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com 2009/09/07
每一次的危機就是一個轉機。以大膽、創新聞名於精品腕錶界的實業家Jean-Claude Biver曾說過,「當企業碰到危機時,反而應該加碼投注預算,因為那將是你最需要提升創新能力的時候。」
在這個百年難得一見的不景氣中,這句話聽起來令人難以相信,不過恐怕沒有人比Jean-Claude Biver更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了。因為他曾經兩次成功挽救兩個原本默默無聞的精品腕錶品牌,並提升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然後又將這兩個品牌以高價售出。在他的領導下,御博錶(Hublot)的銷售額從2004年的2,500萬瑞朗(約合新台幣7億6,500萬),到2008年成長10倍為2億5,000萬瑞朗(新台幣76億5,000萬),同年又以銷售額兩倍的價錢,賣給了全球最大的精品集團LVMH,成為去年精品腕錶界最受矚目的話題。
Jean-Claude Biver的事蹟雖精彩,但其實類似的成功故事,正不斷上演著。仔細觀察,在歷史上幾次的景氣蕭條中,都有一些品牌因為在景氣浪潮過後快速崛起,而變得家喻戶曉;這些品牌也在隨後的日子裡,打敗眾多競爭者,成為全球市場的領導者。
主要的原因在於,大部份企業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第一個動作就是縮衣節食,不只裁員、降薪,行銷預算是能砍就砍,廣告能抽就抽,無形間不只消費者感覺被拋棄,並轉往市場中較積極的品牌。整個市場的氣氛也在人與人彼此不信任中,拉起窗簾,讓人失去信心。
低迷景氣創需求
品牌大膽搶生意
不管是從歷史證據或是經驗上來看,加碼行銷、拓展服務領域,都是企業在不景氣中持續成長的主因。哈佛商業史與企業管理副教授湯.尼古拉斯(Tom Nicholas)就認為:「經濟衰退是企業拓展市場的最佳契機。這樣的經濟環境會對發展中企業帶來一項優勢,就是許多企業都會因深陷泥沼,而自顧不暇。」
在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所引發的大蕭條,可以找到許多經典案例,其中Proctor and Gamble(P&G)就是最好的例子。1923年P&G首次運用當時剛開始流行的廣播媒體,宣傳乳瑪琳品牌Crisco,在類似於今天購物頻道的廣播節目中置入香皂的產品訊息。不過一直到大蕭條結束,P&G在市場中的地位才有大幅度的改變,他們的策略不只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永遠改變了媒體生態。
當時多數的股東都要求P&G縮減行銷預算,可是總裁Richard Deupree卻有不同想法。他發現雖然消費慾降低,但家庭必需品的需求度仍然沒有減少,所以靈機一動,在1933年以贊助方式在受歡迎的廣播節目中置入產品訊息,創造了史上第一個「肥皂劇」,使生活煩悶的家庭主婦生活中多些樂趣,充分拉近了與她們的距離,也讓旗下洗衣粉品牌Oxydol賣翻了天。
6年後,P&G的廣播廣告預算每兩年以翻倍的速度成長,此時他們已同時贊助了21個廣播節目,幾乎支撐了整個日間廣播節目在大蕭條期間的興盛,也奠定了P&G如今位居世界第8大企業的地位。
伸出媒體新觸角
搶佔網路大商機
但80多年前的行銷智慧,要如何搬到現代可就需要一些創意了。最近美國低價航空公司JetBlue,就因為運用巧思抓住網路新族群的胃口,而在與對手航空公司Virgin America的市場競爭中占了上風;與P&G相同的是,JetBlue之所以能搶占商機,也是因為發展了新的媒體觸角。
為了宣傳從紐約、波士頓到洛杉磯的新航線,JetBlue運用旗下可無線上網的新型飛機BetaBlue,巧妙接觸到網路社群媒體中的意見領袖。雖然JetBlue沒有付任何一毛錢給這些部落客,也沒有在網路媒體上花大錢做廣告,但在這班從甘迺迪機場到洛杉磯機場的飛機中,仍坐滿了影響力無遠弗界的部落客。
做法簡單得令人詫異,在新航線首航儀式中,BetaBlue直接對部落客寄送附贈首航機票的邀請卡,並請求這些部落客在他們所使用的媒體上,分享他們的搭乘經驗。甚至,也有不少乘客受雇於目前最夯的教學影片網站Howcast,在這班飛機上當場用攝影器材拍攝與BetaBlue相關的教學影片,也讓搭飛機的過程變得十分熱鬧。有的人忙著寫部落格,有的人忙著自拍,更有的人還來段線上實況轉播。
整個首航活動讓JetBlue創造了難以計數的曝光率,獨特的宣傳手法不但強化了JetBlue創新、符合新興族群旅行模式的品牌形象,JetBlue推出機上免費無線上網的新服務,提高了旅行的便利性,更是讓其他當地的低價客運企業膽顫心驚。
不分產業都跨界
誰能吸引客戶心
不過搶同產業的市占率是一回事,透過垂直整合擴張勢力,還撈過界搶下其他行業生意的又是另一回事。在愈來愈競爭的市場中,像八爪章魚一樣,十八般武藝樣樣具備的企業,還真的大有人在。
首先,不管是在日本或台灣,便利商店因為掌握通路優勢,成為近期變化最快、最引人注目的產業之一。以前那個我們只會在急需要補充日用品,和買雜誌才會想到地方,現在早就變成全方位的服務中心,不止能滿足三餐的需求,就連繳費、宅配甚至加油、手機充電樣樣得靠它,超強的整合功能,也在現代人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除了便利商店,積極跨界搶商機的還有我們所熟知的行銷傳播產業。台灣市場行銷傳播產業競爭激烈的狀況,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市場小、競爭者眾,價格廝殺戰更是行銷代理圈中家家苦惱、人人煩悶的大問題。
但想要搶占市場,除了壓低價格外,還可以有哪些創意?最近我們發現,隨著金融海嘯過後廣告量緊縮,廣告公司、媒體代理商、公關公司與傳播媒體,都紛紛開始策略性擴張自己的服務領域。廣告公司做起公關;媒體代理商買下廣告公司;公關公司將廣告公司納入集團勢力下,連傳播媒體也藉由媒體優勢,幫廣告客戶做起公關。
不論是廣告代理、媒體代理、公關代理,甚至傳播媒體都紛紛宣稱能提供全傳播的服務。即使組織功能不足,也積極的與其他公司策略結盟,要以360度整合性服務滿足顧客的需求。使原本和諧的上下游關係,演變成錯綜複雜的角力戰,讓旁觀者一方面欣賞有跨界企圖心的公司,另一方面又擔心那些服務功能不足的企業,如何面臨生意逐漸流失的困境?
在這個人人使出全力,爭相搶奪市場大餅的時機,究竟誰能靠策略勝出?其中又有哪些創意?這些精彩的故事值得我們在本期「用創意搶生意」的案例中,細細品味。▊
註1:不景氣下 要學八爪章魚
面對世紀性金融風暴對景氣低迷的影響,我們是否能像八爪章魚一樣,伸出所有的觸角,一旦抓住任何一個機會,就用吸盤緊緊吸住並跨界服務,再也不讓機會從身邊溜走。
註2:人力銀行也搶進‧104成企業新寵兒(文╱黃瑞珍)
什麼?連人力銀行都來搶公關公司的生意?而且委託的案子多到應接不暇,光是今年確定執行的專案就高達60場?
一般行銷人大概想也想不到,104人力銀行也會接公關、活動行銷!這幾年104將服務觸角跨出人力招募業,提供企業和廣告主一個執行各項整合行銷方案的新選擇。初進入這個新領域,104究竟靠著哪些優勢在眾多媒體公關公司中脫穎而出?看來這個後起之秀,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104網站成立以來,掌握了高達450萬名求職會員、17萬家求才廠商,每週總流量更高達900萬人次,因為有這麼龐大的人才資料庫,是個打造品牌、舉辦活動行銷的利器。不同於一般以品牌規劃公關議題的公關活動公司,104執行整合行銷專案時,活動的人員號召、產業市場調查、訊息宣傳範圍等,都有人力銀行龐大的資料庫做為後盾,將精準執行專案作為最大賣點。今年3月微軟為了提升IT人員對於其品牌好感度,由104一手包辦一系列的市場調查、廣宣,到講座課程,其中「IT職崖生涯講座,你就是下一個CIO(公司核心決策人)!」講座參與人員,大多以IT產業主管為主,達到微軟所期待的精準行銷,104也為自己寫下了一場精采的代表作。
104廣告中心互動行銷襄理彭雪珍表示:「事實上104在去年就開始提供整合行銷的服務,但在今年度的委託數大幅成長,也多了較多實體活動,而整體效益也直接成長在廣告收入部分。」照這個狀況看來,104的確用了他們獨特的優勢,搶了許多公關活動公司的生意,往後發展也讓人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