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專家:建立行業聯盟或終結移動支付產業亂局

《國企》|2010-07-20

移動支付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只要在有通信網絡覆蓋的地方,就可以用手機進行支付。 5月12日,中國銀聯、聯通以及多家銀行組成聯盟,但獨缺中國移動。 與銀聯的技術標準不統一,正是中國移動缺席該產業聯盟的最好註解。
  這一天,來上海看世博會的李小洋遇見了一點意外。
  “當我拿著手機刷卡進入世博園時,一位大媽以為我沒買票,還數落我呢。”衣著時尚的李小洋是上海某視頻網站工作人員。 他告訴《國企》雜誌記者:“我的手機不僅可以直接刷卡進園,而且能在園內刷手機吃飯、買飲料,還能坐地鐵!”
  自詡時尚達人的李小洋很為他的手機新功能驕傲。 但事實上,移動支付並非新生事物。 在發達國家,這一消費方式早已司空見慣。 比如2008年日本移動支付用戶已達4900萬,市場規模佔移動互聯網產業總收入的11%。
  即使在中國,移動支付也已走過了十年的發展歷程。 但是,在艾瑞諮詢分析師胡媛媛看來,涉及到的諸多環節並未理順,安全問題、終端網點問題、成本問題和相關法律缺失,都在阻礙著行業的進步。“特別是各方技術標準不統一,是移動支付業務最大的障礙。”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移動支付這一在國外已漸趨成熟的消費模式並未為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所了解。
  最近一兩年,隨著中國3G技術的逐步成熟和推廣,以及國家構建物聯網設想的付諸實施,移動支付逐漸越來越為大眾關注。 多家國際研究機構指出,預計到2013年,中國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美元。
  “移動支付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只要在有通信網絡覆蓋的地方,就可以用手機進行支付。”誘人的蛋糕在望,各方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在此背景下,5月12日,中國銀聯聯合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在內的18家全國及區域性商業銀行,以及多家手機製造商等相關企業和機構,共同成立了“移動支付產業聯盟”。 按照中國銀聯相關負責人的解釋,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聯盟將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電子等不同行業間的壁壘,共建一個相互溝通、緊密協作的開放平台,將不斷吸納各類社會第三方。
  但這個看起來無所不包的聯盟並不完美——擁有全世界最大移動電話用戶群體的中國移動並未參與其中。 “因為中國銀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技術標準較為接近,但中國移動則不同。”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留生分析道。
  與銀聯的技術標準不統一,正是中國移動缺席該產業聯盟的最好註解。
  標準之爭
  目前,移動支付技術主要有三種派系,分別是NFC、SIM-Pass以及RF-SIM,其技術差異核心在於無線發射頻率的差異和手機、SIM卡的集成關係——前兩者的頻率皆為13.56 MHz,而後者為2.4G。
  由索尼、諾基亞和飛利浦力推的NFC,需要安裝在手機終端內。 這意味著用戶需要更換具備NFC芯片的手機或者購買單獨的NFC卡才能使用,消費者投入較大。 但可以直接對接現有的NFC應用環境,比如使用黏性極強的公交、地鐵,不需要更換終端機就能使用。 中國聯通和中國銀聯是NFC技術的支持者。
  SIM-Pass則是國內研發的,主要支持者為中國電信和中國銀聯。 它可與目前NFC設備兼容,用戶無須更換手機,缺點是穿透能力有限。 因此手機需做適當調整,比如手機需加裝天線,後蓋不能為金屬等等。
  中國移動大力推廣的RF-SIM技術可以很好地透過電池和金屬材質的手機後蓋,因此不需對手機做任何改動,只需更換一張SIM卡即可,消費者較易接受。 但是,正所謂顧此失彼,RF-SIM的工作頻點與銀行、公交等主要行業的POS機不一致,需要特製刷卡機才能使用,要推廣這一技術,中國移動必須重新鋪設終端。 另一方面,金融監管認為RFID-SIM存在交易安全風險,因此一直未予以認可。
  事實上,中國移動一直在2.4G和13.56M兩種標准上都有準備,並都在試點地區投入了實際運用。但顯然,中國移動對2.4G標準傾注了更多的心血。 因為在電信重組、頻譜劃分、3G業務推出以後,固有的移動通信競爭格局被打破,中國移動新增用戶份額急劇萎縮。 但中國移動超過5.2億的龐大用戶數量,為其任何業務都預留有足夠的想像空間。 加之2.4G標準是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可以實現對整個移動支付產業鏈掌控的願望,因此中國移動推廣2.4G的積極態度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移動要有更具想像空間的兩到三個產業作為未來的支撐,移動支付已被中國移動列入2010年集團KPI,所以中國移動一直是移動支付產業最積極的推動者。”胡媛媛介紹說。
  各方聯姻求多贏
  但是,中國移動的推廣遭遇了不小的阻力。 按照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的表述:“中國移動沒有金融牌照,只能通過和銀行合作才能開展相關的業務。”正是基於這一顧慮,今年3月,中國移動斥資398億元人民幣入股浦發銀行——意圖很明白,入股浦發的主要目的是移動支付市場。
  而銀行系統就沒有這一困擾。 銀聯和電信、聯通共同支持的13.56MHz(即NFC)技術,目前已被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觸卡片領域廣泛使用。 因此,銀聯也有主導產業發展的願望與基礎,但不具備足夠數量終端用戶的缺陷,一直是其“阿喀琉斯之踵”。 而電信、聯通龐大的手機用戶基礎,彌補了這一缺憾。 因此,在王留生看來,銀聯選擇與電信、聯通聯姻,亦在情理中。
  “中國電信是中國移動最有力的挑戰者,但客觀來講,CDMA2000並不是最優秀的3G技術。中國電信同樣需要憑藉一些殺手級應用拓展市場,並通過多線競爭,緩解中國移動在3G拓展上給它帶來的壓力。而中國聯通擁有最好的網絡資源,但面對比它更為強勢的中國網通,整合難度也是不小。因此在移動支付產業上,其單獨發揮的作用有限。”按照胡媛媛的觀點,對於電信和聯通來說,加入該聯盟,應當是其對抗中移動,從移動支付行業分一杯羹的不二選擇。
  對於聯盟成立後的發展,王留生表示樂觀。 “由於有諸多銀行和其他行業企業的通力參與,該聯盟將促進更多商戶加入,促進終端數量的大幅提升,為消費者帶來更加方便的消費體驗。同時,有利於集中聯盟各方的宣傳營銷力量,讓更多人知道移動支付。此外,還可以刺激相關法律法規的加速出台,促進行業標準的盡快統一,規範行業發展。”
  能否終結亂局?
  另一技術陣營的中國移動似乎也感受到了聯盟成立對行業帶來的震動。 據其內部人士透露,在中國移動內部對RF-SIM推廣成本過高一直爭議不斷。 《上海證券報》此前報導說:“一台RFID業務的POS機成本在3000元左右,更換RFID-SIM卡的單張成本在120元左右。按照中移動希望今年發展1000萬用戶的目標,光RF-SIM卡的成本就高達上億元。單在上海這樣的城市,至少要有數万台的RF-POS機才能基本滿足目前的消費者。”
  因此近日有消息稱,中國移動準備叫停RF-SIM,轉向支持由銀聯主導的NFC標準。 消息傳出後,為中國移動RF- SIM業務供貨的東信和平、國民技術上市公司股價無一例外地遭遇大跌。 與中國銀聯合作的上游供應商衛士通則逆市上漲。
  截至記者發稿時,中國移動尚未對此做出正式回應。 西南証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表示,中國移動確實在推銀聯主導的NFC方案,但也沒有完全叫停RF-SIM方案,“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兩者並行推廣,擇優選用,但我認為最終向移動支付聯盟標準靠攏的可能性較大”。
  與此相呼應的,是這樣兩條消息。 其一,中國銀聯移動支付在6月9日落幕的“2010中國國際智能卡與RFID博覽會”上,榮獲“國家金卡工程2010年度金螞蟻獎自主創新獎”。 業界認為,此次銀聯獲獎的意義,不只是獎項本身那麼簡單。 其二,6月21日央行出台《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 該辦法明確規定,今年9月1日起,支付機構依法接受央行的監督管理,未經央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
  對此,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移動支付業務在中國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應該予以支持。但有一點應該明確,運營商僅僅是提供通信的手段或平台,而不應該越權管理資金,錢還是應該放在銀行手裡。因為銀行不僅管理專業,而且有專業機構監督其行為。”
  在闞凱力看來,由中國銀聯主導的移動支付產業聯盟的成立,有利於國家金融秩序的規範,也有利於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因此,他呼籲:“我希望這個聯盟能成為移動支付產業亂局的終結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