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對旅遊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定位的認識

2010年08月15日 光明日報



  旅遊業歷經了從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到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繼而到國務院首次提出將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變化。這表明,我國政府已經把旅遊業放在了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


  旅遊業的戰略性地位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旅遊業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性和帶動效應。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旅遊收入每增加1元,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旅遊業直接和間接帶動的產業有100多個。旅遊業的發展會引起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一系列的改善和提高。


  第二,旅遊業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和資金、知識密集型相統一的產業,加快旅遊業發展,可以廣泛吸納不同層次勞動力就業。旅遊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社會就能增加5-7個就業。鄉村旅遊的發展對於解決“三農”問題效果顯著。


  第三,旅遊業具有良好的生態功能。旅遊業是典型的低碳經濟。通過發展旅遊業,可以替代一些污染重、資源消耗大的傳統產業,實現對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對綠色旅遊、生態旅遊的倡導,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要求。


  第四,旅遊業是區域行銷的有效手段,是營造投資環境的重要載體。地區行銷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為地區樹立強大而有吸引力的地位和形象。旅遊的發展關係到城市或地區的形象樹立和品牌建設,可以促使城市或地區的居住環境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全面帶動區域的發展。


  第五,旅遊業是重要的國際貿易手段,也是樹立國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國際旅遊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國際旅遊收入體現的,最直接的作用是影響國家的外匯收支平衡,它關係到社會經濟及政治生活的穩定。大力發展入境遊對於促進和帶動旅遊業整體水準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增加外匯收入,而且是向世界展示我們國家經濟實力、文明文化的重要窗口。


  實現旅遊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促進旅遊業更快更好發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更新旅遊發展觀念。旅遊業的發展要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要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環境可承載範圍內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發展“大旅遊”,並不只是單一的擴大產業規模,而是應在保證品質、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總量的增加。


  二是強化有限政府主導模式。由於旅遊業中市場失靈現象的存在,諸如資訊不對稱、外部性、公共產品及自然壟斷等,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應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導向和企業運作相結合的有限政府主導旅遊業發展模式。政府專事于宏觀領域的調控和公共領域的服務和管理。


  三是開發旅遊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打造旅遊精品。為適應旅遊市場多元化、消費多樣化的需求,要對傳統的以觀光遊為主的旅遊產品進行深度開發,發展休閒度假遊、運動娛樂遊、生態觀光遊、康體養生遊等,促使旅遊產業全方位的轉化升級。旅遊業的發展在經歷了數量型擴張之後,今後應注重品質的提高,在開發差異化旅遊產品的基礎上推出精品。


  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管理水準,促進可持續發展。目前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成為制約旅遊業發展的硬體“瓶頸”。要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拓寬投融資渠道。我國現行的旅遊管理體制特點是部門分割、多頭管理,效率低下,是旅遊發展的軟體“瓶頸”。應建立有利於綜合協調、職權劃分和職能轉變,有利於調動管理部門和旅遊經營者積極性的新型旅遊管理體制。


  五是鼓勵社區參與,尊重利益相關者權益,實現利益分享。目的地旅遊產品是一個綜合性的產品集合體,它由旅遊目的地的公共組織、私營部門、社區及居民等相關利益者共同提供。這些利益相關者有責任參與旅遊目的地的行銷活動,也應共同分享旅遊發展所帶來的利益成果。提高當地居民的社區參與能力,將當地居民吸納到旅遊行業中就業或參與經營,既提高了居民收入,又使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獲得了當地居民支援。


  六是開展公共行銷,加強區域合作,提高整體競爭力。旅遊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需要強勢行銷。旅遊目的地公共行銷就是將目的地作為一個整體產品進行推廣、銷售的理念。旅遊業要獲得長足發展,區域間必須進行旅遊合作,實施旅遊目的地公共行銷,把分散的對外促銷集中化,向外推出旅遊地的整體形象,實現合作雙方或多方的共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