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來源:海南特區報
近30年來,海南導遊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少到多、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 1999年,海南更是率先在全國成立了導遊管理中心管理兼職導遊。 2008年,海南專兼職導遊突破一萬大關,其中40%以上具有大專以上文化水平。
“博鰲國際旅遊論壇的召開不僅對導游素質提出與國際接軌的更高要求,更是對導遊管理體制進行探索的大好時機。”海南興旅導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旭認為。
25年,海南導遊人數增長千倍
上世紀80年代初不到10人,現已突破1萬大關,四成以上具有大專以上文化水平
回首
1985年不足10導遊
海南首批導遊魏亞平回憶早期導游生活
“1985年,偌大海南島只有不到10個導遊。”提及海南第一批導遊,身為其中一員的魏亞平如是說。 現在魏亞平在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授課,除了偶爾帶團外,他的主要工作為旅遊教育。 問及自己早期從事旅遊業的經歷,魏亞平立刻收起臉上的倦容,向記者娓娓道來。
[旅遊線路]
單一的5天4晚遊
魏亞平是廣東人,不僅懂粵語,而且精通日語。 語言方面的優勢讓他於1985年順利進入海南當時唯一的旅行社——海南中國旅行社,開始導游生涯。
魏亞平對自己帶的第一個團記憶猶新,“那是一個香港團。第一天我們遊瓊海万泉河、紅色娘子軍塑像、萬寧東山嶺;第二天遊陵水新村港、南灣猴島、三亞天涯海角、鹿回頭、大東海、亞龍灣;第三天遊苗村、黎村;第四天遊通甚民族博物館、五指山、屯昌楓木鹿場;第五天回海口。”魏亞平告訴記者,這條線路之後兩三年內他反复走過無數次。 “以前的景點不多,除了部分特殊線路,大部分都是這種線路的5天4晚遊。”
在眾多景區中,魏亞平至今回味無窮的是少數民族村莊。 “那時的村莊都是原生態的,還不叫景區。我們給苗村取名鬥水河村,黎村叫蕃茅村。村里都是茅草房,而不是現在的瓦房。”隨後,魏亞平情不自禁唱起黎族、苗族歌曲。 記者很詫異魏亞平的語言天賦,他則謙虛地說,“我隔5天就要聽一次,能學不會嗎?”
[行程]
大部分時間不在景點在路上
由於旅遊線路單一,導遊的生活有些枯燥。 其中,路上的“苦”令魏亞平記憶最深刻。 “雖說是旅遊,但我陪著遊客大部分時間不是在景點,而是在路上。當時沒有高速公路,路況很不好,尤其是那時的線路都要經過五指山,那裡的山路很難走,現在只需一個小時的路程,以前要走上兩個小時。”魏亞平介紹,當時旅遊的一大特色是,一輛旅遊車配兩個司機。 “兩個司機可以隨時換班,避免漫長路途的勞累。”
“路邊沒有廁所,遊客如果實在想方便只能路邊解決。”魏亞平說,“那時的景區沒什麼購物點,通常我們帶著遊客走馬觀花地看看,拍張照,一個景區最多半個小時,少則10多分鐘就可遊覽完。”
[客源]
建省後迎來首批國內游客
第一次接過香港團後,魏亞平以後接的團也全都是境外團,大部分是港澳同胞,東南亞華人、華僑,日、德、美等外國遊客。 直到1989年,魏亞平才開始接待內地團。 魏亞平解釋道,此前老百姓生活水平不高,海南島島內游客和國內游客很少。 上世紀80年代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8年海南建省後才迎來了首批國內游客。
大量接觸境外遊客,讓魏亞平了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遊客的特點。 “日本人精神好,很少睡覺,他們總是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甚至會把買的各類糖果的價錢記得一清二楚;香港人很熱情,他們通常會給我們一些小費……”
[服務]
軟硬件與今天有天壤之別
“雖然導遊少,但我們對待工作從不敢馬虎。”魏亞平告訴記者,一次他接待了一個日本醫生。 “他跟日本旅行社一位導游到達香港後,又從香港帶來一個導遊,再加上我,一共3個導遊陪他一個人逛海南島。”由於這個遊客選擇了較高檔次的服務,吃飯時他單獨一桌,而其他三個導遊共同一桌。 “怎麼我自己一桌?多無聊!”到吃飯時,遊客才知道自己花錢買了“孤獨”,於是他端著自己昂貴的飯菜來到3個導游處。 說到這兒,魏亞平笑了。 他說,當時的導遊服務遊客是絕對的誠信,很少有導遊遭到投訴的。
作為導遊,魏亞平總是努力把服務做到最好,但有時也會無能為力。 有一次,5個日本人嫌坐汽車太慢,回海口時提出包機的要求。“那時不像現在,哪有飛機給他們包?”此外,當時住宿、通訊、購物點等服務都很不到位。 “那時的電話不是直接撥號而要通過郵局轉接,有時成功撥出一個號要一晚上……”魏亞平告訴記者,當時旅行社的軟件服務和硬件服務與今天有天壤之別。
“博鰲國際旅遊論壇的召開不僅對導游素質提出與國際接軌的更高要求,更是對導遊管理體制進行探索的大好時機。”海南興旅導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旭認為。
25年,海南導遊人數增長千倍
上世紀80年代初不到10人,現已突破1萬大關,四成以上具有大專以上文化水平
回首
1985年不足10導遊
海南首批導遊魏亞平回憶早期導游生活
“1985年,偌大海南島只有不到10個導遊。”提及海南第一批導遊,身為其中一員的魏亞平如是說。 現在魏亞平在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授課,除了偶爾帶團外,他的主要工作為旅遊教育。 問及自己早期從事旅遊業的經歷,魏亞平立刻收起臉上的倦容,向記者娓娓道來。
[旅遊線路]
單一的5天4晚遊
魏亞平是廣東人,不僅懂粵語,而且精通日語。 語言方面的優勢讓他於1985年順利進入海南當時唯一的旅行社——海南中國旅行社,開始導游生涯。
魏亞平對自己帶的第一個團記憶猶新,“那是一個香港團。第一天我們遊瓊海万泉河、紅色娘子軍塑像、萬寧東山嶺;第二天遊陵水新村港、南灣猴島、三亞天涯海角、鹿回頭、大東海、亞龍灣;第三天遊苗村、黎村;第四天遊通甚民族博物館、五指山、屯昌楓木鹿場;第五天回海口。”魏亞平告訴記者,這條線路之後兩三年內他反复走過無數次。 “以前的景點不多,除了部分特殊線路,大部分都是這種線路的5天4晚遊。”
在眾多景區中,魏亞平至今回味無窮的是少數民族村莊。 “那時的村莊都是原生態的,還不叫景區。我們給苗村取名鬥水河村,黎村叫蕃茅村。村里都是茅草房,而不是現在的瓦房。”隨後,魏亞平情不自禁唱起黎族、苗族歌曲。 記者很詫異魏亞平的語言天賦,他則謙虛地說,“我隔5天就要聽一次,能學不會嗎?”
[行程]
大部分時間不在景點在路上
由於旅遊線路單一,導遊的生活有些枯燥。 其中,路上的“苦”令魏亞平記憶最深刻。 “雖說是旅遊,但我陪著遊客大部分時間不是在景點,而是在路上。當時沒有高速公路,路況很不好,尤其是那時的線路都要經過五指山,那裡的山路很難走,現在只需一個小時的路程,以前要走上兩個小時。”魏亞平介紹,當時旅遊的一大特色是,一輛旅遊車配兩個司機。 “兩個司機可以隨時換班,避免漫長路途的勞累。”
“路邊沒有廁所,遊客如果實在想方便只能路邊解決。”魏亞平說,“那時的景區沒什麼購物點,通常我們帶著遊客走馬觀花地看看,拍張照,一個景區最多半個小時,少則10多分鐘就可遊覽完。”
[客源]
建省後迎來首批國內游客
第一次接過香港團後,魏亞平以後接的團也全都是境外團,大部分是港澳同胞,東南亞華人、華僑,日、德、美等外國遊客。 直到1989年,魏亞平才開始接待內地團。 魏亞平解釋道,此前老百姓生活水平不高,海南島島內游客和國內游客很少。 上世紀80年代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8年海南建省後才迎來了首批國內游客。
大量接觸境外遊客,讓魏亞平了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遊客的特點。 “日本人精神好,很少睡覺,他們總是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甚至會把買的各類糖果的價錢記得一清二楚;香港人很熱情,他們通常會給我們一些小費……”
[服務]
軟硬件與今天有天壤之別
“雖然導遊少,但我們對待工作從不敢馬虎。”魏亞平告訴記者,一次他接待了一個日本醫生。 “他跟日本旅行社一位導游到達香港後,又從香港帶來一個導遊,再加上我,一共3個導遊陪他一個人逛海南島。”由於這個遊客選擇了較高檔次的服務,吃飯時他單獨一桌,而其他三個導遊共同一桌。 “怎麼我自己一桌?多無聊!”到吃飯時,遊客才知道自己花錢買了“孤獨”,於是他端著自己昂貴的飯菜來到3個導游處。 說到這兒,魏亞平笑了。 他說,當時的導遊服務遊客是絕對的誠信,很少有導遊遭到投訴的。
作為導遊,魏亞平總是努力把服務做到最好,但有時也會無能為力。 有一次,5個日本人嫌坐汽車太慢,回海口時提出包機的要求。“那時不像現在,哪有飛機給他們包?”此外,當時住宿、通訊、購物點等服務都很不到位。 “那時的電話不是直接撥號而要通過郵局轉接,有時成功撥出一個號要一晚上……”魏亞平告訴記者,當時旅行社的軟件服務和硬件服務與今天有天壤之別。
現狀
記者從海南省旅遊委獲悉,截至目前,海南取得導游資格證的人數達到1.01萬人。 量上的變化驚人,質的變化也不容忽視。 1999年,海南成立導遊管理中心後,除了挂靠在旅行社的專職導遊外,兼職導遊開始大規模出現,由最初的20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5600餘人。
海南導遊隊伍20年來不斷壯大
如今兼職導遊多過專職導遊
90年代兼職導遊不斷湧現省導管中心應運而生
1988年,海南建省後,海南旅行社逐漸發展到三四十家,導遊隨之增加,但那時導遊增加的速度還是不快。 現為海口青年旅行社管理人員的蔡曉明於1993年進入導遊行業,當時整個海南島只有二三百個導遊。 “那時導游資格考試通過率不過10%。”說起導遊證的獲得,蔡曉明顯出一絲驕傲與自豪,畢竟那時導遊證不是那麼容易考取的。
1995年,隨著海南旅遊業的發展,導游迅速增多,更是出現不少兼職導遊。 為了便於管理,海南省國際旅遊開發服務公司成立導遊管理中心籌備部,專管兼職導遊。 1999年,海南兼職導遊逐步增加到200多人,海南導遊管理中心應運而生。 自此,海南形成了專兼職導遊齊頭並進的局面。
2008年導遊人數突破1萬大關中級以上導遊達三成以上
專兼職導遊共同發展使海南導遊人員迅速增加,到2002年,海南導遊人數首次突破1000人。 2008年,海南導遊人數突破萬人大關。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教育培訓處處長吳長芳分析,海南導遊隊伍的壯大不僅表現在量上,還表現在質上。 如海南40%導遊達到大專以上文化水平,其中,不乏有碩士、博士。 按等級劃分,中級以上導遊達到3000多人。
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一些問題不斷湧現,如部分導游素質不高,坑蒙拐騙遊客。 現為海南一線導遊的鄧瑜已從事導遊行業10多年,現在經常給年輕的導遊授課。 作為一名資深導遊,她告訴記者,“導遊界出現種種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10多年來,海南導遊整體上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導游素質在不斷提高,對導遊人員的培訓管理也在不斷完善。我和同行們都相信海南導遊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當然這需要導遊的自律。”
展望
“博鰲國際旅遊論壇將國內外的專家聚在一起,為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出謀劃策,必將很好地促進我省旅遊建設。 ”海南興旅導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旭認為,博鰲國際旅遊論壇對海南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博鰲國際旅遊論壇召開對海南導游素質提出新要求
海南導遊管理體制亟待改革
說起論壇給導遊業帶來的影響,孫旭認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論壇的召開,不僅對導遊自身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更是對導遊管理體制改革進行探索的有利時機。”
孫旭介紹,目前挂靠在省導管中心的5600餘人,有中級以上導遊1800餘人,其中不乏高級導遊。 其中,精通英語的導遊1100餘人,精通俄語、日語、韓語的也分別有幾十人。 “懂越南語、印尼語等小語種的也有一些。”孫旭介紹,海南導遊的整體素質是在不斷提高的,但是,要想與國際接軌,仍需要從語言、服務等方面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目前,海南旅遊市場上還有一些導遊服務不到位,存在欺客宰客現象。”孫旭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杜絕零負團費,否則建設國際旅遊島將無從談起。 “零負團費的產生和目前導遊的管理體制有很大關係。導遊和旅行社捆綁式的管理模式對導游來說是個束縛。”孫旭認為,此次國際旅遊論壇的召開必將促進海南導遊管理體制的改革。
據了解,自1999年海南成立省導遊管理中心後,專兼職導遊分開管理。 兼職導遊挂靠在導管中心,專職導遊由旅行社管理。 但是,近年來,我省有部分專職導遊開始挂靠在導管中心。 孫旭認為,這是導遊管理體制的一大進步。 “海南導游素質的提高首先要從上游管理上做文章。”孫旭介紹,內地很多省份對導遊的管理實行雙軌模式,即導遊既挂靠在旅行社也挂靠在導管中心。 “我認為,我省導遊管理可以藉鑑內地模式,因為這種管理模式有利於導遊和管理機構相互制約,必將更好地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孫旭說。
來源:海南特區報(海南特區報黃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