著為專家指引出他們似乎還不知道的資源,或者給他們一些有意義的新資訊。如果你這麼做,專家會很感謝你的建議。
3、製作會讓人想要收到的優質內容
優質內容有下列條件:
‧趣味十足又引人入勝
‧有內容
‧有價值
‧簡單扼要,不超過140個字。
■企業該如何善用推特?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運用推特:
1、與顧客聯繫
‧發現潛在問題——甚至是早在你的新產品問世之前。你可以透過推特提供研發中新產品的「搶先看」,而你所收到的回應則可以讓你抓出大舉上市前必須改進的缺失。
‧了解到新產品的評價——方法是和現有產品做比較。推特的粉絲向來以直言不諱著稱,你可以藉由粉絲的回應調整和修正產品構想。
‧找出哪些人會是你商品的最大支持者——也就是說誰會是你產品潛在的推廣大使。推特可以幫你找出充滿熱忱、足以成為關鍵行銷者的人。推廣大使對於你的生意是無上至寶。
‧追蹤大家對你、你的產品或產業的評語。
‧設立微型服務台——讓大家可以提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而你則可以加以改進。運用推特開誠布公地處理客訴,這會深受顧客喜愛,也會贏得潛在顧客的注意和認同。
‧公布你主辦的會議等現場活動——張貼活動的現場實況。推特非常適合這樣的應用方式,你可以用來對與會者提出問題、讓其他人一窺他們錯過的內容,或者向共聚一堂的專業人士請益。
2、經營品牌
推特是一流的品牌工具,《財星》500大之中已經有不少企業採用這個平台來推廣自家品牌,就是很好的證明。這是因為,推特這個絕佳管道能創造並講述引人入勝又有趣的故事,因此當顧客看到該公司產品時,他們會信賴並產生印象。
該如何運用推特經營品牌?有幾個作法:
‧你可以設立讓人容易記住的推特檔案——經過精心設計,簡要介紹你和你的公司,twitter.com/JetBlue和twitter.com/Direct2Dell都是很好的例子。
‧你可以使公司給人親切感——要某位員工負責管理推特的服務。舉例來說,美國最大有線電視公司Comcast的電話客服差勁得出名,為了擺脫這個印象,該公司的數位客服總監在twitter.com/comcastcares設置了客服網站,彰顯出公司真正有專人在發推訊,不是隨便一個公司代表,排除了Comcast不關心外界觀感的不良印象。
‧你可以把推特當作是客服的延伸——twitter.com/starbucks就是如此。
你可以利用以下4種方法,透過推特經營品牌:
‧張貼最新消息,告訴大家有趣的改變;
‧提供客服和解答問題;
‧寄發打折等特惠活動的消息。
‧你可以利用推特凸顯公司理念——持續提供最新消息會讓顧客覺得彼此的關係更加密切。這麼做還可以讓你的品牌在顧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所有經營品牌的活動,關鍵都在重複。要讓你的品牌出現在大家眼前,多半都需要耗費鉅資,可是就推特來說,只要不斷發送推訊就可以了。這樣至少每天可以讓大家想起一次他們喜歡你的地方,或許還不止一次,這絕對是好事。
◎中英對照摘錄
“Twitter is surprising. The idea is ridiculously simple. But the benefits--and the enjoyment--are incredible. It’s addictive, it’s fun and it’s very, very effective. For Web users, it’s a great way to keep in touch. For online publishers, nothing makes readers and customers feel closer. And for commercial users, it’s an incredibly powerful branding tool. The power to broadcast is in your hands--and the power to earn from those broadcasts too. The results can certainly be impressive, but perhaps the most surprising thing about Twitter is just how much fun reading and writing 140-character posts can be. There are few marketing tools that are such a blast to use. ”
--Joel Comm
「推特非常令人驚喜,它的概念簡單得讓你無法想像,卻能帶來無窮的好處和樂趣。它會讓人上癮、好玩,而且效果非常非常棒。對於網友來說,它是保持聯繫的絕佳辦法;對於線上出版業者來說,沒有其他方法能如此拉近與讀者和顧客的距離;對於用以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士而言,它是力量無窮的品牌工具。傳播訊息的力量就在你手中,透過這些訊息獲利的力量也在你手中。這樣的效果相當可觀,可是推特最令人驚喜的事情說不定是,閱讀和書寫短短140個字元的訊息,竟然會有這麼大的樂趣。很少有行銷工具運用起來如此有趣。」—康莫
推特是一種微型部落格網站,在2006年10月問世,是從專案管理軟體中的記事功能發展出來的。推特的使用者可以撰寫每則最多140個字元的簡訊,發送給註冊要接收到你的訊息、知道你在做什麼的網友。推特是網際網路上成長速度最快的社交媒體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300萬名註冊會員。全球有許多頂尖人物、企業和政府機構都會使用推特,用以快速、立即地傳播資訊。
基本上,推特是一項很簡單的服務,其核心就是在回答這麼一個問題:你現在正在做什麼?推特的使用者會以140個字元以內的篇幅來描述自己在做什麼,而這種訊息叫做推訊。推特就好比是簡訊服務,可以讓使用者頻繁傳送簡短的即時訊息,給註冊要收到訊息的人,也就是你的「粉絲」。
實務上來說,推特的功能就像是低成本的SMS簡訊廣播服務。你發送簡訊到推特上(可能是用手機或是透過推特網站)之後,推特會再用SMS簡訊的格式,把訊息發送到你所有粉絲的手機上。
■怎麼運用推特?
要用推特當作有效的溝通工具,必須做到3件事:
1、學會推特的基本操作方式,做好基本動作
2、開始在推特吸引熱情粉絲
要吸引核心粉絲,必須:
‧找出你興趣領域內的專家——設法找出具有關鍵影響力的人。利用search.twitter.com,找出在你經營的領域內有哪些專家已經活躍於推特。
‧贏得友誼和尊重——讀一讀他們在推特上張貼的內容。註冊成為對方的粉絲,並回應他們在推特上張貼的內容。
‧想辦法加倍回饋——試著為專家指引出他們似乎還不知道的資源,或者給他們一些有意義的新資訊。如果你這麼做,專家會很感謝你的建議。
3、製作會讓人想要收到的優質內容
優質內容有下列條件:
‧趣味十足又引人入勝
‧有內容
‧有價值
‧簡單扼要,不超過140個字。
■企業該如何善用推特?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運用推特:
1、與顧客聯繫
‧發現潛在問題——甚至是早在你的新產品問世之前。你可以透過推特提供研發中新產品的「搶先看」,而你所收到的回應則可以讓你抓出大舉上市前必須改進的缺失。
‧了解到新產品的評價——方法是和現有產品做比較。推特的粉絲向來以直言不諱著稱,你可以藉由粉絲的回應調整和修正產品構想。
‧找出哪些人會是你商品的最大支持者——也就是說誰會是你產品潛在的推廣大使。推特可以幫你找出充滿熱忱、足以成為關鍵行銷者的人。推廣大使對於你的生意是無上至寶。
‧追蹤大家對你、你的產品或產業的評語。
‧設立微型服務台——讓大家可以提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而你則可以加以改進。運用推特開誠布公地處理客訴,這會深受顧客喜愛,也會贏得潛在顧客的注意和認同。
‧公布你主辦的會議等現場活動——張貼活動的現場實況。推特非常適合這樣的應用方式,你可以用來對與會者提出問題、讓其他人一窺他們錯過的內容,或者向共聚一堂的專業人士請益。
2、經營品牌
推特是一流的品牌工具,《財星》500大之中已經有不少企業採用這個平台來推廣自家品牌,就是很好的證明。這是因為,推特這個絕佳管道能創造並講述引人入勝又有趣的故事,因此當顧客看到該公司產品時,他們會信賴並產生印象。
該如何運用推特經營品牌?有幾個作法:
‧你可以設立讓人容易記住的推特檔案——經過精心設計,簡要介紹你和你的公司,twitter.com/JetBlue和twitter.com/Direct2Dell都是很好的例子。
‧你可以使公司給人親切感——要某位員工負責管理推特的服務。舉例來說,美國最大有線電視公司Comcast的電話客服差勁得出名,為了擺脫這個印象,該公司的數位客服總監在twitter.com/comcastcares設置了客服網站,彰顯出公司真正有專人在發推訊,不是隨便一個公司代表,排除了Comcast不關心外界觀感的不良印象。
‧你可以把推特當作是客服的延伸——twitter.com/starbucks就是如此。
你可以利用以下4種方法,透過推特經營品牌:
‧張貼最新消息,告訴大家有趣的改變;
‧提供客服和解答問題;
‧寄發打折等特惠活動的消息。
‧你可以利用推特凸顯公司理念——持續提供最新消息會讓顧客覺得彼此的關係更加密切。這麼做還可以讓你的品牌在顧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所有經營品牌的活動,關鍵都在重複。要讓你的品牌出現在大家眼前,多半都需要耗費鉅資,可是就推特來說,只要不斷發送推訊就可以了。這樣至少每天可以讓大家想起一次他們喜歡你的地方,或許還不止一次,這絕對是好事。
◎中英對照摘錄
“Twitter is surprising. The idea is ridiculously simple. But the benefits--and the enjoyment--are incredible. It’s addictive, it’s fun and it’s very, very effective. For Web users, it’s a great way to keep in touch. For online publishers, nothing makes readers and customers feel closer. And for commercial users, it’s an incredibly powerful branding tool. The power to broadcast is in your hands--and the power to earn from those broadcasts too. The results can certainly be impressive, but perhaps the most surprising thing about Twitter is just how much fun reading and writing 140-character posts can be. There are few marketing tools that are such a blast to use. ”
--Joel Comm
「推特非常令人驚喜,它的概念簡單得讓你無法想像,卻能帶來無窮的好處和樂趣。它會讓人上癮、好玩,而且效果非常非常棒。對於網友來說,它是保持聯繫的絕佳辦法;對於線上出版業者來說,沒有其他方法能如此拉近與讀者和顧客的距離;對於用以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士而言,它是力量無窮的品牌工具。傳播訊息的力量就在你手中,透過這些訊息獲利的力量也在你手中。這樣的效果相當可觀,可是推特最令人驚喜的事情說不定是,閱讀和書寫短短140個字元的訊息,竟然會有這麼大的樂趣。很少有行銷工具運用起來如此有趣。」—康莫
秘訣恆久遠,業績不停來!
大師輕鬆讀 No.335
「人會衝動地做出購買決定……然後再理智地合理化自己的決定。」大衛‧山德勒,這段話廣為人知,而且每天都有人引用,他的這句話以及構成他銷售方法的準則,至今已使用超過30年,是一套協助潛在顧客找出需求、由客戶主動完成交易的銷售方法,在美國有數千家企業使用這套系統。
■山德勒改善銷售流程準則
1. 絕對不要「在大廳灑糖果」—不要太快提供過多資訊
很多業務人員會太快洩露過多資訊,他們熱切想要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只要一有機會就會一股腦傾洩而出。不幸的是,這種作法會造成很大的反效果。
在銷售過程初期,重點應該是想辦法讓潛在顧客說話,而不是把自己所知的一切傾倒給他們。提出問題並蒐集資訊,設法了解潛在顧客的狀況和所面臨的挑戰。在你拋出自己的資訊、提案及行銷文宣之前,先判斷自己的商品是否確切符合對方需求。要蒐集到足夠的實據,這樣才能夠評估機會的好壞。如果你確實可以幫助潛在顧客,往後還會有很多簡報的機會。在第一次接觸時應該提出問題和聆聽意見,不要只顧著說話。你的工作是蒐集資訊,不是提供資訊。
2. 告訴潛在顧客,你寧願他們直接說「不」,也不要說「我再考慮看看」
最糟的事莫過於潛在顧客說:「我要考慮看看」,這樣就不會再有任何進展。當有人說他們要「考慮一下」,往往只是他們禮貌地向你說「不」,不想傷感情。
要避免這種狀況,在一開始就要告訴潛在顧客你會請他們作決定。告訴他們你希望他們說「好」,但是如果他們沒有意願,你寧願他們直接說「不」,告訴他們你覺得說「不」是沒關係的。容許潛在顧客說「不」,他們就比較不會想要用類似「再考慮看看」的措辭來閃躲。而且,他們愈快直接說「不」,你就能愈快去找下一位可能會購買的潛在顧客。
■山德勒執行方法的準則
1. 用問題來回答每一個問題——如此才能了解潛在顧客的想法
大多數人不願意直率提出真正的問題,反而會提出聽起來好聽、像「煙霧彈」的問題。如果你立刻回答這些煙霧彈似的問題,只會讓自己被框住。
有鑑於此,每當潛在顧客提出問題時,你就應該自己提出問題來回答他們原本的問題。釐清他們談話背後隱含的真正議題,甚至可以直接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問。只要這麼做,就可以針對他們真正的問題,提供建設性的答案。
2. 故意裝笨——這樣70%的時間都是潛在顧客在說話
不要害怕提出可以讓潛在顧客說話的「笨」問題,這樣做很好,正是你要的。業務新手在剛開始的時候,自然會問一些「笨」問題,因為他們懂的不多。但是之後他們反而會開始想要展現自己的產品知識,結果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們在說話。記住,目標是設法讓潛在顧客說話的時間占70%。
如果有人向你抱怨,就要停下來說:「好的,那我以後沒有機會了嗎?」然後等待他們的回應。他們接下來所說的話,會讓你明白該怎麼做才能繼續進行。
■山德勒修正航向的準則
1. 要學會讓顧客說「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得到很多「不」的答案
如果你可以讓潛在顧客做出決定並明確說「不」,而不是「或許」或是「再考慮看看」,就算是表現不錯。每一次的「不」都會讓你更接近下一次的「是」,此外接受「不」的答案,會讓你有多餘心力去尋求未來更多可行的機會。
如果你反向思考,甚至可以讓你得到更多成功。開始每天設法盡可能獲得最多「不」的答案,那麼你就會晉身贏家之列。這也可以消除壓力,並讓工作充滿樂趣。
2. 要能熟練運用第三人的故事,在銷售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覺
當你和潛在顧客面對面時,有時會想對他們坦白說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感覺。然而不假思索就說出自己的想法可能並不恰當,因為這樣做有可能會冒犯到他們。
在這種狀況下,反而要會說故事,講述某個碰過類似狀況的第三人,以及他所使用的解決方案。生動而詳細地描述所有過程,然後讓潛在顧客自己決定要怎麼把這個故事應用到自己身上。用這種方式分享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委婉而專業的作法,可以強化彼此的關係,不會讓關係惡化。
你甚至可以考慮寫出一系列你所熟知的第三人故事,在有需要的時候再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
「人會衝動地做出購買決定……然後再理智地合理化自己的決定。」大衛‧山德勒,這段話廣為人知,而且每天都有人引用,他的這句話以及構成他銷售方法的準則,至今已使用超過30年,是一套協助潛在顧客找出需求、由客戶主動完成交易的銷售方法,在美國有數千家企業使用這套系統。
■山德勒改善銷售流程準則
1. 絕對不要「在大廳灑糖果」—不要太快提供過多資訊
很多業務人員會太快洩露過多資訊,他們熱切想要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只要一有機會就會一股腦傾洩而出。不幸的是,這種作法會造成很大的反效果。
在銷售過程初期,重點應該是想辦法讓潛在顧客說話,而不是把自己所知的一切傾倒給他們。提出問題並蒐集資訊,設法了解潛在顧客的狀況和所面臨的挑戰。在你拋出自己的資訊、提案及行銷文宣之前,先判斷自己的商品是否確切符合對方需求。要蒐集到足夠的實據,這樣才能夠評估機會的好壞。如果你確實可以幫助潛在顧客,往後還會有很多簡報的機會。在第一次接觸時應該提出問題和聆聽意見,不要只顧著說話。你的工作是蒐集資訊,不是提供資訊。
2. 告訴潛在顧客,你寧願他們直接說「不」,也不要說「我再考慮看看」
最糟的事莫過於潛在顧客說:「我要考慮看看」,這樣就不會再有任何進展。當有人說他們要「考慮一下」,往往只是他們禮貌地向你說「不」,不想傷感情。
要避免這種狀況,在一開始就要告訴潛在顧客你會請他們作決定。告訴他們你希望他們說「好」,但是如果他們沒有意願,你寧願他們直接說「不」,告訴他們你覺得說「不」是沒關係的。容許潛在顧客說「不」,他們就比較不會想要用類似「再考慮看看」的措辭來閃躲。而且,他們愈快直接說「不」,你就能愈快去找下一位可能會購買的潛在顧客。
■山德勒執行方法的準則
1. 用問題來回答每一個問題——如此才能了解潛在顧客的想法
大多數人不願意直率提出真正的問題,反而會提出聽起來好聽、像「煙霧彈」的問題。如果你立刻回答這些煙霧彈似的問題,只會讓自己被框住。
有鑑於此,每當潛在顧客提出問題時,你就應該自己提出問題來回答他們原本的問題。釐清他們談話背後隱含的真正議題,甚至可以直接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問。只要這麼做,就可以針對他們真正的問題,提供建設性的答案。
2. 故意裝笨——這樣70%的時間都是潛在顧客在說話
不要害怕提出可以讓潛在顧客說話的「笨」問題,這樣做很好,正是你要的。業務新手在剛開始的時候,自然會問一些「笨」問題,因為他們懂的不多。但是之後他們反而會開始想要展現自己的產品知識,結果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們在說話。記住,目標是設法讓潛在顧客說話的時間占70%。
如果有人向你抱怨,就要停下來說:「好的,那我以後沒有機會了嗎?」然後等待他們的回應。他們接下來所說的話,會讓你明白該怎麼做才能繼續進行。
■山德勒修正航向的準則
1. 要學會讓顧客說「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得到很多「不」的答案
如果你可以讓潛在顧客做出決定並明確說「不」,而不是「或許」或是「再考慮看看」,就算是表現不錯。每一次的「不」都會讓你更接近下一次的「是」,此外接受「不」的答案,會讓你有多餘心力去尋求未來更多可行的機會。
如果你反向思考,甚至可以讓你得到更多成功。開始每天設法盡可能獲得最多「不」的答案,那麼你就會晉身贏家之列。這也可以消除壓力,並讓工作充滿樂趣。
2. 要能熟練運用第三人的故事,在銷售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覺
當你和潛在顧客面對面時,有時會想對他們坦白說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感覺。然而不假思索就說出自己的想法可能並不恰當,因為這樣做有可能會冒犯到他們。
在這種狀況下,反而要會說故事,講述某個碰過類似狀況的第三人,以及他所使用的解決方案。生動而詳細地描述所有過程,然後讓潛在顧客自己決定要怎麼把這個故事應用到自己身上。用這種方式分享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委婉而專業的作法,可以強化彼此的關係,不會讓關係惡化。
你甚至可以考慮寫出一系列你所熟知的第三人故事,在有需要的時候再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
掌握新一代的生意型態!
大師輕鬆讀 No.328
■宅時代行銷方法
1. 善用消費者勢力高漲的線上市集
不論產品是什麼,未來會有愈來愈多交易,是透過各式各樣線上市集完成的。能夠做好這種新的行銷方式,就能更了解顧客想要買什麼,並且善用對顧客的了解。
主要的短期策略是,要能跟上顧客喜好的演變。因此,行銷人必須積極嘗試各種線上市集,作法包括:
●評估買家移往線上市集的速度——這樣才能先一步在那裡等他們。
●找出適合的線上市集——要能盡量符合你的營運模式。
●權衡利弊——比較建立新線上市集和加入既有線上市集之間的利弊得失。
●擬定戰術以避免「大宗商品化」——要重新界定產品的價值範圍,或者用服務、更快速的配送、彈性定價等來增加價值。
長程要務是,必須有效運用在線上市集蒐集來的資訊來提升業績。要做到這點:
●必須讓線上市集和其他銷售通路相互搭配——而不是當成會導致衝突和問題的破壞性新科技。
●必須開發能創造價值的新服務——為線上市集的使用者帶來更多價值。
●線上市集所蒐集的資訊必須加以善用——藉以預測供需狀況、訂定產業績效標竿,以及當作未來供貨合約的參考等。
2. 擬定適合線上買家的品牌策略
要經營線上品牌應該要精心規畫,不能碰運氣。要做到這點,線上品牌必須透過病毒行銷手法、個人化等創新,讓品牌與時俱進,並且不斷突破極限。即便是要將既有品牌推上網路,也要賦予新的特質和名聲。
要擬出成功的短期品牌策略,行銷人必須:
●評估既有的品牌能否輕易推上網路。
●評估品牌的投資要和線上消費者的實際行為相符。
長遠來看,挑戰在於要創造出有助於提高忠誠度的豐富線上體驗。行銷人可以採取下列作法:
●把實體和線上體驗相結合——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迷人複合體驗。
●專注在Y世代消費者的喜好上——他們已經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從小到大手中都握著搖桿、遙控器或滑鼠,因此對大多數傳統的品牌經營手法免疫,甚至嗤之以鼻。
●將一般的直效行銷指標應用到線上品牌的投資上——並精確計算線上行銷方案的投資報酬率,就如同直效行銷人在他們的行銷活動上採取的那樣。比方說,次世代的電視機將擁有點選功能,消費者可以讓節目暫停播放,去購買片中主角所穿著的服飾。
3. 結合並採用新的互動式直效行銷工具
新的互動式直效行銷工具,不只可以用來刺激銷售,還能預測並影響顧客未來的行為。基本上,有效的直效行銷會透過可評量的方式,改善顧客關係。未來隨著愈來愈多顧客轉移到線上銷售通路,已經在這方面培養出實務專業能力的企業,將會取得相當大的競爭優勢。
短期來說,每位行銷人都應該試著去熟悉新的互動式直效行銷工具,譬如:線上促銷方案,如折價券、抽獎等、許可式電子郵件行銷、網路顧客特性追蹤服務,也就是去觀察顧客喜好、網路的向上銷售和交叉銷售方案、自動化自助客服、聯盟行銷方案、. 線上活動贊助、網路廣告(橫幅廣告、點選式廣告等)、顧客關係電子郵件方案、電子報和記事提醒服務病毒行銷方案、企業行銷自動化。
長遠來看,行銷人必須選擇要如何把這些新工具,成功地整合到演變中的行銷組合之中,並使其成為公司日常營運的一部分。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做到:
● 建立投報率模型——可以用來評估新的直效行銷工具成效如何,並了解哪些方法可行、哪些不可行。
●開始積極管理豐富的新顧客資料——因為每項成功的直效行銷活動,將會帶來大量的顧客回應。
●透過協商掌握顧客資料——因為在未來,具有精確顧客資訊的資料庫對於其他行銷人來說,會是極其有價值、又可以轉讓的資產。
◎中英對照摘錄
"Organizations that can force themselves to think about combining technology with other sales and marketing resources to build powerful 'engines of growth' will make more rational economic decisions about where to apply technology to boost their performance. The analogy is pretty simple. A sales and marketing team that is able to use technology to build a 'growth engine' that is faster and gets more miles per gallon than the other guy's engine will win. In the average company, there is plenty of room for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ales and marketing engine that propels revenue growth." --Stephen Diorio
「只要組織要求自己去思考,該如何結合科技和其他銷售與行銷資源,打造出強大的成長引擎,就能做出更理性的經濟決策,決定該在哪些面向上運用科技提升績效。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業務和行銷團隊只要懂得運用科技,打造出比其他引擎更快、油耗更低的成長引擎,就會勝出。一般的企業通常都會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應用科技去強化推動營收成長的銷售和行銷引擎。」
——迪歐李歐
■宅時代行銷方法
1. 善用消費者勢力高漲的線上市集
不論產品是什麼,未來會有愈來愈多交易,是透過各式各樣線上市集完成的。能夠做好這種新的行銷方式,就能更了解顧客想要買什麼,並且善用對顧客的了解。
主要的短期策略是,要能跟上顧客喜好的演變。因此,行銷人必須積極嘗試各種線上市集,作法包括:
●評估買家移往線上市集的速度——這樣才能先一步在那裡等他們。
●找出適合的線上市集——要能盡量符合你的營運模式。
●權衡利弊——比較建立新線上市集和加入既有線上市集之間的利弊得失。
●擬定戰術以避免「大宗商品化」——要重新界定產品的價值範圍,或者用服務、更快速的配送、彈性定價等來增加價值。
長程要務是,必須有效運用在線上市集蒐集來的資訊來提升業績。要做到這點:
●必須讓線上市集和其他銷售通路相互搭配——而不是當成會導致衝突和問題的破壞性新科技。
●必須開發能創造價值的新服務——為線上市集的使用者帶來更多價值。
●線上市集所蒐集的資訊必須加以善用——藉以預測供需狀況、訂定產業績效標竿,以及當作未來供貨合約的參考等。
2. 擬定適合線上買家的品牌策略
要經營線上品牌應該要精心規畫,不能碰運氣。要做到這點,線上品牌必須透過病毒行銷手法、個人化等創新,讓品牌與時俱進,並且不斷突破極限。即便是要將既有品牌推上網路,也要賦予新的特質和名聲。
要擬出成功的短期品牌策略,行銷人必須:
●評估既有的品牌能否輕易推上網路。
●評估品牌的投資要和線上消費者的實際行為相符。
長遠來看,挑戰在於要創造出有助於提高忠誠度的豐富線上體驗。行銷人可以採取下列作法:
●把實體和線上體驗相結合——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迷人複合體驗。
●專注在Y世代消費者的喜好上——他們已經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從小到大手中都握著搖桿、遙控器或滑鼠,因此對大多數傳統的品牌經營手法免疫,甚至嗤之以鼻。
●將一般的直效行銷指標應用到線上品牌的投資上——並精確計算線上行銷方案的投資報酬率,就如同直效行銷人在他們的行銷活動上採取的那樣。比方說,次世代的電視機將擁有點選功能,消費者可以讓節目暫停播放,去購買片中主角所穿著的服飾。
3. 結合並採用新的互動式直效行銷工具
新的互動式直效行銷工具,不只可以用來刺激銷售,還能預測並影響顧客未來的行為。基本上,有效的直效行銷會透過可評量的方式,改善顧客關係。未來隨著愈來愈多顧客轉移到線上銷售通路,已經在這方面培養出實務專業能力的企業,將會取得相當大的競爭優勢。
短期來說,每位行銷人都應該試著去熟悉新的互動式直效行銷工具,譬如:線上促銷方案,如折價券、抽獎等、許可式電子郵件行銷、網路顧客特性追蹤服務,也就是去觀察顧客喜好、網路的向上銷售和交叉銷售方案、自動化自助客服、聯盟行銷方案、. 線上活動贊助、網路廣告(橫幅廣告、點選式廣告等)、顧客關係電子郵件方案、電子報和記事提醒服務病毒行銷方案、企業行銷自動化。
長遠來看,行銷人必須選擇要如何把這些新工具,成功地整合到演變中的行銷組合之中,並使其成為公司日常營運的一部分。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做到:
● 建立投報率模型——可以用來評估新的直效行銷工具成效如何,並了解哪些方法可行、哪些不可行。
●開始積極管理豐富的新顧客資料——因為每項成功的直效行銷活動,將會帶來大量的顧客回應。
●透過協商掌握顧客資料——因為在未來,具有精確顧客資訊的資料庫對於其他行銷人來說,會是極其有價值、又可以轉讓的資產。
◎中英對照摘錄
"Organizations that can force themselves to think about combining technology with other sales and marketing resources to build powerful 'engines of growth' will make more rational economic decisions about where to apply technology to boost their performance. The analogy is pretty simple. A sales and marketing team that is able to use technology to build a 'growth engine' that is faster and gets more miles per gallon than the other guy's engine will win. In the average company, there is plenty of room for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ales and marketing engine that propels revenue growth." --Stephen Diorio
「只要組織要求自己去思考,該如何結合科技和其他銷售與行銷資源,打造出強大的成長引擎,就能做出更理性的經濟決策,決定該在哪些面向上運用科技提升績效。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業務和行銷團隊只要懂得運用科技,打造出比其他引擎更快、油耗更低的成長引擎,就會勝出。一般的企業通常都會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應用科技去強化推動營收成長的銷售和行銷引擎。」
——迪歐李歐
大家都不買,怎麼賣?!
大師輕鬆讀 No.344
■走向數位,別再挨家挨戶
公司緊盯行銷支出有個好處,就是或許能鼓勵你認真開發一套「網路版」的銷售流程。今日的科技讓你可以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對客戶進行多媒體簡報,不必親自拜訪。這不只能替你省下無數的時間和金錢,也讓你得以同時向多位潛在顧客推銷。
線上簡報的形式不一而足,比方說,在和人通電話時,可以請對方上網看你的簡報,然後同時做解答。這會給潛在顧客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你還能事先針對他們可能會提出的問題予以解答,效果就更好了。
網路研討會,也就是可讓許多人同時看見、在網路上進行的研討會,是另一種絕佳的資源。目前有許多廠商提供網路研討會所需的各種工具,其中最知名的服務商有WebEx(www.webex.com)和GoToWebinar(www.gotowebinar.com)等。
網路研討會可以讓你大量開發潛在顧客。有了這些數位簡報,你一天24小時都可以做推銷。你只需錄製一次,接下來,如果你夠聰明,每個小時都可以把簡報提供給成百上千人看。你會發現,要請對方坐下來看完簡短的網路研討會,比要他答應和你面對面會談容易得多。你也可以設計一連串電子郵件訊息,發送給所有參與網路研討會的人,以進行後續跟進。
說到電子郵件,這仍是電子商務的吃重角色。發送最新消息的電子郵件給訂閱你快報的訂戶,或是名列客戶名單的成員,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你可以利用電子郵件來開發顧客、篩選顧客、推銷以及聯繫顧客。電子郵件是教育顧客的絕佳方式。
如果你有時會和為人風趣,又與顧客相關的人士訪談,可考慮將這些訪談放到網路上,讓更多人瀏覽。此外,也別忘了將這些訪談的影片放到你的個人網站上。你可以很簡要地重新剪輯,在片頭放一段自我介紹,然後在片尾加上一段2至5分鐘的內容訴求產品。
事實上,只要花點心力,應該就能製作出你推銷簡報的數位版本。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這麼做,但從未抽出時間來做。只要確實去做,製作出你銷售訴求的數位版本,消費者就更可能向你購買。準備好這樣的網路文宣,也能讓你從眾家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使你更具說服力,更能有效銷售。
■爭取更大影響力
在今天,當你做銷售簡報時,不僅要努力推銷你的產品或服務,也必須帶給要採用你商品的人樂觀與希望。你必須展現出,你會幫助他們解決日後浮現的任何問題。換句話說,在今天要獲得他人的首肯,就必須要能影響更多人。
要成功向團體推銷,爭取到更大的影響力,必須:
‧審慎觀察要如何定位和包裝自己——因為團體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做出一針見血的判斷。穿著要專業,才能從一開始就掌控局面。運用客戶的見證,說明你以往解決的經營問題。盡可能結合影音見證,讓你有別於其他只倚賴PowerPoint幻燈片的人。採用明確的說法,讓團體認同你提供的商品會帶來非常大的助益。
‧設法找出該團體中能積極促成共識的人——也就是其他人徵詢意見的對象。只要「抓住」這個人,就能抓住整間會議室,以及之後產生的團體決定。能促成共識的人通常不是位階最高者,但常常是掌管執行層面的人。找出誰可以帶領大家建立共識,先全力獲取這個人的認同。只要做到這點,其他人便會跟進。
‧運用反映傾聽的技巧來溝通和掌控討論——再次向團體敘述促成共識者的意見,以及其所認同的面向。可以的話,在你要陳述你最有力的論點時,可以走下講台,站到促成共識者的身邊。設法和促成共識者合作。
‧別怕在適當時機做肢體接觸——在會議室中四處走動,和聽眾做短暫的肢體接觸,可以使他們更為投入。盡量不要太過火,造成聽眾不自在,而是要讓他們在情感上認同這筆切身相關的交易。人類渴望和他人接觸,而這麼做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營造認同——讓大家相信你可以幫他們找出圓滿的解決之道,去解決他們的問題。讓團體相信,你就是他們屬意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創造緊密的情感聯結——坦白表示儘管他們還要洽詢其他廠商,但你仍希望他們承諾幾件事。接著要詳加說明,他們在剛開始採行你的方案時,應該採取的幾項步驟。只要他們這麼做,就會愈來愈覺得自己已經認定,你是他們屬意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提出規畫完善的行動號召——簡單來說就是要提供有價值的誘因,促使他們當下就決定。而不要留待以後。誘因可以是「先搶先贏」的折扣優惠、在季末之前決定可享的特惠條件,或者是其他你想出來的構想。重點是要想出大家都能認同、實際可行的下一步,藉以維持購買的壓力。有一種方法是,錄製一段簡短的影片,概述立刻接受你提案的好處,把影片上傳至YouTube、Google Video或你的個人網站上,然後透過電子郵件邀請每一位與會者觀賞影片。你可以在2到3分鐘的時間之內,強調你的重點、與市場其他商品做比較,並根據你解決方案的價值主張再推銷一次。諸如此類的做法會讓你有所斬獲。
■走向數位,別再挨家挨戶
公司緊盯行銷支出有個好處,就是或許能鼓勵你認真開發一套「網路版」的銷售流程。今日的科技讓你可以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對客戶進行多媒體簡報,不必親自拜訪。這不只能替你省下無數的時間和金錢,也讓你得以同時向多位潛在顧客推銷。
線上簡報的形式不一而足,比方說,在和人通電話時,可以請對方上網看你的簡報,然後同時做解答。這會給潛在顧客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你還能事先針對他們可能會提出的問題予以解答,效果就更好了。
網路研討會,也就是可讓許多人同時看見、在網路上進行的研討會,是另一種絕佳的資源。目前有許多廠商提供網路研討會所需的各種工具,其中最知名的服務商有WebEx(www.webex.com)和GoToWebinar(www.gotowebinar.com)等。
網路研討會可以讓你大量開發潛在顧客。有了這些數位簡報,你一天24小時都可以做推銷。你只需錄製一次,接下來,如果你夠聰明,每個小時都可以把簡報提供給成百上千人看。你會發現,要請對方坐下來看完簡短的網路研討會,比要他答應和你面對面會談容易得多。你也可以設計一連串電子郵件訊息,發送給所有參與網路研討會的人,以進行後續跟進。
說到電子郵件,這仍是電子商務的吃重角色。發送最新消息的電子郵件給訂閱你快報的訂戶,或是名列客戶名單的成員,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你可以利用電子郵件來開發顧客、篩選顧客、推銷以及聯繫顧客。電子郵件是教育顧客的絕佳方式。
如果你有時會和為人風趣,又與顧客相關的人士訪談,可考慮將這些訪談放到網路上,讓更多人瀏覽。此外,也別忘了將這些訪談的影片放到你的個人網站上。你可以很簡要地重新剪輯,在片頭放一段自我介紹,然後在片尾加上一段2至5分鐘的內容訴求產品。
事實上,只要花點心力,應該就能製作出你推銷簡報的數位版本。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這麼做,但從未抽出時間來做。只要確實去做,製作出你銷售訴求的數位版本,消費者就更可能向你購買。準備好這樣的網路文宣,也能讓你從眾家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使你更具說服力,更能有效銷售。
■爭取更大影響力
在今天,當你做銷售簡報時,不僅要努力推銷你的產品或服務,也必須帶給要採用你商品的人樂觀與希望。你必須展現出,你會幫助他們解決日後浮現的任何問題。換句話說,在今天要獲得他人的首肯,就必須要能影響更多人。
要成功向團體推銷,爭取到更大的影響力,必須:
‧審慎觀察要如何定位和包裝自己——因為團體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做出一針見血的判斷。穿著要專業,才能從一開始就掌控局面。運用客戶的見證,說明你以往解決的經營問題。盡可能結合影音見證,讓你有別於其他只倚賴PowerPoint幻燈片的人。採用明確的說法,讓團體認同你提供的商品會帶來非常大的助益。
‧設法找出該團體中能積極促成共識的人——也就是其他人徵詢意見的對象。只要「抓住」這個人,就能抓住整間會議室,以及之後產生的團體決定。能促成共識的人通常不是位階最高者,但常常是掌管執行層面的人。找出誰可以帶領大家建立共識,先全力獲取這個人的認同。只要做到這點,其他人便會跟進。
‧運用反映傾聽的技巧來溝通和掌控討論——再次向團體敘述促成共識者的意見,以及其所認同的面向。可以的話,在你要陳述你最有力的論點時,可以走下講台,站到促成共識者的身邊。設法和促成共識者合作。
‧別怕在適當時機做肢體接觸——在會議室中四處走動,和聽眾做短暫的肢體接觸,可以使他們更為投入。盡量不要太過火,造成聽眾不自在,而是要讓他們在情感上認同這筆切身相關的交易。人類渴望和他人接觸,而這麼做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營造認同——讓大家相信你可以幫他們找出圓滿的解決之道,去解決他們的問題。讓團體相信,你就是他們屬意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創造緊密的情感聯結——坦白表示儘管他們還要洽詢其他廠商,但你仍希望他們承諾幾件事。接著要詳加說明,他們在剛開始採行你的方案時,應該採取的幾項步驟。只要他們這麼做,就會愈來愈覺得自己已經認定,你是他們屬意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提出規畫完善的行動號召——簡單來說就是要提供有價值的誘因,促使他們當下就決定。而不要留待以後。誘因可以是「先搶先贏」的折扣優惠、在季末之前決定可享的特惠條件,或者是其他你想出來的構想。重點是要想出大家都能認同、實際可行的下一步,藉以維持購買的壓力。有一種方法是,錄製一段簡短的影片,概述立刻接受你提案的好處,把影片上傳至YouTube、Google Video或你的個人網站上,然後透過電子郵件邀請每一位與會者觀賞影片。你可以在2到3分鐘的時間之內,強調你的重點、與市場其他商品做比較,並根據你解決方案的價值主張再推銷一次。諸如此類的做法會讓你有所斬獲。
Wal-Mart加開「C2C」市集,人氣網站改當房東賣地段賣形象?
數位時代 2009-09-01
這個WMMP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讓第三方賣家可以直接上架、賣東西的線上商城,也就是說,原本Wal-Mart做再大,也是「B2C」的範疇,他們無論先進貨還是先不進貨,由他們來接客戶的單,再從自家的廠商出貨。你說,一家這麼大的大賣場突然推出「C2C」,只是大巨人的一個小嘗試,有什麼了不起?
尤其,Wal-mart在線上還這麼「小」,在2008年,Wal-Mart在美國只排行第14名,但比較營收卻少了近10倍(Amazon年營收200億美元,Wal-Mart只有17億),這個小嘗試也無法撼動整個電子商務市場啊?
不,這篇文章的作者提到一點,很有意思。作者分析,這件事絕對不是憑空而來,這是一個趨勢的開始。他認為,Wal-Mart此舉經過精打細算,衝著「Amazon」而來(包括長相都和Amazon很像),這不是隨便加的一個新功能,而是經過歷史經驗的一個新方向;這種「加市集到自己網站」的做法,有可能像野火般燃燒整個網路,不只是所有商店都跟著做,跟著拉一些更小間的廠商「一起賣」,而且甚至其他任何有「流量」的網站,尤其是流量大、會員資料充足卻無法賺錢的「社群網站」們,都有可能開始加入「C2C」的市集概念!
何以見得?
原來,從2006年底開始,大家就開始懷疑,C2C可能是任何一個購物網站一直忽略的一塊重要拼圖。因為自2006年起,Amazon就莫名其妙的年年成長,而且它成長的速度竟然比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速度還快了足足20%。我們一般人會覺得理所當然,Amazon這麼大,大者就恆大,大家被吃得死死的都是應該的!但,業界卻覺得不可思議,所以,每一家大廠都在默默偷偷研究到底Amazon是怎麼辦到的?到底它的「秘密武器」是什麼?他們從來沒找到答案,但他們也觀察到,剛好是同一時期,Amazon開始他們的一些「C2C」的嘗試。大約從這時候起,早在Wal-Mart這次大動作之前,就有一些中大型B2C購物網站如Overstock.com、Buy.com,以及歐洲的Pixmania、Play.com開始加入C2C「市集」的元素。現在,終於輪到Wal-Mart!
這篇文章指出幾點,一間大網站(尤其是大型B2C購物網站)本來就應該添加C2C的五點理由:
一、你已經花這麼多錢來建立自己的B2C線上品牌,現在大家都會來你這個網站,並記得你就是這個方面的權威賣家!
二、這些客戶雖然知道你是權威賣家,但他們也需要很多很多選擇。
三、對客戶來說,最差的經驗就是,當你的選項不夠多,他們竟「買不到他們想買的東西」。他們一旦走掉,還在其他地方找到他們要的東西,你就有損失客戶的危險。
四、即使你是一間再厲害的B2C廠商,你能談的供應商就是「這麼多」而已,你能賣的也就是這麼多,永遠不比「夜市」還厲害。
五、如果你想當B2C版本的「夜市」,那會花你非常多錢,卻沒有這麼大的效果。
這位作者說,綜合以上,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加一個「C2C」的線上市集。有趣的是,Wal-Mart做這件事,無意開新事業,顯然真的只是「幫助本業」而已。看,Wal-Mart雖然推出這個所謂「線上市集」,但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網站,它甚至連一個相樣的獨立的「頁面」都沒有!一進Wal-Mart,它會以Banner的形式,出現在正中心,上面寫著「More for less」的宣傳文字,那個「More」字寫得斗大,你在上面點了產品類別、項目,它就整頁替換,但也不會專門給線上市集。可能是因為這樣,有趣的是,WMMP也似乎打算先從幾家大廠開始,而不是開放給所有小廠都加入,所以,目前只有eBags.com、CSN Stores、Pro Team幾家外部廠商在上面上架賣自己的東西,這點和現在的Amazon很不一樣,和eBay當然差得更遠。這也透露了現在B2C「添味」C2C可能的方式。
作者的「大網站開始添加C2C」的想法,我覺得蠻值得延伸思考,這可以和之前和某位前輩討教時,他所提到的「網站流量即房地產」論──
這位前輩提到,到最後,或許不是網站去找商家來做C2C,而是商家主動找上門。因為,線上商店愈來愈多,所謂「繞過middleman」的夢想也會慢慢的變成空想、理想,慢慢的消失掉,那些小商家一開始的確享受到不必開店就能賣東西的樂趣,賣個100萬營收頗為容易,但,接下來要突破小型商店變成中型商店、到500萬夜績呢?就不容易了!每家商家都會用網路行銷,整個市場變得非常擁擠。這狀況就如同實體開店一樣,這時候,「地段」的「優勢」就出來了!
一家普普通通的店,它就是開在一個「好地段」,業績就容易好。
問題來了,網路上,什麼叫「好地段」?
所謂好地段,這位前輩認為,就是有「流量」,尤其是每天固定進來的固定流量的網站。這時候,說不定我們會看到一些有點流量的網站,尤其是現在賺不到錢的社群網站,通通都跑出來做這個。他們會發現,喔,原來他們現在是在東區鬧區開一間不符一般大眾喜愛的高爾夫用品店,難怪賺不到錢,乾脆不要自己開了,做個職業房東吧!「趕快把店面租出去賺錢賺才快!」接下來,也會發生「併購」事件,創投投資一般流量網站的錢,花在購買電子商務小商家上,為自己的流量網站,帶來穩定且長久的營收。
當然,一開始大家都會抨擊,叫一間「圖書館」來當「書店」,簡直是四不像!但後來大家會發現,只要來網站的人口和該商品的潛在購買人口吻合,那麼,一間「圖書館」反而已經先有了它的品牌形象,轉作當書店反而「瞬間加分」,在「好地段」之上還有「好形象」。這個趨勢如果早點去把握,這就有如一條東區鬧區大道,先開出百貨公司的,就搶先設定「我這裡是中心」,其他的跟著圍繞,現在所謂的「中心」還不是這麼確定,就看哪一個網站先衝出來插旗。
昨晚在投資部落格SeekingAlpha看到一則有趣的網路分析(新聞可見此),這是一位B2C與C2C廠商的投資人所寫的,應該有幾分參考價值。他的主題是:昨天美國龍頭大賣場沃爾瑪(Wal-Mart)開了一個新的網路服務叫做「Wal-Mart Marketplace」,簡稱為「WMMP」,中文可叫「沃爾瑪線上市集」。
這個WMMP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讓第三方賣家可以直接上架、賣東西的線上商城,也就是說,原本Wal-Mart做再大,也是「B2C」的範疇,他們無論先進貨還是先不進貨,由他們來接客戶的單,再從自家的廠商出貨。你說,一家這麼大的大賣場突然推出「C2C」,只是大巨人的一個小嘗試,有什麼了不起?
尤其,Wal-mart在線上還這麼「小」,在2008年,Wal-Mart在美國只排行第14名,但比較營收卻少了近10倍(Amazon年營收200億美元,Wal-Mart只有17億),這個小嘗試也無法撼動整個電子商務市場啊?
不,這篇文章的作者提到一點,很有意思。作者分析,這件事絕對不是憑空而來,這是一個趨勢的開始。他認為,Wal-Mart此舉經過精打細算,衝著「Amazon」而來(包括長相都和Amazon很像),這不是隨便加的一個新功能,而是經過歷史經驗的一個新方向;這種「加市集到自己網站」的做法,有可能像野火般燃燒整個網路,不只是所有商店都跟著做,跟著拉一些更小間的廠商「一起賣」,而且甚至其他任何有「流量」的網站,尤其是流量大、會員資料充足卻無法賺錢的「社群網站」們,都有可能開始加入「C2C」的市集概念!
何以見得?
原來,從2006年底開始,大家就開始懷疑,C2C可能是任何一個購物網站一直忽略的一塊重要拼圖。因為自2006年起,Amazon就莫名其妙的年年成長,而且它成長的速度竟然比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速度還快了足足20%。我們一般人會覺得理所當然,Amazon這麼大,大者就恆大,大家被吃得死死的都是應該的!但,業界卻覺得不可思議,所以,每一家大廠都在默默偷偷研究到底Amazon是怎麼辦到的?到底它的「秘密武器」是什麼?他們從來沒找到答案,但他們也觀察到,剛好是同一時期,Amazon開始他們的一些「C2C」的嘗試。大約從這時候起,早在Wal-Mart這次大動作之前,就有一些中大型B2C購物網站如Overstock.com、Buy.com,以及歐洲的Pixmania、Play.com開始加入C2C「市集」的元素。現在,終於輪到Wal-Mart!
這篇文章指出幾點,一間大網站(尤其是大型B2C購物網站)本來就應該添加C2C的五點理由:
一、你已經花這麼多錢來建立自己的B2C線上品牌,現在大家都會來你這個網站,並記得你就是這個方面的權威賣家!
二、這些客戶雖然知道你是權威賣家,但他們也需要很多很多選擇。
三、對客戶來說,最差的經驗就是,當你的選項不夠多,他們竟「買不到他們想買的東西」。他們一旦走掉,還在其他地方找到他們要的東西,你就有損失客戶的危險。
四、即使你是一間再厲害的B2C廠商,你能談的供應商就是「這麼多」而已,你能賣的也就是這麼多,永遠不比「夜市」還厲害。
五、如果你想當B2C版本的「夜市」,那會花你非常多錢,卻沒有這麼大的效果。
這位作者說,綜合以上,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加一個「C2C」的線上市集。有趣的是,Wal-Mart做這件事,無意開新事業,顯然真的只是「幫助本業」而已。看,Wal-Mart雖然推出這個所謂「線上市集」,但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網站,它甚至連一個相樣的獨立的「頁面」都沒有!一進Wal-Mart,它會以Banner的形式,出現在正中心,上面寫著「More for less」的宣傳文字,那個「More」字寫得斗大,你在上面點了產品類別、項目,它就整頁替換,但也不會專門給線上市集。可能是因為這樣,有趣的是,WMMP也似乎打算先從幾家大廠開始,而不是開放給所有小廠都加入,所以,目前只有eBags.com、CSN Stores、Pro Team幾家外部廠商在上面上架賣自己的東西,這點和現在的Amazon很不一樣,和eBay當然差得更遠。這也透露了現在B2C「添味」C2C可能的方式。
作者的「大網站開始添加C2C」的想法,我覺得蠻值得延伸思考,這可以和之前和某位前輩討教時,他所提到的「網站流量即房地產」論──
這位前輩提到,到最後,或許不是網站去找商家來做C2C,而是商家主動找上門。因為,線上商店愈來愈多,所謂「繞過middleman」的夢想也會慢慢的變成空想、理想,慢慢的消失掉,那些小商家一開始的確享受到不必開店就能賣東西的樂趣,賣個100萬營收頗為容易,但,接下來要突破小型商店變成中型商店、到500萬夜績呢?就不容易了!每家商家都會用網路行銷,整個市場變得非常擁擠。這狀況就如同實體開店一樣,這時候,「地段」的「優勢」就出來了!
一家普普通通的店,它就是開在一個「好地段」,業績就容易好。
問題來了,網路上,什麼叫「好地段」?
所謂好地段,這位前輩認為,就是有「流量」,尤其是每天固定進來的固定流量的網站。這時候,說不定我們會看到一些有點流量的網站,尤其是現在賺不到錢的社群網站,通通都跑出來做這個。他們會發現,喔,原來他們現在是在東區鬧區開一間不符一般大眾喜愛的高爾夫用品店,難怪賺不到錢,乾脆不要自己開了,做個職業房東吧!「趕快把店面租出去賺錢賺才快!」接下來,也會發生「併購」事件,創投投資一般流量網站的錢,花在購買電子商務小商家上,為自己的流量網站,帶來穩定且長久的營收。
當然,一開始大家都會抨擊,叫一間「圖書館」來當「書店」,簡直是四不像!但後來大家會發現,只要來網站的人口和該商品的潛在購買人口吻合,那麼,一間「圖書館」反而已經先有了它的品牌形象,轉作當書店反而「瞬間加分」,在「好地段」之上還有「好形象」。這個趨勢如果早點去把握,這就有如一條東區鬧區大道,先開出百貨公司的,就搶先設定「我這裡是中心」,其他的跟著圍繞,現在所謂的「中心」還不是這麼確定,就看哪一個網站先衝出來插旗。
最令人困惑的網路行銷難題
數位時代 2009-03-27
市面上有很多的行銷顧問,他們每個都說可以幫您網路創業。選擇產業、做非常詳細的產品和服務的區隔,撰寫品牌故事,甚至做好媒體公關。這些基本功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缺乏流量這個臨門一腳,前面所有的功夫將會完全白費。
到底要怎麼導流量呢?這個問題是有網路以來最令人困惑的難題。我能跟你打賭,許多行銷顧問自己都無法正確的回答 這個問題。UNT在網路行銷這麼多年後,老實說我也沒有一個100%正確的答案,但是在此我儘量把我之前教了學費之後學到的一二跟大家分享,至少能夠給大 家一個大略的概念:
市面上沒有免費的流量
不花一毛錢獲得流量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可能Yahoo也不會這麼賺錢。一個網路公司要準備多少的行銷資金來導流 量呢?根據許多網路業者的經驗,如果貴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於網路,請準備總營業額的10-20%來導流量。如果貴公司在網路商務上正想要大顯身手,但是沒 有歷史營業額來做評估,另一種計算方式則是如果您的廣告素材做的好,網站夠專業,能夠成功的直擊您的消費族群,您每投資$1可以獲得大約5-6倍的營業 額。當然行銷能力越好、產品單價越高、換單率越高、回購率越好,行銷費用佔營業額的比例會越少,投資行銷廣告的效應會越大。
沒有一家公司的行銷策略是一樣的行銷的工具很多,沒有一家公司的行銷策略會是完全一樣的。企業本身應該根據本身的預算、客群、內部的能力和通路來選擇。目前市面上的行銷工具有以下幾種:
傳統實體行銷
電視
雜誌
報紙
公關活動
網路行銷
網路顯示型banner
文字連結
關鍵字
部落格/討論區草根行銷
流量交換/異業結盟
企業應該根據營業額的百分比或者未來營業走向來決定行銷的工具。如果您的訂單100%來自於網路,您大部分的廣 告預算應該投注於網路的行銷工具。而如果您的通路全部為實體通路,但是希望未來1/3的營業額來自網路,那您就必須要將1/3的行銷費用轉投入網路市場。 但是您也可以看到許多網路通路使用實體行銷工具例如電視廣告或雜誌廣告,那是當企業當大到一個規模,網路通路也需要建立品牌形象。
一般網路企業最大的疑問是那一種網路行銷工具最有效?在此我簡單分析一下:
網路顯示型Banner:
此種 廣告的點擊率最高,因為給予消費者視覺的感官,並挑起消費者想要偷窺的慾望。但是此種廣告最為昂貴。舉例來說,如果要在Yahoo做一波有能見度的活 動,2個禮拜大概要準備個60萬。如果準備工作做好,長期的做顯示型Banner,可以讓公司穩健成長,但是如果準備工作沒有做好,活動無法吸引人,那這 廣告預算等於流到水溝裡,一去不覆返。做顯示型Banner廣告有幾個重點:活動利多、廣告精準、站內提供吸引下單的誘因。
文字連結:
在 Yahoo首頁或者各頁面的四周,可以看到許多吸引人點選的字句,這些就是所謂文字連結。文字連結通常是販賣曝光數,平均點選率比Banner低,但是曝 光數較高。如果企業中有文字創意的人才,能夠在有限的字數中精準的吸引客群來點選,超越平均點選率,這個類型的廣告會是比較平價的。有效的文字連結一個月 應該準備個50萬。
關鍵字:
這 是近年來最火熱的行銷方法,但是我有些不同的看法。如果您是商城,或者擁有非 常多不同的產品,關鍵字會是不錯的行銷工具。但是如果您的產品少,或希望打品牌/擁有品牌差異性,那使用關鍵字的效果會令您頗為失望。如果您提供的是無差 異性的服務,如水電工、販售紙箱、搬家公司、修理皮鞋等,關鍵字會是最便宜的行銷工具。
如果前面3種行銷工具因預算,或者形態都不適合您,您也可以用最便宜但是最辛苦的方式以草根的方式來行銷。
部落格:
為自己建立一個部落格,在自己的部落格中顯現自己的專業領域。同時在別人的部落格發表意見和交流,漸漸的建立您達人的名聲。
討論區:
成為討論區的常客。和大家討論自己在行的知識,讓您成為大家諮詢的對象。
異業結盟:
和其他流量相同的網站交換Banner,或者和其他商家互相交換印製的折價卷提供給互相的會員,甚至可以提供其他小網站/部落格Banner請他們導流量,如有成交後付給對方佣金。這個系統設定並不困難,倒是找尋異業結盟的對象是比較大的難題。
最後3個行銷工具是平價的選擇,但是花的時間和心力卻非常高。如果您手邊的時間很多,倒可以當成一種對自己的挑戰!
市面上有很多的行銷顧問,他們每個都說可以幫您網路創業。選擇產業、做非常詳細的產品和服務的區隔,撰寫品牌故事,甚至做好媒體公關。這些基本功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缺乏流量這個臨門一腳,前面所有的功夫將會完全白費。
到底要怎麼導流量呢?這個問題是有網路以來最令人困惑的難題。我能跟你打賭,許多行銷顧問自己都無法正確的回答 這個問題。UNT在網路行銷這麼多年後,老實說我也沒有一個100%正確的答案,但是在此我儘量把我之前教了學費之後學到的一二跟大家分享,至少能夠給大 家一個大略的概念:
市面上沒有免費的流量
不花一毛錢獲得流量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可能Yahoo也不會這麼賺錢。一個網路公司要準備多少的行銷資金來導流 量呢?根據許多網路業者的經驗,如果貴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於網路,請準備總營業額的10-20%來導流量。如果貴公司在網路商務上正想要大顯身手,但是沒 有歷史營業額來做評估,另一種計算方式則是如果您的廣告素材做的好,網站夠專業,能夠成功的直擊您的消費族群,您每投資$1可以獲得大約5-6倍的營業 額。當然行銷能力越好、產品單價越高、換單率越高、回購率越好,行銷費用佔營業額的比例會越少,投資行銷廣告的效應會越大。
沒有一家公司的行銷策略是一樣的行銷的工具很多,沒有一家公司的行銷策略會是完全一樣的。企業本身應該根據本身的預算、客群、內部的能力和通路來選擇。目前市面上的行銷工具有以下幾種:
傳統實體行銷
電視
雜誌
報紙
公關活動
網路行銷
網路顯示型banner
文字連結
關鍵字
部落格/討論區草根行銷
流量交換/異業結盟
企業應該根據營業額的百分比或者未來營業走向來決定行銷的工具。如果您的訂單100%來自於網路,您大部分的廣 告預算應該投注於網路的行銷工具。而如果您的通路全部為實體通路,但是希望未來1/3的營業額來自網路,那您就必須要將1/3的行銷費用轉投入網路市場。 但是您也可以看到許多網路通路使用實體行銷工具例如電視廣告或雜誌廣告,那是當企業當大到一個規模,網路通路也需要建立品牌形象。
一般網路企業最大的疑問是那一種網路行銷工具最有效?在此我簡單分析一下:
網路顯示型Banner:
此種 廣告的點擊率最高,因為給予消費者視覺的感官,並挑起消費者想要偷窺的慾望。但是此種廣告最為昂貴。舉例來說,如果要在Yahoo做一波有能見度的活 動,2個禮拜大概要準備個60萬。如果準備工作做好,長期的做顯示型Banner,可以讓公司穩健成長,但是如果準備工作沒有做好,活動無法吸引人,那這 廣告預算等於流到水溝裡,一去不覆返。做顯示型Banner廣告有幾個重點:活動利多、廣告精準、站內提供吸引下單的誘因。
文字連結:
在 Yahoo首頁或者各頁面的四周,可以看到許多吸引人點選的字句,這些就是所謂文字連結。文字連結通常是販賣曝光數,平均點選率比Banner低,但是曝 光數較高。如果企業中有文字創意的人才,能夠在有限的字數中精準的吸引客群來點選,超越平均點選率,這個類型的廣告會是比較平價的。有效的文字連結一個月 應該準備個50萬。
關鍵字:
這 是近年來最火熱的行銷方法,但是我有些不同的看法。如果您是商城,或者擁有非 常多不同的產品,關鍵字會是不錯的行銷工具。但是如果您的產品少,或希望打品牌/擁有品牌差異性,那使用關鍵字的效果會令您頗為失望。如果您提供的是無差 異性的服務,如水電工、販售紙箱、搬家公司、修理皮鞋等,關鍵字會是最便宜的行銷工具。
如果前面3種行銷工具因預算,或者形態都不適合您,您也可以用最便宜但是最辛苦的方式以草根的方式來行銷。
部落格:
為自己建立一個部落格,在自己的部落格中顯現自己的專業領域。同時在別人的部落格發表意見和交流,漸漸的建立您達人的名聲。
討論區:
成為討論區的常客。和大家討論自己在行的知識,讓您成為大家諮詢的對象。
異業結盟:
和其他流量相同的網站交換Banner,或者和其他商家互相交換印製的折價卷提供給互相的會員,甚至可以提供其他小網站/部落格Banner請他們導流量,如有成交後付給對方佣金。這個系統設定並不困難,倒是找尋異業結盟的對象是比較大的難題。
最後3個行銷工具是平價的選擇,但是花的時間和心力卻非常高。如果您手邊的時間很多,倒可以當成一種對自己的挑戰!
3個建議經營企業部落格的產業 - Dining、Hospital、School
數位時代 2009-04-27
其實大多數的產業都很適合來使用企業部落格,可以是CEO Blog,討論公司經營理念、成功案例、或事業道理(如道玄阪的日記http://ceo.writeup.co.jp/); 可以是Promotion Blog,新品上市或季節銷售時很適合;可以是EC Blog,搭配電子商務網站,溫情說明及串聯活動與網站相輔相成;可以是公司內部的Staff Blog,供公司人員專案討論或增進感情;可以是取代官方網站的Corporation Blog,經營便利成本合理。眾多可能性下我們腦力激盪,試著提出3個建議也來經營企業部落格的產業,也許目前已有企業這樣做了,各有法寶,也歡迎回應實 例彼此交流。
1. 餐飲業企業部落格
不訝異第一個在腦海中Pop up的是餐飲業,如餐廳、咖啡廳、輕食館……等等,首先將企業部落格定位,看是走溫款宜人、清新優雅、或異國風情……等,不過當然要與店內的風格一致。接 著,不論是頁面的配置、背景的設計、字型的選定、圖片的使用、書寫的語氣、活動的設計……等,都要講求風格一致性,讓客人在店裡的感覺跟看網站時的感受沒 有落差。部落格經營者建議以店長的角度來經營維護,最重要的文章內容可以用以下專欄分類,來跟網友分享店裡的有趣大小事:
(1) 料理開發:如料理發想、製作過程、失敗紀錄、突發奇想……等等。
(2) 客人軼事:如結婚紀念日的溫馨事件、有趣對談、客人對料理的評論……等等。
(3) 食材故事:如使用的起司的介紹、牛肉的介紹、特選食材的的發現……等等。
(4) 裝潢佈置:如店裡的裝潢有何特色、想要傳遞的感覺、背景音樂的介紹……等等。
(5) 員工記事:如本月之星的介紹、有趣事件……等等。
(6) 特殊事宜:如雜誌採訪側寫、舉辦派對側寫、料理教室側寫……等等。
(7) 時令活動:如耶誕節、新年、情人節、母親節、夏令、中秋節……等等特殊節日所策劃的網路或實體活動,可邀請客人分享在店裡度過的美好時光文章或照片。
(8) 優惠下載:如優惠劵、兌換劵的下載……等等
撰寫方式盡量以符合部落格定位及風格撰寫,不建議参雜過多個人情緒,以免流於個人網誌而脫軌,部分內容也可委外請專家撰寫,更顯熱鬧豐富。
餐飲企業部落格參考:日本Mister Donut開的輕食店andonand的店長日誌(http://www.andonand.jp/blog/index.html)
Simple Life部落格類似專欄:起司之旅專欄(http://blog.roodo.com/maobao/archives/cat_326581.html)、店長日誌專欄(http://blog.roodo.com/maobao/archives/cat_539741.html)
2. 醫療業企業部落格
醫院不能廣告宣傳,但以企業部落格的方式是否可行呢?豐富知識的醫生及尋求意見的網友可以在這個地方交流嗎?如果醫院開了企業部落格,可以怎麼作?我們對 醫院較不熟,純粹發想。首先仍是將定位及風格清楚,文章部分可以用各科專門來作專欄分類,如內科、外科、眼科、牙科、皮膚科、婦產科、月子中心…等等,部 落格經營者先將文章排程,請各專門醫師定期發表相關文章,內容以一般人可以了解的方式撰寫,並依照時節發表特殊專題文章,如腸病毒、乳癌、流感……等大眾 關心的議題,讓醫院的專業感確立及親近度提升。另外像是體重管理、整形美容、媽媽中心、健檢中心、女性健康利用企業部落格來發聲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安 排活動邀請網友來簡單體驗療程或是參觀介紹。
醫療企業部落格參考:日本篠原医院(http://ceo.writeup.co.jp/)
3. 英語教育業企業部落格
有豐富資訊知識的補教業也很適合使用企業部落格來傳道授業解惑也,如英語補習班,可以開立企業部落格,以較生動有趣的主題來吸引網友,跟硬邦邦的上課方式 區隔開來,譬如用生活類型的專題來作為專欄分類,如品酒專題、咖啡專題、美容專題、理財專題、派對專題…等等,可以請老師依照專題來介紹慣用的生活英文, 當然也可以使用影音的方式,像線上廣播或是影片,可訂閱收費或是不收費,有時也可開立生活英語課程,邀請有興趣的網友參加體驗,也可舉辦網路或實體競賽活 動,增加互動性。
英語教育企業部落格參考:日本英會話(http://begin.livedoor.biz/archives/50806301.html)、 塾講師LIVE(http://www.juku.net/)
Simple Life部落格類似專欄:外語生活專欄(http://blog.roodo.com/maobao/archives/cat_581949.html)
專欄最後再來回歸基本面,企業為什麼要作網路行銷呢?因為要企業應該在網路上作Marketing、Image、Touch,為什麼選擇部落格不作 網站呢?因為要SEO、Interaction、RSS、Cost。使用企業部落格,要比使用企業網站要來得有可能性及有彈性,企業部落格還有很多潛力尚 未被開發。各種產業來經營企業部落格,各有訣竅及妙法,不過,不管怎麼作,切記誠信跟持續是不變的原則。
其實大多數的產業都很適合來使用企業部落格,可以是CEO Blog,討論公司經營理念、成功案例、或事業道理(如道玄阪的日記http://ceo.writeup.co.jp/); 可以是Promotion Blog,新品上市或季節銷售時很適合;可以是EC Blog,搭配電子商務網站,溫情說明及串聯活動與網站相輔相成;可以是公司內部的Staff Blog,供公司人員專案討論或增進感情;可以是取代官方網站的Corporation Blog,經營便利成本合理。眾多可能性下我們腦力激盪,試著提出3個建議也來經營企業部落格的產業,也許目前已有企業這樣做了,各有法寶,也歡迎回應實 例彼此交流。
1. 餐飲業企業部落格
不訝異第一個在腦海中Pop up的是餐飲業,如餐廳、咖啡廳、輕食館……等等,首先將企業部落格定位,看是走溫款宜人、清新優雅、或異國風情……等,不過當然要與店內的風格一致。接 著,不論是頁面的配置、背景的設計、字型的選定、圖片的使用、書寫的語氣、活動的設計……等,都要講求風格一致性,讓客人在店裡的感覺跟看網站時的感受沒 有落差。部落格經營者建議以店長的角度來經營維護,最重要的文章內容可以用以下專欄分類,來跟網友分享店裡的有趣大小事:
(1) 料理開發:如料理發想、製作過程、失敗紀錄、突發奇想……等等。
(2) 客人軼事:如結婚紀念日的溫馨事件、有趣對談、客人對料理的評論……等等。
(3) 食材故事:如使用的起司的介紹、牛肉的介紹、特選食材的的發現……等等。
(4) 裝潢佈置:如店裡的裝潢有何特色、想要傳遞的感覺、背景音樂的介紹……等等。
(5) 員工記事:如本月之星的介紹、有趣事件……等等。
(6) 特殊事宜:如雜誌採訪側寫、舉辦派對側寫、料理教室側寫……等等。
(7) 時令活動:如耶誕節、新年、情人節、母親節、夏令、中秋節……等等特殊節日所策劃的網路或實體活動,可邀請客人分享在店裡度過的美好時光文章或照片。
(8) 優惠下載:如優惠劵、兌換劵的下載……等等
撰寫方式盡量以符合部落格定位及風格撰寫,不建議参雜過多個人情緒,以免流於個人網誌而脫軌,部分內容也可委外請專家撰寫,更顯熱鬧豐富。
餐飲企業部落格參考:日本Mister Donut開的輕食店andonand的店長日誌(http://www.andonand.jp/blog/index.html)
Simple Life部落格類似專欄:起司之旅專欄(http://blog.roodo.com/maobao/archives/cat_326581.html)、店長日誌專欄(http://blog.roodo.com/maobao/archives/cat_539741.html)
2. 醫療業企業部落格
醫院不能廣告宣傳,但以企業部落格的方式是否可行呢?豐富知識的醫生及尋求意見的網友可以在這個地方交流嗎?如果醫院開了企業部落格,可以怎麼作?我們對 醫院較不熟,純粹發想。首先仍是將定位及風格清楚,文章部分可以用各科專門來作專欄分類,如內科、外科、眼科、牙科、皮膚科、婦產科、月子中心…等等,部 落格經營者先將文章排程,請各專門醫師定期發表相關文章,內容以一般人可以了解的方式撰寫,並依照時節發表特殊專題文章,如腸病毒、乳癌、流感……等大眾 關心的議題,讓醫院的專業感確立及親近度提升。另外像是體重管理、整形美容、媽媽中心、健檢中心、女性健康利用企業部落格來發聲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安 排活動邀請網友來簡單體驗療程或是參觀介紹。
醫療企業部落格參考:日本篠原医院(http://ceo.writeup.co.jp/)
3. 英語教育業企業部落格
有豐富資訊知識的補教業也很適合使用企業部落格來傳道授業解惑也,如英語補習班,可以開立企業部落格,以較生動有趣的主題來吸引網友,跟硬邦邦的上課方式 區隔開來,譬如用生活類型的專題來作為專欄分類,如品酒專題、咖啡專題、美容專題、理財專題、派對專題…等等,可以請老師依照專題來介紹慣用的生活英文, 當然也可以使用影音的方式,像線上廣播或是影片,可訂閱收費或是不收費,有時也可開立生活英語課程,邀請有興趣的網友參加體驗,也可舉辦網路或實體競賽活 動,增加互動性。
英語教育企業部落格參考:日本英會話(http://begin.livedoor.biz/archives/50806301.html)、 塾講師LIVE(http://www.juku.net/)
Simple Life部落格類似專欄:外語生活專欄(http://blog.roodo.com/maobao/archives/cat_581949.html)
專欄最後再來回歸基本面,企業為什麼要作網路行銷呢?因為要企業應該在網路上作Marketing、Image、Touch,為什麼選擇部落格不作 網站呢?因為要SEO、Interaction、RSS、Cost。使用企業部落格,要比使用企業網站要來得有可能性及有彈性,企業部落格還有很多潛力尚 未被開發。各種產業來經營企業部落格,各有訣竅及妙法,不過,不管怎麼作,切記誠信跟持續是不變的原則。
回報率最高的網路行銷術–-許可式E-Mail
數位時代 2008-07-31
現今流行的所謂「直複式行銷」,包含目錄行銷、網路E-Mail行銷、電話銷售…..等,這些模式已行之有年,也都有一定的效果。而其中的E-mail行銷是其中成本最低收效最快的方式。因篇幅問題,我們試著分析其中的三種類型:
1、目錄行銷:
以目前在大陸名氣極大的目錄型銷售企業–M18麥考林為例,網絡上的公佈數據中,他們的訂單基本上都來自目錄行銷,回單率約是5%左右。就目錄行銷而言,這成績已非常卓越。但為此所投入的資金及人力可就不是一般中小企業能負擔的起的。
從M18總裁到顧備春都曾到發行公司現場去盯著整個環節,生怕遇到不負責的合作商把目錄丟到垃圾桶。而另一締造出奇蹟的母嬰用品公司–紅孩子,光是目錄的印製成本一年就高達至少6000萬人民幣,新台幣2.5億以上。足足可以養活兩家中大型的印刷廠。
網路上曾有一位朋友看了5%的回單率,也試著大手筆的去模仿,結果回單率不到1/1000!相信應有不少目錄,在還沒送到當事人手上前,已不知去向。
2、電話銷售:
電話銷售坦白說,問題也不少,特別是在成本的花費及未來的擴張性。電話銷售的辦公場合一般不會太小、呼叫系統的建立(Call Center)、人員、及各種設備的成本…...等。按照電話銷售行業的統計數字,每3-4個主動打出去的電話會產生一個成交訂單,平均每個來電訂購的電話要3-4分鐘,而客戶來電,一般都是免付費專線,成本由廠家支付。計算下來,每個訂單承擔的人員成本就在16~22元左右。再加上分攤的其他費用,每單最少要24、30元。以一般電話銷售產品都的平均售價都不會太高來算,成本就占每個訂單金額5%左右的比例。
3、網路E-Mail行銷:
網路下單及接單的成本極低,同時不會受到太多系統及容量的限制。而且也不會造成客戶對廣告的依賴太重,形成您必須靠不斷的大把資金投入到派發目錄及打電話才有訂單。否則,平常就沒什麼訂單了。
而E-Mail行銷的回單率約有2~3%,看似沒有目錄行銷來得高,但您卻不用投入任何成本。孰優孰強,應很容易判斷。
利用網路進行E-Mail的會員行銷,把客戶拉到您的網上來購買,把您的網站當成最好的展示中心。當您的客戶習慣上您網站瀏覽後,高額的目錄及電話推廣動作就可逐歩省去,甚至完全不需要。只需要以零成本的電子信通知新品資訊來培養客戶常常上來看看的慣性就可以了。
當然您所做的E-Mail行銷必須是許可式行銷,而不能是毫無禮貌的垃圾信行銷。那非但得不到好處,反而造成客戶對您網站及產品的不好印象,得不償失。
有個網路上的初略統計,網上購物平均每個老客戶每年重覆購買4~5次,而目錄及電話銷售只會有1~2次。聰明的您,是否也該考慮如何善用這把E-Mail行銷的利器了呢!
現今流行的所謂「直複式行銷」,包含目錄行銷、網路E-Mail行銷、電話銷售…..等,這些模式已行之有年,也都有一定的效果。而其中的E-mail行銷是其中成本最低收效最快的方式。因篇幅問題,我們試著分析其中的三種類型:
1、目錄行銷:
以目前在大陸名氣極大的目錄型銷售企業–M18麥考林為例,網絡上的公佈數據中,他們的訂單基本上都來自目錄行銷,回單率約是5%左右。就目錄行銷而言,這成績已非常卓越。但為此所投入的資金及人力可就不是一般中小企業能負擔的起的。
從M18總裁到顧備春都曾到發行公司現場去盯著整個環節,生怕遇到不負責的合作商把目錄丟到垃圾桶。而另一締造出奇蹟的母嬰用品公司–紅孩子,光是目錄的印製成本一年就高達至少6000萬人民幣,新台幣2.5億以上。足足可以養活兩家中大型的印刷廠。
網路上曾有一位朋友看了5%的回單率,也試著大手筆的去模仿,結果回單率不到1/1000!相信應有不少目錄,在還沒送到當事人手上前,已不知去向。
2、電話銷售:
電話銷售坦白說,問題也不少,特別是在成本的花費及未來的擴張性。電話銷售的辦公場合一般不會太小、呼叫系統的建立(Call Center)、人員、及各種設備的成本…...等。按照電話銷售行業的統計數字,每3-4個主動打出去的電話會產生一個成交訂單,平均每個來電訂購的電話要3-4分鐘,而客戶來電,一般都是免付費專線,成本由廠家支付。計算下來,每個訂單承擔的人員成本就在16~22元左右。再加上分攤的其他費用,每單最少要24、30元。以一般電話銷售產品都的平均售價都不會太高來算,成本就占每個訂單金額5%左右的比例。
3、網路E-Mail行銷:
網路下單及接單的成本極低,同時不會受到太多系統及容量的限制。而且也不會造成客戶對廣告的依賴太重,形成您必須靠不斷的大把資金投入到派發目錄及打電話才有訂單。否則,平常就沒什麼訂單了。
而E-Mail行銷的回單率約有2~3%,看似沒有目錄行銷來得高,但您卻不用投入任何成本。孰優孰強,應很容易判斷。
利用網路進行E-Mail的會員行銷,把客戶拉到您的網上來購買,把您的網站當成最好的展示中心。當您的客戶習慣上您網站瀏覽後,高額的目錄及電話推廣動作就可逐歩省去,甚至完全不需要。只需要以零成本的電子信通知新品資訊來培養客戶常常上來看看的慣性就可以了。
當然您所做的E-Mail行銷必須是許可式行銷,而不能是毫無禮貌的垃圾信行銷。那非但得不到好處,反而造成客戶對您網站及產品的不好印象,得不償失。
有個網路上的初略統計,網上購物平均每個老客戶每年重覆購買4~5次,而目錄及電話銷售只會有1~2次。聰明的您,是否也該考慮如何善用這把E-Mail行銷的利器了呢!
最大中位數法則
數位時代 2009-08-19
不要想一網打盡所有的消費者,而是要設法找出核心族群,並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想要討所有客戶的人,只會順了姑意逆嫂意,造成人人都不滿意。
這一生,我創辦了無數的新雜誌,每次創辦新雜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設定核心目標讀者群。一直到最近幾年,我才找到真正正確的工作方法。
早期我設定目標讀者群時,難免好大喜功,希望設定較寬廣的讀者群,期待辦一本讀者數量龐大的刊物。以年齡層為例,20~50歲是社會的中堅族群,因此也是我年輕時辦雜誌最常設定的讀者群。結果確實也是如此,這個長達30年的年齡層,會占到所有讀者的80%左右,所以這種設定錯了很多年。
後來我慢慢發覺,在所有讀者群中,有所謂「核心讀者」的概念。以某一本雜誌為例:從20~50歲,每5歲年齡層的讀者占比分別是16%、32%、18%、10%、6%、5%,所以25歲的讀者是核心讀者;再進一步分析:如果以27歲為中心,加減5歲的年齡層,其讀者群占比約為50%,所以從22歲至32歲的讀者,更是這本雜誌的關鍵核心讀者。掌握這群讀者,這本雜誌就成功了。
這就是我後來揣摩出來的「最大中位數」的概念,以27歲為基準,加減5歲的核心讀者,才是我真正的讀者。從此以後,在設定目標族群時,我絕不貪多,務期把範圍縮到最小,才能真正掌握這群對象的個性、特質與需求,尋找核心中的核心,尋找擁有最大數量的核心,然後精準地對這些對象說話,用他們的邏輯和特性,生產他們真正需要的產品,這樣才能精準切中目標。
尋找最準確的核心目標,確定最大的中位數,這樣才能真正掌握他們的特質。理論上,10歲一世代,超過10歲的差距,背景、文化、特質……完全不同,如果設定的目標群超過10歲,所做的產品一定會「順了姑意逆嫂意」,無法讓核心讀者真正滿意。像我早年設定20~50歲,跨越了30年的讀者群,因為徹徹底底違反了焦點法則,注定要做出失敗的產品。
學會「最大中位數」法則之後,我把目標設定在5~10歲的區間,至於超過這區間年齡層的人,要不是還心態年輕(對更老的讀者而言),要不就是老成持重(更年輕的讀者),很自然地會從核心向外延伸,吸引一群邊緣讀者加入,這群人一定有與核心對象一樣的態度、價值觀,所以你不必擔心他們的口味不合,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越位」,是核心周邊的溢出效果。
設定目標客戶群的「最大中位數」法則,最關鍵的概念就是精準,不要怕受眾力,要小才能精準;要精準產品定位,才能清楚;要定位清楚明確,產品才能穩定;產品穩定,才能有效地吸引到一群客戶。
最大中位數法則,不只用在年齡,也可用在其他條件,如消費力(所得)、學歷、職位……等,當然也可以是意識型態、價值觀等,總之一定要找到精準的指標,找到最大的中位數,向上、向下、向兩邊延伸,絕對不要貪多,因為當人人都是客戶時,一定是人人都不滿意。
不要想一網打盡所有的消費者,而是要設法找出核心族群,並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想要討所有客戶的人,只會順了姑意逆嫂意,造成人人都不滿意。
這一生,我創辦了無數的新雜誌,每次創辦新雜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設定核心目標讀者群。一直到最近幾年,我才找到真正正確的工作方法。
早期我設定目標讀者群時,難免好大喜功,希望設定較寬廣的讀者群,期待辦一本讀者數量龐大的刊物。以年齡層為例,20~50歲是社會的中堅族群,因此也是我年輕時辦雜誌最常設定的讀者群。結果確實也是如此,這個長達30年的年齡層,會占到所有讀者的80%左右,所以這種設定錯了很多年。
後來我慢慢發覺,在所有讀者群中,有所謂「核心讀者」的概念。以某一本雜誌為例:從20~50歲,每5歲年齡層的讀者占比分別是16%、32%、18%、10%、6%、5%,所以25歲的讀者是核心讀者;再進一步分析:如果以27歲為中心,加減5歲的年齡層,其讀者群占比約為50%,所以從22歲至32歲的讀者,更是這本雜誌的關鍵核心讀者。掌握這群讀者,這本雜誌就成功了。
這就是我後來揣摩出來的「最大中位數」的概念,以27歲為基準,加減5歲的核心讀者,才是我真正的讀者。從此以後,在設定目標族群時,我絕不貪多,務期把範圍縮到最小,才能真正掌握這群對象的個性、特質與需求,尋找核心中的核心,尋找擁有最大數量的核心,然後精準地對這些對象說話,用他們的邏輯和特性,生產他們真正需要的產品,這樣才能精準切中目標。
尋找最準確的核心目標,確定最大的中位數,這樣才能真正掌握他們的特質。理論上,10歲一世代,超過10歲的差距,背景、文化、特質……完全不同,如果設定的目標群超過10歲,所做的產品一定會「順了姑意逆嫂意」,無法讓核心讀者真正滿意。像我早年設定20~50歲,跨越了30年的讀者群,因為徹徹底底違反了焦點法則,注定要做出失敗的產品。
學會「最大中位數」法則之後,我把目標設定在5~10歲的區間,至於超過這區間年齡層的人,要不是還心態年輕(對更老的讀者而言),要不就是老成持重(更年輕的讀者),很自然地會從核心向外延伸,吸引一群邊緣讀者加入,這群人一定有與核心對象一樣的態度、價值觀,所以你不必擔心他們的口味不合,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越位」,是核心周邊的溢出效果。
設定目標客戶群的「最大中位數」法則,最關鍵的概念就是精準,不要怕受眾力,要小才能精準;要精準產品定位,才能清楚;要定位清楚明確,產品才能穩定;產品穩定,才能有效地吸引到一群客戶。
最大中位數法則,不只用在年齡,也可用在其他條件,如消費力(所得)、學歷、職位……等,當然也可以是意識型態、價值觀等,總之一定要找到精準的指標,找到最大的中位數,向上、向下、向兩邊延伸,絕對不要貪多,因為當人人都是客戶時,一定是人人都不滿意。
YouTube宣布開始幫人直接賺錢!創業家怎麼利用「新CC」?
數位時代 2009-08-11
這兩周,美國人又把YouTube推上「火線」。先是再次傳出有人質疑YouTube的獲利能力,來自CNET作者Chris Matyszczyk,這個作者舉出最近半個月美國最紅的YouTube影片「JK Wedding Entrance Dance」,它是7月19日才上傳的,至今才一周又五天,就已經吸引1200萬人次觀賞!這位部落客尖銳的問,請問YouTube大哥,這部片吃了你們這麼多頻寬、讓你們忙碌了這麼多封包,現在,你們從那周邊零星的Google AdSense廣告(美國版可看到YouTube在右上角的區塊放了一個大大的廣告),總共賺了多少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部爆紅的片子。這個情境大家都經歷過,參加一場婚禮,全場等著新郎、新娘入場,原本是燈光乍現,感人的一刻,沒想到,現場響起的竟是一首「Forever」動感流行歌曲,兩個伴郎一邊跳舞一邊走紅毯,跟著進來的兩個伴娘也瘋了,然後是一個伴郎,再一對伴郎、伴娘,一邊檢起地上的花朵,作出親吻動作。大約n對伴郎伴娘以後…。
天,新娘也是這樣跳舞進來的,拿捧花。真是太酷了。新娘和新郎在紅毯上牽起手,我心想,還好沒有大人在場。兩人應該都是滿身汗了。最後一句是:「We want to thank all of our wonderful friends and family for making our wedding so unforgettable」。真正「unforgettable」我想是這些電腦前觀賞的觀眾們。這想到上次說「嬰兒是必紅的影片」,或許這種大家都知道的儀式也是。我聽完有個感想──這首「Forever」,若自己直接聽了,並不會覺得特別好聽。但在這氣氛下,想像賓客的感覺,看著新郎新娘在台前幸福的跳舞,就真的覺得……這首歌真的讚!
對於部落客的再次挑釁,YouTube通常只能「挨打」,它是不會回應的。不料,昨天,奇蹟似的,YouTube竟然回應了!而且,它還真的…提出一個還蠻有意思的「成績」。這篇文章還故意以超臭屁的標題「我們宣布獲利!」來開頭,所有網路人也不禁感染了一點點興奮,畢竟我們不斷聽到各式各樣YouTube正在try的新獲利模式,包括InVideo、包括點了可以建議購買……但都只聽到有人提出模式,沒人有明確的「成績」,這是第一次出現「明確的轉換成績」。據YouTube說,那部爆紅影片裡播放了R&B歌手Chris Brown一年前所唱的「Forever」,這首歌儘管一年舊,卻因為這部YouTube片又再次狠賺了一筆,相信嗎?
YouTube尤其興奮的是,他們顯然「經手」這個賺到的錢--
YouTube說,他們提供一種內容管理工具讓版權擁有者(如Chris Brown歌手的唱片公司),可以來到YouTube來「管理」他們有版權的內容,在上面置入「Click-to-Buy」廣告,YouTube就會產生一個自動的連結,讓網友連到iTunes或Amazon去買下影片提到的那首「Forever」歌曲。這個連結原本只是擺好玩的,沒想到在這部「Forever」結婚片裡面,這些連結被點擊的次數,比其他類似廣告(其他音樂)還高了二倍!而且有些人並不是在片裡直接點,而是回去點了「Forever」的原本的音樂,這部份的點擊率(Click Through Rate)在這段時間竟也成長了2.5倍,而且據YouTube自己的搜尋分析也發現搜尋「Chris Brown Forever」關鍵字的也成長了2.5倍,兩者乘起來,總量等於成長了近10倍!最後有沒有購買,我們不知道,但這巨量的提升顯然不得不轉換,iTunes排行榜果然動了起來,目前已經提升到第四名;Amazon的MP3排行榜也升到了第三名!
這件事,除了YouTube可以開始「賺錢的第一步」,創業家也可以開始「靠YouTube賺錢的第一步」。
YouTube最可怕的地方並非它的市佔率,它市佔率高是YouTube自己在享受,我們這些放影片的,頂多享有的好處是「只要放在YouTube,不必考慮其他影音平台」。但,YouTube帶給我們一般人某個前所未有的好處──一個爆紅的影片,它所觀賞的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多!我們想,以這個影片為例,扣掉重覆觀賞者就算是1000萬人好了,去年美國的Super Bowl共有9540萬人觀賞,而它的廣告費大約是30秒要300萬美元,而且我們要想,那9540萬人還不一定保證看到這個廣告!而這則影片,已有1000萬人保證觀賞,且長達5分鐘!
對於啤酒廠來說,砸這麼多錢也頂多拉抬20%的銷售就很爽了,但對創業家來說,因為YouTube,它有機會炸下一顆比擬於超級電視廣告的核子彈,幫這位創業家創造100倍的收入!
從這邊我有一個想法,創作者常常在想「CC」,Creative Commons(創用CC),這是很棒的授權方法,讓沒沒無名的創作者可以讓作品公諸於世,帶動周邊的後續效應,儘管有可能在未來或在授權範圍之內得到利潤,但基本上CC是一種「重名勝於利」的模式。但現在,若創作者想要「得名又得利」?立刻?馬上?現在就?YouTube就提供這麼一個「名、利,二合一」的方法。
現在,創作者必須想的是,如何找到「新CC」。
什麼叫「新CC」,這CC是「Convertible Content」,也就是「可轉換成收益的內容」!
什麼意思?
YouTube播這麼多東西,直接在裡面放廣告是最笨的。聰明的,或許就是置入美妙的音樂,就像當出iPod 123那樣,而現在顯然YouTube會全力支持你,當你擁有此歌曲的版權,又拍了一部爆紅的影片,你的1000萬名觀眾通通都可以輕鬆的在看影片之後直接買下你的商品!
現在這個消息等於是進入一個新時代:從前是人人都可以蓋網站、賺錢。現在是人人都可以打廣告、賺錢。以YouTube散布快速性來看,如果你只是想賺錢,那大可不必再去蓋網站了,現在拍一則YouTube影片,從中置入「CC」,可能還來得快一點。
來想想,除了音樂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成「新CC」?
這部份已經不是YouTube在想的了。我有點想學學怎麼拍片、剪片,人類還是影像的動物,這部份,有太多東西可以試試看!
這兩周,美國人又把YouTube推上「火線」。先是再次傳出有人質疑YouTube的獲利能力,來自CNET作者Chris Matyszczyk,這個作者舉出最近半個月美國最紅的YouTube影片「JK Wedding Entrance Dance」,它是7月19日才上傳的,至今才一周又五天,就已經吸引1200萬人次觀賞!這位部落客尖銳的問,請問YouTube大哥,這部片吃了你們這麼多頻寬、讓你們忙碌了這麼多封包,現在,你們從那周邊零星的Google AdSense廣告(美國版可看到YouTube在右上角的區塊放了一個大大的廣告),總共賺了多少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部爆紅的片子。這個情境大家都經歷過,參加一場婚禮,全場等著新郎、新娘入場,原本是燈光乍現,感人的一刻,沒想到,現場響起的竟是一首「Forever」動感流行歌曲,兩個伴郎一邊跳舞一邊走紅毯,跟著進來的兩個伴娘也瘋了,然後是一個伴郎,再一對伴郎、伴娘,一邊檢起地上的花朵,作出親吻動作。大約n對伴郎伴娘以後…。
天,新娘也是這樣跳舞進來的,拿捧花。真是太酷了。新娘和新郎在紅毯上牽起手,我心想,還好沒有大人在場。兩人應該都是滿身汗了。最後一句是:「We want to thank all of our wonderful friends and family for making our wedding so unforgettable」。真正「unforgettable」我想是這些電腦前觀賞的觀眾們。這想到上次說「嬰兒是必紅的影片」,或許這種大家都知道的儀式也是。我聽完有個感想──這首「Forever」,若自己直接聽了,並不會覺得特別好聽。但在這氣氛下,想像賓客的感覺,看著新郎新娘在台前幸福的跳舞,就真的覺得……這首歌真的讚!
對於部落客的再次挑釁,YouTube通常只能「挨打」,它是不會回應的。不料,昨天,奇蹟似的,YouTube竟然回應了!而且,它還真的…提出一個還蠻有意思的「成績」。這篇文章還故意以超臭屁的標題「我們宣布獲利!」來開頭,所有網路人也不禁感染了一點點興奮,畢竟我們不斷聽到各式各樣YouTube正在try的新獲利模式,包括InVideo、包括點了可以建議購買……但都只聽到有人提出模式,沒人有明確的「成績」,這是第一次出現「明確的轉換成績」。據YouTube說,那部爆紅影片裡播放了R&B歌手Chris Brown一年前所唱的「Forever」,這首歌儘管一年舊,卻因為這部YouTube片又再次狠賺了一筆,相信嗎?
YouTube尤其興奮的是,他們顯然「經手」這個賺到的錢--
YouTube說,他們提供一種內容管理工具讓版權擁有者(如Chris Brown歌手的唱片公司),可以來到YouTube來「管理」他們有版權的內容,在上面置入「Click-to-Buy」廣告,YouTube就會產生一個自動的連結,讓網友連到iTunes或Amazon去買下影片提到的那首「Forever」歌曲。這個連結原本只是擺好玩的,沒想到在這部「Forever」結婚片裡面,這些連結被點擊的次數,比其他類似廣告(其他音樂)還高了二倍!而且有些人並不是在片裡直接點,而是回去點了「Forever」的原本的音樂,這部份的點擊率(Click Through Rate)在這段時間竟也成長了2.5倍,而且據YouTube自己的搜尋分析也發現搜尋「Chris Brown Forever」關鍵字的也成長了2.5倍,兩者乘起來,總量等於成長了近10倍!最後有沒有購買,我們不知道,但這巨量的提升顯然不得不轉換,iTunes排行榜果然動了起來,目前已經提升到第四名;Amazon的MP3排行榜也升到了第三名!
這件事,除了YouTube可以開始「賺錢的第一步」,創業家也可以開始「靠YouTube賺錢的第一步」。
YouTube最可怕的地方並非它的市佔率,它市佔率高是YouTube自己在享受,我們這些放影片的,頂多享有的好處是「只要放在YouTube,不必考慮其他影音平台」。但,YouTube帶給我們一般人某個前所未有的好處──一個爆紅的影片,它所觀賞的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多!我們想,以這個影片為例,扣掉重覆觀賞者就算是1000萬人好了,去年美國的Super Bowl共有9540萬人觀賞,而它的廣告費大約是30秒要300萬美元,而且我們要想,那9540萬人還不一定保證看到這個廣告!而這則影片,已有1000萬人保證觀賞,且長達5分鐘!
對於啤酒廠來說,砸這麼多錢也頂多拉抬20%的銷售就很爽了,但對創業家來說,因為YouTube,它有機會炸下一顆比擬於超級電視廣告的核子彈,幫這位創業家創造100倍的收入!
從這邊我有一個想法,創作者常常在想「CC」,Creative Commons(創用CC),這是很棒的授權方法,讓沒沒無名的創作者可以讓作品公諸於世,帶動周邊的後續效應,儘管有可能在未來或在授權範圍之內得到利潤,但基本上CC是一種「重名勝於利」的模式。但現在,若創作者想要「得名又得利」?立刻?馬上?現在就?YouTube就提供這麼一個「名、利,二合一」的方法。
現在,創作者必須想的是,如何找到「新CC」。
什麼叫「新CC」,這CC是「Convertible Content」,也就是「可轉換成收益的內容」!
什麼意思?
YouTube播這麼多東西,直接在裡面放廣告是最笨的。聰明的,或許就是置入美妙的音樂,就像當出iPod 123那樣,而現在顯然YouTube會全力支持你,當你擁有此歌曲的版權,又拍了一部爆紅的影片,你的1000萬名觀眾通通都可以輕鬆的在看影片之後直接買下你的商品!
現在這個消息等於是進入一個新時代:從前是人人都可以蓋網站、賺錢。現在是人人都可以打廣告、賺錢。以YouTube散布快速性來看,如果你只是想賺錢,那大可不必再去蓋網站了,現在拍一則YouTube影片,從中置入「CC」,可能還來得快一點。
來想想,除了音樂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成「新CC」?
這部份已經不是YouTube在想的了。我有點想學學怎麼拍片、剪片,人類還是影像的動物,這部份,有太多東西可以試試看!
南方航空緊抓融冰商機 登台No.1
遠見雜誌 2009年9月號
盛暑時節的圓山飯店,8月13日突然湧入數百位關注兩岸航運業的專家與媒體,一同為這歷史性的一刻見證。
自從7月開放陸資來台,60年來首批獲准來台設立分公司的大陸企業終於誕生了。這是規模高居中國航空業首強、亞洲最大、更排得上全球第四大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
由於台灣正籠罩在「八八水災」的救災氣氛,南航台灣分公司成立當天記者會上標語,也立即從「兩岸一線牽,旅遊多嘗鮮」,調整為「南航一線牽,溫暖兩岸間」,並從預備金調支1000萬台幣,分別贈予海基會以及高屏地區,聊表救災心意。
榮耀 客流、飛安中國南霸天
南航的規模有多大?老實說,它是一家大到你不得不認識的公司。
從客運量檢視,南航去年一共載送5824萬人次旅客,連續30年穩坐中國客運量龍頭,這個規模不僅是中國第一、更稱霸全亞洲、排得上全球第四大航空公司的位子。
如果全台北市民眾都去搭南航,一年下來可以坐上22次,平均每人每半個月就能出國一趟。
另外,南航機隊規模約有350架,比台灣整體航空業加起來的181架,數量還多出快一倍,預計今年還要再採購35架新機。它還是中國唯一的空中巴士A380(全球最大客機)採購者,只是尚未交機。
再來,南航擁有400多條航線,每天提供超過1300航班,全天候24小時服務近16萬名旅客,往來於全球各地905個城市。換句話說,每分鐘都有上百名旅客,從南航的機艙門走下來,完成他們的旅程。
至於航空界最關切的飛安指標與服務品質,南航也是同業裡的佼佼者。不僅14年來五度獲得中國民航安全最高榮譽「金鵬獎」,過去七年更三度獲頒國際媒體《TTG》的「中國最佳航空公司」。截至今年6月,南航已累積安全飛行逾600萬小時,締造中國民航界新紀錄。
版圖 夾縫中做大成第一品牌
不僅如此,南航的空姐也是出了名的漂亮,甚至比中國的大學聯考還難,今年超過2.3萬人爭取400個名額,錄取率不到2%,目前徵選過程也正透過電視公開播映,內地媒體以「萬人海選」來形容。
由於南航總公司所在地廣州,即將在2010年舉辦亞運,南航最近的空姐招考,就以徵選「亞運小姐」為訴求,同步推廣了亞運、廣州、與南航自己。為提升兩岸直航班機的滿意度,公司還訓練空姐說台語,方便與台灣旅客應對。
從廣州民航管理局一路走來,歷經改制為公司、行業整併、拓展海外市場等階段。如今,南航集團已擁有14家分公司及五家控股子公司,在海外設有53個辦事處,去年營業額超過55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651億元),比台灣航空雙雄華航、長榮,去年合計營業額約2158億元還多。
「我們是在上有北京、下有香港的狀況下,在夾縫中做到第一!」首次接受台灣媒體專訪的南航董事長司獻民說。
領導 低調新舵主問鼎全球
已第四次來台的司獻民,比起大刀闊斧改革、能袖善舞的前任董座劉紹勇,顯得格外地低調、樸實。上任這半年來,司獻民鮮少面對媒體,首次公開露臉,還是不得不為之的財務年報公告場合。
上任這幾個月,司獻民都在集團子公司、分公司、國內外辦事處等地奔走,做足功課。這次來台終於打破沉默,向《遠見》雜誌暢談南航對兩岸市場的未來規劃。當他在圓山飯店頂樓受訪時,窗外有許多飛機從松山機場頻繁起降,構成一幅讓人充滿想像的畫面。
52歲的他,出身於河南鄭州,擁有35年的民航業資歷,一路從基層做起,歷練過河南、貴州、東北、廣州等地,擔任南航總經理三年後,今年升遷為董事長,迎戰由前任董座劉紹勇跳槽領軍的「東方航空」,讓外界格外注目。
事實上,規模驚人的中國航空業三巨頭(南航、東航、國航),去年都受到油價起落及全球景氣崩跌影響,合計虧損超過200億人民幣,三大公司不約而同都在年初撤換領導班底,目前外界都在關注:誰能先擺脫虧損的局面?
儘管南航去年業績是三大航空集團中最高的,虧損幅度也最小。但司獻民肩上的壓力仍然不小。高利潤、需求旺、成長空間大的兩岸航線,便成為中國航空戰場下一回合的兵家必爭之地。
策略 屢次搶先展現企圖
當天到場祝賀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觀察,過去一年兩會(海基會與海協會)簽署了九項協議,直航班次從每週36班擴增至目前的108班,及8月底之後的270班,代表兩岸人民都希望縮短交通往返時間,拉近彼此距離。
「在這些歷程中,南航屢次拔得頭籌,他們是第一架降落台灣的春節包機,也是第一家來台設立辦事處的大陸航空公司,現在又創下第一個設立台灣分公司的紀錄!」江丙坤說道。
事實上,今年初剛放出開放陸資的風聲後,南航就是第一家向政府遞件的陸資企業,不難看出南航對於台灣市場的企圖心。而記者會上的救災捐款,又讓它成為首家捐助台灣八八水災的大陸企業。
台灣民航局長李龍文也指出,近年是兩岸航運業最重要的發展階段,目前共有14家公司一起競逐兩岸航線,「而南航82%的載客率,不但超乎大陸9家公司平均的77%,也高於兩岸整體平均的81%,」堪稱直航市場的資優生。
野心 開發兩岸航線為藍海
近年大陸航空業集體從中國飛往台灣,最主要的目的,便是開發商機無窮的兩岸航線大餅。
最近搶灘台灣的第一批大陸企業,幾乎清一色都是航空業,為直航業務提前卡位、探路,包括南航、東航、上海航空、廈門航空、海南航空、中國國際航空(簡稱國航)等,都已在台成立辦事處或獲准設立分公司。
動作最積極的南航,目前台灣分公司員工有3∕4都是台灣籍,由來自哈爾濱的總經理赫凌志領軍。
當此刻全球航空業陷入低谷,豁然開朗的兩岸航線,頓時成為各家航空公司競相角逐的新藍海。據估計,今年兩岸直航將有120萬人次的消費客源,光售票便有超過180億元的進帳,再加上陸客觀光、貨運、消費等周邊商機,可為台灣帶來多達350億元的外匯收入。
司獻民分析,在全球航運業因金融風暴而陷入危機時,兩岸運輸業務卻是欣欣向榮,南航已累積執行854個兩岸航班,運送13.2萬人次旅客來往兩岸,「現在我們是供線量最大的公司,15個航點是兩岸第一,範圍遍及東北、西南、華東、東南,只要是兩岸經貿往來有需求的地方,我們都有服務。」
進入9月,南航(含子公司廈門航空)將提供每週38個客運航班及五個貨運航班,為來往兩岸的旅客及企業服務。
從上座率和收益來看,兩岸航線的確是南航最賺錢的黃金路線。翻開南航2008年財報,台港澳的「平均每收費客∕公里收益」達到0.84人民幣,遠高於整體平均(含國內、國際、台港澳)的0.61人民幣。
司獻民樂觀預估,過去兩岸業務開展常取決於政治因素,「但若按照現在這個狀況,相信未來幾年會有很大發展,」包括電子商務、維修支援、定點服務等,兩岸航運業的合作雙贏空間極大。
探路 用大參訪團展示商機
不只搶先登台,南航此行還大動作地號召九個省市旅遊局、11處機場幹部,加上自家幹部及五位中國民航局官員,組成陣容浩大的參訪團,一同來台灣探路。
在參訪行程與活動會場中,南航也展示了往後大陸13個直航城市的觀光資料,北到哈爾濱、瀋陽,南到海口、深圳,西到貴陽、桂林,鼓勵旅客到這些城市遊歷,或在商務出差之餘,以自由行方式觀光。
過去一年,大陸官方訂出許多鼓勵赴台旅遊的政策,至今已累積36.5萬人次來台旅遊,估計為台灣創造約180億元的經濟效益。
司獻民坦承,這次南航號召這麼大的代表團,某方面來說是要顯示南航的實力,讓台灣民眾知道,乘坐南航是有巨大保障的,南航是很有愛心、也肯盡社會責任的公司。
除開發本業的航空商機,對於高鐵是否會衝擊航空業生存的話題?南航相當感興趣,特地來台蒐集資料。南航總經理譚萬庚指出,「我們對台灣的高鐵很感興趣,因為大陸也在大規模投資鐵路,可能會影響短途的航空運輸。」
潛力 市場增幅上看兩位數
在兩岸航線站穩腳步後,讓南航對於未來更加信心十足。
儘管珠三角經濟近年受創頗深,對立足廣州的南航帶來影響,但譚萬庚依舊表示,「現在新一輪的產業結構正在調整,未來的轉型升級,珠三角肯定會走在前面,因為它開放最早、市場觀念最強、面對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也最有力。」
今年才45歲的譚萬庚,是目前中國國營航空公司裡,最年輕的一位少壯派總經理。文質彬彬、談吐有禮的他,出身於東北,來到南航後對民營企業掛帥的南部經濟力,印象深刻。他強調,地方經濟發展要好,必須全員投入,不能只靠幾家大企業硬撐。像廣州市長張廣寧就常自豪地說:我修的路,都是人民交的錢,是自己掙來的;不像北京修的路,都是中央投入的!
大陸航空未來的蓬勃需求,也是支持兩岸航空業長久發展的最大本錢。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目前航空旅客只有2.6億人次,其中2億人次是內地航線。隨著人民愈來愈富裕,搭飛機人口鐵定直線上升。
且中國民航業合計只有1000多架飛機,還比不上美國一家「達美航空」(去年合併西北航空後躍居全球最大航空業),未來待開發的客源及航線,依然十分可觀。
司獻民樂觀預估,金融危機的影響只是暫時的,「今年大陸航空市場的增幅,應該都在兩位數以上,新機增加幅度也有12%左右。」
「我們希望在做大的同時,同時也把企業給做強,」司獻民提出,南航的未來願景,就是成為全世界最好、最受旅客歡迎的航空公司。
這個夢想要花多久才能達成?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盛暑時節的圓山飯店,8月13日突然湧入數百位關注兩岸航運業的專家與媒體,一同為這歷史性的一刻見證。
自從7月開放陸資來台,60年來首批獲准來台設立分公司的大陸企業終於誕生了。這是規模高居中國航空業首強、亞洲最大、更排得上全球第四大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
由於台灣正籠罩在「八八水災」的救災氣氛,南航台灣分公司成立當天記者會上標語,也立即從「兩岸一線牽,旅遊多嘗鮮」,調整為「南航一線牽,溫暖兩岸間」,並從預備金調支1000萬台幣,分別贈予海基會以及高屏地區,聊表救災心意。
榮耀 客流、飛安中國南霸天
南航的規模有多大?老實說,它是一家大到你不得不認識的公司。
從客運量檢視,南航去年一共載送5824萬人次旅客,連續30年穩坐中國客運量龍頭,這個規模不僅是中國第一、更稱霸全亞洲、排得上全球第四大航空公司的位子。
如果全台北市民眾都去搭南航,一年下來可以坐上22次,平均每人每半個月就能出國一趟。
另外,南航機隊規模約有350架,比台灣整體航空業加起來的181架,數量還多出快一倍,預計今年還要再採購35架新機。它還是中國唯一的空中巴士A380(全球最大客機)採購者,只是尚未交機。
再來,南航擁有400多條航線,每天提供超過1300航班,全天候24小時服務近16萬名旅客,往來於全球各地905個城市。換句話說,每分鐘都有上百名旅客,從南航的機艙門走下來,完成他們的旅程。
至於航空界最關切的飛安指標與服務品質,南航也是同業裡的佼佼者。不僅14年來五度獲得中國民航安全最高榮譽「金鵬獎」,過去七年更三度獲頒國際媒體《TTG》的「中國最佳航空公司」。截至今年6月,南航已累積安全飛行逾600萬小時,締造中國民航界新紀錄。
版圖 夾縫中做大成第一品牌
不僅如此,南航的空姐也是出了名的漂亮,甚至比中國的大學聯考還難,今年超過2.3萬人爭取400個名額,錄取率不到2%,目前徵選過程也正透過電視公開播映,內地媒體以「萬人海選」來形容。
由於南航總公司所在地廣州,即將在2010年舉辦亞運,南航最近的空姐招考,就以徵選「亞運小姐」為訴求,同步推廣了亞運、廣州、與南航自己。為提升兩岸直航班機的滿意度,公司還訓練空姐說台語,方便與台灣旅客應對。
從廣州民航管理局一路走來,歷經改制為公司、行業整併、拓展海外市場等階段。如今,南航集團已擁有14家分公司及五家控股子公司,在海外設有53個辦事處,去年營業額超過55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651億元),比台灣航空雙雄華航、長榮,去年合計營業額約2158億元還多。
「我們是在上有北京、下有香港的狀況下,在夾縫中做到第一!」首次接受台灣媒體專訪的南航董事長司獻民說。
領導 低調新舵主問鼎全球
已第四次來台的司獻民,比起大刀闊斧改革、能袖善舞的前任董座劉紹勇,顯得格外地低調、樸實。上任這半年來,司獻民鮮少面對媒體,首次公開露臉,還是不得不為之的財務年報公告場合。
上任這幾個月,司獻民都在集團子公司、分公司、國內外辦事處等地奔走,做足功課。這次來台終於打破沉默,向《遠見》雜誌暢談南航對兩岸市場的未來規劃。當他在圓山飯店頂樓受訪時,窗外有許多飛機從松山機場頻繁起降,構成一幅讓人充滿想像的畫面。
52歲的他,出身於河南鄭州,擁有35年的民航業資歷,一路從基層做起,歷練過河南、貴州、東北、廣州等地,擔任南航總經理三年後,今年升遷為董事長,迎戰由前任董座劉紹勇跳槽領軍的「東方航空」,讓外界格外注目。
事實上,規模驚人的中國航空業三巨頭(南航、東航、國航),去年都受到油價起落及全球景氣崩跌影響,合計虧損超過200億人民幣,三大公司不約而同都在年初撤換領導班底,目前外界都在關注:誰能先擺脫虧損的局面?
儘管南航去年業績是三大航空集團中最高的,虧損幅度也最小。但司獻民肩上的壓力仍然不小。高利潤、需求旺、成長空間大的兩岸航線,便成為中國航空戰場下一回合的兵家必爭之地。
策略 屢次搶先展現企圖
當天到場祝賀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觀察,過去一年兩會(海基會與海協會)簽署了九項協議,直航班次從每週36班擴增至目前的108班,及8月底之後的270班,代表兩岸人民都希望縮短交通往返時間,拉近彼此距離。
「在這些歷程中,南航屢次拔得頭籌,他們是第一架降落台灣的春節包機,也是第一家來台設立辦事處的大陸航空公司,現在又創下第一個設立台灣分公司的紀錄!」江丙坤說道。
事實上,今年初剛放出開放陸資的風聲後,南航就是第一家向政府遞件的陸資企業,不難看出南航對於台灣市場的企圖心。而記者會上的救災捐款,又讓它成為首家捐助台灣八八水災的大陸企業。
台灣民航局長李龍文也指出,近年是兩岸航運業最重要的發展階段,目前共有14家公司一起競逐兩岸航線,「而南航82%的載客率,不但超乎大陸9家公司平均的77%,也高於兩岸整體平均的81%,」堪稱直航市場的資優生。
野心 開發兩岸航線為藍海
近年大陸航空業集體從中國飛往台灣,最主要的目的,便是開發商機無窮的兩岸航線大餅。
最近搶灘台灣的第一批大陸企業,幾乎清一色都是航空業,為直航業務提前卡位、探路,包括南航、東航、上海航空、廈門航空、海南航空、中國國際航空(簡稱國航)等,都已在台成立辦事處或獲准設立分公司。
動作最積極的南航,目前台灣分公司員工有3∕4都是台灣籍,由來自哈爾濱的總經理赫凌志領軍。
當此刻全球航空業陷入低谷,豁然開朗的兩岸航線,頓時成為各家航空公司競相角逐的新藍海。據估計,今年兩岸直航將有120萬人次的消費客源,光售票便有超過180億元的進帳,再加上陸客觀光、貨運、消費等周邊商機,可為台灣帶來多達350億元的外匯收入。
司獻民分析,在全球航運業因金融風暴而陷入危機時,兩岸運輸業務卻是欣欣向榮,南航已累積執行854個兩岸航班,運送13.2萬人次旅客來往兩岸,「現在我們是供線量最大的公司,15個航點是兩岸第一,範圍遍及東北、西南、華東、東南,只要是兩岸經貿往來有需求的地方,我們都有服務。」
進入9月,南航(含子公司廈門航空)將提供每週38個客運航班及五個貨運航班,為來往兩岸的旅客及企業服務。
從上座率和收益來看,兩岸航線的確是南航最賺錢的黃金路線。翻開南航2008年財報,台港澳的「平均每收費客∕公里收益」達到0.84人民幣,遠高於整體平均(含國內、國際、台港澳)的0.61人民幣。
司獻民樂觀預估,過去兩岸業務開展常取決於政治因素,「但若按照現在這個狀況,相信未來幾年會有很大發展,」包括電子商務、維修支援、定點服務等,兩岸航運業的合作雙贏空間極大。
探路 用大參訪團展示商機
不只搶先登台,南航此行還大動作地號召九個省市旅遊局、11處機場幹部,加上自家幹部及五位中國民航局官員,組成陣容浩大的參訪團,一同來台灣探路。
在參訪行程與活動會場中,南航也展示了往後大陸13個直航城市的觀光資料,北到哈爾濱、瀋陽,南到海口、深圳,西到貴陽、桂林,鼓勵旅客到這些城市遊歷,或在商務出差之餘,以自由行方式觀光。
過去一年,大陸官方訂出許多鼓勵赴台旅遊的政策,至今已累積36.5萬人次來台旅遊,估計為台灣創造約180億元的經濟效益。
司獻民坦承,這次南航號召這麼大的代表團,某方面來說是要顯示南航的實力,讓台灣民眾知道,乘坐南航是有巨大保障的,南航是很有愛心、也肯盡社會責任的公司。
除開發本業的航空商機,對於高鐵是否會衝擊航空業生存的話題?南航相當感興趣,特地來台蒐集資料。南航總經理譚萬庚指出,「我們對台灣的高鐵很感興趣,因為大陸也在大規模投資鐵路,可能會影響短途的航空運輸。」
潛力 市場增幅上看兩位數
在兩岸航線站穩腳步後,讓南航對於未來更加信心十足。
儘管珠三角經濟近年受創頗深,對立足廣州的南航帶來影響,但譚萬庚依舊表示,「現在新一輪的產業結構正在調整,未來的轉型升級,珠三角肯定會走在前面,因為它開放最早、市場觀念最強、面對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也最有力。」
今年才45歲的譚萬庚,是目前中國國營航空公司裡,最年輕的一位少壯派總經理。文質彬彬、談吐有禮的他,出身於東北,來到南航後對民營企業掛帥的南部經濟力,印象深刻。他強調,地方經濟發展要好,必須全員投入,不能只靠幾家大企業硬撐。像廣州市長張廣寧就常自豪地說:我修的路,都是人民交的錢,是自己掙來的;不像北京修的路,都是中央投入的!
大陸航空未來的蓬勃需求,也是支持兩岸航空業長久發展的最大本錢。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目前航空旅客只有2.6億人次,其中2億人次是內地航線。隨著人民愈來愈富裕,搭飛機人口鐵定直線上升。
且中國民航業合計只有1000多架飛機,還比不上美國一家「達美航空」(去年合併西北航空後躍居全球最大航空業),未來待開發的客源及航線,依然十分可觀。
司獻民樂觀預估,金融危機的影響只是暫時的,「今年大陸航空市場的增幅,應該都在兩位數以上,新機增加幅度也有12%左右。」
「我們希望在做大的同時,同時也把企業給做強,」司獻民提出,南航的未來願景,就是成為全世界最好、最受旅客歡迎的航空公司。
這個夢想要花多久才能達成?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銷售感人 讓客戶滿意埋單
商業周刊 第1137期
「我們的產品跟競爭對手一模一樣,怎麼做區隔?」「對手殺價競爭,我怎麼辦?」
今年,在保險業,只有頂尖業務員能參加的百萬圓桌協會(MDRT)台灣會員數衰退幅度創十二年新高;在直銷業,○五年起市場成長速度減緩進入高原期。但《商業周刊》兩屆「超級業務員大獎」得主劉月桂與楊美琴卻逆勢而出。
中國人壽業務副總劉月桂今年年收入、平均每張保單保費創下從業歷年新高;賀寶芙國際二星鑽資深執行總裁組成員楊美琴,今年則帶著團隊衝出較去年高出兩位數的銷售額成長率。參加講座的學員,卻不禁要問:環境差,客戶更不埋單,怎麼還可能讓業績突破新高?
「在問價格競爭之前,其實要先問自己,你有沒有讓客戶感動過?」劉月桂表示,好的業務其實就像電影導演,從布景、演員到聲音影像,每一個環節都在行銷價值。銷售從來不是在賣商品本身。
金融海嘯發生,她說自己不曾擔心,因為她無法改變環境;不景氣來臨,她只做了兩個改變,第一,是設了一個比以前都來得更高的業績目標;第二,是將每天工作時間由八小時延長到十二小時,因為,「環境惡化,你還維持過得去的做法,絕對不可能比以前更好。」
能不能夠讓客戶因為她的服務而感動,是她評鑑自己的方法;所以她敢嗆聲,「我想要他(客戶)買的,他都要買!」
楊美琴講了一個故事呼應劉月桂。有一次,她被喜歡房地產的老公拖著去逛一個預售案,她一上門,就擺出「奧客」樣,對招待小姐說,「我很忙,只有三十分鐘,而且我沒有打算要買房子……。」
沒有想到,招待小姐絲毫沒有不耐,反而熱誠的請她喝茶,當楊美琴覺得不好意思,轉換態度要她介紹建案時,那位招待小姐反而說,「我們希望專業的提供客戶足夠資訊,介紹至少要兩個小時,您忙,我們就享受好茶,難得……。」結果楊美琴當天不僅多留了好幾個小時,甚至當場就買了一戶。
「面對不景氣只有三種方法,第一,你可以抱怨不平,卡在困境裡;第二,你可以接受現實,但是賺不了錢;第三,則是尋找合適你的機會。」她表示。
楊美琴表示,即使是新人,在不景氣的環境下,若肯辛苦的每天耕耘,大量開發新客戶,不久就會從十多種不同開發客戶的方法中,摸索出至少三、四種適合自己的銷售方式。九十天後,成果就會展現,最怕的是沒有迎接挑戰的鬥志。
接著,她把兩根食指,放在嘴角,往上拉起,對台下觀眾說,「來,笑一個,給你的客戶一個招財臉!」台下掌聲笑聲響起。
「我們的產品跟競爭對手一模一樣,怎麼做區隔?」「對手殺價競爭,我怎麼辦?」
今年,在保險業,只有頂尖業務員能參加的百萬圓桌協會(MDRT)台灣會員數衰退幅度創十二年新高;在直銷業,○五年起市場成長速度減緩進入高原期。但《商業周刊》兩屆「超級業務員大獎」得主劉月桂與楊美琴卻逆勢而出。
中國人壽業務副總劉月桂今年年收入、平均每張保單保費創下從業歷年新高;賀寶芙國際二星鑽資深執行總裁組成員楊美琴,今年則帶著團隊衝出較去年高出兩位數的銷售額成長率。參加講座的學員,卻不禁要問:環境差,客戶更不埋單,怎麼還可能讓業績突破新高?
「在問價格競爭之前,其實要先問自己,你有沒有讓客戶感動過?」劉月桂表示,好的業務其實就像電影導演,從布景、演員到聲音影像,每一個環節都在行銷價值。銷售從來不是在賣商品本身。
金融海嘯發生,她說自己不曾擔心,因為她無法改變環境;不景氣來臨,她只做了兩個改變,第一,是設了一個比以前都來得更高的業績目標;第二,是將每天工作時間由八小時延長到十二小時,因為,「環境惡化,你還維持過得去的做法,絕對不可能比以前更好。」
能不能夠讓客戶因為她的服務而感動,是她評鑑自己的方法;所以她敢嗆聲,「我想要他(客戶)買的,他都要買!」
楊美琴講了一個故事呼應劉月桂。有一次,她被喜歡房地產的老公拖著去逛一個預售案,她一上門,就擺出「奧客」樣,對招待小姐說,「我很忙,只有三十分鐘,而且我沒有打算要買房子……。」
沒有想到,招待小姐絲毫沒有不耐,反而熱誠的請她喝茶,當楊美琴覺得不好意思,轉換態度要她介紹建案時,那位招待小姐反而說,「我們希望專業的提供客戶足夠資訊,介紹至少要兩個小時,您忙,我們就享受好茶,難得……。」結果楊美琴當天不僅多留了好幾個小時,甚至當場就買了一戶。
「面對不景氣只有三種方法,第一,你可以抱怨不平,卡在困境裡;第二,你可以接受現實,但是賺不了錢;第三,則是尋找合適你的機會。」她表示。
楊美琴表示,即使是新人,在不景氣的環境下,若肯辛苦的每天耕耘,大量開發新客戶,不久就會從十多種不同開發客戶的方法中,摸索出至少三、四種適合自己的銷售方式。九十天後,成果就會展現,最怕的是沒有迎接挑戰的鬥志。
接著,她把兩根食指,放在嘴角,往上拉起,對台下觀眾說,「來,笑一個,給你的客戶一個招財臉!」台下掌聲笑聲響起。
發掘商機?先要有洞察!
Brain.com 2009-09-10
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總是會經歷一些令人難以忍受的小事情。像是找停車位就是人生一大苦差事,每次在找車位時偏偏都是顛峰時間,在地狹人稠的台北市簡直就像作戰,不只要快、準、穩,還得要有一股敢搶敢衝的狠勁,讓人身心俱疲。忍不住心想,這時如果有人能幫你解決這些瑣事,該多好……其實,有問題就有機會,而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煩人小問題,就是創造上億商機的秘密。
去年九月全球經濟面臨空前危機,每天都有百年以上老字號企業,在金融海嘯的浪潮中倒下時,有許多專家學者跳出來,告訴所有企業經營者:「創新才是逃過經濟劫難的唯一方法。」卻難免讓人懷疑,真的只要創新就夠了嗎?最近《有共鳴,就對了!》一書作者、三位來自專業行銷企業訓練公司Pragmentic Marekting的行銷專家不這麼認為,他們在書中提出:「創新的產品要能解決人們的問題,才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以美國捷普租車公司為例,2000年創辦人羅賓.錢斯和安特傑.丹尼爾森發現,縱使現有的租車商業模式,能滿足許多短期旅行的觀光客與生意人的需求,但對於偶爾需要自己開車,卻不願花錢養車的人來說,目前的市場上的租車服務並不方便。透過這樣的發現,錢斯和丹尼爾森發展了一套汽車共乘會員制的想法,讓顧客能夠運用不必透過租車行,就可以無線科技訂車、取得用車許可,在離家不遠的捷普專用停車格,把現在市面上最夯的流行車款開去買菜或接女朋友。
這個服務一在美國波士頓推出,就吸引不同族群的喜愛,不管是一般沒有停車空間的市民,沒有錢養車的學生,想以提供汽車共用服務作為吸引房客長期住宿的房東,還是愛好環保、重視生活品質的樂活族,甚至還攏絡了總是煩惱市區交通問題的市長,與市區交通警察的心,讓美國租車業低迷時,捷普卻大幅成長,在2003年從5000名會員、200萬美金的營業額,到2007年增加了18萬個會員,及高達1億美元的營收。
曾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產品若是夠好,商品本身就是銷售員。」姑且不論這句話是否正確,但捷普租車公司倒是成功辦到了。不只不打廣告、做宣傳,捷普將旗下所有的車都當作廣告看板,漆上鮮明的淺綠色標準色,並放上公司標誌與網址,讓車子不管走到哪都可以成為捷普的活廣告。這樣的做法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益,一名美聯社的記者,在街上看到該公司剛成立時的第一台租車,產生興趣,並作了大篇幅的報導,讓捷普一炮而紅。
三位作者表示,找出強而有力的洞察,如果只靠研發團隊的腦力激盪,容易弄巧成拙。他們從許多成功與失敗案例中分析,發現「洞察」其實是由六項簡單,卻威力強大要素所組成的:一、找出真正問題;二、了解消費族群的特質;三、估算需求量與服務(或產品)的影響力;四、創造具突破性的消費新體驗;五、傳達動人構想;六、跟顧客建立可靠的關係。
生動的故事與提供系統化的資訊整理,是《有共鳴,就對了!》的一大特色,特別是那些錯的一蹋糊塗、讓人啼笑皆非的失敗故事,反而比成功的故事還能帶給人更多反思,是相當難得的一堂學習課程,不過該如何把從取其精華,並運用在工作、生活中,還需要讀者多運用巧思,細細品味。
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總是會經歷一些令人難以忍受的小事情。像是找停車位就是人生一大苦差事,每次在找車位時偏偏都是顛峰時間,在地狹人稠的台北市簡直就像作戰,不只要快、準、穩,還得要有一股敢搶敢衝的狠勁,讓人身心俱疲。忍不住心想,這時如果有人能幫你解決這些瑣事,該多好……其實,有問題就有機會,而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煩人小問題,就是創造上億商機的秘密。
去年九月全球經濟面臨空前危機,每天都有百年以上老字號企業,在金融海嘯的浪潮中倒下時,有許多專家學者跳出來,告訴所有企業經營者:「創新才是逃過經濟劫難的唯一方法。」卻難免讓人懷疑,真的只要創新就夠了嗎?最近《有共鳴,就對了!》一書作者、三位來自專業行銷企業訓練公司Pragmentic Marekting的行銷專家不這麼認為,他們在書中提出:「創新的產品要能解決人們的問題,才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以美國捷普租車公司為例,2000年創辦人羅賓.錢斯和安特傑.丹尼爾森發現,縱使現有的租車商業模式,能滿足許多短期旅行的觀光客與生意人的需求,但對於偶爾需要自己開車,卻不願花錢養車的人來說,目前的市場上的租車服務並不方便。透過這樣的發現,錢斯和丹尼爾森發展了一套汽車共乘會員制的想法,讓顧客能夠運用不必透過租車行,就可以無線科技訂車、取得用車許可,在離家不遠的捷普專用停車格,把現在市面上最夯的流行車款開去買菜或接女朋友。
這個服務一在美國波士頓推出,就吸引不同族群的喜愛,不管是一般沒有停車空間的市民,沒有錢養車的學生,想以提供汽車共用服務作為吸引房客長期住宿的房東,還是愛好環保、重視生活品質的樂活族,甚至還攏絡了總是煩惱市區交通問題的市長,與市區交通警察的心,讓美國租車業低迷時,捷普卻大幅成長,在2003年從5000名會員、200萬美金的營業額,到2007年增加了18萬個會員,及高達1億美元的營收。
曾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產品若是夠好,商品本身就是銷售員。」姑且不論這句話是否正確,但捷普租車公司倒是成功辦到了。不只不打廣告、做宣傳,捷普將旗下所有的車都當作廣告看板,漆上鮮明的淺綠色標準色,並放上公司標誌與網址,讓車子不管走到哪都可以成為捷普的活廣告。這樣的做法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益,一名美聯社的記者,在街上看到該公司剛成立時的第一台租車,產生興趣,並作了大篇幅的報導,讓捷普一炮而紅。
三位作者表示,找出強而有力的洞察,如果只靠研發團隊的腦力激盪,容易弄巧成拙。他們從許多成功與失敗案例中分析,發現「洞察」其實是由六項簡單,卻威力強大要素所組成的:一、找出真正問題;二、了解消費族群的特質;三、估算需求量與服務(或產品)的影響力;四、創造具突破性的消費新體驗;五、傳達動人構想;六、跟顧客建立可靠的關係。
生動的故事與提供系統化的資訊整理,是《有共鳴,就對了!》的一大特色,特別是那些錯的一蹋糊塗、讓人啼笑皆非的失敗故事,反而比成功的故事還能帶給人更多反思,是相當難得的一堂學習課程,不過該如何把從取其精華,並運用在工作、生活中,還需要讀者多運用巧思,細細品味。
如何向銀髮族做行銷?
Brain.com 2009-09-11
銀髮族隨著一個國家富裕程度的增長,而愈來愈多,他們渴望被行銷人真誠的對待。他們是台灣家庭的瑰寶,他們年齡雖然已經是65歲以上,但他們懷有豐富的人生智慧,在他們的身後,是不是也潛藏著龐大商機?
在美國,年齡正值 65 歲以上的銀髮族,也就是「沉默的一代」(The Silent Generation)。這群 65 歲世代出生於 1925 ~ 1942 之間, 現正邁向人生另一里程碑——有錢有閒「金時族」前的第二次中年期。
這個族群的處境非常特別:他們的父母多半深受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 所苦, 因而勤儉樸實;他們的子女很多是嬰兒潮世代,在和平的社會氛圍中長大,也擁有較好的經濟條件。65 歲世代不會像嬰兒潮子女一樣花錢如流水,但經歷了大半輩子被父母教導的節儉生活後,也有著在生命結束前好好對待自己的渴望。
如何向他們做行銷 ?是現今行銷人的課題。以下集結了幾家向銀髮族行銷頗有心得的企業的建議。
1.廣告代言人年齡的選擇
六成 的65 歲世代認為他們比實際年齡年輕 : 有三分之一的 65~ 74 歲世代認為他們比實際年輕 10 ~ 19 歲, 甚至有六分之一的人認為他們比實際年輕 至少 20 歲。而且,78% 的65歲世代,甚至比61% 的 75 歲世代還不感到自己年華老去。
對這群傳統數據顯示已屆定義上的老年,但卻自認一點兒也不老 (而且通常體能也比實際年齡年輕)的一代,行銷人首先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選擇廣告代言人。
有一學派擁護廣告代言人應比 65 歲世代目標視聽眾年輕 10 ~12 歲。另一學派則是推崇完全不把年齡放在心上。這個學派認為, 重點是在廣告中如何呈現你對 65 歲世代生活型態和價值觀的了解,並使你的產品或服務,儘量和他們的生活產生關聯。一家美國芝加哥的行銷顧問公司建議, 多用「無齡」的行銷方式,必用時夾雜一點年輕10 ~ 12 歲的作法。
另一家位於美國賓州的顧問公司則認為,重點不是代言人年齡如何呈現,而是如何在廣告中呈現出 65 歲世代的年輕與活力。活力與對生活的熱情才是關鍵。
美商大都會人壽銀髮部門(Metlife Mature Market Institute) 的執行總監則認為,廣告呈現時應注意真實性:像一般消費者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富裕老夫妻手牽手在海灘上漫步」場景,真實性有待商榷。另外,廣告中代言人如果看來太年輕,通常不會引起 65 歲世代的注意。這中間的拿捏需要很好的平衡感。最好是忠實呈現出該有的年紀,但強調劇中人充沛的體能與活力。
當然,太過刻意地強調體能與活力也會落入陳腔濫調。例如,快樂騎著腳踏車的銀髮夫妻。銀髮族當然也會騎腳踏車,但不一定會夫妻一起騎。更不用提有多少銀髮族的另一半已不在人世。
其實,台灣前半年常出現的銀髮善存廣告就是個不錯的廣告案例。劇中的爸爸並不和女兒同住,但女兒關心老爸的健康,購買善存送給他,使他的體能與活力比同年齡層的長輩還要好,廣告中的老爸騎完腳踏車回來後,還能輕而易舉將腳踏車抬上樓,並被鄰居稱讚有活力。
2.與人產生關聯的重要性
有超過八成的 65 歲世代表示,他們的社交活動與陪伴者通常是家人以外的人;而且超過六成的人很滿意目前他們的交友狀況。
一項去年由一家廣告公司執行的平面廣告調查發現,銀髮族大都不喜歡只有一個人的畫面,因為那暗示著孤獨;但是他們也不認為夫妻相依的畫面能真實刻畫出他們的生活,因為有為數眾多的銀髮族已失去他們的另一半。
行銷人尤其要小心,對於任何流露出「你一定很寂寞, 我們可以幫助你」訊息的廣告,銀髮族都會被認為是在汙辱他們。
(Brain.com 2009-09-14)大部分65歲以上的銀髮族,在卸下扛起家庭生活重擔的責任後,多半想著要如何安穩的度過晚年,且活得快樂又精彩。看看身邊身強體壯的阿公阿婆們,在太陽都還沒露臉時,就已經在運動場或公園,充滿活力的運動著。在動腦網站「如何向銀髮族做行銷?(上)」報導中,對廣告代言人的選擇有許多不同的作法。
回歸家庭後,65歲以上的銀髮族扮演家中祖父母的角色,行銷人又該如何用家庭的角度切入,和「銀髮族」深入溝通?
1.祖父母角色的重要性
祖父母的角色對許多銀髮族都非常重要。在一項調查當中, 65 歲世代認為變老後最棒的事前兩名分別為:有更多時間陪家人 (28%),以及跟孫輩共享天倫(25%)。這裡指的並不是讓孫子坐在膝上而已。根據美國內政部調查顯示,有 250 萬人次的祖父母與孫子同住,且他們是孫子的實際生活照顧者。
就連那些不與孫子同住的祖父母們,也常常提供孫子財務上的資助。一項今年六月由大都會人壽所做的調查顯示, 63% 的銀髮族曾在過去五年類給孫執輩零用錢;46% 曾資助孫子女大學教育部份或全部的學費;26% 則是現在正在資助,或計畫資助孫執輩的學費。(這份調查中最年輕的祖父母為 45 歲, 最年長的孫子為 24 歲)
同時,在這群受訪者中,有92% 的 65~74歲以及83% 的 75 歲以上的祖父母,都認為他們的表現,十分稱職。
既然祖父母是 65 歲世代最重要也最得意的角色,也是少數全球銀髮族都樂於接手的角色,為什麼沒有行銷人好好對這個角色說話呢?那些認為祖父母只關心孫子的玩具與衣服的行銷人,可就大大低估祖父母的購買與影響力。例如,祖孫一起旅行的旅行用具。如果行銷人以為祖孫不可能一起出門旅行,請到搜尋引擎 Google 上鍵入「grandtravel」關鍵字吧,你可以得到近 5 萬筆搜尋,顯示祖父母世代,絕對有商機可以發掘。
2.家庭價值的重建
銀髮族熱衷於重建已漸式微的傳統家庭價值。他們在傳統思維中成長,也希望他們的孫子能重視家庭的價值。 雖然日益升高的離婚率與全球競爭下,外派工作遽增創造了許多孫執輩和祖父母相距過遠的情況,但祖父母總是能找到方法,表達他們對孫執輩的關心。
3.善用影像與使用正確的文法
雖然大部分的 65 歲世代生長在電視還沒有成為主要資訊來源的時代,而且他們也較習慣閱讀,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可以接受較長的文案。一張合宜的影像,搭配文情並茂的文字,通常較能引起他們的閱讀慾望。雖然一般來說, 65 歲世代可以忍受閱讀較長的文字,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先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
另外,這個世代很注重禮貌和文法。他們不能接受新新人類的火星文和錯字連篇,也不能接受粗魯無禮。在一項調查中,這個世代在被問及心目中變老的好處時,超過六成的銀髮族表示他們希望受到更多的尊敬。
最後,瞭解了以上原則後,還要明白沉默的一代的生長背景:他們的父母經歷過大蕭條,所以他們大多勤儉;他們眼見嬰兒潮的子女身處經濟較優渥的時代,所以也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享受。誰能激起銀髮族在人生結束前好好善待自己的慾望,誰就搶得接下來十年的商機。
銀髮族隨著一個國家富裕程度的增長,而愈來愈多,他們渴望被行銷人真誠的對待。他們是台灣家庭的瑰寶,他們年齡雖然已經是65歲以上,但他們懷有豐富的人生智慧,在他們的身後,是不是也潛藏著龐大商機?
在美國,年齡正值 65 歲以上的銀髮族,也就是「沉默的一代」(The Silent Generation)。這群 65 歲世代出生於 1925 ~ 1942 之間, 現正邁向人生另一里程碑——有錢有閒「金時族」前的第二次中年期。
這個族群的處境非常特別:他們的父母多半深受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 所苦, 因而勤儉樸實;他們的子女很多是嬰兒潮世代,在和平的社會氛圍中長大,也擁有較好的經濟條件。65 歲世代不會像嬰兒潮子女一樣花錢如流水,但經歷了大半輩子被父母教導的節儉生活後,也有著在生命結束前好好對待自己的渴望。
如何向他們做行銷 ?是現今行銷人的課題。以下集結了幾家向銀髮族行銷頗有心得的企業的建議。
1.廣告代言人年齡的選擇
六成 的65 歲世代認為他們比實際年齡年輕 : 有三分之一的 65~ 74 歲世代認為他們比實際年輕 10 ~ 19 歲, 甚至有六分之一的人認為他們比實際年輕 至少 20 歲。而且,78% 的65歲世代,甚至比61% 的 75 歲世代還不感到自己年華老去。
對這群傳統數據顯示已屆定義上的老年,但卻自認一點兒也不老 (而且通常體能也比實際年齡年輕)的一代,行銷人首先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選擇廣告代言人。
有一學派擁護廣告代言人應比 65 歲世代目標視聽眾年輕 10 ~12 歲。另一學派則是推崇完全不把年齡放在心上。這個學派認為, 重點是在廣告中如何呈現你對 65 歲世代生活型態和價值觀的了解,並使你的產品或服務,儘量和他們的生活產生關聯。一家美國芝加哥的行銷顧問公司建議, 多用「無齡」的行銷方式,必用時夾雜一點年輕10 ~ 12 歲的作法。
另一家位於美國賓州的顧問公司則認為,重點不是代言人年齡如何呈現,而是如何在廣告中呈現出 65 歲世代的年輕與活力。活力與對生活的熱情才是關鍵。
美商大都會人壽銀髮部門(Metlife Mature Market Institute) 的執行總監則認為,廣告呈現時應注意真實性:像一般消費者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富裕老夫妻手牽手在海灘上漫步」場景,真實性有待商榷。另外,廣告中代言人如果看來太年輕,通常不會引起 65 歲世代的注意。這中間的拿捏需要很好的平衡感。最好是忠實呈現出該有的年紀,但強調劇中人充沛的體能與活力。
當然,太過刻意地強調體能與活力也會落入陳腔濫調。例如,快樂騎著腳踏車的銀髮夫妻。銀髮族當然也會騎腳踏車,但不一定會夫妻一起騎。更不用提有多少銀髮族的另一半已不在人世。
其實,台灣前半年常出現的銀髮善存廣告就是個不錯的廣告案例。劇中的爸爸並不和女兒同住,但女兒關心老爸的健康,購買善存送給他,使他的體能與活力比同年齡層的長輩還要好,廣告中的老爸騎完腳踏車回來後,還能輕而易舉將腳踏車抬上樓,並被鄰居稱讚有活力。
2.與人產生關聯的重要性
有超過八成的 65 歲世代表示,他們的社交活動與陪伴者通常是家人以外的人;而且超過六成的人很滿意目前他們的交友狀況。
一項去年由一家廣告公司執行的平面廣告調查發現,銀髮族大都不喜歡只有一個人的畫面,因為那暗示著孤獨;但是他們也不認為夫妻相依的畫面能真實刻畫出他們的生活,因為有為數眾多的銀髮族已失去他們的另一半。
行銷人尤其要小心,對於任何流露出「你一定很寂寞, 我們可以幫助你」訊息的廣告,銀髮族都會被認為是在汙辱他們。
(Brain.com 2009-09-14)大部分65歲以上的銀髮族,在卸下扛起家庭生活重擔的責任後,多半想著要如何安穩的度過晚年,且活得快樂又精彩。看看身邊身強體壯的阿公阿婆們,在太陽都還沒露臉時,就已經在運動場或公園,充滿活力的運動著。在動腦網站「如何向銀髮族做行銷?(上)」報導中,對廣告代言人的選擇有許多不同的作法。
回歸家庭後,65歲以上的銀髮族扮演家中祖父母的角色,行銷人又該如何用家庭的角度切入,和「銀髮族」深入溝通?
1.祖父母角色的重要性
祖父母的角色對許多銀髮族都非常重要。在一項調查當中, 65 歲世代認為變老後最棒的事前兩名分別為:有更多時間陪家人 (28%),以及跟孫輩共享天倫(25%)。這裡指的並不是讓孫子坐在膝上而已。根據美國內政部調查顯示,有 250 萬人次的祖父母與孫子同住,且他們是孫子的實際生活照顧者。
就連那些不與孫子同住的祖父母們,也常常提供孫子財務上的資助。一項今年六月由大都會人壽所做的調查顯示, 63% 的銀髮族曾在過去五年類給孫執輩零用錢;46% 曾資助孫子女大學教育部份或全部的學費;26% 則是現在正在資助,或計畫資助孫執輩的學費。(這份調查中最年輕的祖父母為 45 歲, 最年長的孫子為 24 歲)
同時,在這群受訪者中,有92% 的 65~74歲以及83% 的 75 歲以上的祖父母,都認為他們的表現,十分稱職。
既然祖父母是 65 歲世代最重要也最得意的角色,也是少數全球銀髮族都樂於接手的角色,為什麼沒有行銷人好好對這個角色說話呢?那些認為祖父母只關心孫子的玩具與衣服的行銷人,可就大大低估祖父母的購買與影響力。例如,祖孫一起旅行的旅行用具。如果行銷人以為祖孫不可能一起出門旅行,請到搜尋引擎 Google 上鍵入「grandtravel」關鍵字吧,你可以得到近 5 萬筆搜尋,顯示祖父母世代,絕對有商機可以發掘。
2.家庭價值的重建
銀髮族熱衷於重建已漸式微的傳統家庭價值。他們在傳統思維中成長,也希望他們的孫子能重視家庭的價值。 雖然日益升高的離婚率與全球競爭下,外派工作遽增創造了許多孫執輩和祖父母相距過遠的情況,但祖父母總是能找到方法,表達他們對孫執輩的關心。
3.善用影像與使用正確的文法
雖然大部分的 65 歲世代生長在電視還沒有成為主要資訊來源的時代,而且他們也較習慣閱讀,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可以接受較長的文案。一張合宜的影像,搭配文情並茂的文字,通常較能引起他們的閱讀慾望。雖然一般來說, 65 歲世代可以忍受閱讀較長的文字,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先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
另外,這個世代很注重禮貌和文法。他們不能接受新新人類的火星文和錯字連篇,也不能接受粗魯無禮。在一項調查中,這個世代在被問及心目中變老的好處時,超過六成的銀髮族表示他們希望受到更多的尊敬。
最後,瞭解了以上原則後,還要明白沉默的一代的生長背景:他們的父母經歷過大蕭條,所以他們大多勤儉;他們眼見嬰兒潮的子女身處經濟較優渥的時代,所以也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享受。誰能激起銀髮族在人生結束前好好善待自己的慾望,誰就搶得接下來十年的商機。
美國《Elle》雜誌給灰姑娘部落客150美元月薪,是剝削,是提拔?
30雜誌Web Only 2009年7月
有一位叫Brianna Karp的24歲女孩,母親有精神問題且再婚,她住不習慣就離家出走,在父親也自殺後,什麼沒留給她,只留了一輛破破舊舊的「露營車」(RV)。今年才 24歲的她,原本有一份秘書的工作,但不幸被裁員了,她又無力付每月1500美元的房租,只好搬到那輛露營車,吃、喝、拉、睡都在車上,車子停在大賣場的停車場,有人來趕她就必須再另覓停泊處。
但,今年二月期間她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她在網路上,開了一個個人部落格,取名作「girlsguidetohomelessness.com」,幽默的輕鬆的將她的辛苦的「無殼生活」全部都記錄在部落格裡。在網路上,這個部落格有它的意義在,因為它扭轉了大家對於這些露宿街頭的人的印象!
大眾認為,那些露宿街頭的一定是沒用的人,但Brianna證明了給大家看,首先,住在街頭也有電腦,而且也有寫作能力;她懂得每個月都購買五美元的上網卡,每天都到附近的Starbucks上網寫部落格、還有不知哪裡來的相機拍照並上傳!
不過,這生活依然很辛苦,Brianna每天寄出40封履歷表,一直都沒有結果,只能靠打零工維生,吃東西還得想辦法拼拼湊湊。她能夠活下來,完全是因為她的「精神食糧」,也就是她的部落格,讓她與真正的世界保持聯繫,而她的部落格的讀者,也包括一些無家可歸的人,他們在文章後面留言,為她打氣。
一直到了今年四月,Brianna的命運改變了──
她有一個機會,到電視裡的Reality Show當演員,但在試鏡的時候,她實在太緊張,就整個爛掉了。當時她實在很傷心,寫了一封信問知名的Elle專欄作家Jean,當一個人去面試卻沒有搞好,要如何再有一次機會?
這封信在四月寄出,但一直到八月,Jean才「回覆」。有趣的是,這位大專欄作家就像薇薇夫人信箱那樣,將這封信貼到她自己的部落格以及《Elle》八月號裡,她回信道:
「無家可歸的人您好,親愛的,機會不會再一次給你,但你可以去得到它!」
這是什麼意思呢?沒錯,就在文章中,這位專欄作家「當場」就給了Brianna一份四個月的工讀生工作!原因是「這位小姐的勇氣與精神真的讓我折服」,而且還更鼓勵她,如果過了四個月後妳依然沒有工作、沒地方住,那「我」就會變成你的工讀生(幫她處理更多狀況)。
Brianna原先只是隨便丟信,自然也沒有想到,大專欄作家Jean竟然會回信並給工作,所以竟也都沒發現此事,直到大約一個月後,Brianna才主動再聯絡女作家,怯怯的問:「這份工作還有嗎?」
答案是:「還有!」
這份工作的「月薪」,是僅僅150美元(台幣5000元)。這份工作很簡單,只要幫她回讀者的信,以及整理一下目前她在Facebook上面所做的大學生調查。當然,Brianna也接到邀請,希望能直接到《Elle》的官方部落格裡面去寫文章。這部份,文章僅淺淺提到「會另計價」,但究竟有沒有計價,大家也不知道,不過Brianna可能也不管了,因為她已經開始寫了,她的第一篇文章是「The New Face of Homelessness」。
現在,第二波的故事來了──
這件「灰姑娘美夢成真」的故事,這麼美麗,這麼感人,但是,卻被美國另一位大部落格ReadWriteWeb不以為然的抨擊了!這篇文章被同步貼在《紐約時報》網站上──
他們說,看,《Elle》雜誌聘用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孩」,竟然……只給她一個月150美元,她要怎麼活啊?雖說,她的工作只要花一天一小時,但這樣算下來,Brianna的時薪已經比加州法定的8美元還要低了。
重點是,這篇文章大哉問:請問,這是媒體巨獸在剝削一個無家可歸的人,還是真的是給一個年輕女性「站起來」的機會?
你會覺得,應該是後者吧!沒有Elle,那Brianna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機會,但是問題來了:《Elle》並不是投資Brianna的未來,如果是「試用」這個Brianna,那低薪尚有道理,問題是,這位Brianna所帶來的「現在價值」已經極大,無論是幫《Elle》炒新聞,還是幫《Elle》提升「讓灰姑娘美夢成真」的品牌形象,難道,這些不必反映在這位「灰姑娘」的時薪上嗎?
以《Elle》的網站流量這麼大,廣告主這麼多,她透過Brianna寫的那篇部落格文章所賣出的廣告版位,恐怕就已經遠遠超過她們給Brianna的月薪。表面上看起來,Brianna是在取得她工作時數該有的薪酬,但實際上是,連Brianna也不知道,她自己的價值早已不是「以時計費」了。
你說,一張手掌打不響,Brianna沒有《Elle》也不會有什麼搞頭,但,這也是現代聘用制度的盲點所在。我們看過許許多多的合作,不都是有了對方,才有價值嗎?但,為何部落客的價值被認定的這麼低?因為,他們一開始是「沒有收入、沒有價值」的。
就如同,現在許多私人企業是如何決定一個員工值多少薪水?不是靠等級,而是靠「前一份工作的月薪」來判定。這也是為什麼,我曾讀過專家建議拿到月20萬元高薪的秘訣?第一步就是學會在鏡子前不慌不忙、大剌剌的編出「我上一份月薪是20萬元」的謊言。
但,這份謊言,Brianna編不出來,因為明眼人看出來,Brianna自己住在破爛屋裡,每天都到Starbucks寫部落格。她沒有工作,也找不到工作,所以價碼就是從「零」開始。如果今天換作是另一位部落客,同樣的讀者量、同樣的噱頭,但這位已經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的話,那《Elle》就不會出這樣的offer了──
這是什麼意思?換句話說,你如果從部落格開始你的生涯,或許是錯誤的第一步!接下來所有合作的廠商,都會覺得「我給你一份工作」就是一個「favor」,因為已經比你「在那邊寫免費的」還好了!他們也斗膽付你遠低於市價的水準,因為覺得原本你什麼都沒有,至少現在「給你一些」。
不只是部落客,所有藉由網路興起的網路人,有時候反而受到這樣的限制。網路是窮人的原子彈,窮人可以讓全世界看得到,但也讓全世界都看到「他是窮人」。因為這樣,他不見得可以馬上「翻盤」!
這件事,其中是否有商機在裡面?隱隱中似乎有。說「網友經紀」太過威權,如果可以用更科學的方式判斷一個網路資產(譬無一個部落格)的價值,甚至多出很多「認證」來證明一些價值,不但讓世界真正看到網路人的力量,也讓世界更能放心去相信、去付錢給網路人,去展現他們的力量。
有一位叫Brianna Karp的24歲女孩,母親有精神問題且再婚,她住不習慣就離家出走,在父親也自殺後,什麼沒留給她,只留了一輛破破舊舊的「露營車」(RV)。今年才 24歲的她,原本有一份秘書的工作,但不幸被裁員了,她又無力付每月1500美元的房租,只好搬到那輛露營車,吃、喝、拉、睡都在車上,車子停在大賣場的停車場,有人來趕她就必須再另覓停泊處。
但,今年二月期間她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她在網路上,開了一個個人部落格,取名作「girlsguidetohomelessness.com」,幽默的輕鬆的將她的辛苦的「無殼生活」全部都記錄在部落格裡。在網路上,這個部落格有它的意義在,因為它扭轉了大家對於這些露宿街頭的人的印象!
大眾認為,那些露宿街頭的一定是沒用的人,但Brianna證明了給大家看,首先,住在街頭也有電腦,而且也有寫作能力;她懂得每個月都購買五美元的上網卡,每天都到附近的Starbucks上網寫部落格、還有不知哪裡來的相機拍照並上傳!
不過,這生活依然很辛苦,Brianna每天寄出40封履歷表,一直都沒有結果,只能靠打零工維生,吃東西還得想辦法拼拼湊湊。她能夠活下來,完全是因為她的「精神食糧」,也就是她的部落格,讓她與真正的世界保持聯繫,而她的部落格的讀者,也包括一些無家可歸的人,他們在文章後面留言,為她打氣。
一直到了今年四月,Brianna的命運改變了──
她有一個機會,到電視裡的Reality Show當演員,但在試鏡的時候,她實在太緊張,就整個爛掉了。當時她實在很傷心,寫了一封信問知名的Elle專欄作家Jean,當一個人去面試卻沒有搞好,要如何再有一次機會?
這封信在四月寄出,但一直到八月,Jean才「回覆」。有趣的是,這位大專欄作家就像薇薇夫人信箱那樣,將這封信貼到她自己的部落格以及《Elle》八月號裡,她回信道:
「無家可歸的人您好,親愛的,機會不會再一次給你,但你可以去得到它!」
這是什麼意思呢?沒錯,就在文章中,這位專欄作家「當場」就給了Brianna一份四個月的工讀生工作!原因是「這位小姐的勇氣與精神真的讓我折服」,而且還更鼓勵她,如果過了四個月後妳依然沒有工作、沒地方住,那「我」就會變成你的工讀生(幫她處理更多狀況)。
Brianna原先只是隨便丟信,自然也沒有想到,大專欄作家Jean竟然會回信並給工作,所以竟也都沒發現此事,直到大約一個月後,Brianna才主動再聯絡女作家,怯怯的問:「這份工作還有嗎?」
答案是:「還有!」
這份工作的「月薪」,是僅僅150美元(台幣5000元)。這份工作很簡單,只要幫她回讀者的信,以及整理一下目前她在Facebook上面所做的大學生調查。當然,Brianna也接到邀請,希望能直接到《Elle》的官方部落格裡面去寫文章。這部份,文章僅淺淺提到「會另計價」,但究竟有沒有計價,大家也不知道,不過Brianna可能也不管了,因為她已經開始寫了,她的第一篇文章是「The New Face of Homelessness」。
現在,第二波的故事來了──
這件「灰姑娘美夢成真」的故事,這麼美麗,這麼感人,但是,卻被美國另一位大部落格ReadWriteWeb不以為然的抨擊了!這篇文章被同步貼在《紐約時報》網站上──
他們說,看,《Elle》雜誌聘用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孩」,竟然……只給她一個月150美元,她要怎麼活啊?雖說,她的工作只要花一天一小時,但這樣算下來,Brianna的時薪已經比加州法定的8美元還要低了。
重點是,這篇文章大哉問:請問,這是媒體巨獸在剝削一個無家可歸的人,還是真的是給一個年輕女性「站起來」的機會?
你會覺得,應該是後者吧!沒有Elle,那Brianna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機會,但是問題來了:《Elle》並不是投資Brianna的未來,如果是「試用」這個Brianna,那低薪尚有道理,問題是,這位Brianna所帶來的「現在價值」已經極大,無論是幫《Elle》炒新聞,還是幫《Elle》提升「讓灰姑娘美夢成真」的品牌形象,難道,這些不必反映在這位「灰姑娘」的時薪上嗎?
以《Elle》的網站流量這麼大,廣告主這麼多,她透過Brianna寫的那篇部落格文章所賣出的廣告版位,恐怕就已經遠遠超過她們給Brianna的月薪。表面上看起來,Brianna是在取得她工作時數該有的薪酬,但實際上是,連Brianna也不知道,她自己的價值早已不是「以時計費」了。
你說,一張手掌打不響,Brianna沒有《Elle》也不會有什麼搞頭,但,這也是現代聘用制度的盲點所在。我們看過許許多多的合作,不都是有了對方,才有價值嗎?但,為何部落客的價值被認定的這麼低?因為,他們一開始是「沒有收入、沒有價值」的。
就如同,現在許多私人企業是如何決定一個員工值多少薪水?不是靠等級,而是靠「前一份工作的月薪」來判定。這也是為什麼,我曾讀過專家建議拿到月20萬元高薪的秘訣?第一步就是學會在鏡子前不慌不忙、大剌剌的編出「我上一份月薪是20萬元」的謊言。
但,這份謊言,Brianna編不出來,因為明眼人看出來,Brianna自己住在破爛屋裡,每天都到Starbucks寫部落格。她沒有工作,也找不到工作,所以價碼就是從「零」開始。如果今天換作是另一位部落客,同樣的讀者量、同樣的噱頭,但這位已經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的話,那《Elle》就不會出這樣的offer了──
這是什麼意思?換句話說,你如果從部落格開始你的生涯,或許是錯誤的第一步!接下來所有合作的廠商,都會覺得「我給你一份工作」就是一個「favor」,因為已經比你「在那邊寫免費的」還好了!他們也斗膽付你遠低於市價的水準,因為覺得原本你什麼都沒有,至少現在「給你一些」。
不只是部落客,所有藉由網路興起的網路人,有時候反而受到這樣的限制。網路是窮人的原子彈,窮人可以讓全世界看得到,但也讓全世界都看到「他是窮人」。因為這樣,他不見得可以馬上「翻盤」!
這件事,其中是否有商機在裡面?隱隱中似乎有。說「網友經紀」太過威權,如果可以用更科學的方式判斷一個網路資產(譬無一個部落格)的價值,甚至多出很多「認證」來證明一些價值,不但讓世界真正看到網路人的力量,也讓世界更能放心去相信、去付錢給網路人,去展現他們的力量。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18.1%科技冒險家偏好休閒娛樂訊息,衝動消費不手軟
東方線上 2009-09-11
科技生活族群
針對「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中,全體共2000位的受訪者回答有關各項科技生活型態題目(包括科技使用習慣、科技副作用的憂慮傾向與科技消費行為……等等因素問題)之後再進行集群分析,2009年台灣科技生活族群共可為科技領先者、科技分析家、科技冒險家、科技追隨者、科技盲從者及科技絕緣體六大族群。
科技冒險家平時的嗜好與常從事的活動當中,在逛街購物與享受美食的比例有較高的表現,會在意商店的佈置、格調與餐廳用餐時的氣氛。現階段,他們和朋友在一起時感到充實滿足的比例占53.9%,他們認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可以完全地放鬆自己,說出心裡的話,所以能和朋友們一起盡情購物或是大啖可口美食可以讓他們獲得最大的樂趣。他們同時具備高度的理財敏感度,除了隨時注意股市上漲跌情況及媒體上的經濟新聞,對於國際財經趨勢的關心程度也很高。科技冒險家現在最想獲得金錢的比例佔63%,可以看出他們的積極態度。在選擇理財工具上有多元性的表現,如保險、股票、標會、海內外共同基金等他們都願意嘗試,願意將錢交給理財專員或懂得理財的親友代為投資。
科技生活族群
針對「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中,全體共2000位的受訪者回答有關各項科技生活型態題目(包括科技使用習慣、科技副作用的憂慮傾向與科技消費行為……等等因素問題)之後再進行集群分析,2009年台灣科技生活族群共可為科技領先者、科技分析家、科技冒險家、科技追隨者、科技盲從者及科技絕緣體六大族群。
科技冒險家
此科技生活族群佔全體受訪者的18.1%。顧名思義,科技冒險家是極富冒險精神的一群,勇於嘗試接受任何採用新技術的產品。只要聽說有創新的產品新上市或推出,他們都會顯得躍躍欲試,當週遭的朋友還在考慮或討論最新的科技商品時,就可以看見他們早就已經入手,可以將自己的使用心得分享給朋友們,關於花錢血拼熱門搶手貨絕不會有半點遲疑。
從東方線上2009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可以看到科技冒險家平時在接觸媒體時,比較偏好休閒娛樂方面的訊息。以雜誌為例,他們最喜歡閱讀的內容以影劇娛樂佔33.1%,其次為休閒旅遊、社會新聞及服飾流行。相對於科技領先者,科技冒險家比較不會特別去注意有關科技的資訊。因此,對無法掌握詳細資訊的他們來說,會時常擔心跟不上科技發展的速度,也讓他們更容易依賴科技。此外,科技冒險家對於流行時尚的敏感度有著高度的顯著性。不僅會留意時下潮流的趨勢,關心流行商品的資訊。他們更時常地變換髮型以及穿著風格,會刻意打扮來展現自己獨特的品味,並且盡可能的不和其他人撞衫、佩戴相同的飾品,或是不時改變日用品牌來追求新鮮感。他們偏愛西方的流行事物,認為購買知名品牌的產品,在品質上比較有保障。
科技冒險家平時的嗜好與常從事的活動當中,在逛街購物與享受美食的比例有較高的表現,會在意商店的佈置、格調與餐廳用餐時的氣氛。現階段,他們和朋友在一起時感到充實滿足的比例占53.9%,他們認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可以完全地放鬆自己,說出心裡的話,所以能和朋友們一起盡情購物或是大啖可口美食可以讓他們獲得最大的樂趣。他們同時具備高度的理財敏感度,除了隨時注意股市上漲跌情況及媒體上的經濟新聞,對於國際財經趨勢的關心程度也很高。科技冒險家現在最想獲得金錢的比例佔63%,可以看出他們的積極態度。在選擇理財工具上有多元性的表現,如保險、股票、標會、海內外共同基金等他們都願意嘗試,願意將錢交給理財專員或懂得理財的親友代為投資。
人助不如「自助」
30雜誌 2009/8/27
許多人擔心工作機會會被其他國家的廉價勞工所取代,然而,現在要擔心的競爭對手已經從廉價勞工轉為公司的客戶。愈來愈多公司將工作「外包」給客戶,例如用提款機取代銀行行員、網路取代電話服務、自動結帳機取代結帳人員。在經濟蕭條時代,取代效益更為顯著。
《經濟學人》引用VDC 研究機構的調查發現,零售業、旅館業、醫療業去年對自助服務科技的投資達28 億美元,預期到2013 年,這些產業的總投資年成長率將達到15%左右。
不僅產業對自助服務的投資與日俱增,客戶也愈來愈喜愛自助服務。儘管仍有許多客戶喜歡跟真人互動,但是從小就與網路一同成長的年輕世代,卻喜歡凡事自己來。研究機構Garner 估計,有六成客戶常利用自助服務機台或是手機查詢店內商品,而不依賴店員協助。
成本降低凸顯投資報酬
讓企業願意大筆投資自助服務技術的最大誘因,就是降低成本。根據顧問公司Summit Research Associates 調查,透過自助服務機台的交易成本,是人力成本的十分之一,賣場裡的每個自助結帳機可取代2.5 名員工。
專門提供超過25 萬名客戶網站架設、行銷與服務的Website Pros,便是一家善於利用自助服務技術節省成本的企業。Website Pros 執行長Jeff Stibel接受《富士比》雜誌採訪時表示,他利用自助服務軟體讓客戶自行填寫需要的服務,並自行查詢處理狀況,完全不需人力服務。至於需要及時、互動方式解決的問題,則透過線上交談軟體進行。
幾年下來,Website Pros 花了上百萬美元購買或建立許多客製化的自助服務工具,當初投資的每一分錢,現在都換成了報酬。Jeff Stibel 表示,「自助服務工具已為我們省下上百萬美元。」
Website Pros 客戶若需設立新的郵件信箱,或網站出現錯誤訊息,都可以打免付費電話,或直接登入Website Pros 網站,馬上可以連結到客戶服務入口網站,公司內部的支援系統,會依客戶所提問題進行處理,並自動通知客戶問題處理的最新進度。
提供比真人更好的服務
不管是在經濟大好或大壞時期,「客戶服務」一直是金融業建立投資人信任的關鍵。理財專員在拓展新客戶時,較以往承受更大壓力。他們需要控制成本,並且讓實際運作更有效率、提供更高等級的顧客服務。在這種氛圍下,缺乏正確科技平台的理財專員,可能會與客戶的關係顯得更緊張。科技的創新如提供隨選功能的軟體服務以及流程管理,可以幫助理財專員快速回應客戶。
投資人也比過去更能接納科技,主動尋找規劃退休或其他理財目標資訊的能力,也大為提高。理財專員必須提供更多線上服務,才能深化與客戶的關係。例如,投資人可以將個人對未來的期望,轉換成理財平台可接受的「語言」,讓投資人參與理財計畫,理財專員也能及時針對客戶所需,調整規劃。
個人化導向留住新舊顧客
當然,想要真人服務的客戶還是會一直打電話尋求協助,但愈來愈多人選擇自己在網路上解決問題。提供自助服務技術的NCR 指出,85%的客戶偏愛能提供數種型態自助服務的企業品牌,例如網路、自助服務機台、手機等。自助服務有時更能達到個人化的目的。許多語音辨識服務儲存客戶資料,在客戶來電時,念出名字,歡迎客戶來電。
《富比士》雜誌指出,一旦自助服務成功,不僅能為公司節省成本,還能讓客戶回流,提高忠誠度,因為自助服務為客戶節省時間與負擔。
除鞏固舊客戶,自助服務也帶來新客戶。《經濟學人》指出,提供影片租借的百視達計畫,今年底在超市與便利商店設立3 千台自助服務機,接觸從未踏進百視達門市的消費者。
科技與真人間尋求平衡
自動化不永遠代表快速、簡單。自助服務的確可為零售業節省人力成本,客戶也樂於享受自助服務帶來的方便。但是,因為缺乏與客戶直接互動的機會,企業也減少爭取潛在生意的機會。企業對於ATM或自助服務機的想法不能單只是提款機,或視為一種技術,而需要「以客戶為中心」,提供自助服務。
《資訊管理》雜誌就指出,企業該做的,是將每個客戶接觸點(touch point)轉為對客戶和企業本身的福利。例如傳統上,消費者是否滿意,多賴店員能否提供有效的協助與商品知識。現在消費者可以透過自助服務機連上店家網站,獲得詳細的產品資訊,並與同類產品做比較,甚至訂到實體店面缺貨的尺寸或顏色。
企業要利用客戶在接觸點所傳遞的客戶資訊,就需要透過網路整合達到雙向溝通,透過分析從接觸點蒐集的資訊,可以客製化產品或服務。
隨著Y 世代逐漸成年,企業對於自助服務的需求不容小覷。目前企業雖不至於完全利用自助服務取代真人互動服務,但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並且提供新一代消費群所想要的消費型態,是企業需要思考的下一步。
許多人擔心工作機會會被其他國家的廉價勞工所取代,然而,現在要擔心的競爭對手已經從廉價勞工轉為公司的客戶。愈來愈多公司將工作「外包」給客戶,例如用提款機取代銀行行員、網路取代電話服務、自動結帳機取代結帳人員。在經濟蕭條時代,取代效益更為顯著。
《經濟學人》引用VDC 研究機構的調查發現,零售業、旅館業、醫療業去年對自助服務科技的投資達28 億美元,預期到2013 年,這些產業的總投資年成長率將達到15%左右。
不僅產業對自助服務的投資與日俱增,客戶也愈來愈喜愛自助服務。儘管仍有許多客戶喜歡跟真人互動,但是從小就與網路一同成長的年輕世代,卻喜歡凡事自己來。研究機構Garner 估計,有六成客戶常利用自助服務機台或是手機查詢店內商品,而不依賴店員協助。
成本降低凸顯投資報酬
讓企業願意大筆投資自助服務技術的最大誘因,就是降低成本。根據顧問公司Summit Research Associates 調查,透過自助服務機台的交易成本,是人力成本的十分之一,賣場裡的每個自助結帳機可取代2.5 名員工。
專門提供超過25 萬名客戶網站架設、行銷與服務的Website Pros,便是一家善於利用自助服務技術節省成本的企業。Website Pros 執行長Jeff Stibel接受《富士比》雜誌採訪時表示,他利用自助服務軟體讓客戶自行填寫需要的服務,並自行查詢處理狀況,完全不需人力服務。至於需要及時、互動方式解決的問題,則透過線上交談軟體進行。
幾年下來,Website Pros 花了上百萬美元購買或建立許多客製化的自助服務工具,當初投資的每一分錢,現在都換成了報酬。Jeff Stibel 表示,「自助服務工具已為我們省下上百萬美元。」
Website Pros 客戶若需設立新的郵件信箱,或網站出現錯誤訊息,都可以打免付費電話,或直接登入Website Pros 網站,馬上可以連結到客戶服務入口網站,公司內部的支援系統,會依客戶所提問題進行處理,並自動通知客戶問題處理的最新進度。
提供比真人更好的服務
不管是在經濟大好或大壞時期,「客戶服務」一直是金融業建立投資人信任的關鍵。理財專員在拓展新客戶時,較以往承受更大壓力。他們需要控制成本,並且讓實際運作更有效率、提供更高等級的顧客服務。在這種氛圍下,缺乏正確科技平台的理財專員,可能會與客戶的關係顯得更緊張。科技的創新如提供隨選功能的軟體服務以及流程管理,可以幫助理財專員快速回應客戶。
投資人也比過去更能接納科技,主動尋找規劃退休或其他理財目標資訊的能力,也大為提高。理財專員必須提供更多線上服務,才能深化與客戶的關係。例如,投資人可以將個人對未來的期望,轉換成理財平台可接受的「語言」,讓投資人參與理財計畫,理財專員也能及時針對客戶所需,調整規劃。
個人化導向留住新舊顧客
當然,想要真人服務的客戶還是會一直打電話尋求協助,但愈來愈多人選擇自己在網路上解決問題。提供自助服務技術的NCR 指出,85%的客戶偏愛能提供數種型態自助服務的企業品牌,例如網路、自助服務機台、手機等。自助服務有時更能達到個人化的目的。許多語音辨識服務儲存客戶資料,在客戶來電時,念出名字,歡迎客戶來電。
《富比士》雜誌指出,一旦自助服務成功,不僅能為公司節省成本,還能讓客戶回流,提高忠誠度,因為自助服務為客戶節省時間與負擔。
除鞏固舊客戶,自助服務也帶來新客戶。《經濟學人》指出,提供影片租借的百視達計畫,今年底在超市與便利商店設立3 千台自助服務機,接觸從未踏進百視達門市的消費者。
科技與真人間尋求平衡
自動化不永遠代表快速、簡單。自助服務的確可為零售業節省人力成本,客戶也樂於享受自助服務帶來的方便。但是,因為缺乏與客戶直接互動的機會,企業也減少爭取潛在生意的機會。企業對於ATM或自助服務機的想法不能單只是提款機,或視為一種技術,而需要「以客戶為中心」,提供自助服務。
《資訊管理》雜誌就指出,企業該做的,是將每個客戶接觸點(touch point)轉為對客戶和企業本身的福利。例如傳統上,消費者是否滿意,多賴店員能否提供有效的協助與商品知識。現在消費者可以透過自助服務機連上店家網站,獲得詳細的產品資訊,並與同類產品做比較,甚至訂到實體店面缺貨的尺寸或顏色。
企業要利用客戶在接觸點所傳遞的客戶資訊,就需要透過網路整合達到雙向溝通,透過分析從接觸點蒐集的資訊,可以客製化產品或服務。
隨著Y 世代逐漸成年,企業對於自助服務的需求不容小覷。目前企業雖不至於完全利用自助服務取代真人互動服務,但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並且提供新一代消費群所想要的消費型態,是企業需要思考的下一步。
B2B、B2C 操作大不同
30雜誌 2009/9/3
這是真實的故事!知名部落客西瓜妹到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用餐,回家後才發現服務生忘了將她未用完的「鴨鬆」打包,致電詢問時,電話那頭的餐廳副理立刻跟她要了地址,半小時後,出現在她家門口的是那位打包的服務生,帶著一臉歉意的笑容,雙手奉上提袋,裡頭除了剛做好的鴨鬆與生菜之外,還附上精美的巧克力禮盒。
「向顧客承認錯誤,當下的安撫後,一定要有後續的致意動作,」餐廳及酒吧經理李孟芳指出,服務業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顧客,以人為本的無形服務,比產品更容易出錯,「一旦犯錯,要當機立斷停損,想方法做到更好的跟進。」
B2C 真正的銷售,始於銷售後
所謂的跟進,就是後續的補救措施。根據研究,顧客講述壞經驗的比例是好經驗的兩倍,而且一位不滿意的顧客會將壞經驗告訴8 至10 個人,但值得慶幸的是,只要能即時解決問題,抱怨的顧客中,有95%會再度光顧。
在B2C 的經營模式裡,由於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因此,創造美好的顧客經驗是成交的關鍵,以服務為核心價值的銷售最忌諱業務員的一廂情願。
「能隨時對應到顧客的需求才是B2C 銷售的成功關鍵,」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行銷業務部總監徐芳舉例,之前有幾位來自紐約的商務房客想找台北特色場地舉辦活動,「我們不是硬塞飯店的場地,而是主動帶他們逛台北市,最後選定紅樓,飯店提供外燴。」她指出,業務員若能主動扮演實用資訊提供者,更能提高成交機率,「像來洽詢婚宴場地的客人,就可以主動提供婚禮習俗、婚紗等相關細節, 你比他們有經驗嘛!」而且, 真正的銷售始於銷售之後, 根據統計,每位顧客背後隱含250 位潛力客戶,網路時代,口碑行銷的威力更不容小覷。
中國人壽業務總監李郁馨有六成以上業績是由客戶轉介紹而來,為何能讓顧客幫她介紹客戶?她的秘訣是在銷售產品前,自己會分別列出顧客需要與不需要購買的各20 個理由,「一一列出後,你會發現顧客未言明的需求,也有可能,對方根本不需要產品,那就不要強迫推銷。」十多年的業務生涯,她從不銷售顧客沒有需求的產品,「推銷而來的業績是有限且短暫的,服務才是業務的真正價值。」
B2B 掌握決策者的思考模式
B2B 商業模式的成交思維則是要找到最後的決策者。很多時候,尤其是中小企業,決策者通常為CEO,對於基層業務員來說,必須學習像CEO 一樣思考,也就是說,若能掌握決策者的思考模式與行為準則,就能有效提高成交機率。
友訊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魏美玲還是業務員時,就敢敲客戶總經理的門,「我會跟他們說,給我3 分鐘,保證讓你賺錢,通常對方會願意聽的,當然事先要有萬全準備。」她認為,膽識是業務員的基本配備。不過,同一個客戶的行為模式不見得相同。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工商事業部副總經理盧志浩舉例,像半導體廠採購辦公用途軟硬體大部分為價格導向,但若是用於廠房則是品質導向,「先弄清企業客戶對於採購產品的定位,同時滿足決策者的私人需求與對方的公司需求。」
「千萬不要因為對應窗口不是交易的決策者,就大小眼或是不認真經營,」徐芳提醒,就算對方不是決策者,也很有可能是影響者,「窗口常是老闆指派找比價廠商的人員。」TNT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李澂涓指出,真正好的業務會懂得辨別對方的角色,而有所不同的對應。
TNT 對企業的客戶關係管理,是從總機、財務,再到主管、總經理的全方位經營思維,「外務負責經營總機、行政的關係,有時他們接到競爭者的電話,在第一線就被過濾掉了。」
這是真實的故事!知名部落客西瓜妹到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用餐,回家後才發現服務生忘了將她未用完的「鴨鬆」打包,致電詢問時,電話那頭的餐廳副理立刻跟她要了地址,半小時後,出現在她家門口的是那位打包的服務生,帶著一臉歉意的笑容,雙手奉上提袋,裡頭除了剛做好的鴨鬆與生菜之外,還附上精美的巧克力禮盒。
「向顧客承認錯誤,當下的安撫後,一定要有後續的致意動作,」餐廳及酒吧經理李孟芳指出,服務業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顧客,以人為本的無形服務,比產品更容易出錯,「一旦犯錯,要當機立斷停損,想方法做到更好的跟進。」
B2C 真正的銷售,始於銷售後
所謂的跟進,就是後續的補救措施。根據研究,顧客講述壞經驗的比例是好經驗的兩倍,而且一位不滿意的顧客會將壞經驗告訴8 至10 個人,但值得慶幸的是,只要能即時解決問題,抱怨的顧客中,有95%會再度光顧。
在B2C 的經營模式裡,由於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因此,創造美好的顧客經驗是成交的關鍵,以服務為核心價值的銷售最忌諱業務員的一廂情願。
「能隨時對應到顧客的需求才是B2C 銷售的成功關鍵,」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行銷業務部總監徐芳舉例,之前有幾位來自紐約的商務房客想找台北特色場地舉辦活動,「我們不是硬塞飯店的場地,而是主動帶他們逛台北市,最後選定紅樓,飯店提供外燴。」她指出,業務員若能主動扮演實用資訊提供者,更能提高成交機率,「像來洽詢婚宴場地的客人,就可以主動提供婚禮習俗、婚紗等相關細節, 你比他們有經驗嘛!」而且, 真正的銷售始於銷售之後, 根據統計,每位顧客背後隱含250 位潛力客戶,網路時代,口碑行銷的威力更不容小覷。
中國人壽業務總監李郁馨有六成以上業績是由客戶轉介紹而來,為何能讓顧客幫她介紹客戶?她的秘訣是在銷售產品前,自己會分別列出顧客需要與不需要購買的各20 個理由,「一一列出後,你會發現顧客未言明的需求,也有可能,對方根本不需要產品,那就不要強迫推銷。」十多年的業務生涯,她從不銷售顧客沒有需求的產品,「推銷而來的業績是有限且短暫的,服務才是業務的真正價值。」
B2B 掌握決策者的思考模式
B2B 商業模式的成交思維則是要找到最後的決策者。很多時候,尤其是中小企業,決策者通常為CEO,對於基層業務員來說,必須學習像CEO 一樣思考,也就是說,若能掌握決策者的思考模式與行為準則,就能有效提高成交機率。
友訊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魏美玲還是業務員時,就敢敲客戶總經理的門,「我會跟他們說,給我3 分鐘,保證讓你賺錢,通常對方會願意聽的,當然事先要有萬全準備。」她認為,膽識是業務員的基本配備。不過,同一個客戶的行為模式不見得相同。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工商事業部副總經理盧志浩舉例,像半導體廠採購辦公用途軟硬體大部分為價格導向,但若是用於廠房則是品質導向,「先弄清企業客戶對於採購產品的定位,同時滿足決策者的私人需求與對方的公司需求。」
「千萬不要因為對應窗口不是交易的決策者,就大小眼或是不認真經營,」徐芳提醒,就算對方不是決策者,也很有可能是影響者,「窗口常是老闆指派找比價廠商的人員。」TNT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李澂涓指出,真正好的業務會懂得辨別對方的角色,而有所不同的對應。
TNT 對企業的客戶關係管理,是從總機、財務,再到主管、總經理的全方位經營思維,「外務負責經營總機、行政的關係,有時他們接到競爭者的電話,在第一線就被過濾掉了。」
消費者行為研究員
30雜誌 2009/9/3
哪個公仔,不分男女老幼都迷?台灣人最常在哪裡喝啤酒?「殺很大」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一種工作,專門研究這些「五四三」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消費。每一筆消費背後,是一連串可能連消費者都不自知的因素,消費者行為研究員就是要解讀這些因素,做為行銷方案或商業決策擬定的參考。
研究員專門研究消費者
「研究員」是他們一般的職稱。主要的工作是接受客戶委託,執行商業調查,根據客戶想要了解的特定主題,規劃質化或量化研究,並將調查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與解讀。
研究的範圍大致包括:消費者調查、市場觀察、產品調查、廣告研究等。「消費者行為是研究核心,但市場、產品、趨勢等各面向,也在研究範圍之內,因為消費者行為會受這些因素交互影響。」東方線上行銷經理李釧如說明消費研究的工作。
從解讀消費者行為找商機已有很長的歷史,以前較偏重「量化」調查,現今則因消費者分眾愈加明顯、消費型態複雜,行銷策略必須設定得更精準,才能觸及消費者需求,因此「質」的研究愈來愈受重視。通常可在市調公司、研究機構、廣告公司,或大型企業的行銷企劃、設計研發部門發現他們的存在。
設計公司也有消費行為研究員
2008 年由華碩獨立出來的PEGA 設計公司,設計研究專員林宛珊說,正因為想要設計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加上PEGA 的設計主力是3C 產品,消費者對這類產品投入的時間或金錢,都明顯較高於其他類產品消費者,PEGA 因此自行招募「設計研究員」,負責將觀察現象、趨勢與使用者行為,供設計師做為產品設計的參考。
至於市調研究公司的消費研究員,大部分的任務是要完成客戶委託的專案調查,依據客戶所想要知道的事項規劃調查、設計問卷、進行調查、結論分析等,除此之外,還可進行自力的研究,就個人興趣、觀察判斷,提出研究心得。
好奇寶寶、福爾摩斯最合適
在《未來需要的10 種人》(Ten Faces of Innovation)中,有一種角色是專門觀察人類行為,進而找出消費者、商品、服務三者之間關聯的「人類學家」,消費者行為研究員正是這個角色。
「多看、多問、多想,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好奇心,我們的腦袋都很亂!」李釧如自嘲,因為無時無刻都必須保持感官全開的狀態,眼耳鼻舌身意所接收的全是訊息,甚至包括同事間的聊天,都可能是引發研究的議題。
李釧如舉例,同事研究員蘇湘婷跟她抱怨最近風災的捐款,因為多數都是採用劃撥的方式,想到要找郵局、填劃撥單、排隊⋯⋯澆熄了不少人想捐款的熱情。兩個人便開始討論起如果簡化捐款的方法,是否會讓捐款增加?而相同方法如果應用來改善一般消費的繳費方式,是否會提高消費意願?
「必須對事情有好奇心,不能凡事視為理所當然,保持開放心態、能接受新的事物。腦袋要像便利商店全年無休,更重要的,裡面的東西要一應俱全又井然有序。」TNS 研究總監張裕民認為這些是研究員所需具備的特質,因此他們會鼓勵同事多看雜誌、多上網、看展覽,藉此了解社會的脈動與變化。
要進入這個行業,相關工作經驗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張裕民說,他是28 歲才轉到這個行業,因為李釧如說,消費者行為研究員最大的成就,是研究成果得到客戶和社會的認可。
在工作中找到了樂趣,就這麼一頭栽了進來。有十幾年消費者研究經驗,TNS 總經理王曉娟接著說,「消費者行為研究是一門整合的科學,其內容包括企管、國貿、社會、傳播、心理、經濟及行銷等領域,有這些學科背景,會成為入行助力,但並不必然侷限這些科系。」研究所畢業、具研究及規劃能力的人才,更是他們所青睞的,因為「研究員」顧名思義,就是在做研究,只不過研究的對象,是一樣米養出的百種「人」。
觀察三面向:消費者、市場、趨勢
誰在買、買什麼、在哪裡買、為什麼買、什麼時候買?當他們進了商店買東西,不會拿了要買的東西就結帳離開,而是會像個偵探似的東張西望,看人、看商品、看店內陳設,也分析自己手上的東西。這
產品為什麼要換新包裝?喝起來味道如何?價位合理嗎?一個又一個的問號。
回到家,打開電視,別人是看節目多於看廣告,他們則是把廣告當節目看。看廣告播出的時間、表現的內容,研究廣告要溝通的概念,並關心廣告帶來的效果。
上網、看雜誌、聊天,一般人也許是想藉此清空腦袋,他們則是不斷的把訊息往腦袋裡裝。因為幾乎所有的訊息,都與他們所關切的消費者、市場、趨勢,密不可分。
研究三步驟:觀察、判斷、驗證
觀察是工作內容之一。除了看東看西,他們更常問東問西。
問卷調查是一般人最常接觸到,也是消費研究用以判斷或驗證想法的工具。「問,是為了找出答案。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有脈絡,才能從中分析出接近事實的答案。」李釧如說,其中運用到企管及心理學的概念,才能把商業活動跟問卷連接起來。
除了量化的問卷調查,還有質化的深度訪談。PEGA 設計研究員簡瑋君說,「首先,要先判斷什麼樣的人是正確的觀察對象,找對人,問對事,才能設計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問東問西,接下來是想東想西。問是一門學問,解讀問卷調查的訊息更重要。從市調數字、所代表的意義,逐一拆解、判斷,提供給客戶,找出行銷操作的可能。
一般最常見的狀況是,當客戶要推出某種商品時,會委託他們針對消費者的接受度做調查。如果調查的結果顯示滿意度很低,他們會做出商品調整或不上市的建議。若消費者能接受,他們還可提出有關行銷廣告的建議。
樂在其中,工作生活分不開
「幫助企業更貼近消費者,也讓消費者的需求可以被企業滿足。」蘇湘婷說,這工作只要覺得有趣,就不會有壓力,「除了主管常常要我們寫研究心得。」
雖然工作與生活的界線不分,不是下了班就可以放空,但是因觀察帶來的樂趣,讓他們每天的生活都感覺很新鮮。
「我們永遠不會是主角,我們的角色是協助行銷團隊做出正確決策、推出成功的產品。」王曉娟認為,這個工作最大的成就感,來自客戶的信任。繁雜的工作內容,讓研究員可以從工作培養專案管理的能力,在獨當一面之後,除了可往市調、廣告等同質性的產業發展,往往也是產業挖角為專案經理的對象。
最大的成就感是研究結果得到客戶及社會的認可,證明自己所追索、判斷的答案是正確的,有一種「鐵口直斷」的樂趣。李釧如說,她原本在廣告公司市場研究部門工作,後來有7、8 年在產業擔任專案經理,最後又回到一直無法忘情的消費者研究工作。「未來的發展很廣,只要跟人有關係、夠密切的產品,都需要消費者行為研究員。」
協助行銷團隊推出成功的產品,也是消費者行為研究員的任務。
哪個公仔,不分男女老幼都迷?台灣人最常在哪裡喝啤酒?「殺很大」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一種工作,專門研究這些「五四三」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消費。每一筆消費背後,是一連串可能連消費者都不自知的因素,消費者行為研究員就是要解讀這些因素,做為行銷方案或商業決策擬定的參考。
研究員專門研究消費者
「研究員」是他們一般的職稱。主要的工作是接受客戶委託,執行商業調查,根據客戶想要了解的特定主題,規劃質化或量化研究,並將調查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與解讀。
研究的範圍大致包括:消費者調查、市場觀察、產品調查、廣告研究等。「消費者行為是研究核心,但市場、產品、趨勢等各面向,也在研究範圍之內,因為消費者行為會受這些因素交互影響。」東方線上行銷經理李釧如說明消費研究的工作。
從解讀消費者行為找商機已有很長的歷史,以前較偏重「量化」調查,現今則因消費者分眾愈加明顯、消費型態複雜,行銷策略必須設定得更精準,才能觸及消費者需求,因此「質」的研究愈來愈受重視。通常可在市調公司、研究機構、廣告公司,或大型企業的行銷企劃、設計研發部門發現他們的存在。
設計公司也有消費行為研究員
2008 年由華碩獨立出來的PEGA 設計公司,設計研究專員林宛珊說,正因為想要設計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加上PEGA 的設計主力是3C 產品,消費者對這類產品投入的時間或金錢,都明顯較高於其他類產品消費者,PEGA 因此自行招募「設計研究員」,負責將觀察現象、趨勢與使用者行為,供設計師做為產品設計的參考。
至於市調研究公司的消費研究員,大部分的任務是要完成客戶委託的專案調查,依據客戶所想要知道的事項規劃調查、設計問卷、進行調查、結論分析等,除此之外,還可進行自力的研究,就個人興趣、觀察判斷,提出研究心得。
好奇寶寶、福爾摩斯最合適
在《未來需要的10 種人》(Ten Faces of Innovation)中,有一種角色是專門觀察人類行為,進而找出消費者、商品、服務三者之間關聯的「人類學家」,消費者行為研究員正是這個角色。
「多看、多問、多想,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好奇心,我們的腦袋都很亂!」李釧如自嘲,因為無時無刻都必須保持感官全開的狀態,眼耳鼻舌身意所接收的全是訊息,甚至包括同事間的聊天,都可能是引發研究的議題。
李釧如舉例,同事研究員蘇湘婷跟她抱怨最近風災的捐款,因為多數都是採用劃撥的方式,想到要找郵局、填劃撥單、排隊⋯⋯澆熄了不少人想捐款的熱情。兩個人便開始討論起如果簡化捐款的方法,是否會讓捐款增加?而相同方法如果應用來改善一般消費的繳費方式,是否會提高消費意願?
「必須對事情有好奇心,不能凡事視為理所當然,保持開放心態、能接受新的事物。腦袋要像便利商店全年無休,更重要的,裡面的東西要一應俱全又井然有序。」TNS 研究總監張裕民認為這些是研究員所需具備的特質,因此他們會鼓勵同事多看雜誌、多上網、看展覽,藉此了解社會的脈動與變化。
要進入這個行業,相關工作經驗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張裕民說,他是28 歲才轉到這個行業,因為李釧如說,消費者行為研究員最大的成就,是研究成果得到客戶和社會的認可。
在工作中找到了樂趣,就這麼一頭栽了進來。有十幾年消費者研究經驗,TNS 總經理王曉娟接著說,「消費者行為研究是一門整合的科學,其內容包括企管、國貿、社會、傳播、心理、經濟及行銷等領域,有這些學科背景,會成為入行助力,但並不必然侷限這些科系。」研究所畢業、具研究及規劃能力的人才,更是他們所青睞的,因為「研究員」顧名思義,就是在做研究,只不過研究的對象,是一樣米養出的百種「人」。
觀察三面向:消費者、市場、趨勢
誰在買、買什麼、在哪裡買、為什麼買、什麼時候買?當他們進了商店買東西,不會拿了要買的東西就結帳離開,而是會像個偵探似的東張西望,看人、看商品、看店內陳設,也分析自己手上的東西。這
產品為什麼要換新包裝?喝起來味道如何?價位合理嗎?一個又一個的問號。
回到家,打開電視,別人是看節目多於看廣告,他們則是把廣告當節目看。看廣告播出的時間、表現的內容,研究廣告要溝通的概念,並關心廣告帶來的效果。
上網、看雜誌、聊天,一般人也許是想藉此清空腦袋,他們則是不斷的把訊息往腦袋裡裝。因為幾乎所有的訊息,都與他們所關切的消費者、市場、趨勢,密不可分。
研究三步驟:觀察、判斷、驗證
觀察是工作內容之一。除了看東看西,他們更常問東問西。
問卷調查是一般人最常接觸到,也是消費研究用以判斷或驗證想法的工具。「問,是為了找出答案。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有脈絡,才能從中分析出接近事實的答案。」李釧如說,其中運用到企管及心理學的概念,才能把商業活動跟問卷連接起來。
除了量化的問卷調查,還有質化的深度訪談。PEGA 設計研究員簡瑋君說,「首先,要先判斷什麼樣的人是正確的觀察對象,找對人,問對事,才能設計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問東問西,接下來是想東想西。問是一門學問,解讀問卷調查的訊息更重要。從市調數字、所代表的意義,逐一拆解、判斷,提供給客戶,找出行銷操作的可能。
一般最常見的狀況是,當客戶要推出某種商品時,會委託他們針對消費者的接受度做調查。如果調查的結果顯示滿意度很低,他們會做出商品調整或不上市的建議。若消費者能接受,他們還可提出有關行銷廣告的建議。
樂在其中,工作生活分不開
「幫助企業更貼近消費者,也讓消費者的需求可以被企業滿足。」蘇湘婷說,這工作只要覺得有趣,就不會有壓力,「除了主管常常要我們寫研究心得。」
雖然工作與生活的界線不分,不是下了班就可以放空,但是因觀察帶來的樂趣,讓他們每天的生活都感覺很新鮮。
「我們永遠不會是主角,我們的角色是協助行銷團隊做出正確決策、推出成功的產品。」王曉娟認為,這個工作最大的成就感,來自客戶的信任。繁雜的工作內容,讓研究員可以從工作培養專案管理的能力,在獨當一面之後,除了可往市調、廣告等同質性的產業發展,往往也是產業挖角為專案經理的對象。
最大的成就感是研究結果得到客戶及社會的認可,證明自己所追索、判斷的答案是正確的,有一種「鐵口直斷」的樂趣。李釧如說,她原本在廣告公司市場研究部門工作,後來有7、8 年在產業擔任專案經理,最後又回到一直無法忘情的消費者研究工作。「未來的發展很廣,只要跟人有關係、夠密切的產品,都需要消費者行為研究員。」
協助行銷團隊推出成功的產品,也是消費者行為研究員的任務。
除了專業,更要懂連結
30雜誌 2009/8/13
專業當道時代,若能擁有連結資源的能力,等於大幅拉開了與競爭者之間的距離,更接近成功者的天堂。
大前研一說,這個時代,專業是唯一的生存之道,而且人人都能變成專業。然而,專業人人有,為何並不是人人都能脫穎而出?在專業的基礎上,額外獲得加分或減分的關鍵,並不是證照,而是與個人特質有關的「職場軟實力」。
表面上看起來,職場軟實力包括人脈力、情報力、談判力等多重面向的能力,但它的根源其實根植於同一個觀念,那就是連結資源的能力。
永慶房仲集團在今年4 月,與十大銀行合作將購屋首年貸款利率壓至1.5%,也同時提供最高達屋價九成的房貸額度,不但創造了永慶房仲的服務價值,也透過與銀行的「資源連結」,達到永慶、銀行與購屋人三贏的局面。
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回憶,當時永慶主動找各家銀行洽談這個構想,不僅立即得到回響,更有兩家沒有在邀請名單之列的銀行,主動找上他們,希望能加入這個專案;最後,由於這兩家銀行願意提供購屋人更優厚的房貸條件,永慶還因此刷掉名單上原來排定的其它合作對象。
秘訣1:創造自己的吸引力
廖本勝說,銀行之所以願意與永慶合作,主要是永慶房屋在市場上已建立良好信譽,不會為了幫客戶提高貸款成數而刻意拉高買賣合約上的成交價格,「你要吸引別人合作,就要先創造自己的價值。」以這個案子為例,永慶被銀行界認定的價值就是「誠實標示合約價格」,放貸給永慶的客戶,不會有擔保品行情虛胖的超額貸款風險。
該如何創造自己的價值?廖本勝位於木柵的家中,除了藏有許多閱讀過的書報雜誌,還有一疊不起眼的A4 活頁紙,上面記滿了廖本勝近十年來的思考心得,少說也有500 頁。這些筆記,是廖本勝用來幫助自己制定決策的利器,他準備傳承給下一代,讓孩子在出社會之後,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我最小的孩子今年剛考完國中基測,記得他有一次考英文,結果錯12 題,那時距離基測剩下最後40 天。我把他找來,教他怎麼唸,我要他把所有的練習本拿出來,把練習題全部重寫一次,然後把錯的題目拿去問老師,為什麼錯?還有為什麼是這個標準答案?把老師說的全部抄起來、然後背起來。」結果下一次考試,英文滿分。
「但是,我心裡很清楚這只是應付考試,考滿分雖然可以讀到好的大學,但卻對出社會沒有用。」廖本勝說,出社會以後,要成功是要自己定題目、自己找答案,題目、目標、答案,都要自己去找。經營企業也是一樣,也是要自己定題目,「你到底要什麼?你現在面臨什麼樣的問題?你有沒有問題意識?你在職場裡的工作角色是什麼?不斷地自己定題目、找答案,自己的能力就會不斷提升。」
「讓自己的腦海隨時存有問題意識,念茲在茲,這樣你對自己想找答案的問題就會保持敏感度。」廖本勝把每一個問題化為腦袋的一根天線,當周邊的資訊出現相對應的頻道時,立刻就能接收,化為解決問題的靈感。
例如,開會時,廖本勝將腦海閃過的念頭隨手記錄下來,也許就記在一張A4 簡報的邊緣,回家後再重新謄過、歸檔,等於將同一個資訊思考過二遍。閱讀時也一樣,就寫在書上,因此廖本勝讀過的書
都記載著他的想法,但不是讀書心得,而是因閱讀而啟發的解決問題的靈感。
秘訣2:累積自己的credit
以誠待人是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的信條。由於他經常發表看空房市的言論,被封為房地產界的「空頭總司令」。張金鶚說,雖然他與業者經常在媒體上針鋒相對,但私底下大家還是相互尊重的,讓對方了解「求真、求善、求美」的學術精神,以誠相待,自然能達到良好的溝通結果,並累積自己的credit(信用資產)。
張金鶚教書20 年,每個週末都在改作業,「我要求學生交上課心得,將心中所得寫下來。」20 年來,他看過上萬份心得報告,最大的心得是:網路的盛行,使得學生往往缺乏自己的見解。張金鶚說,自己是學都市計畫的,所謂的「計畫」(planning)就是思考之後寫下來,然後加以分析。
「你如果沒有寫下來,很難進行理性化和邏輯化的分析。」張金鶚說,寫的內容可以是好處與壞處、各種假設情境的分析、短期和長期的效益、最好與最壞的狀況、最有可能的情況等等。「寫下來之後,心中就有個譜,遇到任何狀況不會慌張,有助於面對各種突發情況,以及談判需求。平時可由寫日記開始,就算是記流水帳也無所謂。」
《納尼亞傳奇》中的聖誕節之父,送給劇中的角色--蘇珊,一個號角,只要吹響它,就會有救兵到來;連結資源能力就是職場的號角,只要吹響你的號角,成功與機會就會來到身旁。
專業當道時代,若能擁有連結資源的能力,等於大幅拉開了與競爭者之間的距離,更接近成功者的天堂。
大前研一說,這個時代,專業是唯一的生存之道,而且人人都能變成專業。然而,專業人人有,為何並不是人人都能脫穎而出?在專業的基礎上,額外獲得加分或減分的關鍵,並不是證照,而是與個人特質有關的「職場軟實力」。
表面上看起來,職場軟實力包括人脈力、情報力、談判力等多重面向的能力,但它的根源其實根植於同一個觀念,那就是連結資源的能力。
永慶房仲集團在今年4 月,與十大銀行合作將購屋首年貸款利率壓至1.5%,也同時提供最高達屋價九成的房貸額度,不但創造了永慶房仲的服務價值,也透過與銀行的「資源連結」,達到永慶、銀行與購屋人三贏的局面。
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回憶,當時永慶主動找各家銀行洽談這個構想,不僅立即得到回響,更有兩家沒有在邀請名單之列的銀行,主動找上他們,希望能加入這個專案;最後,由於這兩家銀行願意提供購屋人更優厚的房貸條件,永慶還因此刷掉名單上原來排定的其它合作對象。
秘訣1:創造自己的吸引力
廖本勝說,銀行之所以願意與永慶合作,主要是永慶房屋在市場上已建立良好信譽,不會為了幫客戶提高貸款成數而刻意拉高買賣合約上的成交價格,「你要吸引別人合作,就要先創造自己的價值。」以這個案子為例,永慶被銀行界認定的價值就是「誠實標示合約價格」,放貸給永慶的客戶,不會有擔保品行情虛胖的超額貸款風險。
該如何創造自己的價值?廖本勝位於木柵的家中,除了藏有許多閱讀過的書報雜誌,還有一疊不起眼的A4 活頁紙,上面記滿了廖本勝近十年來的思考心得,少說也有500 頁。這些筆記,是廖本勝用來幫助自己制定決策的利器,他準備傳承給下一代,讓孩子在出社會之後,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我最小的孩子今年剛考完國中基測,記得他有一次考英文,結果錯12 題,那時距離基測剩下最後40 天。我把他找來,教他怎麼唸,我要他把所有的練習本拿出來,把練習題全部重寫一次,然後把錯的題目拿去問老師,為什麼錯?還有為什麼是這個標準答案?把老師說的全部抄起來、然後背起來。」結果下一次考試,英文滿分。
「但是,我心裡很清楚這只是應付考試,考滿分雖然可以讀到好的大學,但卻對出社會沒有用。」廖本勝說,出社會以後,要成功是要自己定題目、自己找答案,題目、目標、答案,都要自己去找。經營企業也是一樣,也是要自己定題目,「你到底要什麼?你現在面臨什麼樣的問題?你有沒有問題意識?你在職場裡的工作角色是什麼?不斷地自己定題目、找答案,自己的能力就會不斷提升。」
「讓自己的腦海隨時存有問題意識,念茲在茲,這樣你對自己想找答案的問題就會保持敏感度。」廖本勝把每一個問題化為腦袋的一根天線,當周邊的資訊出現相對應的頻道時,立刻就能接收,化為解決問題的靈感。
例如,開會時,廖本勝將腦海閃過的念頭隨手記錄下來,也許就記在一張A4 簡報的邊緣,回家後再重新謄過、歸檔,等於將同一個資訊思考過二遍。閱讀時也一樣,就寫在書上,因此廖本勝讀過的書
都記載著他的想法,但不是讀書心得,而是因閱讀而啟發的解決問題的靈感。
秘訣2:累積自己的credit
以誠待人是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的信條。由於他經常發表看空房市的言論,被封為房地產界的「空頭總司令」。張金鶚說,雖然他與業者經常在媒體上針鋒相對,但私底下大家還是相互尊重的,讓對方了解「求真、求善、求美」的學術精神,以誠相待,自然能達到良好的溝通結果,並累積自己的credit(信用資產)。
張金鶚教書20 年,每個週末都在改作業,「我要求學生交上課心得,將心中所得寫下來。」20 年來,他看過上萬份心得報告,最大的心得是:網路的盛行,使得學生往往缺乏自己的見解。張金鶚說,自己是學都市計畫的,所謂的「計畫」(planning)就是思考之後寫下來,然後加以分析。
「你如果沒有寫下來,很難進行理性化和邏輯化的分析。」張金鶚說,寫的內容可以是好處與壞處、各種假設情境的分析、短期和長期的效益、最好與最壞的狀況、最有可能的情況等等。「寫下來之後,心中就有個譜,遇到任何狀況不會慌張,有助於面對各種突發情況,以及談判需求。平時可由寫日記開始,就算是記流水帳也無所謂。」
《納尼亞傳奇》中的聖誕節之父,送給劇中的角色--蘇珊,一個號角,只要吹響它,就會有救兵到來;連結資源能力就是職場的號角,只要吹響你的號角,成功與機會就會來到身旁。
免費的誕生
免費!揭開零定價的祕密 2009/9/7
40歲的吉列(King Gillette)是不得志的發明家,對資本家深感厭惡。他也推銷有軟木內襯的瓶蓋。他雖然有一些想法,活力充沛,父母也有錢,自己卻沒什麼成就。他把問題怪罪到市場競爭。1894年,他出版一本書,書名叫《人的漂流》(The Human Drift ),主張所有的產業都應該交由公眾擁有的一家公司接管,以及千百萬美國人應該住在稱做大都會(Metropolis)的一座城市,由尼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供應動力。瓶蓋公司老闆送他一句話:發明人們用完就丟的東西。
某天,他用傳統刮鬍刀刮鬍子,但刀片鈍到無法再磨利,他突然想到一個點子。如果刀片是用薄金屬片做成呢?這樣就不必再花時間維護刀片,鈍了丟掉就是。經過幾年實驗,使用可拋式刀片的安全刮鬍刀終於誕生了。
但銷路沒有馬上起飛。第一年,也就是1903年,吉列總共賣出51把刮鬍刀和168枚刀片。接下來二十年,他想得出的每一種行銷花招都用過了。例如,他把自己的肖像放在包裝上,看來既傳奇又(有人是這麼相信)虛幻。他用很高的折扣,賣出數百萬把刮鬍刀給陸軍,期待軍人在戰時養成的習慣,能夠延續至承平時期。他賣出很多刮鬍刀給銀行,給它們當贈品,吸收新存戶(「刮鬍和存錢一起來」〔shave and save〕活動)。他的刮鬍刀也曾和箭牌(Wrigley's)口香糖、咖啡包、茶包、香料包、棉花糖等包在一起當作贈品。
免費刮鬍刀有助於促銷上述商品,但這一招對吉列的幫助更大。吉列刮鬍刀用便宜的價格賣給合作夥伴,當作贈品。可是單有刮鬍刀沒用,所以可拋式刀片就有了需求。這和吉露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的食譜就像「刮鬍刀」,吉利丁就是「刀片」),但兩者的連結更強。一旦習慣使用可拋式刀片,你這一輩子每天都少不了它。
有趣的是,吉列公司送刮鬍刀這件事,好像成了都市傳奇。唯一有案可稽的例子是1970年代上市的Trak II。吉列送出這個型號的便宜款式,刀片不能更換。它的獲利模式,通常是便宜賣刮鬍刀給合作夥伴,例如銀行。這些合作夥伴會拿刮鬍刀當作活動贈品。吉列的真正獲利是來自利潤高的刀片。
吉列後來賣掉數十億枚刀片。這套模式現在成了許多產業的基礎:免費送行動電話,賣月費方案;電玩遊戲機賣得便宜,遊戲軟體卻賣得貴;在辦公室免費安裝漂亮的咖啡機,昂貴的咖啡包則賣給經理人。
從二十世紀初展開的這些實驗開始,「免費」助長了一場消費者革命,定義了接下來整個世紀的樣貌。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崛起,以及超級市場出現,使得消費者心理成了一門科學,「免費」則是絕佳的工具。「免費接收」(free-to-air)的無線廣播和電視(這個名詞是指經由空中送出訊號,免費讓人接收)統一了整個國家,創造出大眾市場(mass market)。「免費」是現代行銷商喊得震天價響的口號。消費者也是有求必應,從不讓他們失望。
40歲的吉列(King Gillette)是不得志的發明家,對資本家深感厭惡。他也推銷有軟木內襯的瓶蓋。他雖然有一些想法,活力充沛,父母也有錢,自己卻沒什麼成就。他把問題怪罪到市場競爭。1894年,他出版一本書,書名叫《人的漂流》(The Human Drift ),主張所有的產業都應該交由公眾擁有的一家公司接管,以及千百萬美國人應該住在稱做大都會(Metropolis)的一座城市,由尼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供應動力。瓶蓋公司老闆送他一句話:發明人們用完就丟的東西。
某天,他用傳統刮鬍刀刮鬍子,但刀片鈍到無法再磨利,他突然想到一個點子。如果刀片是用薄金屬片做成呢?這樣就不必再花時間維護刀片,鈍了丟掉就是。經過幾年實驗,使用可拋式刀片的安全刮鬍刀終於誕生了。
但銷路沒有馬上起飛。第一年,也就是1903年,吉列總共賣出51把刮鬍刀和168枚刀片。接下來二十年,他想得出的每一種行銷花招都用過了。例如,他把自己的肖像放在包裝上,看來既傳奇又(有人是這麼相信)虛幻。他用很高的折扣,賣出數百萬把刮鬍刀給陸軍,期待軍人在戰時養成的習慣,能夠延續至承平時期。他賣出很多刮鬍刀給銀行,給它們當贈品,吸收新存戶(「刮鬍和存錢一起來」〔shave and save〕活動)。他的刮鬍刀也曾和箭牌(Wrigley's)口香糖、咖啡包、茶包、香料包、棉花糖等包在一起當作贈品。
免費刮鬍刀有助於促銷上述商品,但這一招對吉列的幫助更大。吉列刮鬍刀用便宜的價格賣給合作夥伴,當作贈品。可是單有刮鬍刀沒用,所以可拋式刀片就有了需求。這和吉露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的食譜就像「刮鬍刀」,吉利丁就是「刀片」),但兩者的連結更強。一旦習慣使用可拋式刀片,你這一輩子每天都少不了它。
有趣的是,吉列公司送刮鬍刀這件事,好像成了都市傳奇。唯一有案可稽的例子是1970年代上市的Trak II。吉列送出這個型號的便宜款式,刀片不能更換。它的獲利模式,通常是便宜賣刮鬍刀給合作夥伴,例如銀行。這些合作夥伴會拿刮鬍刀當作活動贈品。吉列的真正獲利是來自利潤高的刀片。
吉列後來賣掉數十億枚刀片。這套模式現在成了許多產業的基礎:免費送行動電話,賣月費方案;電玩遊戲機賣得便宜,遊戲軟體卻賣得貴;在辦公室免費安裝漂亮的咖啡機,昂貴的咖啡包則賣給經理人。
從二十世紀初展開的這些實驗開始,「免費」助長了一場消費者革命,定義了接下來整個世紀的樣貌。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崛起,以及超級市場出現,使得消費者心理成了一門科學,「免費」則是絕佳的工具。「免費接收」(free-to-air)的無線廣播和電視(這個名詞是指經由空中送出訊號,免費讓人接收)統一了整個國家,創造出大眾市場(mass market)。「免費」是現代行銷商喊得震天價響的口號。消費者也是有求必應,從不讓他們失望。
專案管理使命必達
30雜誌 2009/9/3
不景氣的年代,專案管理人卻是各企業搶著要的人才,關鍵就在執行效率,以標準化的工作流程,降低出錯風險,而且做得又快、又好、又便宜!
上班日的下午,某科學園區一隅,5 位來自不同公司的製造部資深工程師,全盯著桌上不到5 公分立方的立體拼圖玩具,正在想辦法要把這隻動物「有邏輯地」拆解開來,再拼回去。
這不是遊戲,而是一場再嚴肅不過的「專案管理理論與實務」在職訓練課程,上完這堂課,他們都得證明自己可以更有效率地,和團隊一起工作。
在職場競賽中,專案管理已經從﹁最好具備﹂變成﹁必備﹂的關鍵能力。效率和團隊戰力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關鍵,而專案管理這門課,正是在教你一套追求團隊效率的系統性知識。
競爭優勢 不受景氣影響照樣搶手
近5 年來,以科技業為核心,慢慢吹起一股「專案型組織」的轉型風潮,專案管理在職場競爭的漩渦裡,逐漸占據關鍵位置。
一家超過20 年歷史的老牌科技製造廠就規定,課長以上基層主管全都必須通過專案管理基礎課程的評核,否則自動失去晉升資格。基層忙著上課,中階以上主管也沒閒著,90%以上的人正在準備專案管理證照考試。即使沒有明文規定,大家心知肚明,沒有證照,表現再好也和升遷無緣。
景氣危機去年在全球肆虐,一位任職於知名生技研發公司、三十出頭的專案經理,因為優異的專案管理能力,是全公司唯一沒被減薪的員工。
今年初,人力銀行網站上刊登了一則新履歷,求職者不只需具備外商溝通經驗,同時擁有絕佳產品研發專案管理實績,即使人事凍結還沒解除,同業間還是立刻爆發一場搶人大戰。
專案管理人才稀缺,企業追求效率和成長,沒有時間等人才慢慢成熟,更禁不起好人才的損失,一位人資主管說,「只要走了一個人才,不只部門主管恐慌,人力資源部門也會被檢討。」
展現效率 做得又快、又好、又便宜
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副理事長周祥東說,「一位好的專案經理,能夠讓一群擁有不同背景、專業的人,一起在時限之前完成工作,而且要做得又便宜、又快、又好!」專案管理理論提供一套系
統性知識,為跨領域、跨部門的複雜任務,提供一套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監控模式,降低出錯風險。
專案無所不在。開發或採購全新的資訊系統,設計一個全新產品,籌畫舉辦一場社區運動會,或是規劃一個月的自助旅行行程,都是專案管理。任何行業任何職務,都可以應用專案管理的知識,提升工作效率。在台灣,特別是科技業和外商,幾乎都把專案能力視為基本雇用條件。也因此,專案管理證照變成在職學習大熱門。
根據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的統計,截至今年7 月為止,台灣共有7358 位PMP 專案管理師,7 月有超過700 位上班族通過證照考試,還有更多大學生畢業前就捧著鈔票上補習班,準備較初階的助理專案管理師(Certified Associate Project Management,CAPM)考試。
熱衷於考照,和愈來愈多企業重視專案管理人才有關,但看在專家眼中,證照和實務之間還是存在不小的距離,「掌握理論知識(Know What)不等於知道要怎麼做(Know How),」周祥東說,拿到證照不等於擁有專案管理技術,頂多只能說,擁有全球通行的專案管理標準化語言。
善於管理 經驗值才是無價之寶
懂得標準語言,寫專案計畫書、製作專案時程表不難,難的是處理沒有標準答案的「機率」和「人」。
台灣第一位運用「樂高認真玩」工具訓練專案管理實務能力的引導顧問、奇岩智略發展顧問負責人蔡宇振表示,「專案管理的理論知識,只能涵蓋實務需求的80%,剩下的要靠經驗練習而來。」
專案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就非常依賴經驗,「會耗用預期外金錢和時間成本的問題,就是風險。」在專案計畫之初,就得將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危機或問題都設想一遍。在每個階段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機率有多高?要預留多少資源來預防?蔡宇振說,「沒有經驗,以上每個問題都無法回答。」
「人」是專案管理實務中,另一個需要經驗值的關鍵要素。
「要解決人的問題,不是靠好人緣就可以了。」例如,部門之間的本位主義如何協調?如何運用正式或非正式方法,創造正向、舒適的工作氣氛,激發團隊創意,同時又能在時限內完成工作?如何引導團隊成員發揮專長,同時避免個人特質或組織文化引發的人際關係,消耗團隊戰力?這些,都不是人際關係問題,而是人的管理問題。
「念書考試大家都會,經驗值才是一個專案經理之所以無價的原因,」周祥東說,「懂得把經驗融入實務中,是成為一個好的專案管理者,最基本的條件。」
不景氣的年代,專案管理人卻是各企業搶著要的人才,關鍵就在執行效率,以標準化的工作流程,降低出錯風險,而且做得又快、又好、又便宜!
上班日的下午,某科學園區一隅,5 位來自不同公司的製造部資深工程師,全盯著桌上不到5 公分立方的立體拼圖玩具,正在想辦法要把這隻動物「有邏輯地」拆解開來,再拼回去。
這不是遊戲,而是一場再嚴肅不過的「專案管理理論與實務」在職訓練課程,上完這堂課,他們都得證明自己可以更有效率地,和團隊一起工作。
在職場競賽中,專案管理已經從﹁最好具備﹂變成﹁必備﹂的關鍵能力。效率和團隊戰力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關鍵,而專案管理這門課,正是在教你一套追求團隊效率的系統性知識。
競爭優勢 不受景氣影響照樣搶手
近5 年來,以科技業為核心,慢慢吹起一股「專案型組織」的轉型風潮,專案管理在職場競爭的漩渦裡,逐漸占據關鍵位置。
一家超過20 年歷史的老牌科技製造廠就規定,課長以上基層主管全都必須通過專案管理基礎課程的評核,否則自動失去晉升資格。基層忙著上課,中階以上主管也沒閒著,90%以上的人正在準備專案管理證照考試。即使沒有明文規定,大家心知肚明,沒有證照,表現再好也和升遷無緣。
景氣危機去年在全球肆虐,一位任職於知名生技研發公司、三十出頭的專案經理,因為優異的專案管理能力,是全公司唯一沒被減薪的員工。
今年初,人力銀行網站上刊登了一則新履歷,求職者不只需具備外商溝通經驗,同時擁有絕佳產品研發專案管理實績,即使人事凍結還沒解除,同業間還是立刻爆發一場搶人大戰。
專案管理人才稀缺,企業追求效率和成長,沒有時間等人才慢慢成熟,更禁不起好人才的損失,一位人資主管說,「只要走了一個人才,不只部門主管恐慌,人力資源部門也會被檢討。」
展現效率 做得又快、又好、又便宜
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副理事長周祥東說,「一位好的專案經理,能夠讓一群擁有不同背景、專業的人,一起在時限之前完成工作,而且要做得又便宜、又快、又好!」專案管理理論提供一套系
統性知識,為跨領域、跨部門的複雜任務,提供一套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監控模式,降低出錯風險。
專案無所不在。開發或採購全新的資訊系統,設計一個全新產品,籌畫舉辦一場社區運動會,或是規劃一個月的自助旅行行程,都是專案管理。任何行業任何職務,都可以應用專案管理的知識,提升工作效率。在台灣,特別是科技業和外商,幾乎都把專案能力視為基本雇用條件。也因此,專案管理證照變成在職學習大熱門。
根據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的統計,截至今年7 月為止,台灣共有7358 位PMP 專案管理師,7 月有超過700 位上班族通過證照考試,還有更多大學生畢業前就捧著鈔票上補習班,準備較初階的助理專案管理師(Certified Associate Project Management,CAPM)考試。
熱衷於考照,和愈來愈多企業重視專案管理人才有關,但看在專家眼中,證照和實務之間還是存在不小的距離,「掌握理論知識(Know What)不等於知道要怎麼做(Know How),」周祥東說,拿到證照不等於擁有專案管理技術,頂多只能說,擁有全球通行的專案管理標準化語言。
善於管理 經驗值才是無價之寶
懂得標準語言,寫專案計畫書、製作專案時程表不難,難的是處理沒有標準答案的「機率」和「人」。
台灣第一位運用「樂高認真玩」工具訓練專案管理實務能力的引導顧問、奇岩智略發展顧問負責人蔡宇振表示,「專案管理的理論知識,只能涵蓋實務需求的80%,剩下的要靠經驗練習而來。」
專案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就非常依賴經驗,「會耗用預期外金錢和時間成本的問題,就是風險。」在專案計畫之初,就得將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危機或問題都設想一遍。在每個階段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機率有多高?要預留多少資源來預防?蔡宇振說,「沒有經驗,以上每個問題都無法回答。」
「人」是專案管理實務中,另一個需要經驗值的關鍵要素。
「要解決人的問題,不是靠好人緣就可以了。」例如,部門之間的本位主義如何協調?如何運用正式或非正式方法,創造正向、舒適的工作氣氛,激發團隊創意,同時又能在時限內完成工作?如何引導團隊成員發揮專長,同時避免個人特質或組織文化引發的人際關係,消耗團隊戰力?這些,都不是人際關係問題,而是人的管理問題。
「念書考試大家都會,經驗值才是一個專案經理之所以無價的原因,」周祥東說,「懂得把經驗融入實務中,是成為一個好的專案管理者,最基本的條件。」
一次讀懂‧專案管理》專案開始到結束,該做哪些事?
Manager Today經理人 2009/9/9
為了方便控管專案,專案經理會將專案分隔為數個階段(phase),當一個階段完成,交付出成果或產出具體文件之後,接著就會轉入下一階段。所謂「專案生命周期」,指的是就從專案的開始到結束過程中,必經的數個階段。
根據《專案管理知識體指南》(PM BOK Guide),專案管理可劃分為5個流程,分別是起始、規畫、執行、監控和結束(結案);而在每一個流程中,都會運用到專案管理9個知識領域當中,一至多個不等的知識領域。
1.起始階段:
主要工作是定義問題,並針對問題發展出解決方案和專案章程,以及辨識出與專案相關的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例如,顧客、供應商、贊助者、職能經理等),使專案順利進行。在這個階段,由於有賴專案經理的居中協調,使大家達成共識,因此較著重於整合管理及溝通管理這兩類知識。
2.規畫階段:
待問題釐清、專案的目標也明確訂定出來,之後便要進行縝密的規畫,釐清專案「要做些什麼」「誰負責做」「該如何做」「什麼時候完成」「需要耗費哪些成本」「需要供應哪些資源」,以及如何預防及減輕風險。在這個階段裡,9個知識領域都會派上用場。
一般而言,專案管理在定義和規畫階段,通常要投入最多心力,因為計畫得愈周詳,活動切割得愈細緻,顧全的層面愈多,進展到執行和追蹤階段時,就會更加順暢、有效率,進而協助專案目標順利達成。
3.執行階段:
在這個階段,專案經理的主要任務是,運用溝通管理知識,了解及掌握專案利害關係者的需求與期望;運用人資管理知識,建立並發展自己的專案團隊;以及運用採購和品質管理知識,輔助專案的推行。至於整合管理知識,在此階段則旨在指導和管理專案的執行。
4.監控階段:
雖然是專案管理5流程的第4個階段,但其實監控的角色,就如同監察院是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職責在於監督其他部會運作一般,運用了9個知識領域的系統概念,在過程中不斷監督及控制各個流程是否均符合原先計畫。一旦發現有偏差,就必須立即採取必要措施,將流程導回正軌;但是若已無法還原,也要做出修正或彌補,以因應新變數加入之後所產生的影響。
5.結束階段:
當專案進行到最後一個階段時,專案經理除了運用採購管理知識,針對專案中所採購產品或服務進行「合約結案」(驗收賣方完成的工作及交付成果,是否符合專案的需求與標準)及稽核審查工作之外,這個階段的重點更在於,以整合管理知識,將團隊成員在「專案各個階段結束/整個專案結束」之後,所學到的成功及失敗經驗,轉化成文件化記錄下來,做為日後其他專案的參考及借鏡。
為了方便控管專案,專案經理會將專案分隔為數個階段(phase),當一個階段完成,交付出成果或產出具體文件之後,接著就會轉入下一階段。所謂「專案生命周期」,指的是就從專案的開始到結束過程中,必經的數個階段。
根據《專案管理知識體指南》(PM BOK Guide),專案管理可劃分為5個流程,分別是起始、規畫、執行、監控和結束(結案);而在每一個流程中,都會運用到專案管理9個知識領域當中,一至多個不等的知識領域。
1.起始階段:
主要工作是定義問題,並針對問題發展出解決方案和專案章程,以及辨識出與專案相關的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例如,顧客、供應商、贊助者、職能經理等),使專案順利進行。在這個階段,由於有賴專案經理的居中協調,使大家達成共識,因此較著重於整合管理及溝通管理這兩類知識。
2.規畫階段:
待問題釐清、專案的目標也明確訂定出來,之後便要進行縝密的規畫,釐清專案「要做些什麼」「誰負責做」「該如何做」「什麼時候完成」「需要耗費哪些成本」「需要供應哪些資源」,以及如何預防及減輕風險。在這個階段裡,9個知識領域都會派上用場。
一般而言,專案管理在定義和規畫階段,通常要投入最多心力,因為計畫得愈周詳,活動切割得愈細緻,顧全的層面愈多,進展到執行和追蹤階段時,就會更加順暢、有效率,進而協助專案目標順利達成。
3.執行階段:
在這個階段,專案經理的主要任務是,運用溝通管理知識,了解及掌握專案利害關係者的需求與期望;運用人資管理知識,建立並發展自己的專案團隊;以及運用採購和品質管理知識,輔助專案的推行。至於整合管理知識,在此階段則旨在指導和管理專案的執行。
4.監控階段:
雖然是專案管理5流程的第4個階段,但其實監控的角色,就如同監察院是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職責在於監督其他部會運作一般,運用了9個知識領域的系統概念,在過程中不斷監督及控制各個流程是否均符合原先計畫。一旦發現有偏差,就必須立即採取必要措施,將流程導回正軌;但是若已無法還原,也要做出修正或彌補,以因應新變數加入之後所產生的影響。
5.結束階段:
當專案進行到最後一個階段時,專案經理除了運用採購管理知識,針對專案中所採購產品或服務進行「合約結案」(驗收賣方完成的工作及交付成果,是否符合專案的需求與標準)及稽核審查工作之外,這個階段的重點更在於,以整合管理知識,將團隊成員在「專案各個階段結束/整個專案結束」之後,所學到的成功及失敗經驗,轉化成文件化記錄下來,做為日後其他專案的參考及借鏡。
免費 無法抵擋的力量
未來市場的主流定價:0!
大師輕鬆讀 2009/9/10
【文/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一度,免費送贈品是一種吸引目光的銷售花招,如今已大不相同了。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送出免費贈品所能得到的獲利,會比把它們拿來銷售還來得多。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光是一種數位經濟的現象,更廣泛影響了全球經濟。在愈來愈多產業中,豐富性的經濟思惟正逐漸超越過去的稀有性思惟,成為更強大的商業引擎。免費成了一種商業策略,而最終可能變成任何企業生存的要件。
■4個基本的免費營運模式
1、直接交叉補貼
生產者免費提供產品1給消費者,希望能藉此吸引他們隨後購買產品2。
這就是典型的犧牲打以及買一送一。所謂的犧牲打就像是超級市場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提供特價商品,希望當你走進店裡,會受到吸引而購買其他能獲利的商品。同樣地,行動通訊業者在每分鐘的通話費上可能不敷成本(這是消費者高度敏感的項目),為的是靠賺取語音留言的費用。
2、三方市場
生產者免費提供產品1給消費者,而廣告主則付費以包裝在產品1之中,希望藉此銷售產品3給消費者。
這是最普遍的免費營運模式,也幾乎是所有媒體的基礎,尤其是雜誌、報紙以及免費播送的電視節目。廣告主向出版商購買廣告空間(即產品2),這樣他們就可以將商品銷售給閱讀雜誌或是收看電視節目的消費者。
3、先免後費
免費提供贈品(產品1)給所有想要的消費者,希望某些使用者之後會想要升級到功能更多的付費升級產品(產品2)。
先免後費的營運模式廣泛運用在網路上,這其實就是提供免費的樣品供消費者試用,讓他們深受吸引,然後付費購買功能更多的進階版。網路上著名的案例有Flickr和一年25美元的Flickr Pro。這種模式也運用在其他地方,例如夜店會讓女土免費入場,藉此向男士收取入場費。
4、非貨幣性市場
在某些市場中,交易根本不需要用到錢。大家互相贈送物品,背後完全沒有任何動機,也不期待未來會有任何報酬。
維基百科之所以會有千百萬個條目,而Freecycle網站之所以能提供數百萬件二手商品,原因就在於此。網友上維基百科編寫條目內容,是為了求名,而不是想得到報酬。同樣地,Freecycle讓大家能藉由社會廣為接受的方法,清除掉自己的雜物。
■免費的豐富性思考原則
1、準備好重新定義自己的市場——例如愛爾蘭低價航空公司瑞恩航空,就將公司業務從「提供機位」轉變成為旅行業。瑞恩航空發現,其機位所衍生的商業活動(汽車租賃、渴望旅客的景點住宿業者所提供的補貼)可以賺到很多錢,因此可以提供便宜的機位,在某些狀況下甚至還可以免費提供,以吸引更多顧客。這是明智實現豐富性思惟的絕佳的範例。
2、早一點把成本無條件捨去——如果你能夠看出自己的成本正在不斷下降,那麼免費是遲早的事,而不是一種假設。何不想辦法搶先別人一步?最早採取免費的企業將受到注目,而且有許多方法可以將注目轉變成金錢。聰明的你,應該每天花點時間思考:「我們今天可以把什麼變成免費的?」
3、要了解在你的產業中,遲早會被迫要和免費競爭——會有人找出方法將你用來賣的商品免費贈送。他們會藉由交叉補貼、軟體,或其他方法來達成。你唯一的選擇就是跟進推出100%的價格折扣,然後找到其他可以銷售的商品,或是設法確保品質上的差異足以克服價格上的差距。
4、擁抱浪費,而不是一直設法消除浪費——不必為那些會不斷變得愈來愈便宜的事物煩心,這些東西最後都會變得便宜到無法計算,所以現在就別再算了。當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產能都很豐富時,不要還想死守稀有性的營運模式。現在就邁向免費,領先定價的趨勢。
5、別忘了,免費最終一定會讓某些事物變得更有價值——價值一定會轉移到其他地方。100年前,娛樂十分稀有,而大家有很多時間,現在則恰恰相反。想清楚,當大眾可以免費獲得你產業中的產品,哪些東西會變得更有價值,就往那裡去發展。
大師輕鬆讀 2009/9/10
【文/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一度,免費送贈品是一種吸引目光的銷售花招,如今已大不相同了。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送出免費贈品所能得到的獲利,會比把它們拿來銷售還來得多。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光是一種數位經濟的現象,更廣泛影響了全球經濟。在愈來愈多產業中,豐富性的經濟思惟正逐漸超越過去的稀有性思惟,成為更強大的商業引擎。免費成了一種商業策略,而最終可能變成任何企業生存的要件。
■4個基本的免費營運模式
1、直接交叉補貼
生產者免費提供產品1給消費者,希望能藉此吸引他們隨後購買產品2。
這就是典型的犧牲打以及買一送一。所謂的犧牲打就像是超級市場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提供特價商品,希望當你走進店裡,會受到吸引而購買其他能獲利的商品。同樣地,行動通訊業者在每分鐘的通話費上可能不敷成本(這是消費者高度敏感的項目),為的是靠賺取語音留言的費用。
2、三方市場
生產者免費提供產品1給消費者,而廣告主則付費以包裝在產品1之中,希望藉此銷售產品3給消費者。
這是最普遍的免費營運模式,也幾乎是所有媒體的基礎,尤其是雜誌、報紙以及免費播送的電視節目。廣告主向出版商購買廣告空間(即產品2),這樣他們就可以將商品銷售給閱讀雜誌或是收看電視節目的消費者。
3、先免後費
免費提供贈品(產品1)給所有想要的消費者,希望某些使用者之後會想要升級到功能更多的付費升級產品(產品2)。
先免後費的營運模式廣泛運用在網路上,這其實就是提供免費的樣品供消費者試用,讓他們深受吸引,然後付費購買功能更多的進階版。網路上著名的案例有Flickr和一年25美元的Flickr Pro。這種模式也運用在其他地方,例如夜店會讓女土免費入場,藉此向男士收取入場費。
4、非貨幣性市場
在某些市場中,交易根本不需要用到錢。大家互相贈送物品,背後完全沒有任何動機,也不期待未來會有任何報酬。
維基百科之所以會有千百萬個條目,而Freecycle網站之所以能提供數百萬件二手商品,原因就在於此。網友上維基百科編寫條目內容,是為了求名,而不是想得到報酬。同樣地,Freecycle讓大家能藉由社會廣為接受的方法,清除掉自己的雜物。
■免費的豐富性思考原則
1、準備好重新定義自己的市場——例如愛爾蘭低價航空公司瑞恩航空,就將公司業務從「提供機位」轉變成為旅行業。瑞恩航空發現,其機位所衍生的商業活動(汽車租賃、渴望旅客的景點住宿業者所提供的補貼)可以賺到很多錢,因此可以提供便宜的機位,在某些狀況下甚至還可以免費提供,以吸引更多顧客。這是明智實現豐富性思惟的絕佳的範例。
2、早一點把成本無條件捨去——如果你能夠看出自己的成本正在不斷下降,那麼免費是遲早的事,而不是一種假設。何不想辦法搶先別人一步?最早採取免費的企業將受到注目,而且有許多方法可以將注目轉變成金錢。聰明的你,應該每天花點時間思考:「我們今天可以把什麼變成免費的?」
3、要了解在你的產業中,遲早會被迫要和免費競爭——會有人找出方法將你用來賣的商品免費贈送。他們會藉由交叉補貼、軟體,或其他方法來達成。你唯一的選擇就是跟進推出100%的價格折扣,然後找到其他可以銷售的商品,或是設法確保品質上的差異足以克服價格上的差距。
4、擁抱浪費,而不是一直設法消除浪費——不必為那些會不斷變得愈來愈便宜的事物煩心,這些東西最後都會變得便宜到無法計算,所以現在就別再算了。當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產能都很豐富時,不要還想死守稀有性的營運模式。現在就邁向免費,領先定價的趨勢。
5、別忘了,免費最終一定會讓某些事物變得更有價值——價值一定會轉移到其他地方。100年前,娛樂十分稀有,而大家有很多時間,現在則恰恰相反。想清楚,當大眾可以免費獲得你產業中的產品,哪些東西會變得更有價值,就往那裡去發展。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到到網 http://www.daodao.com/
到到網與藝龍和快樂e行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新浪科技訊 2009-05-19
全球最大旅游社區TripAdvisor今天對外宣布,其中國官方網站到到網(http://www.daodao.com/ )與國內知名在線旅游企業藝龍旅行網、快樂e行、佰程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就酒店評論、在線預訂等內容和業務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根據介紹,到到網將結合自身“點評內容”特點,攜手藝龍旅行網、快樂e行和佰程網,共同為用戶出行提供最豐富和最准確的旅行參考。同時,藝龍旅行網、快樂e行和佰程網也將引用“到到網”上的“酒店評論”內容,用于完善自身網站信息,增強用戶網站粘稠度。此外,到到網還將與以上三家在線旅游企業就“酒店預訂”領域展開深入的合作,幫助合作伙伴吸引並轉化潛在用戶。
到到網中國區總經理吳皓表示:“到到網選擇與藝龍旅行網、快樂e行和佰程網合作,主要是因為這三家在線旅游企業都有著多年的在線旅游業務經驗,並且擁有龐大的忠實用戶群體。其中,藝龍作為國內第二大在線旅行服務商,可為會員提供國內近400個主要城市的7000多家酒店和海外8萬家酒店的預訂服務;快樂e行則是國內領先的在線旅游預定服務商,擁有近百萬的會員;而佰程網是以經營出境旅行服務為核心業務的旅游網站,年出境人數超過10萬人次。此次到到網與以上三家在線旅游企業的戰略合作將會為中國用戶帶來更多的服務內容”。
作為全球最大旅游社區TripAdvisor的中國官方網站,到到網擁有著強大的國際化背景和豐富的酒店、景點點評內容。自2009年4月21日在國內正式宣布上線以來,已經收錄了約18,000家中國酒店的數據和點評,同時推出了包括各類型酒店的人氣排名列表等本土化內容,成為中國目前酒店信息最全、用戶評論最多的網站之一。
到到網:酒店業“大眾點評網”
新浪科技訊 2009-07-04
習慣性登錄郵箱,Yuki看到了到到網發來的10元當當購書折扣券,這是她幾天前參加這家網站“寫酒店點評、得當當禮券”活動的獎品。她滿心歡喜,不忘到常去的論壇呼朋喚友一起賺取禮券。
現在,Yuki已經是到到網的資深會員。她收集和撰寫各類景點和酒店點評,而到到網則不定期地給予這類熱心會員一定獎勵。藉此,上線不足100天的到到網已擁有5萬多名注冊會員、6萬多條酒店評論。
這家新型的旅游評論網站希望憑借其新穎模式分羹旅游行業,且目標明確:通過吸引足夠基數的熱心用戶、以貢獻海量的酒店和旅行評論,賺取廣告主的錢,並向在線旅行預訂平台“批發”內容。
做大盤子
如果你是一個攜程的忠實用戶,你一定知道攜程社區。這個攜程網主頁上看似最不起眼的小欄目,卻聚集了攜程最熱心的會員群體。在這里,有人稱贊有人抱怨、有人貼圖有人上傳視頻,各類關于旅游景點和酒店的討論此起彼伏。
“我喜歡去這里尋找旅行地信息和最新評論。”Helen說。作為一名資深的背包旅游族,Helen還常去逛一些旅游博客、論壇和景點BBS,“相比公開信息冷冰冰的介紹,網友的評論鮮活真實,我能由此確切推斷出一家酒店到底好不好。”她說。
在到到網總經理吳皓看來,這正是到到網的市場機會所在。
“國內的旅游媒體相當活躍,很多海量的信息是分散在論壇、博客里面。未來這些信息勢必需要整合起來,到到網現在就是要專注做景點和酒店點評,我們不僅希望用戶在論壇里分享旅游經驗,更希望把這些信息結構化。”他說。
構想足夠美好,但是實現的第一步是如何做大盤子。到到網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實現會員數目和酒店有效評論數量短時間內的快速提升和擴充。
“即使到現在,到到網也沒有投太多的媒體廣告,我們希望做更多附加值較高的推廣活動。”吳皓介紹,從2009年初起,到到網陸續與當當網、快樂E行等進行了戰略合作和市場推廣。
吳皓看來,選擇當當網是因為網站匯聚了一批經常性有網絡消費習慣的目標群體,他們更習慣各類網上活動;而通過和快樂e行“寫酒店點評,得快樂e行會員積分”活動的開展,到到網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和快樂e行會員資源的共享。
“第一步是吸引,第二步是增加黏度。”吳皓認為接下來需要加強與用戶的互動性、增加其忠實度,如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給積極會員一定的激勵。
在發展會員方面,到到網還採取了線下終端攔截的方式,包括專門赴酒店、機場、景點等,通過訪問、問卷等方式收集相關的點評。
吳皓並不認為這是簡單Copy攜程當年“發卡”營銷方式。“我們選擇的區域,包括採取的方式更加針對和精細化,最終目的是為了把他們轉化成我們有效的網站會員。”他透露,目前到到網5萬多名會員中有近一半的數量都是來自于線下發展。
鮮為人知的另一個背景是,到到網具有較強的國際優勢。其母公司Tripadvisor是全球最大的旅行評論網站之一,有廣泛的內容和用戶積累。到到網上線之後,不僅翻譯了Tripadvisor的許多英文評論,而且Tripadvisor國外會員(以華人為主)也常到網站上來貢獻內容。
合作式滲透
“事實上,我們充當的是一個應用工具或是旅游媒體的角色。”吳皓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到到網是一個由網友提供內容的媒體,這保証了其所提供的內容會盡可能客觀公正;“讀者”可以根據其他會員的建議去選擇自己喜愛的酒店和景點。“這使到到網更容易轉化目標客戶群體,用戶、流量和內容的大幅提升必然吸引來更多的廣告主在相關頁面投放廣告。”
不僅如此,在發展成熟後,到到網還希望能夠像攜程等在線預訂平台一樣出售自己的評論內容。
在暗自發力做大自身盤子的同時,到到網並沒有停止“從廣告商口袋掏錢”的努力。
當然,指望短時間內拿下這些“大塊頭”太過困難,不過,如何將自身內容輸送出去,如何通過滲透打開合作缺口,到到網一直做各種嘗試。
2009年5月,到到網分別與藝龍網、快樂e行和佰程網等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合作初期,到到網放棄了有償廣告付費,而是採取了資源互換。具體方式是,這些商旅網站引用到到網上的酒店評論內容,用于完善自身網站信息;而作為回報,他們允許到到網共享他們長期積累的評論和景點資源。
此外,到到網還在與中國移動12580、陽光旅行網等網站就內容方面進行溝通。12580一位酒店高管告訴記者,盡管不會再短期內直接去到到網投放廣告,但是到到網的評論優勢和背景讓雙方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
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易。這些在線商旅網站“大塊頭”需要到到網幫助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增加客戶黏度、提升預訂額,而到到網也急需借助這些“大塊頭”的光環,在短時間內提升品牌知名度,做大“原始積累”。
“從這一點來講,到到網的企圖更長遠。通過這種‘逐漸滲透’的方式,它會建立起和這些潛在廣告主的日益密切的合作。壯大起來後(用戶和評論內容急劇增長),利益就一點點的伴隨而來。”易觀國際分析師劉彤說。
“站在巨人肩上”正是到到網採取的策略。在已經確定的合作伙伴中,藝龍是國內第二大在線旅行服務商,佰程網是以經營出境旅行服務為核心業務的旅游網站。這些商旅網站引用到到網的“酒店評論”內容,並約定使用時注以“到到網”LOGO。
不僅如此,到到網還致力于把營銷上的重要性轉化為經濟利益。“我們選擇將評論發布在預訂流程中,這樣才能達到商業目的,黏住用戶,同時提升轉換率。”吳皓說。
在到到網上,打開相應的評論頁面,都有相應的點擊訂購按鈕,隨後會彈出攜程、藝龍或者其他的網頁訂購選擇。隨著你點擊進入相應的網站,到到網後台會進行統計,這將涉及到到到網和相應網站的背後分成。
不過,挑戰依舊無處不在。包括攜程在內的越來越多的旅行預訂網站正在加大對社區的重視,或自建社區或與其他社區網站展開合作。盡管吳皓否認到到網與攜程社區等網站存在直接競爭,稱當下需要的是把行業蛋糕做大,但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卻值得思考。
另一方面,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旅游評論網站在國外成功的原因在于信息量大和全面性,以及網站的公正性,到到網如何防止部分網友對商家的惡意攻擊和商家用虛假信息來誤導消費者也是問題之一。對此,吳皓強調,到到網本身沒有酒店預訂業務,不受業務和業績影響,會堅持中立立場,允許網站上的正面負面評論,但對負面評論,會聯絡相關平台和酒店,鼓勵其做出解釋和回應。
全球最大旅遊評論網站進軍中國
中央社\ 2009/08/20
全球最大的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18日正式宣布進軍中國市場,並啟動中文名稱「到到網」。
北京新京報報導,TripAdvisor在那斯達克上市,2008年總收入2.6億美元,超過64%的旅行者將TripAdvisor作為出遊前的首要資訊參考平台。
有別於攜程、elong等專門提供商旅服務的大陸旅遊網站,TripAdvisor的商業模式在於整合一般用戶對於航線、酒店、目的地等的評論。
「到到」網總經理吳皓表示,公司在中國將首先從酒店點評的方向入手,目前已與elong等多家旅遊網站合作。
全球最大旅遊評論網高調入華
北京新浪網 2009/08/20
由攜程強勢把持的國內互聯網旅遊服務市場,正遭遇跨國巨頭的“側面對抗”。這也許能讓那些對攜程誠惶誠恐的酒店與旅遊公司有所期待,他們需要一些競爭者來制衡攜程這個本土的旅遊業巨人,而網民也確實需要一些更中立與全面的旅遊參考。
一家名叫“到到網”的網站,本周啟動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中國酒店點評活動,試圖用各種物質措施,刺激網民抒發個人酒店入住的真實感受,並分享旅行出行的寶貴經驗。這個活動本身並不複雜,但複雜的是“到到網”的背景——其母公司是大名鼎鼎的全球第一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憑藉信息量的全面和公正性,全球有64%的旅行者把它作為制定出行參考的首選網絡平台。
攜程網上也有無數的點評和跟帖,到到網的區別在於“專心”地做點評,並嚴格區分那些目的不純的點評人,以確保公正和實用。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TripAdvisor確實在歐美成功了,現在則想把這種成功複製到中國。雖然來中國的次數並不多,不過一談起中國,其創始人、CEO斯蒂夫·考夫就總是充滿激情,“我們中國官方網站取名‘到到網’,根據的就是這裏的語言習慣,這是一個戰略性計劃,到到網希望做到中國用戶量第一的旅遊點評網站。”
如果確實達到了考夫的目標,攜程的危機將不言自明——大家既然都跑到一個地方興奮地聊著旅行經驗,自然也會在這裏捎帶手地尋找旅行服務,而到到也確實提供。
考夫昨天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在美國,大概60%至70%的旅行者是通過網絡預訂的,中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我們看到了中國旅遊市場巨大的潛能。”目前,攜程和E龍占了國內互聯網旅遊預訂市場的四分之三,幾年之內,TripAdvisor都只能虎口奪食。
在不少專家看來,如今正面對抗攜程已毫無勝算,恰恰是旅遊點評這種“側面打擊”,倒是有可能成功。考夫表示,“在中國,除了到到網還沒有一個系統化的數據,或者結構化的信息來幫助消費者很快的了解到某一個景點或者酒店,到到網是彌補了中國旅遊市場一處空白。在國內,到到網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
新浪科技訊 2009-05-19
全球最大旅游社區TripAdvisor今天對外宣布,其中國官方網站到到網(http://www.daodao.com/ )與國內知名在線旅游企業藝龍旅行網、快樂e行、佰程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就酒店評論、在線預訂等內容和業務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根據介紹,到到網將結合自身“點評內容”特點,攜手藝龍旅行網、快樂e行和佰程網,共同為用戶出行提供最豐富和最准確的旅行參考。同時,藝龍旅行網、快樂e行和佰程網也將引用“到到網”上的“酒店評論”內容,用于完善自身網站信息,增強用戶網站粘稠度。此外,到到網還將與以上三家在線旅游企業就“酒店預訂”領域展開深入的合作,幫助合作伙伴吸引並轉化潛在用戶。
到到網中國區總經理吳皓表示:“到到網選擇與藝龍旅行網、快樂e行和佰程網合作,主要是因為這三家在線旅游企業都有著多年的在線旅游業務經驗,並且擁有龐大的忠實用戶群體。其中,藝龍作為國內第二大在線旅行服務商,可為會員提供國內近400個主要城市的7000多家酒店和海外8萬家酒店的預訂服務;快樂e行則是國內領先的在線旅游預定服務商,擁有近百萬的會員;而佰程網是以經營出境旅行服務為核心業務的旅游網站,年出境人數超過10萬人次。此次到到網與以上三家在線旅游企業的戰略合作將會為中國用戶帶來更多的服務內容”。
作為全球最大旅游社區TripAdvisor的中國官方網站,到到網擁有著強大的國際化背景和豐富的酒店、景點點評內容。自2009年4月21日在國內正式宣布上線以來,已經收錄了約18,000家中國酒店的數據和點評,同時推出了包括各類型酒店的人氣排名列表等本土化內容,成為中國目前酒店信息最全、用戶評論最多的網站之一。
到到網:酒店業“大眾點評網”
新浪科技訊 2009-07-04
習慣性登錄郵箱,Yuki看到了到到網發來的10元當當購書折扣券,這是她幾天前參加這家網站“寫酒店點評、得當當禮券”活動的獎品。她滿心歡喜,不忘到常去的論壇呼朋喚友一起賺取禮券。
現在,Yuki已經是到到網的資深會員。她收集和撰寫各類景點和酒店點評,而到到網則不定期地給予這類熱心會員一定獎勵。藉此,上線不足100天的到到網已擁有5萬多名注冊會員、6萬多條酒店評論。
這家新型的旅游評論網站希望憑借其新穎模式分羹旅游行業,且目標明確:通過吸引足夠基數的熱心用戶、以貢獻海量的酒店和旅行評論,賺取廣告主的錢,並向在線旅行預訂平台“批發”內容。
做大盤子
如果你是一個攜程的忠實用戶,你一定知道攜程社區。這個攜程網主頁上看似最不起眼的小欄目,卻聚集了攜程最熱心的會員群體。在這里,有人稱贊有人抱怨、有人貼圖有人上傳視頻,各類關于旅游景點和酒店的討論此起彼伏。
“我喜歡去這里尋找旅行地信息和最新評論。”Helen說。作為一名資深的背包旅游族,Helen還常去逛一些旅游博客、論壇和景點BBS,“相比公開信息冷冰冰的介紹,網友的評論鮮活真實,我能由此確切推斷出一家酒店到底好不好。”她說。
在到到網總經理吳皓看來,這正是到到網的市場機會所在。
“國內的旅游媒體相當活躍,很多海量的信息是分散在論壇、博客里面。未來這些信息勢必需要整合起來,到到網現在就是要專注做景點和酒店點評,我們不僅希望用戶在論壇里分享旅游經驗,更希望把這些信息結構化。”他說。
構想足夠美好,但是實現的第一步是如何做大盤子。到到網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實現會員數目和酒店有效評論數量短時間內的快速提升和擴充。
“即使到現在,到到網也沒有投太多的媒體廣告,我們希望做更多附加值較高的推廣活動。”吳皓介紹,從2009年初起,到到網陸續與當當網、快樂E行等進行了戰略合作和市場推廣。
吳皓看來,選擇當當網是因為網站匯聚了一批經常性有網絡消費習慣的目標群體,他們更習慣各類網上活動;而通過和快樂e行“寫酒店點評,得快樂e行會員積分”活動的開展,到到網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和快樂e行會員資源的共享。
“第一步是吸引,第二步是增加黏度。”吳皓認為接下來需要加強與用戶的互動性、增加其忠實度,如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給積極會員一定的激勵。
在發展會員方面,到到網還採取了線下終端攔截的方式,包括專門赴酒店、機場、景點等,通過訪問、問卷等方式收集相關的點評。
吳皓並不認為這是簡單Copy攜程當年“發卡”營銷方式。“我們選擇的區域,包括採取的方式更加針對和精細化,最終目的是為了把他們轉化成我們有效的網站會員。”他透露,目前到到網5萬多名會員中有近一半的數量都是來自于線下發展。
鮮為人知的另一個背景是,到到網具有較強的國際優勢。其母公司Tripadvisor是全球最大的旅行評論網站之一,有廣泛的內容和用戶積累。到到網上線之後,不僅翻譯了Tripadvisor的許多英文評論,而且Tripadvisor國外會員(以華人為主)也常到網站上來貢獻內容。
合作式滲透
“事實上,我們充當的是一個應用工具或是旅游媒體的角色。”吳皓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到到網是一個由網友提供內容的媒體,這保証了其所提供的內容會盡可能客觀公正;“讀者”可以根據其他會員的建議去選擇自己喜愛的酒店和景點。“這使到到網更容易轉化目標客戶群體,用戶、流量和內容的大幅提升必然吸引來更多的廣告主在相關頁面投放廣告。”
不僅如此,在發展成熟後,到到網還希望能夠像攜程等在線預訂平台一樣出售自己的評論內容。
在暗自發力做大自身盤子的同時,到到網並沒有停止“從廣告商口袋掏錢”的努力。
當然,指望短時間內拿下這些“大塊頭”太過困難,不過,如何將自身內容輸送出去,如何通過滲透打開合作缺口,到到網一直做各種嘗試。
2009年5月,到到網分別與藝龍網、快樂e行和佰程網等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合作初期,到到網放棄了有償廣告付費,而是採取了資源互換。具體方式是,這些商旅網站引用到到網上的酒店評論內容,用于完善自身網站信息;而作為回報,他們允許到到網共享他們長期積累的評論和景點資源。
此外,到到網還在與中國移動12580、陽光旅行網等網站就內容方面進行溝通。12580一位酒店高管告訴記者,盡管不會再短期內直接去到到網投放廣告,但是到到網的評論優勢和背景讓雙方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
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易。這些在線商旅網站“大塊頭”需要到到網幫助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增加客戶黏度、提升預訂額,而到到網也急需借助這些“大塊頭”的光環,在短時間內提升品牌知名度,做大“原始積累”。
“從這一點來講,到到網的企圖更長遠。通過這種‘逐漸滲透’的方式,它會建立起和這些潛在廣告主的日益密切的合作。壯大起來後(用戶和評論內容急劇增長),利益就一點點的伴隨而來。”易觀國際分析師劉彤說。
“站在巨人肩上”正是到到網採取的策略。在已經確定的合作伙伴中,藝龍是國內第二大在線旅行服務商,佰程網是以經營出境旅行服務為核心業務的旅游網站。這些商旅網站引用到到網的“酒店評論”內容,並約定使用時注以“到到網”LOGO。
不僅如此,到到網還致力于把營銷上的重要性轉化為經濟利益。“我們選擇將評論發布在預訂流程中,這樣才能達到商業目的,黏住用戶,同時提升轉換率。”吳皓說。
在到到網上,打開相應的評論頁面,都有相應的點擊訂購按鈕,隨後會彈出攜程、藝龍或者其他的網頁訂購選擇。隨著你點擊進入相應的網站,到到網後台會進行統計,這將涉及到到到網和相應網站的背後分成。
不過,挑戰依舊無處不在。包括攜程在內的越來越多的旅行預訂網站正在加大對社區的重視,或自建社區或與其他社區網站展開合作。盡管吳皓否認到到網與攜程社區等網站存在直接競爭,稱當下需要的是把行業蛋糕做大,但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卻值得思考。
另一方面,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旅游評論網站在國外成功的原因在于信息量大和全面性,以及網站的公正性,到到網如何防止部分網友對商家的惡意攻擊和商家用虛假信息來誤導消費者也是問題之一。對此,吳皓強調,到到網本身沒有酒店預訂業務,不受業務和業績影響,會堅持中立立場,允許網站上的正面負面評論,但對負面評論,會聯絡相關平台和酒店,鼓勵其做出解釋和回應。
全球最大旅遊評論網站進軍中國
中央社\ 2009/08/20
全球最大的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18日正式宣布進軍中國市場,並啟動中文名稱「到到網」。
北京新京報報導,TripAdvisor在那斯達克上市,2008年總收入2.6億美元,超過64%的旅行者將TripAdvisor作為出遊前的首要資訊參考平台。
有別於攜程、elong等專門提供商旅服務的大陸旅遊網站,TripAdvisor的商業模式在於整合一般用戶對於航線、酒店、目的地等的評論。
「到到」網總經理吳皓表示,公司在中國將首先從酒店點評的方向入手,目前已與elong等多家旅遊網站合作。
全球最大旅遊評論網高調入華
北京新浪網 2009/08/20
由攜程強勢把持的國內互聯網旅遊服務市場,正遭遇跨國巨頭的“側面對抗”。這也許能讓那些對攜程誠惶誠恐的酒店與旅遊公司有所期待,他們需要一些競爭者來制衡攜程這個本土的旅遊業巨人,而網民也確實需要一些更中立與全面的旅遊參考。
一家名叫“到到網”的網站,本周啟動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中國酒店點評活動,試圖用各種物質措施,刺激網民抒發個人酒店入住的真實感受,並分享旅行出行的寶貴經驗。這個活動本身並不複雜,但複雜的是“到到網”的背景——其母公司是大名鼎鼎的全球第一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憑藉信息量的全面和公正性,全球有64%的旅行者把它作為制定出行參考的首選網絡平台。
攜程網上也有無數的點評和跟帖,到到網的區別在於“專心”地做點評,並嚴格區分那些目的不純的點評人,以確保公正和實用。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TripAdvisor確實在歐美成功了,現在則想把這種成功複製到中國。雖然來中國的次數並不多,不過一談起中國,其創始人、CEO斯蒂夫·考夫就總是充滿激情,“我們中國官方網站取名‘到到網’,根據的就是這裏的語言習慣,這是一個戰略性計劃,到到網希望做到中國用戶量第一的旅遊點評網站。”
如果確實達到了考夫的目標,攜程的危機將不言自明——大家既然都跑到一個地方興奮地聊著旅行經驗,自然也會在這裏捎帶手地尋找旅行服務,而到到也確實提供。
考夫昨天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在美國,大概60%至70%的旅行者是通過網絡預訂的,中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我們看到了中國旅遊市場巨大的潛能。”目前,攜程和E龍占了國內互聯網旅遊預訂市場的四分之三,幾年之內,TripAdvisor都只能虎口奪食。
在不少專家看來,如今正面對抗攜程已毫無勝算,恰恰是旅遊點評這種“側面打擊”,倒是有可能成功。考夫表示,“在中國,除了到到網還沒有一個系統化的數據,或者結構化的信息來幫助消費者很快的了解到某一個景點或者酒店,到到網是彌補了中國旅遊市場一處空白。在國內,到到網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品牌】用創意搶生意:不景氣下的八爪章魚學
Brain.com 2009/09/07
每一次的危機就是一個轉機。以大膽、創新聞名於精品腕錶界的實業家Jean-Claude Biver曾說過,「當企業碰到危機時,反而應該加碼投注預算,因為那將是你最需要提升創新能力的時候。」
在這個百年難得一見的不景氣中,這句話聽起來令人難以相信,不過恐怕沒有人比Jean-Claude Biver更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了。因為他曾經兩次成功挽救兩個原本默默無聞的精品腕錶品牌,並提升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然後又將這兩個品牌以高價售出。在他的領導下,御博錶(Hublot)的銷售額從2004年的2,500萬瑞朗(約合新台幣7億6,500萬),到2008年成長10倍為2億5,000萬瑞朗(新台幣76億5,000萬),同年又以銷售額兩倍的價錢,賣給了全球最大的精品集團LVMH,成為去年精品腕錶界最受矚目的話題。
Jean-Claude Biver的事蹟雖精彩,但其實類似的成功故事,正不斷上演著。仔細觀察,在歷史上幾次的景氣蕭條中,都有一些品牌因為在景氣浪潮過後快速崛起,而變得家喻戶曉;這些品牌也在隨後的日子裡,打敗眾多競爭者,成為全球市場的領導者。
主要的原因在於,大部份企業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第一個動作就是縮衣節食,不只裁員、降薪,行銷預算是能砍就砍,廣告能抽就抽,無形間不只消費者感覺被拋棄,並轉往市場中較積極的品牌。整個市場的氣氛也在人與人彼此不信任中,拉起窗簾,讓人失去信心。
低迷景氣創需求
品牌大膽搶生意
不管是從歷史證據或是經驗上來看,加碼行銷、拓展服務領域,都是企業在不景氣中持續成長的主因。哈佛商業史與企業管理副教授湯.尼古拉斯(Tom Nicholas)就認為:「經濟衰退是企業拓展市場的最佳契機。這樣的經濟環境會對發展中企業帶來一項優勢,就是許多企業都會因深陷泥沼,而自顧不暇。」
在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所引發的大蕭條,可以找到許多經典案例,其中Proctor and Gamble(P&G)就是最好的例子。1923年P&G首次運用當時剛開始流行的廣播媒體,宣傳乳瑪琳品牌Crisco,在類似於今天購物頻道的廣播節目中置入香皂的產品訊息。不過一直到大蕭條結束,P&G在市場中的地位才有大幅度的改變,他們的策略不只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永遠改變了媒體生態。
當時多數的股東都要求P&G縮減行銷預算,可是總裁Richard Deupree卻有不同想法。他發現雖然消費慾降低,但家庭必需品的需求度仍然沒有減少,所以靈機一動,在1933年以贊助方式在受歡迎的廣播節目中置入產品訊息,創造了史上第一個「肥皂劇」,使生活煩悶的家庭主婦生活中多些樂趣,充分拉近了與她們的距離,也讓旗下洗衣粉品牌Oxydol賣翻了天。
6年後,P&G的廣播廣告預算每兩年以翻倍的速度成長,此時他們已同時贊助了21個廣播節目,幾乎支撐了整個日間廣播節目在大蕭條期間的興盛,也奠定了P&G如今位居世界第8大企業的地位。
伸出媒體新觸角
搶佔網路大商機
但80多年前的行銷智慧,要如何搬到現代可就需要一些創意了。最近美國低價航空公司JetBlue,就因為運用巧思抓住網路新族群的胃口,而在與對手航空公司Virgin America的市場競爭中占了上風;與P&G相同的是,JetBlue之所以能搶占商機,也是因為發展了新的媒體觸角。
為了宣傳從紐約、波士頓到洛杉磯的新航線,JetBlue運用旗下可無線上網的新型飛機BetaBlue,巧妙接觸到網路社群媒體中的意見領袖。雖然JetBlue沒有付任何一毛錢給這些部落客,也沒有在網路媒體上花大錢做廣告,但在這班從甘迺迪機場到洛杉磯機場的飛機中,仍坐滿了影響力無遠弗界的部落客。
做法簡單得令人詫異,在新航線首航儀式中,BetaBlue直接對部落客寄送附贈首航機票的邀請卡,並請求這些部落客在他們所使用的媒體上,分享他們的搭乘經驗。甚至,也有不少乘客受雇於目前最夯的教學影片網站Howcast,在這班飛機上當場用攝影器材拍攝與BetaBlue相關的教學影片,也讓搭飛機的過程變得十分熱鬧。有的人忙著寫部落格,有的人忙著自拍,更有的人還來段線上實況轉播。
整個首航活動讓JetBlue創造了難以計數的曝光率,獨特的宣傳手法不但強化了JetBlue創新、符合新興族群旅行模式的品牌形象,JetBlue推出機上免費無線上網的新服務,提高了旅行的便利性,更是讓其他當地的低價客運企業膽顫心驚。
不分產業都跨界
誰能吸引客戶心
不過搶同產業的市占率是一回事,透過垂直整合擴張勢力,還撈過界搶下其他行業生意的又是另一回事。在愈來愈競爭的市場中,像八爪章魚一樣,十八般武藝樣樣具備的企業,還真的大有人在。
首先,不管是在日本或台灣,便利商店因為掌握通路優勢,成為近期變化最快、最引人注目的產業之一。以前那個我們只會在急需要補充日用品,和買雜誌才會想到地方,現在早就變成全方位的服務中心,不止能滿足三餐的需求,就連繳費、宅配甚至加油、手機充電樣樣得靠它,超強的整合功能,也在現代人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除了便利商店,積極跨界搶商機的還有我們所熟知的行銷傳播產業。台灣市場行銷傳播產業競爭激烈的狀況,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市場小、競爭者眾,價格廝殺戰更是行銷代理圈中家家苦惱、人人煩悶的大問題。
但想要搶占市場,除了壓低價格外,還可以有哪些創意?最近我們發現,隨著金融海嘯過後廣告量緊縮,廣告公司、媒體代理商、公關公司與傳播媒體,都紛紛開始策略性擴張自己的服務領域。廣告公司做起公關;媒體代理商買下廣告公司;公關公司將廣告公司納入集團勢力下,連傳播媒體也藉由媒體優勢,幫廣告客戶做起公關。
不論是廣告代理、媒體代理、公關代理,甚至傳播媒體都紛紛宣稱能提供全傳播的服務。即使組織功能不足,也積極的與其他公司策略結盟,要以360度整合性服務滿足顧客的需求。使原本和諧的上下游關係,演變成錯綜複雜的角力戰,讓旁觀者一方面欣賞有跨界企圖心的公司,另一方面又擔心那些服務功能不足的企業,如何面臨生意逐漸流失的困境?
在這個人人使出全力,爭相搶奪市場大餅的時機,究竟誰能靠策略勝出?其中又有哪些創意?這些精彩的故事值得我們在本期「用創意搶生意」的案例中,細細品味。▊
註1:不景氣下 要學八爪章魚
面對世紀性金融風暴對景氣低迷的影響,我們是否能像八爪章魚一樣,伸出所有的觸角,一旦抓住任何一個機會,就用吸盤緊緊吸住並跨界服務,再也不讓機會從身邊溜走。
註2:人力銀行也搶進‧104成企業新寵兒(文╱黃瑞珍)
什麼?連人力銀行都來搶公關公司的生意?而且委託的案子多到應接不暇,光是今年確定執行的專案就高達60場?
一般行銷人大概想也想不到,104人力銀行也會接公關、活動行銷!這幾年104將服務觸角跨出人力招募業,提供企業和廣告主一個執行各項整合行銷方案的新選擇。初進入這個新領域,104究竟靠著哪些優勢在眾多媒體公關公司中脫穎而出?看來這個後起之秀,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104網站成立以來,掌握了高達450萬名求職會員、17萬家求才廠商,每週總流量更高達900萬人次,因為有這麼龐大的人才資料庫,是個打造品牌、舉辦活動行銷的利器。不同於一般以品牌規劃公關議題的公關活動公司,104執行整合行銷專案時,活動的人員號召、產業市場調查、訊息宣傳範圍等,都有人力銀行龐大的資料庫做為後盾,將精準執行專案作為最大賣點。今年3月微軟為了提升IT人員對於其品牌好感度,由104一手包辦一系列的市場調查、廣宣,到講座課程,其中「IT職崖生涯講座,你就是下一個CIO(公司核心決策人)!」講座參與人員,大多以IT產業主管為主,達到微軟所期待的精準行銷,104也為自己寫下了一場精采的代表作。
104廣告中心互動行銷襄理彭雪珍表示:「事實上104在去年就開始提供整合行銷的服務,但在今年度的委託數大幅成長,也多了較多實體活動,而整體效益也直接成長在廣告收入部分。」照這個狀況看來,104的確用了他們獨特的優勢,搶了許多公關活動公司的生意,往後發展也讓人拭目以待。
每一次的危機就是一個轉機。以大膽、創新聞名於精品腕錶界的實業家Jean-Claude Biver曾說過,「當企業碰到危機時,反而應該加碼投注預算,因為那將是你最需要提升創新能力的時候。」
在這個百年難得一見的不景氣中,這句話聽起來令人難以相信,不過恐怕沒有人比Jean-Claude Biver更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了。因為他曾經兩次成功挽救兩個原本默默無聞的精品腕錶品牌,並提升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然後又將這兩個品牌以高價售出。在他的領導下,御博錶(Hublot)的銷售額從2004年的2,500萬瑞朗(約合新台幣7億6,500萬),到2008年成長10倍為2億5,000萬瑞朗(新台幣76億5,000萬),同年又以銷售額兩倍的價錢,賣給了全球最大的精品集團LVMH,成為去年精品腕錶界最受矚目的話題。
Jean-Claude Biver的事蹟雖精彩,但其實類似的成功故事,正不斷上演著。仔細觀察,在歷史上幾次的景氣蕭條中,都有一些品牌因為在景氣浪潮過後快速崛起,而變得家喻戶曉;這些品牌也在隨後的日子裡,打敗眾多競爭者,成為全球市場的領導者。
主要的原因在於,大部份企業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第一個動作就是縮衣節食,不只裁員、降薪,行銷預算是能砍就砍,廣告能抽就抽,無形間不只消費者感覺被拋棄,並轉往市場中較積極的品牌。整個市場的氣氛也在人與人彼此不信任中,拉起窗簾,讓人失去信心。
低迷景氣創需求
品牌大膽搶生意
不管是從歷史證據或是經驗上來看,加碼行銷、拓展服務領域,都是企業在不景氣中持續成長的主因。哈佛商業史與企業管理副教授湯.尼古拉斯(Tom Nicholas)就認為:「經濟衰退是企業拓展市場的最佳契機。這樣的經濟環境會對發展中企業帶來一項優勢,就是許多企業都會因深陷泥沼,而自顧不暇。」
在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所引發的大蕭條,可以找到許多經典案例,其中Proctor and Gamble(P&G)就是最好的例子。1923年P&G首次運用當時剛開始流行的廣播媒體,宣傳乳瑪琳品牌Crisco,在類似於今天購物頻道的廣播節目中置入香皂的產品訊息。不過一直到大蕭條結束,P&G在市場中的地位才有大幅度的改變,他們的策略不只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永遠改變了媒體生態。
當時多數的股東都要求P&G縮減行銷預算,可是總裁Richard Deupree卻有不同想法。他發現雖然消費慾降低,但家庭必需品的需求度仍然沒有減少,所以靈機一動,在1933年以贊助方式在受歡迎的廣播節目中置入產品訊息,創造了史上第一個「肥皂劇」,使生活煩悶的家庭主婦生活中多些樂趣,充分拉近了與她們的距離,也讓旗下洗衣粉品牌Oxydol賣翻了天。
6年後,P&G的廣播廣告預算每兩年以翻倍的速度成長,此時他們已同時贊助了21個廣播節目,幾乎支撐了整個日間廣播節目在大蕭條期間的興盛,也奠定了P&G如今位居世界第8大企業的地位。
伸出媒體新觸角
搶佔網路大商機
但80多年前的行銷智慧,要如何搬到現代可就需要一些創意了。最近美國低價航空公司JetBlue,就因為運用巧思抓住網路新族群的胃口,而在與對手航空公司Virgin America的市場競爭中占了上風;與P&G相同的是,JetBlue之所以能搶占商機,也是因為發展了新的媒體觸角。
為了宣傳從紐約、波士頓到洛杉磯的新航線,JetBlue運用旗下可無線上網的新型飛機BetaBlue,巧妙接觸到網路社群媒體中的意見領袖。雖然JetBlue沒有付任何一毛錢給這些部落客,也沒有在網路媒體上花大錢做廣告,但在這班從甘迺迪機場到洛杉磯機場的飛機中,仍坐滿了影響力無遠弗界的部落客。
做法簡單得令人詫異,在新航線首航儀式中,BetaBlue直接對部落客寄送附贈首航機票的邀請卡,並請求這些部落客在他們所使用的媒體上,分享他們的搭乘經驗。甚至,也有不少乘客受雇於目前最夯的教學影片網站Howcast,在這班飛機上當場用攝影器材拍攝與BetaBlue相關的教學影片,也讓搭飛機的過程變得十分熱鬧。有的人忙著寫部落格,有的人忙著自拍,更有的人還來段線上實況轉播。
整個首航活動讓JetBlue創造了難以計數的曝光率,獨特的宣傳手法不但強化了JetBlue創新、符合新興族群旅行模式的品牌形象,JetBlue推出機上免費無線上網的新服務,提高了旅行的便利性,更是讓其他當地的低價客運企業膽顫心驚。
不分產業都跨界
誰能吸引客戶心
不過搶同產業的市占率是一回事,透過垂直整合擴張勢力,還撈過界搶下其他行業生意的又是另一回事。在愈來愈競爭的市場中,像八爪章魚一樣,十八般武藝樣樣具備的企業,還真的大有人在。
首先,不管是在日本或台灣,便利商店因為掌握通路優勢,成為近期變化最快、最引人注目的產業之一。以前那個我們只會在急需要補充日用品,和買雜誌才會想到地方,現在早就變成全方位的服務中心,不止能滿足三餐的需求,就連繳費、宅配甚至加油、手機充電樣樣得靠它,超強的整合功能,也在現代人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除了便利商店,積極跨界搶商機的還有我們所熟知的行銷傳播產業。台灣市場行銷傳播產業競爭激烈的狀況,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市場小、競爭者眾,價格廝殺戰更是行銷代理圈中家家苦惱、人人煩悶的大問題。
但想要搶占市場,除了壓低價格外,還可以有哪些創意?最近我們發現,隨著金融海嘯過後廣告量緊縮,廣告公司、媒體代理商、公關公司與傳播媒體,都紛紛開始策略性擴張自己的服務領域。廣告公司做起公關;媒體代理商買下廣告公司;公關公司將廣告公司納入集團勢力下,連傳播媒體也藉由媒體優勢,幫廣告客戶做起公關。
不論是廣告代理、媒體代理、公關代理,甚至傳播媒體都紛紛宣稱能提供全傳播的服務。即使組織功能不足,也積極的與其他公司策略結盟,要以360度整合性服務滿足顧客的需求。使原本和諧的上下游關係,演變成錯綜複雜的角力戰,讓旁觀者一方面欣賞有跨界企圖心的公司,另一方面又擔心那些服務功能不足的企業,如何面臨生意逐漸流失的困境?
在這個人人使出全力,爭相搶奪市場大餅的時機,究竟誰能靠策略勝出?其中又有哪些創意?這些精彩的故事值得我們在本期「用創意搶生意」的案例中,細細品味。▊
註1:不景氣下 要學八爪章魚
面對世紀性金融風暴對景氣低迷的影響,我們是否能像八爪章魚一樣,伸出所有的觸角,一旦抓住任何一個機會,就用吸盤緊緊吸住並跨界服務,再也不讓機會從身邊溜走。
註2:人力銀行也搶進‧104成企業新寵兒(文╱黃瑞珍)
什麼?連人力銀行都來搶公關公司的生意?而且委託的案子多到應接不暇,光是今年確定執行的專案就高達60場?
一般行銷人大概想也想不到,104人力銀行也會接公關、活動行銷!這幾年104將服務觸角跨出人力招募業,提供企業和廣告主一個執行各項整合行銷方案的新選擇。初進入這個新領域,104究竟靠著哪些優勢在眾多媒體公關公司中脫穎而出?看來這個後起之秀,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104網站成立以來,掌握了高達450萬名求職會員、17萬家求才廠商,每週總流量更高達900萬人次,因為有這麼龐大的人才資料庫,是個打造品牌、舉辦活動行銷的利器。不同於一般以品牌規劃公關議題的公關活動公司,104執行整合行銷專案時,活動的人員號召、產業市場調查、訊息宣傳範圍等,都有人力銀行龐大的資料庫做為後盾,將精準執行專案作為最大賣點。今年3月微軟為了提升IT人員對於其品牌好感度,由104一手包辦一系列的市場調查、廣宣,到講座課程,其中「IT職崖生涯講座,你就是下一個CIO(公司核心決策人)!」講座參與人員,大多以IT產業主管為主,達到微軟所期待的精準行銷,104也為自己寫下了一場精采的代表作。
104廣告中心互動行銷襄理彭雪珍表示:「事實上104在去年就開始提供整合行銷的服務,但在今年度的委託數大幅成長,也多了較多實體活動,而整體效益也直接成長在廣告收入部分。」照這個狀況看來,104的確用了他們獨特的優勢,搶了許多公關活動公司的生意,往後發展也讓人拭目以待。
奇特部落格平台每篇文章皆可「變色龍」,暗示了文字行銷的未來?
Cheers 雜誌 2009年7月 Web Only
部落格有一篇文章的題目叫做「Pretty Sketchy」,文章是在建議,每個人都應該隨身帶一本「塗鴉筆記本」。你馬上就說:歐不,我不太會畫畫,現在寫字也醜了……。
它就說了一句重話,這句重話可能變成塗鴉界的名言:「塗鴉簿不是要給一個很棒的畫家用的,而是要給一個很棒的思考者(a good thinker)用的!」這篇文章作者為了表達他認為「塗鴉簿」的重要性,乾脆整篇部落格文章都是用他自己親手寫的字跡,注意,這包括上面的LOGO、選項、還有裡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手寫字跡!
真是一篇很特別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整個就是一個圖檔,因為不是文字,所以搜尋的爬蟲可能看得不太懂,不過它該有的功能是有,譬如作者想徵求大家秀一下自己「塗鴉簿」所塗畫的東西,徵求大家貼到Flickr去,提到「Flickr」,竟然還有超連結「連過去」,滑鼠過去還會將超連結的部份用虛線框起來,做得真精緻呢!
驚奇的還在後面──
當你想看「下一篇文章」,哼,卻會發現,驚!下一篇文章的長相,居然又完全不同了。同樣是左上角是「Jason Santa Maria」,右上角是主選單,全部又變回了端端正正的字體。
然後,再按「下一篇文章」,天啊!整個部落格又變了,這一篇文章題為「Royal」,文章的地方出現一台紅色的打字機,打字機上面有一張紙,這篇部落格文章的文字就寫在這張紙上面,字體很小,我花了一陣子才讀完,它還真的仿打字字跡,有的黑、有的淡,這篇文章是在討論作者家裡的舊打字機(Royal牌,故此題),而打字機必須自己量測打多字換行,還要小心打字的力道,它用這台古董打字機打出這篇文章、掃描下來,再放到這個部落格裡……實在是一篇讓人思想的文章。當然整個又是用圖畫去做的。
你說,這個「Jason Santa Maria」部落格到底是怎麼做的?怎麼可能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用完全不同的版狀、顏色?
概念並不困難,想必它的後台應該仍是一個標準的部落格平台,只是部落格頁面裡的每一個區塊都取了名字,用CSS檔案來控制。一般部落格只用一套CSS,但這個部落格平台則讓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CSS檔案,作者花時間修改每篇文章的CSS,每篇文章皆可做出完全不同的感覺!
重要的是,從這個奇特的部落格,我想到的不只是「美」而已。
美不是重點,重點是,我一直覺得部落格是一個極簡單又極強的「行銷工具」。企業或個人或團隊或組織還是一群whatever人若有長期準備,可以每天、每兩天推出一些「作品」,持續下去就有效果。但這問題是,每次推出的砲彈,由於版型一樣、功能一樣,因此只能在「文章」上做變化,寫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題目,而,這往往乃行銷人員並不擅長之處!
行銷人員最擅長的,是一個又一個超有創意的新賣法、新促銷、新活動……這些活動本身,皆有自己的文案、自己的「look-and-feel」。如果部落格可以這樣做,那每一頁都可以輕易做成一個獨立的行銷頁面,早上想到什麼點子,下午就可以推出去,一波又一波的出去,行銷人員可以玩的東西……就很多很多了!
這才讓行銷人員真正掌有了部落客最厲害的部落格行銷的精髓,天天都有砲彈!
所以,有沒有創業家可以來做這麼一個平台,甚至用現有開放原始碼平台改一改,做出一個可讓行銷人員天天都試一個新的專案的新部落格平台?企業為了省錢,會輕鬆的訂購這麼一個平台,不必每次另外花費。每一篇都是一個新的Campaign。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創業機會,尤其對於現今許多行銷顧問公司來說。
然後,若來看看更長遠的趨勢,這類型的平台或許也代表著另一個未來--
我們看到「Jason Santa Maria」的文章,這種文章,或許就是我們下一代的閱讀方式。大家認為,現在的小學生已經不看「字」了,只看圖?並不完全正確,如果不看字,那漫畫裡面人物對話的泡泡框裡面要寫什麼?他們不是不看字,而是只看「被圖像所包裝的文字」;這圖像不一定要插畫家來插手。看,這個「Jason Santa Maria」部落格的文章,其實是清清淡淡,沒有太深奧,沒有太偉大,但它搭配著「情境」,「字」就很好看了。或許當字與資訊放在一些特殊的版型裡面,讀起來就會充滿樂趣,文字還可以再撐一百年。
想搭著這股潮流的創業家,做一個這類的文字平台還真不錯,這不要叫「BSP 2.0」,直接叫到「BSP 100.0」好了。
部落格有一篇文章的題目叫做「Pretty Sketchy」,文章是在建議,每個人都應該隨身帶一本「塗鴉筆記本」。你馬上就說:歐不,我不太會畫畫,現在寫字也醜了……。
它就說了一句重話,這句重話可能變成塗鴉界的名言:「塗鴉簿不是要給一個很棒的畫家用的,而是要給一個很棒的思考者(a good thinker)用的!」這篇文章作者為了表達他認為「塗鴉簿」的重要性,乾脆整篇部落格文章都是用他自己親手寫的字跡,注意,這包括上面的LOGO、選項、還有裡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手寫字跡!
真是一篇很特別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整個就是一個圖檔,因為不是文字,所以搜尋的爬蟲可能看得不太懂,不過它該有的功能是有,譬如作者想徵求大家秀一下自己「塗鴉簿」所塗畫的東西,徵求大家貼到Flickr去,提到「Flickr」,竟然還有超連結「連過去」,滑鼠過去還會將超連結的部份用虛線框起來,做得真精緻呢!
驚奇的還在後面──
當你想看「下一篇文章」,哼,卻會發現,驚!下一篇文章的長相,居然又完全不同了。同樣是左上角是「Jason Santa Maria」,右上角是主選單,全部又變回了端端正正的字體。
然後,再按「下一篇文章」,天啊!整個部落格又變了,這一篇文章題為「Royal」,文章的地方出現一台紅色的打字機,打字機上面有一張紙,這篇部落格文章的文字就寫在這張紙上面,字體很小,我花了一陣子才讀完,它還真的仿打字字跡,有的黑、有的淡,這篇文章是在討論作者家裡的舊打字機(Royal牌,故此題),而打字機必須自己量測打多字換行,還要小心打字的力道,它用這台古董打字機打出這篇文章、掃描下來,再放到這個部落格裡……實在是一篇讓人思想的文章。當然整個又是用圖畫去做的。
你說,這個「Jason Santa Maria」部落格到底是怎麼做的?怎麼可能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用完全不同的版狀、顏色?
概念並不困難,想必它的後台應該仍是一個標準的部落格平台,只是部落格頁面裡的每一個區塊都取了名字,用CSS檔案來控制。一般部落格只用一套CSS,但這個部落格平台則讓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CSS檔案,作者花時間修改每篇文章的CSS,每篇文章皆可做出完全不同的感覺!
重要的是,從這個奇特的部落格,我想到的不只是「美」而已。
美不是重點,重點是,我一直覺得部落格是一個極簡單又極強的「行銷工具」。企業或個人或團隊或組織還是一群whatever人若有長期準備,可以每天、每兩天推出一些「作品」,持續下去就有效果。但這問題是,每次推出的砲彈,由於版型一樣、功能一樣,因此只能在「文章」上做變化,寫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題目,而,這往往乃行銷人員並不擅長之處!
行銷人員最擅長的,是一個又一個超有創意的新賣法、新促銷、新活動……這些活動本身,皆有自己的文案、自己的「look-and-feel」。如果部落格可以這樣做,那每一頁都可以輕易做成一個獨立的行銷頁面,早上想到什麼點子,下午就可以推出去,一波又一波的出去,行銷人員可以玩的東西……就很多很多了!
這才讓行銷人員真正掌有了部落客最厲害的部落格行銷的精髓,天天都有砲彈!
所以,有沒有創業家可以來做這麼一個平台,甚至用現有開放原始碼平台改一改,做出一個可讓行銷人員天天都試一個新的專案的新部落格平台?企業為了省錢,會輕鬆的訂購這麼一個平台,不必每次另外花費。每一篇都是一個新的Campaign。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創業機會,尤其對於現今許多行銷顧問公司來說。
然後,若來看看更長遠的趨勢,這類型的平台或許也代表著另一個未來--
我們看到「Jason Santa Maria」的文章,這種文章,或許就是我們下一代的閱讀方式。大家認為,現在的小學生已經不看「字」了,只看圖?並不完全正確,如果不看字,那漫畫裡面人物對話的泡泡框裡面要寫什麼?他們不是不看字,而是只看「被圖像所包裝的文字」;這圖像不一定要插畫家來插手。看,這個「Jason Santa Maria」部落格的文章,其實是清清淡淡,沒有太深奧,沒有太偉大,但它搭配著「情境」,「字」就很好看了。或許當字與資訊放在一些特殊的版型裡面,讀起來就會充滿樂趣,文字還可以再撐一百年。
想搭著這股潮流的創業家,做一個這類的文字平台還真不錯,這不要叫「BSP 2.0」,直接叫到「BSP 100.0」好了。
11招實用的「減肥心理學」,打敗心魔就是體重下降的第一步
Web Only 雜誌 2009年7月
這雖然不是「網路趨勢」,但對我自己來說,是最切身、最急迫、最重要的議題,錢以後再賺,現在一定要健康、保證不得「癌」、保證不猝死、不患慢性病,耳聰目明,甚至出現H1N1新流感大流行都有比人家更強的抵抗力。
我們打算花一年時間,找出一套終極解答、完整的答案。除了上次提到的「食」,我們還開了一個「健康。行動派。」的興趣專頁,希望想要變更健康、更瘦、肚子小、頭髮更多的男士們,一起「行動」;既然是「行動派」,我們就一定會「行動」,我們希望未來舉辦登山、健行、騎單車等活動,幫幫我,也幫幫你。請加入我們的Facebook APP,隨時掌握最新行動!
體重超過標準的請舉手!
卻減不下來?
你看,一個人只要少吃、多運動,就一定能減重;若還不能,就吃更少、運動更多,一定能減重。為何我做不到?因為「少吃、多運動」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或許,減肥無妙方,只要先克服心中的「心魔」,指揮自己去做「對的事」,就可以減肥了!
這篇文章,整理了「騙自己」來減肥的11種方法,其中有三則來源為WebMD「九個減肥妙方」的摘選,其餘的則是我自己的看法以及其他貢獻內容的志工的看法。
準備好了嗎?以下是十一種「心理方法」:
方法一、晚餐留到早餐吃
這一招是我自己嘗試過,而且非常有效的「騙自己」的方法。要知道,晚上的「心理」和早晨的「心理」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可以利用它們之間的落差來減肥,我在「減肥17公斤,自己與自己的心理戰爭」曾提過這一個方法──那時候,我每一頓晚餐照樣出去吃,但是,都將晚餐原封不動的「外帶」,在冰箱冰起來,留到隔天的早上。
這個方法好處是,當你眼睜睜的看著這頓豐盛的晚餐卻無法吃,並不會覺得太無奈,你可以告訴自己:「我還是會吃這一些啦,只不過,原封不動的留到隔天早上了!」有趣的是,到了隔天早上,你會發現肚子不餓了,要你再從冰箱拿出來、微波加熱後,東西也變得沒這麼好吃。
在早上食慾本就有限的情況下,這一頓豐盛的晚餐,到了早餐竟然吃不完,吃不完就立刻將它丟掉,絕不要感到可惜,你就成功一天了,等當天晚上再重覆同樣的「移到隔天早餐」的動作即可。
方法二、喝很多很多的水
如果你不想「不吃晚餐」,還有其他方法。譬如超商都有在賣那些吃了可以覺得很飽的減肥餐,其實,根據WebMD那篇研究,真正可以「騙自己」的減肥餐就是「水」!水沒有味道,不會引發食慾,反而還給自己肚子長期保持一種「飽足感」。
專家指出,人的身體常常將「口渴」也誤納入「肚餓」感覺的一部份,因此建議,特別是在三餐之前,一定要先喝足了大量的白開水,就會發現那種「饑餓感」少掉一大半!神奇吧!另外,大部份的上班族,水喝得不夠多,我自己也看到以前有些同事根本是不戴水壺來上班、桌上除了茶杯什麼也沒有,每天就一杯熱茶來撐一整天。
事實上,水若喝多一點,而且大量的喝,不但加速代謝循環,也能「騙」上班族一直跑廁所、多運動。
方法三、節食的時候,固定做「同一件事情」
當你在節食的時候,很痛苦,那要記得,這時候一定不能做平常的事情。譬如上班族這個中午要只吃水果大餐,隔壁的肉羹麵的香味不斷飄過來,怎麼辦?怎麼辦?這時候,你可以開始上網,學幾句日文、背幾句英文單字。
以後無論何時必須吃少、痛苦時,就記得趕快來學幾句日文、背幾句英文單字,這個方式,可以巧妙的將不吃東西的空虛感,化為實實在在的「成就感」,雖然成就感不能「吃」,但那種快樂,足以勉強抵過不吃東西的空虛!
方法四、相信自己已經減肥成功了
Benson指出,《Secret秘密》一書中文版第72頁曾提過,減重前必須先了解幾件事。書上說,首先,必須將「減重的想法」從心中排除。書說,因為,它,竟然正是節食失敗的原因!書上指出,當你體重超過,是因為你的「思想」所造成,你因為沒有「瘦的想法」,而是「肥胖的想法」,遂就引來了更嚴重的肥胖。
書中指出三個步驟:要求、相信、乃至接收,靠想像力,去想像感覺已經好到自己其實「輕飄飄地」,並去相信自己已經成功,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做瘦子做的事,最後真正變成一個帥氣的瘦子。
方法五、依然天天吃最愛的食物,但只吃一小塊
體重超標的人,應該也是因為愛吃零食、熱量高的食物,才會到如此這般田地是吧!所以,通常減重,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吃這些食物」,但,這也讓自己的情緒下落了,一開始痛苦不堪,反而無法減重。
因此,WebMD文章務實的介紹了一招「騙自己法」,就是「依然讓自己吃最愛吃的東西」,而且還可以天天吃。不過,每次吃都只吃「一點點」。更高的欺騙自己的方法是不要一次買整包,一次只買一小包,每次要吃都得再走到商店去買。
方法六、「極少量、極多餐」減肥良方
騙自己的方法還有一招,就是將「三餐」變成「六餐」,但每一餐只吃「非常少」;甚至變成「九餐」,每一餐吃得「超級超級微少」。文章引用學術研究,每天吃4~5餐的人,比較能夠控制他們的食慾,這可能和他們認為不必等太久就可以再吃有關。
不過,雖然少量多餐,但最後一餐一定得是「晚餐」,過了晚上七點後就嚴守「不吃東西」的原則,這一招才會有效。
方法七、將減肥這件事和心上人連在一起
Ben Lin林久富也指出,他認為可以和喜歡的人「打賭」,因為喜歡對方,所以願意為對方改變「體重」!這個方法我覺得很有趣,等於是將減重這件事告訴喜歡的人,就算沒有真的「賭」,也一定不會想讓對方失望,而且一邊痛苦的減肥,一邊卻一直想「為了她、為了她」,效果就出來了。就算沒有「她」,在房間裡貼一張巨幅美女海報,一邊減肥一邊想「為了她、為了她」,在饑餓中沉沉入睡,這招聽起來會很有效!
方法八、理性分析法
Ben Lin林久富也認為,「動力」是很重要的,要先找出自己為何要減重?不能是感覺,而是要很明確的「目的」,最好能符合「S.M.A.R.T」的原則:S.(Specific):具體的,M.(Measurable):可測量的,A.(Agreed upon):可認同的,R.(Realistic):實際的,T.(Timely):時間明確的。
譬如:減10公斤可以穿好看的衣服(具體的),因為減10公斤Size可以小一號(可測量的),因為減10公斤會比較健康與好看(可認同的),因為減10公斤是可達成的數字(實際的),要減10公斤在六個月內(時間明確的),找出自己真正要減重的目的,並把它植入自己的潛意識!列出目標,按表操課,最後便是堅定的信心!
方法九、理性處罰法
Kevin Sun的想法更直接一點,他說,「要減肥成功,不是給獎勵而是要處罰!」胡蘿蔔跟棍子哪個有效呢?
他引述了「商業週刊-要減肥賞不如罰」一文,有學者對兩千多名參與者研究,將減肥參與者分成三組,第一組「無獎勵組」沒有任何獎勵,第二組「獎勵組」若減重則每季有固定獎金,第三組「懲罰組」要「繳月費」作為懲罰,體重減輕之後才可獲得退款,一年過後,「懲罰組」平均減重3.6磅,「獎勵組」平均減重1.4磅,而「懲罰組」的人平均比「無獎勵組」多減重1.9磅。
方法十、嚴防「稿賞自己」後座力
Benson Chen提到一個有趣做法,這是在這個月初的《時代雜誌》提到為何運動的人卻無法瘦,原來,是因為人的心理,在運動後、或累了一天後,總有「稿賞」自己的心態,這時候就會大吃大喝,反而變胖,尤其是在運動後大吃一頓,如Benson描述:肥死你!你剛做的運動都是白做的!還不如待在家坐在沙發看康熙來了,狂笑用到的肌肉搞不好都來得有用。「手上只能有remote control,不能有食物。」
方法十一、不好意思!請先降低標準!
Gainxin Hsiao有一個有趣的想法,部分是從「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節錄,他表示,有些狀況是,盲目的追隨自己的同儕團體、報紙廣告來減重,應該從自己的作息調整,而不是硬梆梆地複製別人的模式。
是不是有「我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也就是「希望恢復心目中最最理想的體重,而非自己應有的標準體重),這樣子的完美主義不容許自己多吃一口飯,少做一秒的運動,每天活在水深火熱的日子中。」他引述:「事實上正好相反,這些人反而更容易失敗,因為心理承受過大的壓力會引起不必要的歇斯底里以及挫敗感。」
當然,除了以上十一招,還有一個隱藏的第12招,就是「知道生理事實法」。
肥胖是生理的狀況,而不是心理的狀況,雖說心理會導致生理,但生理還是導致生理的主因,有時候還是要知道到底生理是怎麼運作的,才可以更有效的抑止自己的做法,我們會再繼續請到專業人士,挖掘其他生理的秘密,目前我們團隊裡的專業的Inzoo Chen在自己寫的《素食干物女》一文中曾提到一些減肥人士的生理和心理之間的交扯,請拜讀一下吧!另外,您是醫生嗎?若看到這篇文章,也歡迎加入,我們需要您的幫忙。
希望你喜歡這篇文章。以上十一招,我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今天開始…選一招你最喜歡的來騙騙自己吧!
這雖然不是「網路趨勢」,但對我自己來說,是最切身、最急迫、最重要的議題,錢以後再賺,現在一定要健康、保證不得「癌」、保證不猝死、不患慢性病,耳聰目明,甚至出現H1N1新流感大流行都有比人家更強的抵抗力。
我們打算花一年時間,找出一套終極解答、完整的答案。除了上次提到的「食」,我們還開了一個「健康。行動派。」的興趣專頁,希望想要變更健康、更瘦、肚子小、頭髮更多的男士們,一起「行動」;既然是「行動派」,我們就一定會「行動」,我們希望未來舉辦登山、健行、騎單車等活動,幫幫我,也幫幫你。請加入我們的Facebook APP,隨時掌握最新行動!
體重超過標準的請舉手!
卻減不下來?
你看,一個人只要少吃、多運動,就一定能減重;若還不能,就吃更少、運動更多,一定能減重。為何我做不到?因為「少吃、多運動」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或許,減肥無妙方,只要先克服心中的「心魔」,指揮自己去做「對的事」,就可以減肥了!
這篇文章,整理了「騙自己」來減肥的11種方法,其中有三則來源為WebMD「九個減肥妙方」的摘選,其餘的則是我自己的看法以及其他貢獻內容的志工的看法。
準備好了嗎?以下是十一種「心理方法」:
方法一、晚餐留到早餐吃
這一招是我自己嘗試過,而且非常有效的「騙自己」的方法。要知道,晚上的「心理」和早晨的「心理」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可以利用它們之間的落差來減肥,我在「減肥17公斤,自己與自己的心理戰爭」曾提過這一個方法──那時候,我每一頓晚餐照樣出去吃,但是,都將晚餐原封不動的「外帶」,在冰箱冰起來,留到隔天的早上。
這個方法好處是,當你眼睜睜的看著這頓豐盛的晚餐卻無法吃,並不會覺得太無奈,你可以告訴自己:「我還是會吃這一些啦,只不過,原封不動的留到隔天早上了!」有趣的是,到了隔天早上,你會發現肚子不餓了,要你再從冰箱拿出來、微波加熱後,東西也變得沒這麼好吃。
在早上食慾本就有限的情況下,這一頓豐盛的晚餐,到了早餐竟然吃不完,吃不完就立刻將它丟掉,絕不要感到可惜,你就成功一天了,等當天晚上再重覆同樣的「移到隔天早餐」的動作即可。
方法二、喝很多很多的水
如果你不想「不吃晚餐」,還有其他方法。譬如超商都有在賣那些吃了可以覺得很飽的減肥餐,其實,根據WebMD那篇研究,真正可以「騙自己」的減肥餐就是「水」!水沒有味道,不會引發食慾,反而還給自己肚子長期保持一種「飽足感」。
專家指出,人的身體常常將「口渴」也誤納入「肚餓」感覺的一部份,因此建議,特別是在三餐之前,一定要先喝足了大量的白開水,就會發現那種「饑餓感」少掉一大半!神奇吧!另外,大部份的上班族,水喝得不夠多,我自己也看到以前有些同事根本是不戴水壺來上班、桌上除了茶杯什麼也沒有,每天就一杯熱茶來撐一整天。
事實上,水若喝多一點,而且大量的喝,不但加速代謝循環,也能「騙」上班族一直跑廁所、多運動。
方法三、節食的時候,固定做「同一件事情」
當你在節食的時候,很痛苦,那要記得,這時候一定不能做平常的事情。譬如上班族這個中午要只吃水果大餐,隔壁的肉羹麵的香味不斷飄過來,怎麼辦?怎麼辦?這時候,你可以開始上網,學幾句日文、背幾句英文單字。
以後無論何時必須吃少、痛苦時,就記得趕快來學幾句日文、背幾句英文單字,這個方式,可以巧妙的將不吃東西的空虛感,化為實實在在的「成就感」,雖然成就感不能「吃」,但那種快樂,足以勉強抵過不吃東西的空虛!
方法四、相信自己已經減肥成功了
Benson指出,《Secret秘密》一書中文版第72頁曾提過,減重前必須先了解幾件事。書上說,首先,必須將「減重的想法」從心中排除。書說,因為,它,竟然正是節食失敗的原因!書上指出,當你體重超過,是因為你的「思想」所造成,你因為沒有「瘦的想法」,而是「肥胖的想法」,遂就引來了更嚴重的肥胖。
書中指出三個步驟:要求、相信、乃至接收,靠想像力,去想像感覺已經好到自己其實「輕飄飄地」,並去相信自己已經成功,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做瘦子做的事,最後真正變成一個帥氣的瘦子。
方法五、依然天天吃最愛的食物,但只吃一小塊
體重超標的人,應該也是因為愛吃零食、熱量高的食物,才會到如此這般田地是吧!所以,通常減重,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吃這些食物」,但,這也讓自己的情緒下落了,一開始痛苦不堪,反而無法減重。
因此,WebMD文章務實的介紹了一招「騙自己法」,就是「依然讓自己吃最愛吃的東西」,而且還可以天天吃。不過,每次吃都只吃「一點點」。更高的欺騙自己的方法是不要一次買整包,一次只買一小包,每次要吃都得再走到商店去買。
方法六、「極少量、極多餐」減肥良方
騙自己的方法還有一招,就是將「三餐」變成「六餐」,但每一餐只吃「非常少」;甚至變成「九餐」,每一餐吃得「超級超級微少」。文章引用學術研究,每天吃4~5餐的人,比較能夠控制他們的食慾,這可能和他們認為不必等太久就可以再吃有關。
不過,雖然少量多餐,但最後一餐一定得是「晚餐」,過了晚上七點後就嚴守「不吃東西」的原則,這一招才會有效。
方法七、將減肥這件事和心上人連在一起
Ben Lin林久富也指出,他認為可以和喜歡的人「打賭」,因為喜歡對方,所以願意為對方改變「體重」!這個方法我覺得很有趣,等於是將減重這件事告訴喜歡的人,就算沒有真的「賭」,也一定不會想讓對方失望,而且一邊痛苦的減肥,一邊卻一直想「為了她、為了她」,效果就出來了。就算沒有「她」,在房間裡貼一張巨幅美女海報,一邊減肥一邊想「為了她、為了她」,在饑餓中沉沉入睡,這招聽起來會很有效!
方法八、理性分析法
Ben Lin林久富也認為,「動力」是很重要的,要先找出自己為何要減重?不能是感覺,而是要很明確的「目的」,最好能符合「S.M.A.R.T」的原則:S.(Specific):具體的,M.(Measurable):可測量的,A.(Agreed upon):可認同的,R.(Realistic):實際的,T.(Timely):時間明確的。
譬如:減10公斤可以穿好看的衣服(具體的),因為減10公斤Size可以小一號(可測量的),因為減10公斤會比較健康與好看(可認同的),因為減10公斤是可達成的數字(實際的),要減10公斤在六個月內(時間明確的),找出自己真正要減重的目的,並把它植入自己的潛意識!列出目標,按表操課,最後便是堅定的信心!
方法九、理性處罰法
Kevin Sun的想法更直接一點,他說,「要減肥成功,不是給獎勵而是要處罰!」胡蘿蔔跟棍子哪個有效呢?
他引述了「商業週刊-要減肥賞不如罰」一文,有學者對兩千多名參與者研究,將減肥參與者分成三組,第一組「無獎勵組」沒有任何獎勵,第二組「獎勵組」若減重則每季有固定獎金,第三組「懲罰組」要「繳月費」作為懲罰,體重減輕之後才可獲得退款,一年過後,「懲罰組」平均減重3.6磅,「獎勵組」平均減重1.4磅,而「懲罰組」的人平均比「無獎勵組」多減重1.9磅。
方法十、嚴防「稿賞自己」後座力
Benson Chen提到一個有趣做法,這是在這個月初的《時代雜誌》提到為何運動的人卻無法瘦,原來,是因為人的心理,在運動後、或累了一天後,總有「稿賞」自己的心態,這時候就會大吃大喝,反而變胖,尤其是在運動後大吃一頓,如Benson描述:肥死你!你剛做的運動都是白做的!還不如待在家坐在沙發看康熙來了,狂笑用到的肌肉搞不好都來得有用。「手上只能有remote control,不能有食物。」
方法十一、不好意思!請先降低標準!
Gainxin Hsiao有一個有趣的想法,部分是從「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節錄,他表示,有些狀況是,盲目的追隨自己的同儕團體、報紙廣告來減重,應該從自己的作息調整,而不是硬梆梆地複製別人的模式。
是不是有「我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也就是「希望恢復心目中最最理想的體重,而非自己應有的標準體重),這樣子的完美主義不容許自己多吃一口飯,少做一秒的運動,每天活在水深火熱的日子中。」他引述:「事實上正好相反,這些人反而更容易失敗,因為心理承受過大的壓力會引起不必要的歇斯底里以及挫敗感。」
當然,除了以上十一招,還有一個隱藏的第12招,就是「知道生理事實法」。
肥胖是生理的狀況,而不是心理的狀況,雖說心理會導致生理,但生理還是導致生理的主因,有時候還是要知道到底生理是怎麼運作的,才可以更有效的抑止自己的做法,我們會再繼續請到專業人士,挖掘其他生理的秘密,目前我們團隊裡的專業的Inzoo Chen在自己寫的《素食干物女》一文中曾提到一些減肥人士的生理和心理之間的交扯,請拜讀一下吧!另外,您是醫生嗎?若看到這篇文章,也歡迎加入,我們需要您的幫忙。
希望你喜歡這篇文章。以上十一招,我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今天開始…選一招你最喜歡的來騙騙自己吧!
15招,不知不覺少吃100卡
康健雜誌 2009年4月
譬如,一早起床,心裡盤算著該吃稀飯、三明治、奶油貝果還是燒餅油條?喝豆漿、咖啡還是牛奶?速食店的牛肉漢堡讓人垂涎?隔壁麵包店剛出爐的起司奶酥、法國麵包也散發誘人的香味?
到了午、晚餐,內容更是五花八門。餛飩麵、牛肉麵、廣州炒飯、焗烤海鮮、義大利麵、牛排、雞腿、烤魚、紅燒排骨,你瞪著菜單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抉擇。
食海浩瀚,到底該吃什麼?該怎麼吃?答案是:什麼都可以吃,但要吃對份量、時間、地點和方法。
美國科羅拉多丹佛大學人類營養中心教授希爾(James O. Hill)與心臟科醫師彼特斯(John C. Peters)認為,只要一天減少100卡熱量就能減輕體重,重新安排餐盤擺放與改變飲食行為與習慣,且不致讓我們覺得被剝奪,吃自己想吃的東西,讓飲食來配合我們的生活方式。
第1招:飲食控制比運動重要
飲食和運動必須雙管齊下,這是老生常談。但一旦吃了太多,想靠運動減重,「效果遠比不上飲食控制,」萬芳醫院劉燦宏醫師指出,即使在跑步機上把自己累得半死,卻依舊大吃大喝,體重並不會下降。
通常在減重初期,都是建議先降低食物攝取量;到了中期體重減少一些了再加入運動,增加基礎代謝率;到了減重後期,則必須長期靠飲食與運動雙齊下來管理體重,避免復胖。換句話說,根源仍是在「吃」,少吃,多動,才能讓身材維持苗條。
第2招:別節食而要管理飲食,吃想吃而不是該吃的
在潛意識裡,身體會想吃「慰藉食物(comfort foods)」,不必放棄慰藉食物,因為它們會讓人生變得更有樂趣。而且,這些慰藉食物並非都是糖果、爆米花、洋芋片這類放縱食物,其中有些其實非常健康,譬如牛排、牛肉麵,或者巷口的水煎包,它們既能飽足身體,也能安撫心靈,喚回某些情感連結。
英國神經語言學家保羅.麥肯納(Paul Mckenna)在《瘦的秘密》大力鼓吹「減重黃金法則」,開宗明義點出,「吃你想吃的,而不是應該吃的。」
麥肯納強調,在沒有罪惡感、並且不會變胖的情況下,吃真正想吃的東西,讓飲食行為變得愉悅,並且樂在其中,「最好的方法是,你根本不覺得自己正在節食。」這正是法國女人最擅長的一招:絕不放棄慰藉食物,但少吃一點,達到滿足就停止,而不是「巧克力吃到死」。
作家吳仁麟每週固定光顧台北東區一家冰淇淋店,每次都是吃同樣口味──中份草莓香蕉圓舞曲,再配上干貝熊QQ軟糖,吳仁麟坦承對冰淇淋有情感依賴,「不吃反而覺得空虛。」這樣吃法並沒有讓他腰圍變粗,吃完也沒有罪惡感,因為他保持規律運動,有進有出。
第3招:有意識地吃,避免不知不覺吃太多
漫不經心與漫無目的是飲食大忌,在用餐前先計劃好吃什麼,吃多少,才不會到處亂吃,或者不小心吃過頭。
減重或增胖都是漸進或不知不覺的,沒有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體重突然增加數公斤,只有在某天穿不下某件衣服時,才驚覺身材怎麼走樣,這種「不知不覺」,正是體重的殺手。
吃東西時不要一邊打電腦、看電視、看報紙,會讓你分心,不知道究竟吃進去多少,而是要老老實實坐在餐桌旁邊,「把注意力放在食物,才能充分體會吃的過程,」美國營養專家珍波莉絲(Dr. Melina Jampolis)提醒,除非味覺被滿足了,一般人才會停止進食。
第4招:「真餓」了才吃
一旦飢餓感來襲,先弄清楚到底是真餓,還是假餓?高欣農營養師提醒,一定要問自己:「究竟是真的餓,還是嘴巴饞?」
專家提供一個簡單的辨識方法:生理上的飢餓是逐漸形成的,通常發生在用餐過後3個小時以上。譬如肚子咕嚕咕嚕地叫,喝水可以暫時抵銷這種情況,一旦吃飽後飢餓感就消失,吃完了感到心滿意足。
情感上的飢餓是突然產生的,不定時會發作。譬如「突然想吃冰淇淋、巧克力」的念頭,即使喝了一整杯水或者吃了一堆東西之後仍然存在,一旦你真得吃完了可能會有「吃了不該吃」的罪惡感。
人們想吃零食,多半不是因為餓,而是想到一種情境,例如「拿包***來邊吃邊看電視」。如果我們不隨便擺放零食,較易中斷這種情境。
第5招:先發制「食慾」
萬一還不到用餐時間卻餓了,該怎麼辦?如果真的想吃:
1.選擇纖維質食物,譬如青蘋果、大蕃茄、蒟蒻、芭樂。經常在餐桌上擺盤水果,而不是零食。
2.刷牙,改變口腔味道,幫助減低食慾。
3.嚼口香糖。
也可以設定一個「飢餓量表」,從1~10設定飢餓的程度,依照飢餓量表進食,6~7是最佳進食指標。進食的份量約7~8分飽,一般少吃10~20%身體不會有感覺。
第6招:化整為零
從超市、大賣場買回的大包裝食物,不要整包拿著吃,而是拆開分裝成若干小包裝,或者用較小的容器、盛裝較少的份量,每次只吃固定的「配額」。
另外,千萬不要在肚子餓的時候上超市或大賣場購物,而是吃飽以後再去,事前預先寫好購物清單,以免看這個想吃、看那個也流口水,不是吃過頭,就是買了過量的食物。
第7招:吃多少,才拿多少
在自助式餐廳用餐,通常也是挑戰食慾的最大考驗,多數人都是清光盤子裡所有的食物,直到衣服都撐不下了,只好鬆開皮帶鈕釦。
一個簡單原則:吃多少,才拿多少,「用你的胃吃,而不是用眼睛吃,」營養專家珍波莉絲提醒,吃的速度放慢一點,並且不要全部吃光。
一般人都謹記父母告誡「不要浪費,非洲飢民沒有東西可吃」,麥肯納解圍說,「不浪費固然是一種美德,但即使你吃光盤子裡所有的食物,也沒有辦法拯救非洲飢民,那是兩回事。」
在你開始吃之前,盤子裡的東西要比你想吃的數量再少20%。汪辛克的研究發現,大部份人可少吃兩成而不自覺。有一個好方法:使用小一點的精緻餐具與瘦一點的杯子。
第8招:把食物移開視線
降低食物的能見度,不必隨時拿蛋糕、巧克力考驗自制力,一旦看不見,就比較容易記不得。研究食物上癮與肥胖關係的心理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沙其特(Stanley Schachter)發現,食物愈是不方便取得,愈不容易吃到,就會愈吃愈少。
所以一般人吃剝殼蝦仁、蟹肉,會比帶殼蝦子、螃蟹份量多。如果需要排很長的隊伍才能取得食物,也會降低食慾。萬一實在沒有辦法移開食物,譬如某家蛋糕、冰淇淋店,就乾脆繞道避開,眼不見為淨。
第9招:三餐定時定量
又是老生常談,但的確有利多理論,可以保持身體的飲食節奏,維持荷爾蒙濃度的穩定,才不會精神不濟或情緒不穩。
進餐順序:先喝湯,再吃青菜、飯、肉。選擇肉類食物的優先順序為:魚、雞鴨、豬牛羊。烹煮食物的方式依序為:清蒸、水煮、燉滷、燒烤,儘量不吃油炸。花生、瓜子、腰果等高熱量食物少碰為妙。
第10招:做個人飲食日誌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姚怡君醫師分析,一般人在決定吃東西時,大都只是依照習慣模式或者當下的衝動,並非經過理性的選擇。如果一個人下定決心改變吃東西的行為模式,重新建立習慣,做飲食日誌是一個有效的追蹤方法。
姚怡君通常建議病人至少做一個月的飲食日誌,好處是,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包括吃的內容、份量、場合、時間,根據這份日誌再重做組合分配。譬如,碳水化合物盡可能安排在中午以前吃掉;晚餐在睡前4小時吃完;水果、蔬菜攝取量平均分攤在三餐等。
第11招:用預算控制食量
若是擔心自己吃太多,從管理荷包下手也是一個有效方法。
CNN曾經報導一個真實的例子。受到不景氣衝擊,美國農業部擔心很多低收入家庭負擔不起高昂的伙食費,特別推出一個SNAP膳食計劃,讓民眾在有限的預算內仍能維持營養均衡。
CNN駐紐奧良特派員西恩‧高樂伯斯(Sean Callebs)決定親身體驗這項計劃的可行性,利用每個月僅有的176美元(約6100元新台幣)購買食物。平均一天6.28美元的伙食費,以前只夠高樂伯斯買一份超級漢堡速食,現在只好用來採買一些基本食材,譬如穀類、雞蛋、雞肉、蔬菜、水果等,捨棄零食與一向愛不離手的健怡可樂。
剛開始的前10天,高樂伯斯十分不能適應,甚至覺得自己過得很悲慘,但到了後來便漸入佳境,他根本忘了健怡可樂這件事。他的同伴故意買了可樂回來考驗他,「你可以在半夜把它喝掉。」但他碰都不碰。
自從開始改變飲食習慣,高伯樂斯發現腰圍減少了好幾吋,褲帶變鬆了,意外達到瘦身效果。另外,困擾他很久的胃酸逆流毛病,竟也不藥而癒。他甚至連價值觀也改變了,「我不但丟棄垃圾食物,也不再崇尚名牌,過得很踏實。」他很滿意目前的狀況,打算繼續保持這種飲食方式,「我會黏著不放。」
第12招:「重複」是致勝關鍵
關於減重,大家都期待戲劇性的結局。美國有一個創下高收視率的《終極減肥者》電視節目,參賽者短短幾個月內甩掉20~30公斤以上的肥肉。《時代雜誌》事後追蹤,這些「減重冠軍」回到現實生活,不但復胖,而且比以前更重。
事實證明,維持體重比瘦下來更難,那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自我承諾。每天做一點,變成生活的一部份,不費什麼力氣,時間久了,自然會累積出驚人效果。真正的「勝利者」並不是抱回獎金的那一天,而是每天在生活裡奮戰不懈的「終極維持者」。
第13招:設定短、中、長期目標
減重最怕動機不夠強。劉燦宏遇到第一次來門診的病人,一定先開口問:「你是自願來的,還是被別人逼來的?」如果是後者,成功率通常很低。動機愈主動且目標愈具體,譬如「年底要拍婚紗照」,成功率幾乎可以達到100%。
訂定目標不要好高騖遠,譬如半年減10公斤,不如1個月減1公斤。萬芳醫院復健科林硯農醫師指出,多數人減重像溜溜球,來來回回。一般正常人1個月減掉0.5~2公斤是合理範圍,目標訂在超過3公斤就很困難,而且不切實際。
至於是否需要天天站在磅秤上量體重,林硯農認為不必如此斤斤計較,因為體重隨時上上下下,不是絕對可靠的指標,一個人在1天之內的體重就有可能相差1公斤,若是在1~2公斤內來來回回,不需要特別大驚小怪,只要心中知道目的地,並且一直航向那個目標,飲食行為就不會偏離。
第14招:正面強化思考
「樂觀積極的人找方法,悲觀消極的人找藉口,」長庚精神科姚怡君醫師觀察,個性差異的確會影響減重結果,減重不能只靠意志力,還得靠正面的想像力,不斷地激勵、強化自己的信念。
譬如,隨時告訴自己,「我要成為一個苗條的人,」想像自己減重成功的模樣,可以得到哪些好處──交到異性朋友、穿上漂亮的衣服、找到更好的工作等,「心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
第15招:不過度自我苛責
偶爾失手是人之常情,有時難免偷懶,或者鬆懈,突然吃下太多冰淇淋、巧克力,這很自然會發生,不必苛責自己,跌倒了,再爬起來,只要繼續照著原來的方式做下去,最怕自暴自棄。
法國女人偶爾也會誤入歧途,但她們會立刻回到正軌,而不是自我放任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Box 1:生理期如何吃?
女性遇到生理期會不自覺想吃慰藉食物,而且會因為水腫,體重增加1~2公斤,這是自然症狀。萬芳醫院營養師高欣農建議,食物儘量以溫熱為主,可以喝黑糖水、代糖紅豆湯、低脂或脫脂牛奶,也可做適度運動,改善生理不適。
Box 2:焦慮壓力時怎麼吃?
長庚姚怡君醫師提醒,很多人用「吃」當作對抗壓力的手段,並不恰當,最好能多培養其他方面的興趣嗜好,運動、養寵物、種花,或者找人傾吐煩悶,「不要只有『食物』一個朋友。」
感到心情鬱悶焦慮時,可準備一些高纖、水果等替代性食物,或者乾脆做其他的事,轉移注意力,等到「想吃」的念頭過了,通常就不會再想。萬一實在還想吃,淺嚐即止,達到滿足就好。
Box 3:Party狂歡時怎麼吃?
在那種場合,很容易失控,最好遠離食物檯。如果無法避免,每道食物以「一湯匙」為限,萬一有人強迫你喝酒,可用「過敏」、「心悸」等理由婉拒,或者乾脆提早離開那個場合。
Box 4:宴席、聚會、喝喜酒時怎麼吃?
可以事前先吃一點,以免到時候吃過量,或者第二天少吃一些,增加運動量等。三五好友邀約聚餐,人之常情,但一週1次為限,2次以上就算太多,經常邀你大吃大喝的酒肉朋友,最好敬而遠之。
譬如,一早起床,心裡盤算著該吃稀飯、三明治、奶油貝果還是燒餅油條?喝豆漿、咖啡還是牛奶?速食店的牛肉漢堡讓人垂涎?隔壁麵包店剛出爐的起司奶酥、法國麵包也散發誘人的香味?
到了午、晚餐,內容更是五花八門。餛飩麵、牛肉麵、廣州炒飯、焗烤海鮮、義大利麵、牛排、雞腿、烤魚、紅燒排骨,你瞪著菜單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抉擇。
食海浩瀚,到底該吃什麼?該怎麼吃?答案是:什麼都可以吃,但要吃對份量、時間、地點和方法。
美國科羅拉多丹佛大學人類營養中心教授希爾(James O. Hill)與心臟科醫師彼特斯(John C. Peters)認為,只要一天減少100卡熱量就能減輕體重,重新安排餐盤擺放與改變飲食行為與習慣,且不致讓我們覺得被剝奪,吃自己想吃的東西,讓飲食來配合我們的生活方式。
第1招:飲食控制比運動重要
飲食和運動必須雙管齊下,這是老生常談。但一旦吃了太多,想靠運動減重,「效果遠比不上飲食控制,」萬芳醫院劉燦宏醫師指出,即使在跑步機上把自己累得半死,卻依舊大吃大喝,體重並不會下降。
通常在減重初期,都是建議先降低食物攝取量;到了中期體重減少一些了再加入運動,增加基礎代謝率;到了減重後期,則必須長期靠飲食與運動雙齊下來管理體重,避免復胖。換句話說,根源仍是在「吃」,少吃,多動,才能讓身材維持苗條。
第2招:別節食而要管理飲食,吃想吃而不是該吃的
在潛意識裡,身體會想吃「慰藉食物(comfort foods)」,不必放棄慰藉食物,因為它們會讓人生變得更有樂趣。而且,這些慰藉食物並非都是糖果、爆米花、洋芋片這類放縱食物,其中有些其實非常健康,譬如牛排、牛肉麵,或者巷口的水煎包,它們既能飽足身體,也能安撫心靈,喚回某些情感連結。
英國神經語言學家保羅.麥肯納(Paul Mckenna)在《瘦的秘密》大力鼓吹「減重黃金法則」,開宗明義點出,「吃你想吃的,而不是應該吃的。」
麥肯納強調,在沒有罪惡感、並且不會變胖的情況下,吃真正想吃的東西,讓飲食行為變得愉悅,並且樂在其中,「最好的方法是,你根本不覺得自己正在節食。」這正是法國女人最擅長的一招:絕不放棄慰藉食物,但少吃一點,達到滿足就停止,而不是「巧克力吃到死」。
作家吳仁麟每週固定光顧台北東區一家冰淇淋店,每次都是吃同樣口味──中份草莓香蕉圓舞曲,再配上干貝熊QQ軟糖,吳仁麟坦承對冰淇淋有情感依賴,「不吃反而覺得空虛。」這樣吃法並沒有讓他腰圍變粗,吃完也沒有罪惡感,因為他保持規律運動,有進有出。
第3招:有意識地吃,避免不知不覺吃太多
漫不經心與漫無目的是飲食大忌,在用餐前先計劃好吃什麼,吃多少,才不會到處亂吃,或者不小心吃過頭。
減重或增胖都是漸進或不知不覺的,沒有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體重突然增加數公斤,只有在某天穿不下某件衣服時,才驚覺身材怎麼走樣,這種「不知不覺」,正是體重的殺手。
吃東西時不要一邊打電腦、看電視、看報紙,會讓你分心,不知道究竟吃進去多少,而是要老老實實坐在餐桌旁邊,「把注意力放在食物,才能充分體會吃的過程,」美國營養專家珍波莉絲(Dr. Melina Jampolis)提醒,除非味覺被滿足了,一般人才會停止進食。
第4招:「真餓」了才吃
一旦飢餓感來襲,先弄清楚到底是真餓,還是假餓?高欣農營養師提醒,一定要問自己:「究竟是真的餓,還是嘴巴饞?」
專家提供一個簡單的辨識方法:生理上的飢餓是逐漸形成的,通常發生在用餐過後3個小時以上。譬如肚子咕嚕咕嚕地叫,喝水可以暫時抵銷這種情況,一旦吃飽後飢餓感就消失,吃完了感到心滿意足。
情感上的飢餓是突然產生的,不定時會發作。譬如「突然想吃冰淇淋、巧克力」的念頭,即使喝了一整杯水或者吃了一堆東西之後仍然存在,一旦你真得吃完了可能會有「吃了不該吃」的罪惡感。
人們想吃零食,多半不是因為餓,而是想到一種情境,例如「拿包***來邊吃邊看電視」。如果我們不隨便擺放零食,較易中斷這種情境。
第5招:先發制「食慾」
萬一還不到用餐時間卻餓了,該怎麼辦?如果真的想吃:
1.選擇纖維質食物,譬如青蘋果、大蕃茄、蒟蒻、芭樂。經常在餐桌上擺盤水果,而不是零食。
2.刷牙,改變口腔味道,幫助減低食慾。
3.嚼口香糖。
也可以設定一個「飢餓量表」,從1~10設定飢餓的程度,依照飢餓量表進食,6~7是最佳進食指標。進食的份量約7~8分飽,一般少吃10~20%身體不會有感覺。
第6招:化整為零
從超市、大賣場買回的大包裝食物,不要整包拿著吃,而是拆開分裝成若干小包裝,或者用較小的容器、盛裝較少的份量,每次只吃固定的「配額」。
另外,千萬不要在肚子餓的時候上超市或大賣場購物,而是吃飽以後再去,事前預先寫好購物清單,以免看這個想吃、看那個也流口水,不是吃過頭,就是買了過量的食物。
第7招:吃多少,才拿多少
在自助式餐廳用餐,通常也是挑戰食慾的最大考驗,多數人都是清光盤子裡所有的食物,直到衣服都撐不下了,只好鬆開皮帶鈕釦。
一個簡單原則:吃多少,才拿多少,「用你的胃吃,而不是用眼睛吃,」營養專家珍波莉絲提醒,吃的速度放慢一點,並且不要全部吃光。
一般人都謹記父母告誡「不要浪費,非洲飢民沒有東西可吃」,麥肯納解圍說,「不浪費固然是一種美德,但即使你吃光盤子裡所有的食物,也沒有辦法拯救非洲飢民,那是兩回事。」
在你開始吃之前,盤子裡的東西要比你想吃的數量再少20%。汪辛克的研究發現,大部份人可少吃兩成而不自覺。有一個好方法:使用小一點的精緻餐具與瘦一點的杯子。
第8招:把食物移開視線
降低食物的能見度,不必隨時拿蛋糕、巧克力考驗自制力,一旦看不見,就比較容易記不得。研究食物上癮與肥胖關係的心理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沙其特(Stanley Schachter)發現,食物愈是不方便取得,愈不容易吃到,就會愈吃愈少。
所以一般人吃剝殼蝦仁、蟹肉,會比帶殼蝦子、螃蟹份量多。如果需要排很長的隊伍才能取得食物,也會降低食慾。萬一實在沒有辦法移開食物,譬如某家蛋糕、冰淇淋店,就乾脆繞道避開,眼不見為淨。
第9招:三餐定時定量
又是老生常談,但的確有利多理論,可以保持身體的飲食節奏,維持荷爾蒙濃度的穩定,才不會精神不濟或情緒不穩。
進餐順序:先喝湯,再吃青菜、飯、肉。選擇肉類食物的優先順序為:魚、雞鴨、豬牛羊。烹煮食物的方式依序為:清蒸、水煮、燉滷、燒烤,儘量不吃油炸。花生、瓜子、腰果等高熱量食物少碰為妙。
第10招:做個人飲食日誌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姚怡君醫師分析,一般人在決定吃東西時,大都只是依照習慣模式或者當下的衝動,並非經過理性的選擇。如果一個人下定決心改變吃東西的行為模式,重新建立習慣,做飲食日誌是一個有效的追蹤方法。
姚怡君通常建議病人至少做一個月的飲食日誌,好處是,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包括吃的內容、份量、場合、時間,根據這份日誌再重做組合分配。譬如,碳水化合物盡可能安排在中午以前吃掉;晚餐在睡前4小時吃完;水果、蔬菜攝取量平均分攤在三餐等。
第11招:用預算控制食量
若是擔心自己吃太多,從管理荷包下手也是一個有效方法。
CNN曾經報導一個真實的例子。受到不景氣衝擊,美國農業部擔心很多低收入家庭負擔不起高昂的伙食費,特別推出一個SNAP膳食計劃,讓民眾在有限的預算內仍能維持營養均衡。
CNN駐紐奧良特派員西恩‧高樂伯斯(Sean Callebs)決定親身體驗這項計劃的可行性,利用每個月僅有的176美元(約6100元新台幣)購買食物。平均一天6.28美元的伙食費,以前只夠高樂伯斯買一份超級漢堡速食,現在只好用來採買一些基本食材,譬如穀類、雞蛋、雞肉、蔬菜、水果等,捨棄零食與一向愛不離手的健怡可樂。
剛開始的前10天,高樂伯斯十分不能適應,甚至覺得自己過得很悲慘,但到了後來便漸入佳境,他根本忘了健怡可樂這件事。他的同伴故意買了可樂回來考驗他,「你可以在半夜把它喝掉。」但他碰都不碰。
自從開始改變飲食習慣,高伯樂斯發現腰圍減少了好幾吋,褲帶變鬆了,意外達到瘦身效果。另外,困擾他很久的胃酸逆流毛病,竟也不藥而癒。他甚至連價值觀也改變了,「我不但丟棄垃圾食物,也不再崇尚名牌,過得很踏實。」他很滿意目前的狀況,打算繼續保持這種飲食方式,「我會黏著不放。」
第12招:「重複」是致勝關鍵
關於減重,大家都期待戲劇性的結局。美國有一個創下高收視率的《終極減肥者》電視節目,參賽者短短幾個月內甩掉20~30公斤以上的肥肉。《時代雜誌》事後追蹤,這些「減重冠軍」回到現實生活,不但復胖,而且比以前更重。
事實證明,維持體重比瘦下來更難,那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自我承諾。每天做一點,變成生活的一部份,不費什麼力氣,時間久了,自然會累積出驚人效果。真正的「勝利者」並不是抱回獎金的那一天,而是每天在生活裡奮戰不懈的「終極維持者」。
第13招:設定短、中、長期目標
減重最怕動機不夠強。劉燦宏遇到第一次來門診的病人,一定先開口問:「你是自願來的,還是被別人逼來的?」如果是後者,成功率通常很低。動機愈主動且目標愈具體,譬如「年底要拍婚紗照」,成功率幾乎可以達到100%。
訂定目標不要好高騖遠,譬如半年減10公斤,不如1個月減1公斤。萬芳醫院復健科林硯農醫師指出,多數人減重像溜溜球,來來回回。一般正常人1個月減掉0.5~2公斤是合理範圍,目標訂在超過3公斤就很困難,而且不切實際。
至於是否需要天天站在磅秤上量體重,林硯農認為不必如此斤斤計較,因為體重隨時上上下下,不是絕對可靠的指標,一個人在1天之內的體重就有可能相差1公斤,若是在1~2公斤內來來回回,不需要特別大驚小怪,只要心中知道目的地,並且一直航向那個目標,飲食行為就不會偏離。
第14招:正面強化思考
「樂觀積極的人找方法,悲觀消極的人找藉口,」長庚精神科姚怡君醫師觀察,個性差異的確會影響減重結果,減重不能只靠意志力,還得靠正面的想像力,不斷地激勵、強化自己的信念。
譬如,隨時告訴自己,「我要成為一個苗條的人,」想像自己減重成功的模樣,可以得到哪些好處──交到異性朋友、穿上漂亮的衣服、找到更好的工作等,「心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
第15招:不過度自我苛責
偶爾失手是人之常情,有時難免偷懶,或者鬆懈,突然吃下太多冰淇淋、巧克力,這很自然會發生,不必苛責自己,跌倒了,再爬起來,只要繼續照著原來的方式做下去,最怕自暴自棄。
法國女人偶爾也會誤入歧途,但她們會立刻回到正軌,而不是自我放任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Box 1:生理期如何吃?
女性遇到生理期會不自覺想吃慰藉食物,而且會因為水腫,體重增加1~2公斤,這是自然症狀。萬芳醫院營養師高欣農建議,食物儘量以溫熱為主,可以喝黑糖水、代糖紅豆湯、低脂或脫脂牛奶,也可做適度運動,改善生理不適。
Box 2:焦慮壓力時怎麼吃?
長庚姚怡君醫師提醒,很多人用「吃」當作對抗壓力的手段,並不恰當,最好能多培養其他方面的興趣嗜好,運動、養寵物、種花,或者找人傾吐煩悶,「不要只有『食物』一個朋友。」
感到心情鬱悶焦慮時,可準備一些高纖、水果等替代性食物,或者乾脆做其他的事,轉移注意力,等到「想吃」的念頭過了,通常就不會再想。萬一實在還想吃,淺嚐即止,達到滿足就好。
Box 3:Party狂歡時怎麼吃?
在那種場合,很容易失控,最好遠離食物檯。如果無法避免,每道食物以「一湯匙」為限,萬一有人強迫你喝酒,可用「過敏」、「心悸」等理由婉拒,或者乾脆提早離開那個場合。
Box 4:宴席、聚會、喝喜酒時怎麼吃?
可以事前先吃一點,以免到時候吃過量,或者第二天少吃一些,增加運動量等。三五好友邀約聚餐,人之常情,但一週1次為限,2次以上就算太多,經常邀你大吃大喝的酒肉朋友,最好敬而遠之。
新型態的新聞網站 邁入web3.0新世代
Brain.com 2009/09/07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有多少忠實呈現事實的新聞?當大量置入性行銷讓消費者漸漸厭倦且不相信這些媒體時,該怎麼辦?為了找回新聞最根本的原味,先驅媒體社會企業成立「新頭殼」資訊平台,期待給全民嶄新的視野。
在韓國「oh my news」新聞網站,提供每個民眾當記者的機會,可以在網站上發布新聞資訊,訴求是打倒現今亂象百出的爛媒體。這樣的作法雖然具體發揮了公民參與報導的精神,但作法仍然停留在web2.0階段,內容可能因為未經取捨,而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而現在,該是前進到web3.0協作的時候了。
由蘇正平、胡元輝、莊豐嘉與余懷英四位資深媒體人合資創立的先驅媒體,嘗試將「專業」與「業餘」新聞融合,讓兩者藉由「新頭殼」這個平台,創造出大於過去專業新聞工作者,或是民眾單方面的影響力,改進目前台灣媒體環境。
但,到底這個「新頭殼」的「新」在哪裡?他提供了怎樣的「新」服務?
開放編輯室 全民共同參與討論
在以往的新聞產製,通常是以傳統的編採人員內部作業為主,而這次「新頭殼」一改以往的單方作業,固定在每天中午12點,以網路直播的方式,讓眾網友利用e-mail參與整個編輯室的討論與決策。這樣可以避免編輯室觀點不夠公正,或是觀察不夠全面。但開放編輯會的時間訂在中午12點,會不會有資訊不平衡的可能性呢?總顧問胡元輝對此表示:「因為中午12點是一天網路使用的高峰,且不論訂在哪個時段都可能犧牲到部分族群,目前先以這個時間為主,也方便編採人員下午能夠進行編輯以及採訪的工作。網友討論的時間可以視情況再做彈性調整。」
但有什麼誘因促使民眾成為公民記者?對此「新頭殼」推出獎勵機制,給予推薦數前三名新台幣1千到4百元不等的獎金;若文章獲選進入焦點新聞區,可得新台幣5百元獎勵;如果這些新聞被其他媒體付費使用,該項費用中的八成就歸寫作的公民記者,其餘為「新頭殼」管銷費用。
雙方辯論賽 搬上網路
論壇提供網友留言發表意見,通常是你一句我一句,各持己見;而這次「新頭殼」參考英國「經濟學人」的線上辯論,主題設定緊扣時事,並邀請兩位事件相關人作為正反兩方提出論點,讓網友、相關當事人和新聞工作者提出意見,最後由正反方總結各方意見,作出結辯。「新頭殼」不僅提供資訊,也提供場域,藉由線上辯論的形式,讓不同領域的人進行辯論、討論,激發出更多火花與新想法。
事件全紀錄 直擊現場不加料
消費者可能會有一個經驗,就是當電視新聞播送緊張又刺激的事件現場時,一旁就會有記者解說、提問的聲音,或是突然進入廣告,大大削減了觀看新聞的興致。由於「新頭殼」希望忠實呈現新聞,網站內的現場直擊影片,不加入記者引導式的旁白,沒有剪接廣告,只有幾句簡單的介紹字幕,提供觀眾直接且最真實的新聞畫面。這樣一來,觀眾不會因為記者的提問方向,產生偏見,而是可以自己對新聞做清楚的判斷。
環境困難 如何維運?
事實上,一個媒體的營運不能只靠夢想就能存活,除了2000萬的資本額,「新頭殼」的營運收入基本來自於四個部分。第一是廣告收入,倚靠這群資深媒體人長年在業界的人脈,目前已經有中信房屋、長榮航空決定刊登廣告,另外裕隆汽車方面則打算進行較長期的廣告投入;也期待廣告收入在開站後繼續增加。第二個是產品收入,網站內影片、照片的販賣,都有機會成為收入來源。第三個是會員收入,除了一般免費會員外,加入「新頭殼」的「共好會員」,入會費為新台幣3000元,可以享用網站內的資料庫資源,並可定期收到電子報。最後則是活動收入,除了網站內容提供外,更計畫舉辦各式研討會,從中增加收入。
大環境不景氣,要經營這樣的平台並不容易。聯合線上副總經理李彥甫對此表示,「新頭殼」顯然不是一般大眾媒體的營運規模,如此其必須在特定的分眾路線取得最大效益。他認為,在「新頭殼」網站會員收費方面需考慮到三點:
1.市場大:沒有足夠的市場胃納為分母,若流失九成市場,一成市場不足以支撐。
2.對象專:收費對象必定具有垂直特性,因此內容也需要有一定的特別專業。
3.對手順:原本主要競爭對手可能因為「新頭殼」而開始收費。但如果未來競爭對象有人使用免費機制,市場均衡會被破壞,收費會有更大挑戰。
以《華爾街日報》及《英國金融時報來》說,他們符合前兩項,因此可以對使用者進行收費;而「新頭殼」應在這三方面再做評估與調整,以維持網站的運作順利。
胡元輝則表示,他們了解營運這個網站的困難性,過去用了一年的時間來籌備,現在也給他們自己兩年的時間,讓這個網站運作步上軌道。李彥甫也認為,「新頭殼」在9月1日才正式開站,創新的網路營運模式,本來就需要經過時間歷練,現在論成敗還太早。該如何有效的吸引會員的加入,以及在沒有大量置入行銷的廣告下如何生存,會是「新頭殼」面臨最重要的課題。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有多少忠實呈現事實的新聞?當大量置入性行銷讓消費者漸漸厭倦且不相信這些媒體時,該怎麼辦?為了找回新聞最根本的原味,先驅媒體社會企業成立「新頭殼」資訊平台,期待給全民嶄新的視野。
在韓國「oh my news」新聞網站,提供每個民眾當記者的機會,可以在網站上發布新聞資訊,訴求是打倒現今亂象百出的爛媒體。這樣的作法雖然具體發揮了公民參與報導的精神,但作法仍然停留在web2.0階段,內容可能因為未經取捨,而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而現在,該是前進到web3.0協作的時候了。
由蘇正平、胡元輝、莊豐嘉與余懷英四位資深媒體人合資創立的先驅媒體,嘗試將「專業」與「業餘」新聞融合,讓兩者藉由「新頭殼」這個平台,創造出大於過去專業新聞工作者,或是民眾單方面的影響力,改進目前台灣媒體環境。
但,到底這個「新頭殼」的「新」在哪裡?他提供了怎樣的「新」服務?
開放編輯室 全民共同參與討論
在以往的新聞產製,通常是以傳統的編採人員內部作業為主,而這次「新頭殼」一改以往的單方作業,固定在每天中午12點,以網路直播的方式,讓眾網友利用e-mail參與整個編輯室的討論與決策。這樣可以避免編輯室觀點不夠公正,或是觀察不夠全面。但開放編輯會的時間訂在中午12點,會不會有資訊不平衡的可能性呢?總顧問胡元輝對此表示:「因為中午12點是一天網路使用的高峰,且不論訂在哪個時段都可能犧牲到部分族群,目前先以這個時間為主,也方便編採人員下午能夠進行編輯以及採訪的工作。網友討論的時間可以視情況再做彈性調整。」
但有什麼誘因促使民眾成為公民記者?對此「新頭殼」推出獎勵機制,給予推薦數前三名新台幣1千到4百元不等的獎金;若文章獲選進入焦點新聞區,可得新台幣5百元獎勵;如果這些新聞被其他媒體付費使用,該項費用中的八成就歸寫作的公民記者,其餘為「新頭殼」管銷費用。
雙方辯論賽 搬上網路
論壇提供網友留言發表意見,通常是你一句我一句,各持己見;而這次「新頭殼」參考英國「經濟學人」的線上辯論,主題設定緊扣時事,並邀請兩位事件相關人作為正反兩方提出論點,讓網友、相關當事人和新聞工作者提出意見,最後由正反方總結各方意見,作出結辯。「新頭殼」不僅提供資訊,也提供場域,藉由線上辯論的形式,讓不同領域的人進行辯論、討論,激發出更多火花與新想法。
事件全紀錄 直擊現場不加料
消費者可能會有一個經驗,就是當電視新聞播送緊張又刺激的事件現場時,一旁就會有記者解說、提問的聲音,或是突然進入廣告,大大削減了觀看新聞的興致。由於「新頭殼」希望忠實呈現新聞,網站內的現場直擊影片,不加入記者引導式的旁白,沒有剪接廣告,只有幾句簡單的介紹字幕,提供觀眾直接且最真實的新聞畫面。這樣一來,觀眾不會因為記者的提問方向,產生偏見,而是可以自己對新聞做清楚的判斷。
環境困難 如何維運?
事實上,一個媒體的營運不能只靠夢想就能存活,除了2000萬的資本額,「新頭殼」的營運收入基本來自於四個部分。第一是廣告收入,倚靠這群資深媒體人長年在業界的人脈,目前已經有中信房屋、長榮航空決定刊登廣告,另外裕隆汽車方面則打算進行較長期的廣告投入;也期待廣告收入在開站後繼續增加。第二個是產品收入,網站內影片、照片的販賣,都有機會成為收入來源。第三個是會員收入,除了一般免費會員外,加入「新頭殼」的「共好會員」,入會費為新台幣3000元,可以享用網站內的資料庫資源,並可定期收到電子報。最後則是活動收入,除了網站內容提供外,更計畫舉辦各式研討會,從中增加收入。
大環境不景氣,要經營這樣的平台並不容易。聯合線上副總經理李彥甫對此表示,「新頭殼」顯然不是一般大眾媒體的營運規模,如此其必須在特定的分眾路線取得最大效益。他認為,在「新頭殼」網站會員收費方面需考慮到三點:
1.市場大:沒有足夠的市場胃納為分母,若流失九成市場,一成市場不足以支撐。
2.對象專:收費對象必定具有垂直特性,因此內容也需要有一定的特別專業。
3.對手順:原本主要競爭對手可能因為「新頭殼」而開始收費。但如果未來競爭對象有人使用免費機制,市場均衡會被破壞,收費會有更大挑戰。
以《華爾街日報》及《英國金融時報來》說,他們符合前兩項,因此可以對使用者進行收費;而「新頭殼」應在這三方面再做評估與調整,以維持網站的運作順利。
胡元輝則表示,他們了解營運這個網站的困難性,過去用了一年的時間來籌備,現在也給他們自己兩年的時間,讓這個網站運作步上軌道。李彥甫也認為,「新頭殼」在9月1日才正式開站,創新的網路營運模式,本來就需要經過時間歷練,現在論成敗還太早。該如何有效的吸引會員的加入,以及在沒有大量置入行銷的廣告下如何生存,會是「新頭殼」面臨最重要的課題。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異業結盟 200家民宿 提供免費機車
蘋果日報 2009年09月02日
【楊沛騏╱台北報導】現在起下榻民宿,在周邊景點到處趴趴走,會愈來愈方便。台灣山葉(YAMAHA)機車透過民宿聯盟組織Ufun民宿達人合作,即日起將提供全台200家民宿每家1部由桂綸鎂代言的JOG CIAO 115c.c.機車,房客可免費騎乘。
因受88水災影響,機車近日起才陸續透過經銷商配送,預計本周內各民宿業者便可收到車,提供房客使用。Ufun民宿達人劉信雄表示,房客只要具備駕照及簽具釐清撞車、違反交通規則等責任歸屬的契約書,便可免費騎機車。不過,為了確保機車已送達,訂房前不妨再次確認,配合民宿則可上網(http://www.ufun.com.tw)查詢。
業者計劃長期服務對於這項合作,宜蘭逢春園民宿主人許麗華表示,不少民宿都位在鄉村林間,若可騎機車穿梭鄉間小路吹吹風,感覺和開車很不同。苗栗栗田庄民宿女主人陳太太也指出,她的房客中有一些人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去,抵達後才租機車到處玩,若有免費的機車可以提供,的確可幫房客省下一筆開銷。不過,因機車只有1部,若假日需求者眾,可能要限時提供。
由於台灣山葉這項合作只到11/10,部分民宿希望合作案結束後,台灣山葉可將機車折舊賣給民宿,對此劉信雄指出,台灣山葉對此意見也表示樂觀其成。
【楊沛騏╱台北報導】現在起下榻民宿,在周邊景點到處趴趴走,會愈來愈方便。台灣山葉(YAMAHA)機車透過民宿聯盟組織Ufun民宿達人合作,即日起將提供全台200家民宿每家1部由桂綸鎂代言的JOG CIAO 115c.c.機車,房客可免費騎乘。
因受88水災影響,機車近日起才陸續透過經銷商配送,預計本周內各民宿業者便可收到車,提供房客使用。Ufun民宿達人劉信雄表示,房客只要具備駕照及簽具釐清撞車、違反交通規則等責任歸屬的契約書,便可免費騎機車。不過,為了確保機車已送達,訂房前不妨再次確認,配合民宿則可上網(http://www.ufun.com.tw)查詢。
業者計劃長期服務對於這項合作,宜蘭逢春園民宿主人許麗華表示,不少民宿都位在鄉村林間,若可騎機車穿梭鄉間小路吹吹風,感覺和開車很不同。苗栗栗田庄民宿女主人陳太太也指出,她的房客中有一些人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去,抵達後才租機車到處玩,若有免費的機車可以提供,的確可幫房客省下一筆開銷。不過,因機車只有1部,若假日需求者眾,可能要限時提供。
由於台灣山葉這項合作只到11/10,部分民宿希望合作案結束後,台灣山葉可將機車折舊賣給民宿,對此劉信雄指出,台灣山葉對此意見也表示樂觀其成。
聯手拼商機 旅行社力捧部落客
蘋果日報 2009年08月10日
素人專業化 設計創意行程搶市
近來許多部落格(Blog)網路明星紛紛出書、代言商品等,躍升實體舞台,旅遊業也看好部落客(Blogger)宣傳效應與創意,部分業者開始徵求各領域的部落客參與設計創意行程,並採拆帳分紅,甚至領薪水帶團、出旅遊書等方式,與部落客聯手拼商機。
看好有獨特旅遊專長的部落客所引發的商機,雄獅、易遊網、飛達等旅行社先後展開部落客徵求計劃;如雄獅剛成立的社群經營部門,便專門尋找擅長登山、滑雪、潛水等長才的部落客,邀請擔任行程設計,負責創意行程發想,便可享有分紅、出書或自己帶團等報酬。雄獅旅行社表示,該計劃因剛起步,所需人員並無上限,所得報酬也不一,以歐美團為例,依天數、人數不等,領隊兼導遊約可領4萬元起,如是有領隊執照的部落客,設計行程又帶團,再加上分紅,報酬將更高。
若部落客沒有領隊執照,也能由旅行社贊助出團,在正職領隊之外擔任隨團講解,返國後撰寫部落格文章,另有稿費。就算完全不帶團,若設計之行程甚受歡迎,也可直接拿分紅。還有出席旅行社主辦之講座、活動也有報酬,一般部落客車馬費約2000元,網路名人1場則萬元起跳。 雄獅日前已推出的「達人帶路團」,帶團者就是力捧的部落客;如正在旅途中的88萬元環遊世界之旅,就是與《環遊世界80天》的作者陳美筑合作,由她設計60天行程,並帶團出遊。而由中華民國街舞協會理事長阿倫,所設計並帶團的日本街舞之旅,也將於8/20前往大阪。
易遊網也預計9月起徵求各類型旅遊達人,以個人部落格作為甄選標準之一,若入選將可成為特約行程設計經理,經輔導後便可帶團出國或隨團講解。飛達旅行社也邀請部落客成為駐站寫手,除安排講座並給予車馬費,也提供國外機票、火車票等訂購優惠。
看中部落客商機的,還有2年前便已成立的達摩部落客廣告聯播公司;行銷總監許景泰表示,目前已累積約20萬名會員,不管是廠商要找寫手,或請部落客試吃試玩等,都可透過部落客經紀人洽談;許景泰說,部落客只要用心耕耘、發掘世界,商機可謂無限。
素人專業化 設計創意行程搶市
近來許多部落格(Blog)網路明星紛紛出書、代言商品等,躍升實體舞台,旅遊業也看好部落客(Blogger)宣傳效應與創意,部分業者開始徵求各領域的部落客參與設計創意行程,並採拆帳分紅,甚至領薪水帶團、出旅遊書等方式,與部落客聯手拼商機。
看好有獨特旅遊專長的部落客所引發的商機,雄獅、易遊網、飛達等旅行社先後展開部落客徵求計劃;如雄獅剛成立的社群經營部門,便專門尋找擅長登山、滑雪、潛水等長才的部落客,邀請擔任行程設計,負責創意行程發想,便可享有分紅、出書或自己帶團等報酬。雄獅旅行社表示,該計劃因剛起步,所需人員並無上限,所得報酬也不一,以歐美團為例,依天數、人數不等,領隊兼導遊約可領4萬元起,如是有領隊執照的部落客,設計行程又帶團,再加上分紅,報酬將更高。
若部落客沒有領隊執照,也能由旅行社贊助出團,在正職領隊之外擔任隨團講解,返國後撰寫部落格文章,另有稿費。就算完全不帶團,若設計之行程甚受歡迎,也可直接拿分紅。還有出席旅行社主辦之講座、活動也有報酬,一般部落客車馬費約2000元,網路名人1場則萬元起跳。 雄獅日前已推出的「達人帶路團」,帶團者就是力捧的部落客;如正在旅途中的88萬元環遊世界之旅,就是與《環遊世界80天》的作者陳美筑合作,由她設計60天行程,並帶團出遊。而由中華民國街舞協會理事長阿倫,所設計並帶團的日本街舞之旅,也將於8/20前往大阪。
易遊網也預計9月起徵求各類型旅遊達人,以個人部落格作為甄選標準之一,若入選將可成為特約行程設計經理,經輔導後便可帶團出國或隨團講解。飛達旅行社也邀請部落客成為駐站寫手,除安排講座並給予車馬費,也提供國外機票、火車票等訂購優惠。
看中部落客商機的,還有2年前便已成立的達摩部落客廣告聯播公司;行銷總監許景泰表示,目前已累積約20萬名會員,不管是廠商要找寫手,或請部落客試吃試玩等,都可透過部落客經紀人洽談;許景泰說,部落客只要用心耕耘、發掘世界,商機可謂無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