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Google以及二十一世紀經濟模式的誕生

免費!揭開零定價的祕密        2009.10.26






位於美國加州山景市圓形劇場路1 6 0 0 號( 1 6 0 0 Amphitheatre Parkway, Mountain View, California),是座「免費」大本營,現在成了觀光勝地—有史以來靠免費奉送而建立起來的最大公司總部,也就是Google園區。外頭,身材健美的工程師在玩沙灘排球和騎登山車。裡面,他們穿上襯衫,埋頭研究新方法,來善加利用龐大資料中心的超強邊際成本優勢,一舉打進新的產業和擴大這家搜尋巨擘的觸角。

今天,Google供應約一百種產品,從相片編輯軟體,到文字處理器和電子試算表,琳瑯滿目,但它們幾乎都是免費的。

真的免費—不蓋你。任何現代數位公司都應該像它一樣:送出很多東西,只靠少數東西賺錢。

Google藉少數核心產品刊登廣告賺了許多錢,所以它做的其他每一樣東西都能免費供應。這些核心產品大多是搜尋結果,以及其他網站放在自己頁面上的廣告,並和Google分享收入。新開辦的服務,實際上是起於技客問的一些古怪問題,例如:「夠酷嗎?」、「有人要它嗎?」、「可以發揮我們的技術嗎?」。他們不會劈頭就問得這麼俗:「有賺頭嗎?」聽起來有點瘋狂?對通用汽車(GM)或者奇異(GE)來說也許是,但對純數位領域的公司而言,那種方法再合理不過了。今天,還沒找到商業模式,就著手網羅龐大閱聽人的做法,已不像1990年代末達康公司時代那麼蠢;那時你得用一整個手推車的創投資金,加上成排的昇陽伺服器,才能做相同的事。現在,任何網路新創公司都可以透過共用的通道,和Google一樣,利用相同的龐大伺服器農場,所以在網路上提供服務的成本便宜得不可思議。這要感謝「寄存服務」(hosting services)的供應,例如亞馬遜的EC2,允許企業不必砸錢建立實體基礎設施,只靠一張信用卡,也能開始服務千百萬使用者。

因此,公司可以從小做起,但立定遠大的志向,不必承擔龐大的財務風險,或者確切知道自己到底要如何賺錢。

專營小型創業投資的Y Combinator公司創辦人葛雷姆(Paul Graham),給有意創業的人一句簡單忠告:「做人們要的東西。」他投資的公司,有些只需要5000美元的資金。他鼓勵他們利用開放源碼工具和寄存伺服器,然後在家工作。大部分人以「免費」服務,測試構想是否可行,以及能否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如果可以,那麼下一個問題是:消費者會不會真的付錢,或者有什麼其他的辦法能夠賺錢。也許等上好幾年,那一天才會到臨(有時永遠不會來到),但幸好一開始推出服務的成本極低,不必拿出龐大的資金來冒險。

今天看得到無數像這樣或大或小的網路公司。但Google是迄今最大的,而由於它靠一部分的業務賺錢做得那麼成功,「免費」不只是邁向某種商業模式的中間一步,更是它產品哲學的核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