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品牌從出生到成熟,每一階段都需要與消費者溝通,在沒有廣告的奧援下,於是培養出「巧婦能為無米之炊」的行銷能力-其中之一就是事件行銷。
事件行銷並沒有辦法完全取代廣告的功能,但在品牌年輕化、知名度及好感度的經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雖然不支用廣告費,若要執行一個成功的事件行銷,仍必須動用眾多的人力與物力,所以也必需審慎評估,才能確保每一分錢的投入都有價值。
我在聽取事件行銷的idea時,腦海中時時都存有五個標準,且用這五個標準來做為事件行銷的扣門磚:相關性、創新性、話題性、簡單、誘因。
相關性有三個角度,即事件議題要與品牌相關、產品相關或對象相關。品牌相關指的是要與品牌定位的內涵有關,如王品在高鐵「送玫瑰把愛傳出去」,藉著一朵玫瑰請大家關心身邊的人,與「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的品牌精神有關;產品相關指的是活動的內容要與所販賣的產品有關,如捷安特的「京騎滬動」除了與品牌精神「探索的熱情」有關,也與自行車有關;對象相關指的是事件的參與者或關心者,是產品的消費對象或潛在消費對象,事實上很多事件的參與者並非原來的消費對象,而是為活動所提供的誘因而來,然而透過事件參與者把口碑散播出去,以及媒體報導讓社會大眾知道,進而建立品牌知名度及好感度,所以媒體也是事件的對象之一。
創新性是議題內容要有原創性,不能炒冷飯,否則年輕人會認為是「老梗」,品牌好感度就會降低,無法替品牌注入活力,失去小兵立大功的機會。
話題性就是議題選擇要有「亮點」,有亮點才能抓住社會大眾的目光,及引起媒體的報導。話題有時是借力使力,有時無中生有。例如血庫缺血,號召全民響應捐血,便是借力使力;在全台高鐵站「送玫瑰把愛傳出去」,便是自行創造。
簡單就是活動設計符合活動容易執行、消費者容易參與。太過複雜的活動很難執行,甚至有風險。校外教學活動也是一種事件,如發動百位幼稚園的小朋友學烹飪,可能有話題,但是小朋友進廚房可能也有很高的風險及執行難度。另一方面,往往有些活動idea很好,卻把它說得很複雜,消費者要花很多時間才能理解參加的方法,自然興趣缺缺,最好一句標語就能讓消費者看懂如何參與活動,如「一人一書到離島」。
誘因就是提供優惠給參加者,提昇參與意願。活動有分成消費者活動或非消費者活動,如果是消費者的活動,提供誘因是不可少的。
行銷人常說:好的idea滿街都是,但是符合策略的idea寥寥無幾。如果能夠掌握以上五個觀點評估事件行銷,就有機會產出符合品牌定位的big idea,大大增加行銷活動的成功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