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 SWOT 分析考量面向 | |
優勢( Strengths ) | 劣勢( Weaknesses ) |
• 生產(本身強) • 銷售(本身強) • 人力(本身強) • 研發+技術取得(本身強) • 財務+投資+租稅(本身強) • 法務+智權(本身強) • 商業模式(本身強) • 行政管理(本身強) | • 生產(競爭對手強) • 銷售(競爭對手強) • 人力(競爭對手強) • 研發+技術取得(競爭對手強) • 財務+投資+租稅(競爭對手強) • 法務+智權(競爭對手強) • 商業模式(競爭對手強) • 行政管理(競爭對手強) |
機會( Opportunities ) | 威脅( Threats ) |
• 社會(有利) • 科技(有利) • 經濟(有利) • 環境(有利) • 政治(有利) • 法律(有利) • 道德(有利) • 上游供應商(有利) • 下游買家(有利) | • 社會(不利) • 科技(不利) • 經濟(不利) • 環境(不利) • 政治(不利) • 法律(不利) • 道德(不利) • 上游供應商(不利) • 下游買家(不利) |
在企業與個人進行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時,SWOT分析扮演一關鍵角色,然而如何將SWOT分析結果與策略進行連結,甚至進行策略議題擬定與行動方案建立,成為SWOT分析能否真正用於策略規劃上重要議題。
依筆者觀察,現有企業總管理部門或各事業單位所進行之SWOT分析,尚有許多觀念與使用上之偏差,值得發時間改善與澄清觀念,此為本系列文章撰寫主因。
SWOT分析之內部與外部分析如圖一所示。那何謂內部分析與外部分析呢?
內部分析又稱為個人或組織個人能量分析(Capability Analysis)。也就是那些能(優勢,Strength),那些不能(劣勢,Weakness),那些好那些不好。能與不能,好與不好要有評比面向,企業經營管理之五個面向:產、銷、人、發、財,或智慧資源規劃之十大環節:研究開發、市場行銷、生產製造、授權移轉、財務會計、租稅環境、投資業務、商業模式、資訊網路,即是初級評比依據。
當然,標竿比較(Benchmark)其他相似企業的最佳實例(Best Practice),讓企業知道好不好準則。好不好要比較後才知道。否則如同落入《郭語錄》所提(第98條):「每一隻公雞,都以為太陽是牠叫出來的」迷思[1]。
外部分析即是外部環境分析。稱為外部環境的主要理由是,通常環境是無法控制只能去適應的,也就是說環境變化無常。外部環境分析又分成小環境與大環境,企業所指小環境分析(即是競爭環境分析)即是波特五力分析(Porter 5 Force Analysis)、價值鏈分析(Value Net Analysis)、供應鏈分析(Supply Chain Analysis),或是前文【供應鏈波特五力模型】結合波特五力分析與供應鏈分析所提出之新競爭分析模型[2]。
企業外部環境分析即是PEST分析、STEEP分析、PESTLE分析或STEEPLE分析。包括P為政治(Political)、E為經濟(Economic)、S為社會(Social)、T為技術(Technological)。STEEP = PEST加上環境(Environment);PESTLE = PEST加上法律(Legal)與道德(Ethical);STEEPLE即是Social、Technology、Economic、 Environment、Political、Legal與Ethical等。需要說明,實用應用上STEEP已經約略足夠,然而考量面向越大,預測準確度可信度越高。
外部分析要分析什麼呢?分析機會(Opportunity)與風險(Risk)[在SWOT分析即威脅,Threat]之發生機率(Probability)與影響力(Impact)。機率即是此機會事件(Opportunity Event)或風險事件(Risk Event)之發生可能性,計量刻度為0(不發生)到1(一定發生)。影響力即是該事件對於企業之衝擊,通常衝擊要轉化成實際財務影響,例如匯兌損失分析,台幣每升值1%,對於企業稅後淨利減少2-3%即是一利,或是台北市發生七級地震對於企業實體資產影響等。
再次說明,機會與風險均須加上機率與影響力判斷。有機會就要適度追求(考量自身發展主軸),而機會也常伴隨風險,有風險就要避險,也就是進行風險管理(包括財務與營運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