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抽樣調查統計顯示,一季度國內旅游接待5.6億人次、旅游收入2834億元,同比增長9.4%、12.9%。溫家寶總理4月中旬在聽取海南省工作匯報時,強調指出“發展旅游業和旅游消費意義重大”,并進而充分肯定說,“在當前金融危機直接影響外部需求、造成我國出口下降的情況下,加快發展旅游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王岐山副總理在視察安徽黃山旅游時,也著重指出,“在當前應對危機、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方面,旅游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是哪些原因和措施的支撐贏得了今天的這種局面?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我國經濟和旅游業發展堅實基礎;二是中央果斷采取的應對金融危機的正確決策和旅游全行業的主動貫徹落實;三是旅游產業抗御災害性影響的特有韌性和拉動內需的強大功能。除此之外,及時采取的刺激旅游消費的多種舉措,在短時間內也發揮了較快見效的重要作用。
但同時也應注意到,刺激旅游消費空間有限,基礎性約束短時難破解。因此,擴大消費需首先培育市場,釋放旅游潛能要開闊思路。
充分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最大限度地拉動社會消費,是旅游業一項長期的發展任務。而刺激性措施作為權宜之策,只能是應急性、暫時性和階段性的。理性地看,擴大旅游消費還必須從長計議,如切實提升和鞏固旅游產業戰略性地位,大力開發對應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努力推動落實職工帶薪休假,積極引導旅游建設和項目投資,主動加強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加大向公眾宣傳擴大旅游消費的意義。
□高舜禮
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降臨我國,使年初以來本已遭受了南方雨雪冰凍災害侵襲、局部地區突發性事件影響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難的旅游業更是雪上加霜。旅游全行業都在思索,能否找到一個靈巧的支點,勒住旅游市場下滑的韁繩,拉起日見萎頓的旅游市場?
如今半年過去了,我國旅游市場情況如何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抽樣調查統計顯示,一季度國內旅游接待5.6億人次、旅游收入2834億元,同比增長9.4%、12.9%。因此,溫家寶總理4月中旬在聽取海南省工作匯報時,強調指出“發展旅游業和旅游消費意義重大”,并進而充分肯定說,“在當前金融危機直接影響外部需求、造成我國出口下降的情況下,加快發展旅游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王岐山副總理在視察安徽黃山旅游時,也著重指出,“在當前應對危機、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方面,旅游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是哪些原因和措施的支撐贏得了今天的這種局面?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我國經濟和旅游業發展堅實基礎;二是中央果斷采取的應對金融危機的正確決策和旅游全行業的主動貫徹落實;三是旅游產業抗御災害性影響的特有韌性和拉動內需的強大功能。除此之外,及時采取的刺激旅游消費的多種舉措,在短時間內也發揮了較快見效的重要作用。
如今半年過去了,我國旅游市場情況如何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抽樣調查統計顯示,一季度國內旅游接待5.6億人次、旅游收入2834億元,同比增長9.4%、12.9%。因此,溫家寶總理4月中旬在聽取海南省工作匯報時,強調指出“發展旅游業和旅游消費意義重大”,并進而充分肯定說,“在當前金融危機直接影響外部需求、造成我國出口下降的情況下,加快發展旅游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王岐山副總理在視察安徽黃山旅游時,也著重指出,“在當前應對危機、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方面,旅游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是哪些原因和措施的支撐贏得了今天的這種局面?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我國經濟和旅游業發展堅實基礎;二是中央果斷采取的應對金融危機的正確決策和旅游全行業的主動貫徹落實;三是旅游產業抗御災害性影響的特有韌性和拉動內需的強大功能。除此之外,及時采取的刺激旅游消費的多種舉措,在短時間內也發揮了較快見效的重要作用。
刺激旅游消費舉措已初見成效 潛在或衍生性影響需加以關注
縱觀我國旅游業30年的發展歷程,由刺激性因素而導致的階段性加速發展,并非絕無僅有的個案。
改革開放之初,入境旅游飛速攀升,主要源于國門初開時對海外游客的神秘感召力;1988年以后,臺灣同胞赴大陸旅游猛增,主要源于臺灣當局放松了對老兵赴大陸探親限制;1997年以后,我國居民出境旅游大幅增長,主要源于放寬了出境旅游的政策限制;2000年以后,我國大眾旅游“井噴式”增長,主要源于法定假日增加和“黃金周”式的放假安排。上述因素,對旅游市場都產生了明顯刺激,起到了“撬動性”、“提升性”作用,把旅游接待規模提升到一個新水平。但應該指出,對旅游行業來說,這些刺激性因素大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屬于“天上掉餡餅”的發展機遇,而不是自行組織實施的“人工降雨”,由此激發的一輪又一輪的旅游消費增長,業內有人曾稱其為“機緣性”增長。
這次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沒有巧遇外來刺激性因素的機緣,但旅游行業主動探索、嘗試采取了一些刺激旅游消費的措施,也收到了較快見效的效果。一季度國內旅游取得的接待業績,就有這些措施所發揮的作用。
旅游行業自發采取的刺激性舉措,與外來的刺激性因素相比,雖都有較快和明顯見效的特點,但也有與之所不同之處:一是在目的上,行業自發采取的刺激性措施,明確指向為拉動和擴大旅游消費;二是決策上,主要是由旅游部門或其主管領導,決策相對較快;三是在對象上,直接面向旅游者,而不考慮其他對象。
回顧半年多來的應對金融危機之舉,包括國家、地方和企業層面的,通過梳理各地各種應對性的措施,研究長江三角洲部分城市發行旅游券,跟蹤清明、“五一”、端午假日旅游市場,按照我們對刺激旅游消費舉措的界定,僅有一部分屬于這個范圍,即價格打折、發放旅游券、推出旅游優惠套餐等讓利,涉及了旅游景區門票、飯店房價、旅游線路套票、旅游餐飲優惠等,它們中相當一些是倚靠了地方財政補貼(門票打折、旅游券、獎勵旅行社等),市縣旅游局扮演了推動、組織或運作的角色,基礎性作用的發揮還是企業讓利和地方財政支持。
除此以外,無論是促進市場恢復的長效性措施,還是扶持旅游企業經營的保障性舉措,都不屬于刺激性舉措的范疇,例如,暫退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減免企業稅費、加強宣傳促銷、鼓勵旅游投資等;又如,像吉林、山東、湖北、重慶、安徽、陜西、貴州、寧夏等省區,由財政出資對旅游企業的以獎代補等。
縱觀我國旅游業30年的發展歷程,由刺激性因素而導致的階段性加速發展,并非絕無僅有的個案。
改革開放之初,入境旅游飛速攀升,主要源于國門初開時對海外游客的神秘感召力;1988年以后,臺灣同胞赴大陸旅游猛增,主要源于臺灣當局放松了對老兵赴大陸探親限制;1997年以后,我國居民出境旅游大幅增長,主要源于放寬了出境旅游的政策限制;2000年以后,我國大眾旅游“井噴式”增長,主要源于法定假日增加和“黃金周”式的放假安排。上述因素,對旅游市場都產生了明顯刺激,起到了“撬動性”、“提升性”作用,把旅游接待規模提升到一個新水平。但應該指出,對旅游行業來說,這些刺激性因素大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屬于“天上掉餡餅”的發展機遇,而不是自行組織實施的“人工降雨”,由此激發的一輪又一輪的旅游消費增長,業內有人曾稱其為“機緣性”增長。
這次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沒有巧遇外來刺激性因素的機緣,但旅游行業主動探索、嘗試采取了一些刺激旅游消費的措施,也收到了較快見效的效果。一季度國內旅游取得的接待業績,就有這些措施所發揮的作用。
旅游行業自發采取的刺激性舉措,與外來的刺激性因素相比,雖都有較快和明顯見效的特點,但也有與之所不同之處:一是在目的上,行業自發采取的刺激性措施,明確指向為拉動和擴大旅游消費;二是決策上,主要是由旅游部門或其主管領導,決策相對較快;三是在對象上,直接面向旅游者,而不考慮其他對象。
回顧半年多來的應對金融危機之舉,包括國家、地方和企業層面的,通過梳理各地各種應對性的措施,研究長江三角洲部分城市發行旅游券,跟蹤清明、“五一”、端午假日旅游市場,按照我們對刺激旅游消費舉措的界定,僅有一部分屬于這個范圍,即價格打折、發放旅游券、推出旅游優惠套餐等讓利,涉及了旅游景區門票、飯店房價、旅游線路套票、旅游餐飲優惠等,它們中相當一些是倚靠了地方財政補貼(門票打折、旅游券、獎勵旅行社等),市縣旅游局扮演了推動、組織或運作的角色,基礎性作用的發揮還是企業讓利和地方財政支持。
除此以外,無論是促進市場恢復的長效性措施,還是扶持旅游企業經營的保障性舉措,都不屬于刺激性舉措的范疇,例如,暫退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減免企業稅費、加強宣傳促銷、鼓勵旅游投資等;又如,像吉林、山東、湖北、重慶、安徽、陜西、貴州、寧夏等省區,由財政出資對旅游企業的以獎代補等。
總的來看,2008年末以來,刺激旅游消費舉措與應對金融危機影響的其他措施多管齊下,收到了初步的明顯成效:
———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氣
一些地方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旅游宣傳促銷攻勢,若干城市蜂擁而起發放各類旅游券(僅長江三角洲地區,首期發放金額超過10億元),經媒體廣泛宣傳報道,產生了強烈社會反響,廣大市民看到了地方政府傾力“救市”的決心,提振了克服金融危機影響的信心,也相應激發了出游意愿。
———保持了國內旅游增勢,穩定了基本旅游市場 在刺激旅游消費措施的推動下,全國國內旅游一季度仍接待5.6億人次、收入28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4%、12.9%。清明、“五一”、端午3個3天假日,各地城郊游、短途游頻現高峰。杭州一季度接待和收入同比增長8.4%和12.3%,西溪濕地公園清明節期間接待6.6萬人次,同比增長5倍多;南京市1至6月旅游接待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國內游的持續較快增長,對穩定全國旅游市場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拉動了相關產業,擴大了國內需求 經濟學界分析認為,一季度我國經濟能夠保住6.1%的增長,消費的貢獻率超過70%,主要因素一是有春節傳統的消費高峰,二是中央啟動的“家電下鄉”政策和各地采取的多種刺激消費措施。其中,旅游刺激消費應是重要的一部分,例如:杭州發放了1.5億元旅游券,規定與現金配套使用比例為1?4,最初設想以30%-40%回收率測算,可帶動10億元旅游收入,而一季度據實測算,拉動效應為1?28.9,遠超過當初測算;南京市發放的鄉村旅游券,規定與現金使用之比為1?1,據市旅游局估算,2000萬元的旅游券,大致實際拉動2億元的消費市場。旅游消費的有效擴展,直接為民航、鐵路、公路、住宿等提供了客源,也保住了一大批人員的就業崗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凸顯了旅游發展的特殊重要意義 2008年年底以來,國內旅游遇“冷”不冷,熱點頻現:有國民休閑計劃在廣東、浙江等省的先行先試,有“五一”黃金周恢復的爭論,有設立“中國旅游日”的倡議,有對旅游券的圍堵瘋搶,客觀上都發揮了刺激旅游消費的作用,使旅游消費像“家電下鄉”等一樣,成為眼下拉動內需最活躍、最有效的領域。因此,溫家寶總理評價說,在當前形勢下,“加快發展旅游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拉動了旅游市場預期,托舉了旅游投資小高潮
2008年下半年以來,新增中央投資和旅游發展資金12.86億元,超過了“十一五”前兩年旅游國債和旅游發展資金的總和(12.84億元),各級財政也增加了配套性投入,估計總額將超過30億元。北京、河北、四川、山西、湖南等省市,把“加大旅游投資”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點;云南、江西、重慶、貴州等省市,出臺了推動旅游投資、旅游重大項目建設的政策性文件,形成了全國旅游投資的一個小高潮。這既是各地持續重視旅游業發展與中央加大投資、擴大內需政策相互疊加的結果,也是與刺激旅游消費措施所營造的旅游市場“繁榮”相關聯的。
———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氣
一些地方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旅游宣傳促銷攻勢,若干城市蜂擁而起發放各類旅游券(僅長江三角洲地區,首期發放金額超過10億元),經媒體廣泛宣傳報道,產生了強烈社會反響,廣大市民看到了地方政府傾力“救市”的決心,提振了克服金融危機影響的信心,也相應激發了出游意愿。
———保持了國內旅游增勢,穩定了基本旅游市場 在刺激旅游消費措施的推動下,全國國內旅游一季度仍接待5.6億人次、收入28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4%、12.9%。清明、“五一”、端午3個3天假日,各地城郊游、短途游頻現高峰。杭州一季度接待和收入同比增長8.4%和12.3%,西溪濕地公園清明節期間接待6.6萬人次,同比增長5倍多;南京市1至6月旅游接待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國內游的持續較快增長,對穩定全國旅游市場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拉動了相關產業,擴大了國內需求 經濟學界分析認為,一季度我國經濟能夠保住6.1%的增長,消費的貢獻率超過70%,主要因素一是有春節傳統的消費高峰,二是中央啟動的“家電下鄉”政策和各地采取的多種刺激消費措施。其中,旅游刺激消費應是重要的一部分,例如:杭州發放了1.5億元旅游券,規定與現金配套使用比例為1?4,最初設想以30%-40%回收率測算,可帶動10億元旅游收入,而一季度據實測算,拉動效應為1?28.9,遠超過當初測算;南京市發放的鄉村旅游券,規定與現金使用之比為1?1,據市旅游局估算,2000萬元的旅游券,大致實際拉動2億元的消費市場。旅游消費的有效擴展,直接為民航、鐵路、公路、住宿等提供了客源,也保住了一大批人員的就業崗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凸顯了旅游發展的特殊重要意義 2008年年底以來,國內旅游遇“冷”不冷,熱點頻現:有國民休閑計劃在廣東、浙江等省的先行先試,有“五一”黃金周恢復的爭論,有設立“中國旅游日”的倡議,有對旅游券的圍堵瘋搶,客觀上都發揮了刺激旅游消費的作用,使旅游消費像“家電下鄉”等一樣,成為眼下拉動內需最活躍、最有效的領域。因此,溫家寶總理評價說,在當前形勢下,“加快發展旅游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拉動了旅游市場預期,托舉了旅游投資小高潮
2008年下半年以來,新增中央投資和旅游發展資金12.86億元,超過了“十一五”前兩年旅游國債和旅游發展資金的總和(12.84億元),各級財政也增加了配套性投入,估計總額將超過30億元。北京、河北、四川、山西、湖南等省市,把“加大旅游投資”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點;云南、江西、重慶、貴州等省市,出臺了推動旅游投資、旅游重大項目建設的政策性文件,形成了全國旅游投資的一個小高潮。這既是各地持續重視旅游業發展與中央加大投資、擴大內需政策相互疊加的結果,也是與刺激旅游消費措施所營造的旅游市場“繁榮”相關聯的。
但從全行業和旅游發展的宏觀層面看,在刺激旅游消費措施的作用下,也直接產生或間接衍生了一些值得關注的跡象:
一是刺激性措施對低收入群體和“大旅游”領域作用有限 旅游消費雖日益成為城鄉居民的生活必需,但在輕重排序上處于傳統“日常開銷”之后,對于相當多的低收入群體來說(失業、待業、下崗、吃低保、農民),旅游往往是最先被“儉省”的對象。而對于以商務、公務、會展、宗教、探親、修學等為目的的出游者,刺激性措施大多在“順道旅游”中發揮作用,而難以起到“根本性”的推動作用。
二是東中西部旅游業增幅拉開距離 據國家旅游局對“五一”假日旅游的監測,東中西部之間旅游接待和收入增幅已拉開差距。東部地區受監測的46個景區(點)接待游客469萬人次,同比增長15.2%,門票收入1.8882億元,同比增長14.0%;中部地區受監測的21個景區(點)接待游客127萬人次,同比增長6.7%,門票收入6731萬元,同比增長5.5%;西部地區受監測的23個景區(點)接待游客94萬人次,同比下降5.9%,門票收入3538萬元,同比下降1.2%。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五一”假期縮短,限制了東部客源出游半徑;其二,東部地區刺激旅游消費措施見效,加劇了對中西部地區的客源競爭;其三,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較低,單靠當地客源難以做旺旅游市場。
三是“小旅游”(以觀光度假為目的)收入增幅與接待增幅的“剪刀差”可能趨小 自1993年開始對國內旅游進行抽樣調查以來,除了2002年、2003年,其他年份國內旅游收入增幅均高于接待增幅,而今年以來,從旅游景區、飯店和一些地方報告的節假日旅游情況看,旅游收入增幅與接待增幅的“剪刀差”有所縮小,個別地方甚至出現“倒置”現象。
據統計,一季度城鎮居民出游人均花費同比下降15.4%,而出游人數同比增長34.6%。入境旅游1至4月累計,接待人數4178.50萬人次,同比下降4.75%,旅游(外匯)收入121.83億美元,同比下降13.94%。
導致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旅游價格下降。這種苗頭才剛顯露,尚需進一步跟蹤觀察。如果僅是短期的暫時性現象,那可能是金融危機影響及其應對措施所致,但如果繼續有所擴展或蔓延,則應從旅游發展方式上加以思考。
一是刺激性措施對低收入群體和“大旅游”領域作用有限 旅游消費雖日益成為城鄉居民的生活必需,但在輕重排序上處于傳統“日常開銷”之后,對于相當多的低收入群體來說(失業、待業、下崗、吃低保、農民),旅游往往是最先被“儉省”的對象。而對于以商務、公務、會展、宗教、探親、修學等為目的的出游者,刺激性措施大多在“順道旅游”中發揮作用,而難以起到“根本性”的推動作用。
二是東中西部旅游業增幅拉開距離 據國家旅游局對“五一”假日旅游的監測,東中西部之間旅游接待和收入增幅已拉開差距。東部地區受監測的46個景區(點)接待游客469萬人次,同比增長15.2%,門票收入1.8882億元,同比增長14.0%;中部地區受監測的21個景區(點)接待游客127萬人次,同比增長6.7%,門票收入6731萬元,同比增長5.5%;西部地區受監測的23個景區(點)接待游客94萬人次,同比下降5.9%,門票收入3538萬元,同比下降1.2%。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五一”假期縮短,限制了東部客源出游半徑;其二,東部地區刺激旅游消費措施見效,加劇了對中西部地區的客源競爭;其三,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較低,單靠當地客源難以做旺旅游市場。
三是“小旅游”(以觀光度假為目的)收入增幅與接待增幅的“剪刀差”可能趨小 自1993年開始對國內旅游進行抽樣調查以來,除了2002年、2003年,其他年份國內旅游收入增幅均高于接待增幅,而今年以來,從旅游景區、飯店和一些地方報告的節假日旅游情況看,旅游收入增幅與接待增幅的“剪刀差”有所縮小,個別地方甚至出現“倒置”現象。
據統計,一季度城鎮居民出游人均花費同比下降15.4%,而出游人數同比增長34.6%。入境旅游1至4月累計,接待人數4178.50萬人次,同比下降4.75%,旅游(外匯)收入121.83億美元,同比下降13.94%。
導致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旅游價格下降。這種苗頭才剛顯露,尚需進一步跟蹤觀察。如果僅是短期的暫時性現象,那可能是金融危機影響及其應對措施所致,但如果繼續有所擴展或蔓延,則應從旅游發展方式上加以思考。
刺激旅游消費空間有限 基礎性約束短時難破解
在當前加快發展旅游業被認為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形勢下,全行業、全社會都熱切期盼充分挖掘和釋放旅游消費潛力。
能否通過加大刺激旅游消費力度,進一步釋放旅游消費潛能,進而更好地發揮拉動內需的作用,也是業內外人士都在思考的問題。
立足于刺激性措施快速見效的基本特征,分析判斷下半年旅游消費釋放的前景,明顯利好的因素是假日假期較多,即暑期、中秋和“十一”黃金周,都是傳統的出游旺季,有利于增加和擴大旅游消費。加之金融危機影響有可能陸續減緩,市場信心有可能進一步提振,旅游消費便有可能繼續擴展。
但同時也要看到,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經濟景氣和市場氛圍需要逐步回暖和復蘇,刺激旅游消費的措施也不是一抓就靈,因此,還應充分認識各種潛在性困難。
———從影響擴大消費的基本因素看,難有快速利好的消息
按照經濟學的基本觀點,擴大居民個人消費的關鍵有三條,一是增加居民收入性消費,二是鼓勵信貸性消費,三是增加預期性消費。只有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才敢消費、能消費;只有降低利率,完善信貸性消費的制度環境,居民才敢貸款消費;只有增加居民的利好預期,既讓居民對未來經濟增長充滿信心,又讓居民減少對自身社會保障和公共消費需求(醫療、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后顧之憂,才能增加當期的消費。
杭州、南京發放的“旅游券”、北京發放的“旅游一卡通”、廣東發放的“自游通卡”等刺激旅游消費的措施,客觀上增加了居民旅游開支的含金量,相當于提高了居民收入,但畢竟都是地域性的,推而廣之有些難度;
從全國來看,一季度全國信貸增加了4.58萬億,占全年計劃的90%以上,流向主要是投資、股市和房市。雖然也有少量貸款流向了旅游投資,但主要是旅游項目建設,要取得成效需要一定周期;
從國人傳統的消費習慣看,貸款直接用于旅游消費的,所占比重應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且短期內信貸旅游也很難有大的增長。
因此,期望居民旅游消費短期內有突破性的擴大,理論上難以獲得支撐,實踐上也不大可能成為普遍現象。
———從國家層面看,出臺刺激旅游消費措施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旅游業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發揮的獨特作用雖受到充分肯定,但從目前一些跡象看,出臺類似“家電下鄉”計劃、鼓勵城市居民家用電器“以舊換新”之類的旅游消費新政有較大難度。
旅游券雖已在東南沿海一些城市發放,并取得了較明顯效果,但把它上升為全國性的一項政策,由中央財政補貼可能性不大。
原因不是中央和相關部門不重視,也不是旅游業拉動內需作用還不夠不突出,而是傳統觀念的影響、操作手段上的難度,都制約著有關方面作出這種決策,例如,旅游者與農民雖同為消費者,但社會輿論更重視和顧及農民利益,補貼農民可以,補貼旅游者就難獲得理解,至今還有人認為旅游“可有可無”,旅游行為是“吃飽了撐的”;下鄉的家電是有形的商品,旅游消費則是無形的服務,補貼與扶持的操作難度大不一樣;再者,有關生產性消費與服務性消費的理論劃分,在一些部門的決策者心目中,選擇的天平一直偏重于生產性消費,而旅游是被劃為服務性消費的。
———現有優惠讓利的刺激性措施,在更廣范圍見效有一些難度
經濟界人士分析認為,一季度我國經濟6.1%的增長,其主要促進因素一是靠春節傳統的消費高峰和各級政府刺激消費的補貼政策;二是來自于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政府貼補和信貸寬松都是暫時性的。
對旅游業來說,有些城市發放旅游券已進入二期,也不斷有其他城市陸續跟進發放,當這一現象在一定區域呈普遍化,刺激性效應便隨之減弱。
同時,由于這類措施需要以財力支撐或協作讓利為后盾,對中西部地區來說,不但不具備這種條件,甚至成為這種刺激性措施所衍生后果的競爭失利者。
站在全國的角度看,對由刺激性措施所引發的不同地區間的旅游消費升跌損益,雖難以作出較全面準確的估測,但基本可以感受到,刺激性措施所能釋放的旅游消費潛力不是無限的,可持續的長效性效果也很難取得。
在當前加快發展旅游業被認為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形勢下,全行業、全社會都熱切期盼充分挖掘和釋放旅游消費潛力。
能否通過加大刺激旅游消費力度,進一步釋放旅游消費潛能,進而更好地發揮拉動內需的作用,也是業內外人士都在思考的問題。
立足于刺激性措施快速見效的基本特征,分析判斷下半年旅游消費釋放的前景,明顯利好的因素是假日假期較多,即暑期、中秋和“十一”黃金周,都是傳統的出游旺季,有利于增加和擴大旅游消費。加之金融危機影響有可能陸續減緩,市場信心有可能進一步提振,旅游消費便有可能繼續擴展。
但同時也要看到,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經濟景氣和市場氛圍需要逐步回暖和復蘇,刺激旅游消費的措施也不是一抓就靈,因此,還應充分認識各種潛在性困難。
———從影響擴大消費的基本因素看,難有快速利好的消息
按照經濟學的基本觀點,擴大居民個人消費的關鍵有三條,一是增加居民收入性消費,二是鼓勵信貸性消費,三是增加預期性消費。只有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才敢消費、能消費;只有降低利率,完善信貸性消費的制度環境,居民才敢貸款消費;只有增加居民的利好預期,既讓居民對未來經濟增長充滿信心,又讓居民減少對自身社會保障和公共消費需求(醫療、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后顧之憂,才能增加當期的消費。
杭州、南京發放的“旅游券”、北京發放的“旅游一卡通”、廣東發放的“自游通卡”等刺激旅游消費的措施,客觀上增加了居民旅游開支的含金量,相當于提高了居民收入,但畢竟都是地域性的,推而廣之有些難度;
從全國來看,一季度全國信貸增加了4.58萬億,占全年計劃的90%以上,流向主要是投資、股市和房市。雖然也有少量貸款流向了旅游投資,但主要是旅游項目建設,要取得成效需要一定周期;
從國人傳統的消費習慣看,貸款直接用于旅游消費的,所占比重應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且短期內信貸旅游也很難有大的增長。
因此,期望居民旅游消費短期內有突破性的擴大,理論上難以獲得支撐,實踐上也不大可能成為普遍現象。
———從國家層面看,出臺刺激旅游消費措施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旅游業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發揮的獨特作用雖受到充分肯定,但從目前一些跡象看,出臺類似“家電下鄉”計劃、鼓勵城市居民家用電器“以舊換新”之類的旅游消費新政有較大難度。
旅游券雖已在東南沿海一些城市發放,并取得了較明顯效果,但把它上升為全國性的一項政策,由中央財政補貼可能性不大。
原因不是中央和相關部門不重視,也不是旅游業拉動內需作用還不夠不突出,而是傳統觀念的影響、操作手段上的難度,都制約著有關方面作出這種決策,例如,旅游者與農民雖同為消費者,但社會輿論更重視和顧及農民利益,補貼農民可以,補貼旅游者就難獲得理解,至今還有人認為旅游“可有可無”,旅游行為是“吃飽了撐的”;下鄉的家電是有形的商品,旅游消費則是無形的服務,補貼與扶持的操作難度大不一樣;再者,有關生產性消費與服務性消費的理論劃分,在一些部門的決策者心目中,選擇的天平一直偏重于生產性消費,而旅游是被劃為服務性消費的。
———現有優惠讓利的刺激性措施,在更廣范圍見效有一些難度
經濟界人士分析認為,一季度我國經濟6.1%的增長,其主要促進因素一是靠春節傳統的消費高峰和各級政府刺激消費的補貼政策;二是來自于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政府貼補和信貸寬松都是暫時性的。
對旅游業來說,有些城市發放旅游券已進入二期,也不斷有其他城市陸續跟進發放,當這一現象在一定區域呈普遍化,刺激性效應便隨之減弱。
同時,由于這類措施需要以財力支撐或協作讓利為后盾,對中西部地區來說,不但不具備這種條件,甚至成為這種刺激性措施所衍生后果的競爭失利者。
站在全國的角度看,對由刺激性措施所引發的不同地區間的旅游消費升跌損益,雖難以作出較全面準確的估測,但基本可以感受到,刺激性措施所能釋放的旅游消費潛力不是無限的,可持續的長效性效果也很難取得。
擴大消費需首先培育市場 釋放旅游潛能要開闊思路
充分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最大限度地拉動社會消費,是旅游業一項長期的發展任務。而刺激性措施作為權宜之策,只能是應急性、暫時性和階段性的。理性地看,擴大旅游消費還必須從長計議。旅游業拉動社會消費的程度,取決于旅游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旅游業能否發揮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作用,則主要體現于旅游在GDP中、在服務業中、在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在這方面,近些年旅游業所占比重的變化,應該引起業界的進一步關注:
一是旅游相當于GDP的比重自2003年以后出現下降 2002年,旅游業相當于GDP比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的5.44%,之后便開始下滑,2003年為4.18%,2004年為5.01%,2005年為4.22%;2006年為4.27%;2007年為4.44%。
二是旅游總收入相當于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自2005年以后出現下滑 2004年最高曾達到15.77%,2005年下降為10.47%,2006年為10.80%,2007年為11.37%。
三是旅游創匯相當于服務貿易出口的比重自2002年逐年下跌 2001年最高曾達到54.1%,2002年為51.8%,2003年為37.5%,2004年為41.5%,2005年為39.6%,2006年為37.1%,2007年為33.0%。
這三項指標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旅游業的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國民經濟、服務業、服務貿易總額的快速擴大等。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這些已呈趨向性的下滑現象,如要遏止跌勢、止跌回穩,甚至逐步轉跌為升,恐怕單憑一些刺激性措施難以奏效,還必須有長期的、戰略性的擴大旅游消費的工作部署。
充分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最大限度地拉動社會消費,是旅游業一項長期的發展任務。而刺激性措施作為權宜之策,只能是應急性、暫時性和階段性的。理性地看,擴大旅游消費還必須從長計議。旅游業拉動社會消費的程度,取決于旅游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旅游業能否發揮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作用,則主要體現于旅游在GDP中、在服務業中、在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在這方面,近些年旅游業所占比重的變化,應該引起業界的進一步關注:
一是旅游相當于GDP的比重自2003年以后出現下降 2002年,旅游業相當于GDP比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的5.44%,之后便開始下滑,2003年為4.18%,2004年為5.01%,2005年為4.22%;2006年為4.27%;2007年為4.44%。
二是旅游總收入相當于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自2005年以后出現下滑 2004年最高曾達到15.77%,2005年下降為10.47%,2006年為10.80%,2007年為11.37%。
三是旅游創匯相當于服務貿易出口的比重自2002年逐年下跌 2001年最高曾達到54.1%,2002年為51.8%,2003年為37.5%,2004年為41.5%,2005年為39.6%,2006年為37.1%,2007年為33.0%。
這三項指標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旅游業的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國民經濟、服務業、服務貿易總額的快速擴大等。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這些已呈趨向性的下滑現象,如要遏止跌勢、止跌回穩,甚至逐步轉跌為升,恐怕單憑一些刺激性措施難以奏效,還必須有長期的、戰略性的擴大旅游消費的工作部署。
———切實提升和鞏固旅游產業戰略性地位
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是長期的和戰略性的,而不是某一特定時段的,這個認識應上升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決策的戰略高度,才有利于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綜合功能。幾十年的發展實踐說明,旅游業在某些特定時段格外受到重視,不一定就是提升了產業地位,而往往表明產業地位并未從根本上、從戰略上加以鞏固。解決這個問題,不能看一時一地旅游業被提到什么高度,關鍵是把這些提法落實到國家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布局上,體現到旅游業在與國家重大戰略舉措的結合上,轉化為實實在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具體政策上。要防止把重視旅游業搞成“一陣風”,防止縹緲在上、不接地氣、“名實”脫節,防止因部門利益壁壘而流于空泛。例如,國家已將旅游業明確為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的龍頭,但仍有個別部門把旅游作為傳統服務業,在已出臺的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地方性和區域性文件中,仍存在旅游業被忽略、被遺忘的現象,說明旅游產業地位的提高和鞏固任重而道遠。
———大力開發對應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 增加居民收入是促進旅游消費的基礎性因素。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在以一定幅度持續增長,這是旅游消費逐步擴大的利好因素,但這一增幅不足以在短期內推動旅游消費激增。在此情況下,促進居民的當期消費,關鍵是看旅游產品能否較好地對應市場需求,一是產品價格,二是產品類型,三是便利消費。
產品價格是決定消費的兩大基本變量之一,價格漲,消費量就減少,價格跌,購買力就強,消費量也就可能提高。旅游產品價格的利好因素,有社會公益性參觀接待場所(博物館、紅色旅游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的免費,有為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階段性降價和優惠,也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加入到城市公園等免費的行列;適銷對路產品的開發,關鍵是緊跟和對應市場需求,供應豐富多彩、類型多樣、特色鮮明、價位齊全的旅游產品;旅游消費的便利化,在于加強旅游產品的信息化、網絡化營銷,推進旅游銷售進超市、進社區、進家庭,推動產品銷售、消費、維權一體化,還有旅游目的地體系建設的完善化。
———努力推動落實職工帶薪休假 假日閑暇是影響旅游消費的兩個決定性要素之一。2008年,國家出臺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原本可成為刺激旅游消費的有力舉措,但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的情況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該項制度落實起來很艱難。
旅游業是該項制度實施狀況的直接受影響者,雖不具有牽頭落實帶薪休假的職責,但可通過推進實施“國民旅游休閑綱要”,逐步爭取全國各地在“面上”的落實,也可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爭取在一定區域的“點上”突破。
目前,一些省市正在積極探索推動落實帶薪假期的措施,例如:廣東、江西等省已啟動國民旅游休閑行動,廣州、杭州市鼓勵居民把帶薪休假與公休假日聯休;湖南、重慶、湖北等省鼓勵企業把獎勵職工旅游費用計入成本;浙江省人事廳為推動職工休假,把各單位領取加班工資的額度控制在編制員額5%以內;山東、廣東等地支持教育部門把修學旅游列入中小學生實踐課程。
各地所進行的這些探索,對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都是極為有益的。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做好假日旅游市場的文章,加強對周末、寒暑假、節假日旅游市場的組織和促銷,廣泛舉辦旅游節慶活動,推動城鄉居民踴躍出游。
———積極引導旅游建設和項目投資 擴大旅游投資與刺激旅游需求,都是拉動旅游消費的重要方面。旅游投資與刺激消費的措施相比,事關旅游供給,包括增加供給、改善供給、創造供給,不僅可改善旅游供給水平,也可刺激和擴大旅游需求,對擴大旅游消費可發揮更堅實和持久性的作用。
但由于旅游部門職能的局限,在各地實施旅游投資的過程中,各級旅游局參與論證和決策不充分,有的甚至沒有能夠參與意見。加之旅游投資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機制還遠不夠完善,各地旅游投資數額又很大,因此,需加強對旅游投資建設項目的引導,提高旅游投資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減少重復性、雷同性、無效性投資,確保旅游投資所產生的供給能力,更加充分地創造和拉動旅游消費需求。
———主動加強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提高旅游消費拉動社會消費的能力,關鍵在于發展“大旅游”,做大旅游產業規模和加強與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這既是旅游業所肩負歷史使命的要求,也是由旅游產業的特征決定的。一是旅游與相關產業是相互依托和關聯的;二是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是與其他行業相互融合的;三是只有擴大了旅游產業邊界,才能夠更好地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工業旅游、農業旅游、生態旅游、科技旅游、鄉村旅游、商貿旅游、會展旅游、休閑旅游等,既是近年來新興的旅游業態和旅游產品,也是旅游業更加有效地發揮拉動作用的新拓展。在這方面,旅游業已經邁出了較好的步伐,今后關鍵是要在深度、廣度和密切度上下功夫,爭取旅游業更加有機地融入相關產業,更加廣泛和有效地發揮拉動消費作用。
———加大向公眾宣傳擴大旅游消費的意義
擴大旅游消費,首先要培育旅游市場。加大開發當期旅游消費,必須同時涵養和培育潛在消費,否則旅游消費便難以持續和擴展。
多年來,各級各地在旅游宣傳上投入了較多資金和精力,主要用于旅游形象宣傳和旅游產品促銷,促進旅游消費的功利性很明確,但缺乏向公眾宣傳旅游消費的功能和意義,缺乏對旅游知識的普及和消費行為的指導,缺乏對旅游消費有關社會輿論的引導。致使至今仍有很多人搞不清旅游的概念和范疇,把旅游與吃喝玩樂混為一談,把旅游活動的個人目的與社會價值相割裂,甚至有時把旅游列為治理公款消費的對象。因此,也就無從談起旅游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無從理解旅游業是現代化和社會進步的標志,更談不上旅游與社會文明、生活質量、“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關系了。為了今后可持續地擴大旅游消費,在這方面應進一步提高認識,把加強對公眾的宣傳引導提升到加快旅游市場培育、加強旅游公共服務的高度來認識,努力抓緊和抓好。
總而言之,旅游消費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無論是推動可持續消費,還是激發重復消費,都離不開規模龐大的當期消費和潛在消費。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采取刺激旅游消費的措施是必要的,但如要可持續地擴大旅游消費,就必須涵養源頭、固本強干。唯有持之以恒地耐心和精心培育市場,方能實現旅游消費的厚積薄發、無窮無盡、源遠流長、一瀉千里!
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是長期的和戰略性的,而不是某一特定時段的,這個認識應上升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決策的戰略高度,才有利于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綜合功能。幾十年的發展實踐說明,旅游業在某些特定時段格外受到重視,不一定就是提升了產業地位,而往往表明產業地位并未從根本上、從戰略上加以鞏固。解決這個問題,不能看一時一地旅游業被提到什么高度,關鍵是把這些提法落實到國家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布局上,體現到旅游業在與國家重大戰略舉措的結合上,轉化為實實在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具體政策上。要防止把重視旅游業搞成“一陣風”,防止縹緲在上、不接地氣、“名實”脫節,防止因部門利益壁壘而流于空泛。例如,國家已將旅游業明確為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的龍頭,但仍有個別部門把旅游作為傳統服務業,在已出臺的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地方性和區域性文件中,仍存在旅游業被忽略、被遺忘的現象,說明旅游產業地位的提高和鞏固任重而道遠。
———大力開發對應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 增加居民收入是促進旅游消費的基礎性因素。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在以一定幅度持續增長,這是旅游消費逐步擴大的利好因素,但這一增幅不足以在短期內推動旅游消費激增。在此情況下,促進居民的當期消費,關鍵是看旅游產品能否較好地對應市場需求,一是產品價格,二是產品類型,三是便利消費。
產品價格是決定消費的兩大基本變量之一,價格漲,消費量就減少,價格跌,購買力就強,消費量也就可能提高。旅游產品價格的利好因素,有社會公益性參觀接待場所(博物館、紅色旅游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的免費,有為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階段性降價和優惠,也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加入到城市公園等免費的行列;適銷對路產品的開發,關鍵是緊跟和對應市場需求,供應豐富多彩、類型多樣、特色鮮明、價位齊全的旅游產品;旅游消費的便利化,在于加強旅游產品的信息化、網絡化營銷,推進旅游銷售進超市、進社區、進家庭,推動產品銷售、消費、維權一體化,還有旅游目的地體系建設的完善化。
———努力推動落實職工帶薪休假 假日閑暇是影響旅游消費的兩個決定性要素之一。2008年,國家出臺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原本可成為刺激旅游消費的有力舉措,但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的情況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該項制度落實起來很艱難。
旅游業是該項制度實施狀況的直接受影響者,雖不具有牽頭落實帶薪休假的職責,但可通過推進實施“國民旅游休閑綱要”,逐步爭取全國各地在“面上”的落實,也可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爭取在一定區域的“點上”突破。
目前,一些省市正在積極探索推動落實帶薪假期的措施,例如:廣東、江西等省已啟動國民旅游休閑行動,廣州、杭州市鼓勵居民把帶薪休假與公休假日聯休;湖南、重慶、湖北等省鼓勵企業把獎勵職工旅游費用計入成本;浙江省人事廳為推動職工休假,把各單位領取加班工資的額度控制在編制員額5%以內;山東、廣東等地支持教育部門把修學旅游列入中小學生實踐課程。
各地所進行的這些探索,對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都是極為有益的。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做好假日旅游市場的文章,加強對周末、寒暑假、節假日旅游市場的組織和促銷,廣泛舉辦旅游節慶活動,推動城鄉居民踴躍出游。
———積極引導旅游建設和項目投資 擴大旅游投資與刺激旅游需求,都是拉動旅游消費的重要方面。旅游投資與刺激消費的措施相比,事關旅游供給,包括增加供給、改善供給、創造供給,不僅可改善旅游供給水平,也可刺激和擴大旅游需求,對擴大旅游消費可發揮更堅實和持久性的作用。
但由于旅游部門職能的局限,在各地實施旅游投資的過程中,各級旅游局參與論證和決策不充分,有的甚至沒有能夠參與意見。加之旅游投資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機制還遠不夠完善,各地旅游投資數額又很大,因此,需加強對旅游投資建設項目的引導,提高旅游投資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減少重復性、雷同性、無效性投資,確保旅游投資所產生的供給能力,更加充分地創造和拉動旅游消費需求。
———主動加強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提高旅游消費拉動社會消費的能力,關鍵在于發展“大旅游”,做大旅游產業規模和加強與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這既是旅游業所肩負歷史使命的要求,也是由旅游產業的特征決定的。一是旅游與相關產業是相互依托和關聯的;二是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是與其他行業相互融合的;三是只有擴大了旅游產業邊界,才能夠更好地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工業旅游、農業旅游、生態旅游、科技旅游、鄉村旅游、商貿旅游、會展旅游、休閑旅游等,既是近年來新興的旅游業態和旅游產品,也是旅游業更加有效地發揮拉動作用的新拓展。在這方面,旅游業已經邁出了較好的步伐,今后關鍵是要在深度、廣度和密切度上下功夫,爭取旅游業更加有機地融入相關產業,更加廣泛和有效地發揮拉動消費作用。
———加大向公眾宣傳擴大旅游消費的意義
擴大旅游消費,首先要培育旅游市場。加大開發當期旅游消費,必須同時涵養和培育潛在消費,否則旅游消費便難以持續和擴展。
多年來,各級各地在旅游宣傳上投入了較多資金和精力,主要用于旅游形象宣傳和旅游產品促銷,促進旅游消費的功利性很明確,但缺乏向公眾宣傳旅游消費的功能和意義,缺乏對旅游知識的普及和消費行為的指導,缺乏對旅游消費有關社會輿論的引導。致使至今仍有很多人搞不清旅游的概念和范疇,把旅游與吃喝玩樂混為一談,把旅游活動的個人目的與社會價值相割裂,甚至有時把旅游列為治理公款消費的對象。因此,也就無從談起旅游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無從理解旅游業是現代化和社會進步的標志,更談不上旅游與社會文明、生活質量、“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關系了。為了今后可持續地擴大旅游消費,在這方面應進一步提高認識,把加強對公眾的宣傳引導提升到加快旅游市場培育、加強旅游公共服務的高度來認識,努力抓緊和抓好。
總而言之,旅游消費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無論是推動可持續消費,還是激發重復消費,都離不開規模龐大的當期消費和潛在消費。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采取刺激旅游消費的措施是必要的,但如要可持續地擴大旅游消費,就必須涵養源頭、固本強干。唯有持之以恒地耐心和精心培育市場,方能實現旅游消費的厚積薄發、無窮無盡、源遠流長、一瀉千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