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境外購物消費全球最高,中國遊客為何出手闊綽?

中國證券報       2008年10月30日

作為一家知名旅行社出境部的負責人,趙先生近來每天到辦公室的第一項工作,就是上財經網站看最新的人民幣匯價。他告訴記者,如果外界盛傳的人民幣升值近期內能實現,對出境游肯定將成為一大利好,屆時不僅出境團費能明顯下降,中國遊客也將因為“人民幣值錢了”而更樂意前往境外消費。


其實,即使人民幣近期不升值,也絲毫不會影響中國遊客境外消費的熱情。調查顯示,中國遊客境外旅遊的人均購物花費高達987美元,堪稱全球之最。去歐洲旅遊的中國遊客購物花費更多,平均達1781美元。不過,這個“世界之最”的背後,也有些許尷尬。

中國人來了

“上個月,我去巴黎,在埃菲爾鐵塔下面,居然碰到了我的初中同學!世界真是太小了!”

“在開羅一家商店買東西,那個阿拉伯小夥子售貨員竟然能和我說幾句中文!”

“悉尼的土特產店裡都是中國人,買羊毛被、羊胎素像買白菜似的,一買都是好幾大包。”

這些話都讓人們生動地體會到,從中國來的遊客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世界各地。

1997年,中國正式開辦公民出境旅遊,當年的出境人數為532萬人天(指出境人數乘以在境外停留天數),出境旅遊目的地只有東南亞4國和中國香港、澳門。當時世界旅遊組織曾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4大客源輸出國。

這一估計顯然過於保守了。去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為2800萬人天,已經超過日本,位居第三。目前,中國出境旅遊目的地已有69個,到今年底有望達到100個。去年,中國出境旅遊呈現“井噴”態勢,出境遊人數比去年增長了一半多。今年春節期間,中國出境遊客人數更是激增,僅2月份出境遊人數就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5%。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旅遊管理學院對出境旅遊的調查顯示,除交通、住宿、餐飲等必須消費項目外,購物是中國旅遊者在境外自主消費的第一大項,目前,中國遊客單次旅遊購物平均花費接近1000美元。

一位業內人士說,在歐洲,中國遊客出手大方,平均每天購物消費240歐元,遠遠超過歐洲人的100歐元。路易威登這樣的奢侈品店成為中國人經常光顧的地方,一些巴黎的奢侈品和品牌商店甚至已經開始雇用能講普通話的店員。

澳大利亞旅遊部門的統計表明,中國遊客在澳州人均消費約2200美元,而日本遊客只花費約712美元。

內地旅遊者在香港的支出中,購物消費一直占總消費額的60%以上。手持港澳通行證的人們,每到耶誕節、春節,便忍不住往香港跑,他們用於購物的費用常常超過參團旅遊費用的三四倍。

購物冠軍是反向指標?

拿了購物消費全球冠軍的中國遊客,在旅遊總花費這個指標上卻略遜一籌。專家表示,這恰恰說明,中國出境旅遊的消費水準並不高。

一項調查顯示,在單次旅遊活動的自費項目中,花費最高的部分為“購物”的調研物件占71.2%,花費最高的部分為“娛樂”的調研物件僅占12.9%。這樣一來,購物消費就顯得很突出。在西方國家,購物消費的比例只有20%左右。

北京二外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張輝教授解釋說,歐美遊客出境旅遊講究的是“休閒享受”,住在海邊酒店,白天游泳曬太陽,晚上看看演出泡泡吧。中國遊客則普遍是跟著旅行社,“白天看廟、晚上睡覺”,到海邊照幾張像就走了,花費在休閒娛樂方面的費用很少。一位法國商人這樣說:“中國人到了巴黎,住二星級酒店,吃便宜的中國飯菜,整天忙於購物。”

炫耀性消費、送禮、給親朋好友代買東西,都是中國遊客購物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多數人都有經濟實力出境旅遊,炫耀性消費和代買商品就會減少;如果出境遊從走馬觀花變成休閒度假,購物支出就不會這麼突出。顯然,要實現這些“如果”,需要更多的財力作支撐。

同樣是購物,中國遊客和外國遊客的興趣也不一樣。AC尼爾森的調查報告說,境外旅遊的中國遊客中,女性所占的消費比例較大,她們大都瞄準了高檔時裝、名牌化妝品、珠寶等商品;糖果、小紀念品基本用來送人;前往日本的最大消費物件則是各種家用電器。

這與歐美日訪華遊客的購買興趣迥然不同。業內人士介紹說,日本遊客青睞中國的明清傢俱、絲綢、茶葉,北京琉璃廠的文房四寶也頗受歡迎;歐美遊客則更愛購買景泰藍、玉器等傳統工藝品。“二者的消費心理是不同的,老外買工藝品,圖的是個精神享受,”該人士表示,“相反,中國人買名牌服裝和家電,要麼是日常使用,要麼是出於炫耀。”

誰是消費主流

“中國現在有條件去歐美等發達地區旅遊的人,大部分是商人、演藝明星、官員以及一些高級白領,”一位熟悉境外旅遊的人士在和記者私下聊天時說,這些人的消費能力很強,在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香奈爾香水、路易威登、範思哲等奢侈品,都是他們的最愛。

按照旅遊經濟學的一般說法,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才出現出境遊的大發展,而我國的人均GDP剛剛超過1000美元就出現出境游的高增長。

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學鋒表示,這幾年,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很快,原因不在於人均GDP的增長,而是因為中國基尼係數過高,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據統計,中國目前的基尼係數在0.5左右,大大高於美國、英國的0.3和北歐國家的0.2。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主要城市的人均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很多國家在開放中國公民出境游的時候,只對這些地區開放。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最近10年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不超過10%,而出境遊的平均年增長率卻超過20%。

灰色收入高和公費旅遊多也是購物高消費的原因。自己不用花一分錢團費的公費旅遊團是境外消費的主力軍。日前,京城某大旅行社剛剛迎回了一個大型赴瑞士公費旅遊團,該團是國內一知名金融企業組織的客戶團隊。帶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瑞士那恬靜幽雅的自然風光並沒有吸引太多團內客人的注意,絕大多數人每天所做的“必修課”就是沖入一個又一個鐘錶店,將歐米伽、浪琴、勞力士、帝駝、斯沃琪等品牌表一網打盡。

“我們最喜歡帶這樣的公務團了,”這位工作人員坦言,他們不用交團費,省了一大筆錢,所以特別捨得買東西。”相反,那些自掏腰包參團旅遊的遊客就沒那麼大方了。他說:“一些金額不高的小紀念品才是他們的最愛。在少數人消費得熱火朝天,不願從商店離開的同時,大多數人早早就回到旅遊車上。”他還告訴記者,有些單位交的團費很高,旅行社會把其中的一部分返還給遊客,反正是白來的錢,花起來當然痛快。

小程是一位出境游領隊,他對記者講起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在一個赴東南亞旅遊團出發前夕,有人拐彎抹角地找到了他,並交給他一大筆錢,要他好好“關照”一下團裡的一對夫婦。受人所托的小程一路上察言觀色,這對派頭十足的夫婦一旦對某件價值不菲的商品流露出興趣,他便幫他們買單,一路走下來竟然花掉了近十萬元。旅程快要結束了,小程才弄明白,這對夫婦是某海關的實權官員,這次旅遊是被“友情贊助”前往的,在結束東南亞之旅後,還有夏威夷、歐洲五國之旅在恭候著這對夫婦。

出境遊已嚴重過熱

在一些專家看來,中國的出境遊已經嚴重過熱。

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旅遊局提出適度發展出境旅遊,當時的目標是到2020年,出境遊保持10%的年增長水準;而現在,我國的出境遊增長率有的年份甚至達到30%—40%。

但戴學鋒指出,過熱的出境遊增長也會對整個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高達6700億美元,巨大的順差主要來自資本項目和經常專案下的商品貿易,而服務貿易我國一直是逆差,其中就包括國際旅遊。戴學鋒認為:“用出境旅遊平衡順差帳戶,就變成用外國人在中國的投資,以及中國人低附加值勞動換來的錢,來支撐出境旅遊。這會讓那些沒有能力出境旅遊的人有被剝奪的感覺,對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是不利的。”

日韓和臺灣也大力鼓勵公民出境,但情況和我們不同。戴學鋒分析說,比如70年代的日本,出口結構升級,用高新技術換來巨大順差,即使大量向海外投資也無法平衡,所以才大力鼓勵公民出境。

戴學鋒還表示,大力發展出境遊不利於擴大內需。1998年國家把旅遊業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因為旅遊是最終消費,對擴大內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戴學鋒指出,出境旅遊不僅不能擴大內需,而且使需求大量漏出,漏出量比入境旅遊創造的內需還要多。“從經濟學上講,這是得不償失的。”他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