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步驟結果(Output)為一SWOT分析文件(Document),SWOT分析
後之下一個步驟就是「策略擬定」。策略擬定步驟結果為策略建議,也就是提出策略。關於策略,我們已在多篇文章討論,包括【談策略與策略規劃的差異】與【策略地圖與平衡計分卡】,基本上策略即是達到特定目標之方法(Method)。以道路圖(Roadmap)角度論,就是到達目標彼岸之行走路線(Path)。
因此,策略擬定成果即是提出到達目標彼岸之策略建議。在繼續討論如何從SWOT分析到策略擬定前,我們先來回顧傳統策略擬定之常用模式。傳統上策略討論需針對組織不同層級面向討論,例如以整體企業看待或是特定部門(例如行銷部門為主)。換言之,傳統策略擬定需根據不同功能所擬定(這也是正確的,因為策略就是要達到特定目標之方法)。
最典型之企業競爭策略即是波特所討論之競爭優勢模型,包括差異化 (Differentiation)、成本領導(Cost Leadership)與專注(Focus)三大策略。差異化即是產品與服務差異化,強調在品質提升;成本領導著重在營運流程改善,強調在成本降低;專注強調資源集中,專注於品質差異化或是專注於成本降低。若要競爭致勝,唯有從波特五力分析中,掌握差異化、成本領導與專注方能成真。
在產品行銷上,先前我們亦討論過【BCG矩陣與產品佈局思考】與【GE McKinsey矩陣與其延伸思考】。基本上,BCG矩陣與GE McKinsey矩陣即是從企業在整個產業競爭環節上,擬定產品組合行銷策略思考與方向布局。此外,施振榮於1992年所提出之微笑曲現(Smiling Curve)亦是一重要實證策略觀點,往微笑曲線兩端,包括左端研發與右端品牌行銷方式提升價值不二法門,見【鴻海善用『專利策略』布局微笑曲線左半端!】一文討論。
除了上述策略擬定討論外,文獻[3]一文也討論企業管理常見企業整體成長策略,包括密集式成長(Intensive Growth)、整合式成長(Integrative growth)及多角化(diversification)成長等策略。若進一步區分其成長模式又可進一步區分如表一,包括市場滲透(Market Penetration)、市場開發(Market Development)、產品開發(Product Develop)、向前整合(Forward Integration)、向後整合(Backward Integration)、水平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相關多角化(Related Diversification)、同源多角化(Concentric Diversification)、非相關多角化(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等。
表一、企業成長策略與模式
策略 | 密集式成長 | 整合式成長 | 多角化 |
模式 |
|
|
|
Source: 萬能科技大學(2008)。第三章策略行銷: 行銷在策略規劃的角色。 |
從上面不同類型策略議題討論,可以看出策略與企業所面臨問題息息相關。先有問題,擬定目標,方有策略。換言之,成長問題有成長策略,環境威脅問題有處理威脅策略、技術取得問題有技術成長策略,行銷問題有行銷策略,專利問題與專利策略等。
基於此,SWOT分析後的第一種策略擬定思維,如圖一所示(可稱為單獨策略),包括機會追尋策略、威脅避險策略、優勢強化策略與劣勢防守策略等。至於其操作方法即是將原SWOT分析矩陣展開,依權重(Weight)設定篩選關鍵因素,例如前三項之機會(O)、威脅(T)、優勢(S)與劣勢(W)等。之後,再重新排序上述12種策略議題,依新篩選主軸(Filter)重新擬定或抽象化五項主要策略議題,以形成SWOT分析之策略擬定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