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2010年05月24日
不管投機的存在有多少理由,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它無疑弊大於利,特定條件下的投機往往直接成為摧殘經濟的殺手。頻頻發生的投機行為將嚴重加劇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近來,一波又一波的投機風潮引起了大家的高度警覺:一線城市的房產投機剛剛受到打壓,眼下大量投機資金就開始轉向二、三線城市炒房;大蒜、綠豆等也遭游資爆炒,價格飆升到了驚人的程度。頻頻發生的投機行為將嚴重加劇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投機往往是摧殘經濟的直接殺手
投機是市場經濟環境中生出的一個怪胎。由於市場存在不確定性和民間財富分配不均衡,投機就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生生不息。不管投機的存在有多少理由,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它無疑弊大於利,特定條件下的投機往往直接成為摧殘經濟的殺手。歷史上著名的“鬱金香投機”,直接導致荷蘭這個歐洲曾經最為富庶的國家走向衰落和發展長期停滯。至今沒有結束的這場金融危機,也是由美國金融資本家在貪婪驅使下大肆投機而引爆的,投機之禍,殃及全球。
我國目前仍然處在市場經濟發育時期,某些方面、某些時候難免出現供求不平衡,甚至發生嚴重的供求失衡,這是投機產生的客觀原因;改革開放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漸漸積累了相當數量的錢財,匯成規模驚人的游動資本,這是投機頻現的重要條件。投機成風,給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將造成日益明顯和深重的危害。
首先,投機加劇市場失衡。投機者總是囤積居奇,越是市場上短缺的商品,越是想方設法搶占控制,以拉大供求失衡的程度、拉長供求失衡的持續時間。當一種商品成為投機對象,通常短期內價格暴漲,發出錯誤的市場信號,使社會生產資源過多地流向某些局部的生產領域。當投機泡沫破滅,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供求平衡恢復時,已造成重大的資源浪費。
投機的人越多,辦實業做實事的人越少
其次,投機加大利益衝突。投機行為往往是典型的“為富不仁”:利用佔有充裕資本的優勢搶購商品,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而是要從真正有需求的他人身上榨取錢財。現實中,利益受損者主要是相對弱勢的群體,炒房就是一個有說服力的例子。投機,已經成為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一個重要原因,使社會矛盾更趨尖銳。
再次,投機銷蝕民族精神。投機者不做實事不創造真實的財富。投機賺到的錢越多,在社會上造成的示範效應越有害;投機的人越多,辦實業做實事的人就會越少。中華民族向來崇尚勤勞實幹,不幸投機風潮正在侵蝕民族精神。比如,溫州人一直給人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好印象,近些年卻有“溫州炒房團”頻頻出沒各地且頻頻被媒體曝光,這實在是一個不祥的信號。
要優化製度,把民間資本引向實業強國
有人說,中國人天生“賭性”強,所以投機容易成風。我看這種說法沒有道理。其實,是否會出現嚴重的炒作之風,炒什麼、炒到什麼程度,也是由制度安排決定的。比如德國人不炒房,炒股者的比例相當小,民眾普遍崇尚實業,這與德國的製度和管理密切相關。現在,我們應當特別重視優化製度安排,以切實遏制投機衝動。
——一方面要打壓投機利潤,大力完善稅收等製度,對投機獲利課以重稅,以避免在比較利益下投機風行。另一方面,要為興辦實業創造更好的環境,讓搞實業、搞研發、搞創新成為最可靠、最有效的致富途徑,把民間資本引向實業強國。
——加強政府必要的監管,壓縮投機的空間。關係到民生的一些重要商品,如住房和日常食品等,政府理應限製或禁止投機。當自然災害等造成一些商品供求緊張時,政府應當適時對價格和交易行為進行干預乃至直接管制,保障市場平穩、民生無憂。
——在鼓勵公眾合理追求財富的過程中,要通過文化建設、道德建設,倡導培育正確的財富觀、人生觀,社會輿論要對投機暴利行為作有力的針砭,努力改變一段時間以來“不問財富來源、只看財富多少”的不良社會風氣,激勵和重塑勤勞實幹的民族精神。
(作者為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主任、教授、博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