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庶民經濟指標夯 美國正流行

2010-04-10
工商時報


華爾街報導指出,由於科技進步快速改變都會生活型態,經濟學家如今也發展出新式指標更貼近衡量庶民經濟,例如由舊金山鬧區週末地鐵乘客流量來預測市府銷售稅收入。

舊金山主計處首席經濟學家伊根(Ted Egan)指出,舊金山聯合廣場附近購物區,大約貢獻全市10%的消費稅,因此從鄰近Powell Street地鐵站乘客流量就能推估市府消費稅收入,這樣在加州官方稅收報告出爐前半年便可作出預測。

另一個指標是由百老匯人潮來估算紐約市觀光收益。紐約市經濟發展合作處(NYCEDC)經濟學家布林迪斯(Francesco Brindisi)認為,百老匯戲票銷售數字,可以有效反映出紐約的觀光客數量以及觀光收益。

越來越多經濟學家從各種庶民生活數據中挖掘經濟線索,主張這些奇特指標有時更能反映出人們真正的移動、消費及工作狀態。

伊根表示,科技進步改變了經濟面貌,所以「你永遠不知道復甦的嫩芽會從哪裡冒出來」。他指出,聯合廣場附近停車場來客量以及房租金額在去年就已經觸底反彈,顯示出當地經濟不再惡化。

對此部份專家指出,都會庶民生活數據比傳統指標更新、也更容易波動,較難與總體分析預測相互整合。穆迪首席經濟學家桑迪(Mark Zandi)就表示這些數據的可信度必須大打折扣。

然而也有人認為新指標有時反而比傳統指標來得更加可靠。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經濟學者里莫(Edward Leamer)即主張,柴油銷量可以有效預測美國工業生產及國內生產毛額(GDP)。

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近年與業者合作,統計加州各地卡車司機柴油加油量。里莫指出,UCLA其實在金融海嘯前就已紀錄到柴油加油量從2007年中開始一路下滑,顯示經濟活動趨弱,不過當時美國政府各項數據報告均無異狀,他們才沒有公開作出衰退預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