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養成閱讀習慣的秘訣

 

天下雜誌 Web Only 2009/08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很想好好的讀幾本書,卻因為工作太忙碌,行程太緊湊,抽不出時間來讀書,只好作罷。

其實,越是想特別抽出時間來閱讀的人,越難如願。因為,閱讀並非什麼了不起的大事,需要特別分別時間出來。只要養成閱讀習慣,讓閱讀融入生活作息之中,讓閱讀變成像呼吸、吃飯一樣,是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時,就算你想拋棄閱讀,恐怕也很難。


養成習慣,到哪裡都帶本書

想要養成閱讀習慣的第一步,不是找時間讀書,而是隨時隨地身上都帶本書。不管你是要出門上班還是旅行,總之,身邊隨時帶本書,一有時間就馬上拿出來讀。生活中的空檔時間比你想像中的還多,如果把空檔時間都拿來讀書,其實是很可觀的。

舉例來說,每天都得通勤上下班的人,假設一天上下班通勤時間合計1小時,一週就有5小時的時間可以閱讀,一個月就有22個小時,一年就有264個小時,假使工作40年,就有10560小時,約440天,超過一年的時間可以用於閱讀(換算成工作天數,約1320天/以每天八小時計)的時間可以閱讀,是非常驚人的分量,大學四年加起來的閱讀時間恐怕都沒有通勤多。

愛看書的人是到哪裡都離不開書的,無論是吃飯、上廁所、排隊、等車、搭車、等飛機還是等人,只要一有空,即便只有三五分鐘,也馬上就拿出書來啃。就算短短三五分鐘,已經足以讀完一則短篇文章。


讀些什麼好?

決定了隨時在身上帶書,善用空擋時間閱讀後,接下來就該決定帶什麼書?讀什麼東西?

閱讀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你解決工作或信仰、生活上的困擾。隨處都能閱讀的好處除了打發時間,增進知識外,最棒的其實是「觸類旁通」,很可能你在書中剛看到一個很棒的點子或想法,回過神抬起頭看到真實世界時,就給了你一個非常棒的個案,讓你印証書中的想法,甚至從中獲得啟發,改變了你的人生。

不過,畢竟是利用空檔時間(而不像侯文詠是去長期抗戰的),所以最好不要準備什麼長篇小說或艱澀的文學/哲學作品,最好帶短篇小說、散文隨筆、勵志小品類的書,雜誌也不錯。如果想要更有系統性的進修或閱讀,不妨帶工作領域的專門報刊雜誌,再不然和自己工作領域相關的報紙版面也可以。許多人讀報都習慣一份通讀到底,其實專業的讀報方法應該是多份並讀,但將焦點聚集在和你的工作有關的部份。

另外,讀一些自己想都沒想過的主題的作品也不錯。誠如前段所提及,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個人困難,閱讀陌生領域的作品極有可能因為新鮮感而開發了你腦中某個區塊,因為觸類旁同而產生新想法。不少發明其實說穿了只是將兩件原有的事情結合起來,例如隨身聽是結合移動和音樂。接觸陌生領域可以增加新鮮感,創造閱讀樂趣外,也可能意外幫助你找到解決困擾的方法。

 

別勉強,不想讀就停止

無法養成閱讀習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們經常太過看重閱讀這件事,打開書後就覺得自己有義務把整本書讀完。其實閱讀完全不需要有壓力,一本書打開讀了幾頁覺得不喜歡,無聊、太過困難或是感到疲累,總之,無論什麼理由,就是讀不下去的時候,不妨闔上書,休息一下或者換一本都好。

千萬不要勉強自己讀不喜歡的書,不要對閱讀有壓力,更不要在閱讀過程中給自己增添無謂的壓力。過去的填鴨考試教育讓我們對於閱讀總有無限恐懼和必須通讀熟知內容的錯誤印象,造成能夠愉快享受閱讀的人少之又少。

養成上書店的習慣

雖然網路書店購書很方便,不過,對於還沒有建立閱讀習慣的朋友,我建議養成定期上實體書店的習慣。進到實體書店裡,讓閱讀的氛圍圍繞著你,當你看見書店裡都是閱讀的人,看見書店裡多的是自己想讀卻還沒有讀的好書,多半能激起正面積極的勵志效果,增強對閱讀的好感。

另外最好把書店當作和朋友約定見面的地點,等人的時候就可以看看書,打發時間不說,也不會因為等待時間過長而失去耐性,搞不好還會嫌朋友來得太早害你沒能有時間把手上正在看的書讀完。

暢銷作家侯文詠曾說,自己在追老婆大人的時候,就是靠著啃專頭書打發等待的漫長時間,因為當初老婆大人不給追又拗不過他的纏功,總是約定了時間卻姍姍來遲,希望逼走侯文詠,沒想到閱讀讓侯文詠打發了等老婆來的無聊時間,也讓他追得美嬌娘。


不斷持續地讀下去,那就對了

總之,設法讓你的生活作息和閱讀緊緊的綁在一起,只要一有空閒就能拿出書來讀,定期上書店瀏覽尋找可閱讀的好作品,持續不斷的閱讀,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已經不能離開書本,否則就像沒洗澡刷牙一樣困擾,甚至像呼吸不到空氣一樣讓人窒息。

逆向解析:《祕密》沒告訴你的祕密

 

2009年9月 Cheers 雜誌

 

「假如你想要減重,不是要少吃、多運動,而是要避免去看那些肥胖的人。」

「若是想要變有錢, 就多去看你喜歡、想要的東西,告訴自己:『我付得起,我可以買下它』。同時還要多去觀想,譬如你的信件裡將會收到很多支票。」

這些建議來自《祕密》,《祕密》告訴你:宇宙最強大的力量就是吸引力法則,思想將會改變人生。

網路上免費下載的20分鐘《祕密》影片,強烈的節奏和音樂伴隨著不同頭銜的名人,透過鏡頭的特寫以堅定的語調詢問觀眾:「你想要財富、健康嗎?」「你想要變有錢嗎?」「這個祕密擁有強大的力量。」「知道這個祕密你就力量無窮。」

《祕密》是否曾攫獲你的目光

過去一年走進各大書店,高掛非文學書類暢銷第1名的《祕密》,是否曾經攫獲你的目光?或是你的人生已經因得知這個祕密有很大的變化?

這本書剛上市,便橫掃《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今日美國》(USA Today)、《亞洲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等暢銷書冠軍排行榜。半年內,光是在美國就銷售超過550萬本,更創下單月再版200萬本的紀錄。至今全球銷售已超過1,500萬本,台灣銷售量也衝破60萬本。美國《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的編輯預測,《祕密》將會是「本世紀最暢銷的勵志書」。

說起來《祕密》實在是一本很詭異的書。封面上的立體蠟封、仿羊皮紙和羽毛筆觸的字跡,吊著你的胃口:「是偵探小說嗎?」「還是冒險電影的劇本?」為什麼?到底這本書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一切得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澳洲籍電視製作人朗達‧拜恩(Rhonda Byrne)開始說起,這本書蒐集了她訪談的數十位「導師」的內容。

這些「導師」有著奇怪的頭銜:「哲學家、作家、人生導師」、「玄學家、行銷專家、作家」、「哲學家、整脊師、個人轉化專家」、「夢想家」、「心智潛能訓練師」、「勵志演說家」、「量子物理學家」……,這些人共同要鋪陳的祕密就是「吸引力法則」:一種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這本書要說服每一位讀者以宗教的熱情和虔誠,相信自己是宇宙中吸引力最強的磁鐵,這種無法估計的磁引力,正是透過自己的思想所散發。

拜恩:《祕密》幕後推手

《祕密》的催生者拜恩,今年58歲,一頭銀白色的披肩直髮和湛藍的雙眼讓人印象深刻。

因為《祕密》一書的風行,她在2007年被美國《時代》雜誌(TIME)選為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被歸類在「建置者和開創者」(builder and titans)。

「第一次相遇, 她正在進行《祕密》的訪談。她是那麼的精力充沛,而且永遠以一種孩童般的驚奇態度,處在喜悅的狀態。

後來我才知道,不管是拍片的資金沒有下落,還是原本承諾播出的電視台反悔,她永遠認為『太好了!』,散發出無比的自信,認為到最後一刻會有完美的結果。一般人會被輕易擊倒的挫折,根本不會影響她。」這是暢銷書《心靈雞湯》(Chicken Soup)的共同作者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在《時代》2007年百大影響人物中對於拜恩的描繪。

2004年,拜恩父親過世,雪上加霜的是,她還接到會計師通知公司虧損連連,1個月內即將倒閉。就在她最沮喪的時刻,24歲的女兒海莉給了她一本美國成功學的開山始祖華特斯(Wallace Wattles)在1910年所寫的書《失落的致富經典》(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華特斯在書中分享:「人們可以形塑自己的思想,利用吸引力法則改變自己的人生。」

華特斯畢生宣揚「新思維」(New Thought)理念,認為只要改變想法,就能改變命運。

華特斯的理念對於拜恩有如當頭棒喝:「書裡的觀念好像燃起了我體內的一把火,因為恰好和我的人生觀相反。」

病毒式行銷奏效

接著她利用了2週半的時間搜索華特斯的相關資訊,發現這樣的觀念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

在巨大的興奮中,拜恩認為這些觀念應該製作成影集播放。「我要去拍一部史上最偉大的電影,」2005年拜恩告訴她的朋友。大家都覺得她瘋了。但是拜恩用半年的時間在美國採訪了50多位相關的人生導師,將訪談剪接製作成影集,其中包括坎菲爾、《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作者約翰‧葛瑞(John Gray)等名人。

原本澳洲最大的電視台第九頻道承諾要播放拜恩的影片,但是節目經理唐斯看過後,認為這只是一部:「一堆人頭講話剪接的影片。」因此決定擱置。

但拜恩不死心,決定尋求其他出路。她自己拍攝了氣氛懸疑的廣告短片,以及20分鐘長度的精華片段,放在網路上讓人轉寄。片中拜恩披散著銀白色的長髮,微微露出乳溝,在陰暗的房間內,打開一只古老的木箱,翻開古籍……,這部短片企圖塑造出彷彿尋找達文西密碼的緊湊和懸疑感,引起觀眾極大的好奇心。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大家太喜愛《祕密》,透過網路和電子郵件不斷的傳播,很快變成一個引人注意的現象,」拜恩說。因為影片的暢銷,才決定集結成書出版。

雖然被電視台拒絕,但是身為吸引力法則的頭號信徒,拜恩不但沒有放棄,反而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成功之路。

致富議題打動中產階級

除病毒式行銷策略成功之外,精準的議題操作更是促使《祕密》創下歷史銷售紀錄的重要原因之一。

整本書鎖定中產階級最關心的議題──「如何變有錢」作為訴求重點。因為《祕密》的行銷團隊認為,要讓大眾接受,就必須以大家都關心的議題切入:想不想要擁有名車?大房子?身體健康?幸福婚姻?標準身材?這些都是廣大中產階級一心要追逐的人生夢想。書中毫不掩飾地大談如何成就這些「世俗」目標,雖然被論者批評流於物質和庸俗,但絕對是《祕密》大賣的重要原因。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便認為,「如何變有錢」的主題切中美國中產階級的需求,加上以「祕密」命名,符合了一般人對於企圖掌握祕密的致命吸引力。

此外,書籍的封面設計以及採用復古的仿羊皮紙質感,讓大家聯想到當紅的《達文西密碼》,彷彿這個祕密真的具有亙古的歷史價值。

最後不可忽略的是,讓《祕密》躍上主流媒體的關鍵是名流的加持,像是美國歐普拉(Oprah Winfrey)兩次在節目上現身分享,歐普拉甚至還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名主持人賴瑞‧金(Larry King)的專訪,談論《祕密》這本書對她的影響。

「這讓我感到震驚!原來自己一直是以吸引力法則為信念,只是自己不知道,」歐普拉成為《祕密》最有力的見證人。

3大法則:要求、相信、接收

至於該如何運用這個祕密,拜恩整理了3大法則:要求、相信、接收。運用這簡單的3個法則就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得到的東西。

首先把宇宙視為一份型錄,你知道可以要任何想要的東西,先決定你想要什麼,然後向宇宙下訂單,一次就好,這個步驟就是要你想清楚心中真正的渴望。當你釐清後,就等於提出要求。

第2步就是相信。相信你跟宇宙要求的訂單已經是你的了!你必須相信你已經收到這張訂單,然後發出已經擁有的訊息。若你發出的是「還沒有擁有」的訊息,那麼你只能持續吸引「還沒有擁有」的訊息。

第3步,也就是最後一步,就是接收。想想若是你已經得到想要的事物,那是什麼感覺?當你感覺好像現在已經擁有,那種感覺真實到如同真的已經擁有,最終就一定會擁有。

改變自己,才能心想事成

但是當選項是全然開放的,許多人反而不知道該如何跟宇宙下訂單,《祕密》提供了幾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挖掘自己的感覺。

問自己:「我現在感覺如何?」每天都要時常停下來,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為不好的感覺和好的思想是不可能並存的。

當你感覺很好,就是在創造一個符合自己想望的未來;當你感覺不好,就是在創造一個偏離想望的未來。

長存感謝,也是讓思想能夠發揮最大能量的關鍵。

每天起床前,養成一個習慣,對於眼前偉大的一天心存感恩,有如這一天已經是獲得你深深感恩的一天。

因為當你表達感謝時,就像你已經得到想要的事物,對宇宙發出強有力的訊號:你已經擁有了,所以現在對一切心存感激。

觀想,也是書中另外提出一個強化思想的方法。

觀想之所以這麼有效,是因為在心中創造了一個「已經擁有想要事物」的畫面,於是產生「現在已經擁有」的思想和感覺。「若是你想要一部車,可以仔細看著你的手,看清楚每個細節,然後想像你的手放在那部車的方向盤上的畫面。」然後,你就會得到那部車了!

雖然聽起來很玄,但是《祕密》的確是一本成功鼓勵人們正面思考的勵志書,尤其在金融海嘯之後,外在的變化多端,只有自己是可以掌握的,重新省視內在,是重新出發的關鍵。

但是《祕密》這一本書沒有告訴大家的是,所有書中列舉的熟知吸引力法則的知名歷史人物,包括:牛頓、愛因斯坦、貝多芬、馬丁路德……,他們最後成功的關鍵,仍在於他們從不曾停下行動腳步。把思想化為行動,是所有夢想落實的必經之路,這其實並不是祕密。

《祕密》系列產品

★電影:DVD、電影原聲帶

★書籍:印刷書籍、有聲書

★實用工具:

《祕密每日教學》(The Secret Daily Teachings):全書共歸納365則如何過好生活的觀點,一天看一則。

《祕密感恩書》(The Secret Gratitude Book):拜恩特別從「感恩」的角度出發,教導人們如何藉由心存感激,改變心態,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

每日簡訊:只要每月繳交3.99美元(約台幣130元)的費用,便可每天收到由拜恩所撰寫的勵志短文簡訊。

黑幼龍:愛上自己的優點

 

天下雜誌 Web Only

 

傳說波斯帝國有個王子十分富有,滿城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但他生來駝背,為了彌補這個缺憾,他在皇宮的廣塲做了一個自己的銅像。

但銅像的人物不是駝子,而是騎在馬上英姿煥發的王子,每天繞著這個銅像走,邊走邊讚嘆,希望自己跟銅像一樣抬頭挺胸,俊俏有神。有一天他的夢想竟然實現了,因為他每天盯著銅像看,不知不覺就挺起了腰桿,克服了駝背。

我們是否也能這樣克服我們的弱點?還是我們只在意自己的缺點,在乎我們的駝背,愈來愈沒有信心,慢慢的被自己打敗。特別是在現在這麼不景氣的年代,能生存下來都是那些有自信的人。

自信是人最重要的基礎

美國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Dr.Robert A.Bergelman曾說:「經營人生就跟經營事業和工作一樣,最大危險不在它可能會失敗,而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成功的?」

台灣有很多中小企業就是這樣,做得很好、很成功,但不會去想自己怎麼會有這麼一天,那就是缺乏自信,隱約中可能知道自己是很有毅力,很有打拚精神,卻不知道自己是很有創意,或是很有領導力。

這就像老闆應該要多肯定屬下的優點,不要老是出口批評他們:「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或是「虧你還工作做那麼久,怎麼還會這麼想?」久了他們就不會再說了。

相反的,如果常常肯定部屬提出的意見,不管多麼荒謬,要讚美他們的想法,10個意見只要有1~2個能用。就很有幫助了。

特別是現在,講求創新,要不斷突破改變,但只要有自信的部屬才提得出新點子、新東西,要讓屬下覺得他隨時可提出不同的想法,不必擔心可能會被笑、被批評,讓他們有自信,才有可能常常創新,讓企業更好。

假設你現在需要買房子,房屋仲介帶我們去看,說明各種條件都很好,包括居家環境、生活機能和價錢,但只有地基不好,我們大概就不會買,也不敢買了。自信就像人的地基,如果基礎不夠好,後來的發展會很受限制。

為什麼我會對自信有這麼深的感觸?我必須坦白地說,我過去就是在沒自信的情況下長大。我中學考得不理想,還留級一年,在家人和外人面前都抬不起頭來。後來進軍校,功課也不好,十分沒自信,一直到畢業,仍覺得前途茫茫,不知做什麼好。

後來無意中,我發現自己的語文能力很強,不管是國語、英語,還是方言,很快就能學會,而且講得很好。於是我拚命學英文,英文也愈來愈好,24歲那年考取公費留美,才得到一點自信。到了美國,學校和社區鄰居邀外國學生去演講,很多人都逃之夭夭,但我不怕,後來還到扶輪社演講,他們都起立鼓掌,我愈來愈有自信。

我很希望其他人不要像我一樣無意中矇到自己的自信,而是有意識地找到加強自己自信的途徑。

多肯定自己的優點和成就

不要以為只有比較差的人,才需要培養自信,其實很強的人也需要培養自信。美國紐約州有個眾議員叫Levine,25歲就當選眾議員,只有羅斯福總統能跟他比。但議會中有一個老前輩建議他去受卡內基訓練,他真的去了,畢業那天記者請他談畢業感言,他低下頭想幾秒鐘後說:「受完訓練,我發現我比以前更了解自己,比以前更喜歡自己。」

這兩句話點出自信的關鍵,我們常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其實不然。如果我問你:「你可以告訴我,你自己3~5個優點?」你可能說不出來,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父母老師不會要我們想自己的優點,只會要我們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有自信的人很喜歡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對自己有信心。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過失,就會很不喜歡自己,甚至討厭自己,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現在社會上很多問題,都是因為缺乏自信引起,不管是政治、社會還是家庭裡的問題。一個人缺乏自信,就比較不能包容和接納別人,比如說,政治上的對峙,要拚得你死我活。夫妻間的不合、不信任,也是因為缺乏對自己的自信。沒有信心的人不能跟別人好好相處,整天鬱悶,懷疑東懷疑西。

如何更喜歡自己呢?我建議要多去看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以及看到自己的成就,自己做得好的事。

如何多了解自己的優點?對於在傳統下長大的我們也許有點困難,我們總是被要求要檢討自己,要謙虛。其實真的不要有這些顧慮。一開始也許需要別人的幫忙,找好朋友或參加活動,推你一把,了解自己的優點,給自己正向的回饋。

或是在每年年底,拿一張紙列出自己一年來做的好事,也寫出這一年增加了什麼優點?優點和成就可以分開寫,像開始學跳舞、學陶瓷,增加了熱忱,比以前更孝順,都是優點。

打敗不景氣 改策略不如改目標

 

動腦雜誌   2009/08/28

 

對抗不景氣,企業使出各種商品降價、跳樓大拍賣、百貨周年慶促銷活動,無所不用其極,求的就是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慾望,藉此增加收入;或是裁員、減少廣告和行銷預算的方式,以求在艱苦的大環境中生存下去。但這樣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真的有用嗎?對於企業長期生存有幫助嗎?

當你站在一面鏡子前,你能夠清楚檢視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具有怎樣的人格特性嗎?想必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那如果是在站企業的角度,你有認真想過,你們公司的策略是什麼?行銷策略的目標又是什麼?你能夠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描述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嗎?在8月27日的TAA聯誼餐會中,掄元品牌顧問公司執行陳富寶開場先提出了這幾個問題,並表示,如果企業在平常就沒有策略和目標,那不景氣的時候也不會有,到時候很有可能成為不景氣下的犧牲品。

找到問題 制定有效策略

走在街上,看到一個人站在街上淋雨,你會給他什麼建議?在任何意見提供前,必須先搞清楚他為什麼走在街上?為什麼在淋雨?如果他是在等女朋友,那麼就應該建議他繼續淋雨,讓他的女朋友知道他對她的愛有多濃厚,就算是淋雨也在所不惜;但如果他是要去參加面試,就該叫他買把傘或是趕快坐計程車到面試公司。

同樣的,在制定策略之前,必須先清楚目標是什麼?制定策略的原因是什麼?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目前台灣很多公司都是寡占競爭,仗著高資本額、擁有執照或競爭對手較少,就算沒有鮮明的行銷策略,依然能夠達到超越其他公司的業績。但達到業績就算成功了嗎?

陳富寶認為,利用促銷或是節省成本的策略成果,都只是曇花一現,行銷的重點不在於如何銷售商品,或是做行銷活動的結合,重點在於企業能夠提供怎樣的產品與服務。

根據Michael Porter的競爭策略,有三種策略制定的方向:第一個是差異化,以航空業來說,每一家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務其實大同小異,顧客在選擇上也較具彈性,通常會以航班時間做為選擇;而美國西南航空推出了兩地直達的策略,雖然少了機上餐飲服務、商務艙等服務,其便利性依然贏得多數顧客的喜愛。孟加拉的GRAMEEN BANK(鄉村銀行)甚至因為推出50到100美元的小額貸款,變身為全國第一大銀行,擁有2300家分行,且是壞帳率低於1%的健康企業。

第二個是成本領導,以市面上便利商店競爭激烈來說,該怎麼脫穎而出?以目前7ELEVEn在台灣有5000間分店,如果以每間提供1萬元,那7ELEVEn就擁有5千萬的廣告成本,也難怪他在便利商店產業中占穩龍頭的角色。

第三個則是集中策略,近期的85度C和摩斯漢堡就以高密度的分布在各個縣市,呈現高度成長,在不景氣之中衝出一條血路。

不景氣讓許多消費者的消費慾望減低,對品牌經營造成最大的影響,就是總市場萎縮。令人沒想到的事,對於某些產業來說,不景氣卻是好消息?事實上,因為消費者減少對高檔的特殊消費品的購買,反而會將多餘的金錢投入在平價的日常用品、衝動品、緊急用品等。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該如何重新定位自己,搶下這股不景氣下產生的商機?

修正目標 而不是改變策略

事到如今,許多企業老闆依然堅持過去所訂定的營業目標,看不見大環境的不景氣,而負責業績的行銷人員為了達到主管所期待的營業額,只好不惜將商品賤價出售,以相當低價甚至低於成本的價錢進行交易,但營業額與獲利之間似乎無法劃上等號,高營業額就等於賺錢嗎?

企業該如何在不景氣下,制定「進可攻,退可守」的不敗策略?陳富寶提出四個建議:

1.降低進入門檻:爭鮮迴轉壽司以及摩斯漢堡都推出低價單品策略,而不是只賣單價高的套餐,增加了消費者消費的意願,就算只有30元也能夠進去消費,成功的讓這兩家企業這幾年來持續成長。

2.強化品牌價值:當產品價格不變,就必須提供消費者更超值的服務,獲取他們對於品牌的認同。

3.聚焦在最賺錢的產品:不貪圖業績漂亮,追求實際獲利,將焦點放在真正會賺錢的商品上。

4.降低成本。

但在策略制定上,也切忌喜新厭舊、偷工減料、自曝其短。如前幾年的卡奴風波,就是因為大多數銀行都將焦點放在促銷上面,卻沒有用心經營老客戶這個主要收入來源,最後導致壞帳過多,倒不如對老客戶提供更深入的服務,吸引新客戶上門。如果要將產品服務延伸,也應該做好萬全的準備,而不是貿然行事,以免得不償失。

最後,陳富寶也提醒在場的行銷人,不景氣是一時的、可預測的,且網路商機崛起與台商外移可能成為更大的威脅,而廣告策略只能為企業加分,更重要的是各企業得做好策略與目標的制定,來度過難關。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一千億客製化禮品商機的秘密

2009/08/05   動腦新聞

 

從「禮多人不怪」這句話就可知道台灣民眾非常重視送禮,根據估計台灣每年禮品市場可達新台幣5千億,從這裡就可看出送禮是門好生意。其中客製化禮品商機,每年更上看1千億。到底哪些是客製化禮品市場中的寵兒?

「獨一無二」的客製化禮品,成為消費者未來規劃送禮的優先考量之一。(i.Q線上調查網提供)

(Brain.com 2009-08-05)每年8月「父親節」及「七夕情人節」接踵而至,又是民眾添購禮品傳情達意的熱門季節,而企業也費心爭取這波「慰勞老爸」及「討好情人」的市場商機,甚至有業者索性推出「爸節情人」(按:音近巴結情人) 的套裝行程,一舉兩得!

事實上,在日本每年禮贈品市場商機高達17兆日圓(近新台幣6兆元),在台灣保守估計也有5千億新台幣的規模,但過去探討消費者課題多著重自用市場,少有針對送禮市場進行專門研究。如今,禮贈品市場所蘊藏的龐大需求,儼然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市場商機,其中「客製化商品」的成長更是備受矚目。

日本、台灣崇尚送禮文化  禮贈品市場規模可觀
在日本十分崇尚送禮文化,和親朋好友見面一定會送禮,除了季節性送禮(如中元、歲暮等)及臨時性送禮(生日、升官)外,也很重視回禮的傳統,甚至有許多回禮時須遵守的繁文縟節。日本每年個人及企業送禮、促銷贈品市場商機高達17兆日圓,光是營業額達百億日圓(約新台幣34億元)的禮品專門目錄公司,就有十家之多。

回到台灣,「禮多人不怪」,送禮文化不惶多讓,舉凡婚喪喜慶都要「禮尚往來」一番。據調查估計,台灣光是季節性送禮(如春節、中秋節等)就可以創造約新台幣2千5百億的商機,如果再按照日本將臨時性送禮、回禮、企業送禮(如員工禮、股東禮等)及促銷贈品一併計入,台灣禮贈品市場保守估計至少有新台幣5千億的規模。

個人化╱客製化禮品商機 每年上看新台幣一千億
近年來,儘管經濟不景氣,日本禮品市場略顯疲態,但個人化、客製化的紀念性商品依舊熱銷,而台灣也有類似的現象。根據i.Q線上調查,有63%的民眾會為了「紀念價值」購買個人化╱客製化商品,也有56%的民眾期望購買「獨一無二」的禮品,顯示消費者送禮時對於紀念(to commemorate)和表現個性(to character)的需求強烈。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兩成(21%)的民眾表示未來規劃禮贈品時會以個人化╱客製化商品為優先考量。據此,以台灣禮贈品五千億的市場規模來看,個人化╱客製化商機每年上看一千億。

提到個人化及客製化,嚴格來說兩者有些不同。個人化(personalization)是指針對個人需求自動做出調整,而客製化(customization)則強調允許使用者自己動手調整。個人化商品的範疇較廣,舉凡傢俱、服飾提供依個人尺寸、款式量身訂做的服務,到即飲通路提供甜度╱溫度的選擇,或者個人風格的姓名貼紙╱戒指╱手環、刺青、訂製手工蛋糕及人像繪畫╱公仔製作等,都屬於個人化的服務,甚至電視節目《帥哥廚師到我家》也大玩私宅料理的個人化。

至於家居DIY佈置、Mini Tour、休閒農場體驗(摘果、溪釣、搗麻糬、擂茶)、大頭照拍貼、MOD隨選視訊等,則屬於客製化的服務範疇。不過整體來說,近年來個人化╱客製化的概念已漸趨模糊。

根據i.Q線上調查,消費者購買個人化╱客製化商品的主要時機包括親友生日(55.7%)、情人節(48.9%)、聖誕節(42.1%)、父母親節(35.8%)、結婚紀念日(27.4%),其他如小孩週歲、兒童節、交往週年、旅遊紀念、寵物成長,以及企業尾牙╱摸彩╱春酒╱同事離職等,也都是熱門的個人化╱客製化商品選購時機。

另外,調查顯示消費者偏好的個人化╱客製化商品類型,隨不同的市場區隔不一而足。不過整體來說,家居生活雜貨(37.3%)、服飾配件(31.6%)、玩具公仔(29.8%)、食品(15.5%)及旅遊商品(12.5%)仍是目前最熱門的個人化╱客製化選項。


禮物卡結合客製化  帶動銷售業績
提到送禮,不得不看日漸興起的禮物卡(Gift Card)風潮。禮物卡在海外早已行之有年,概念與市面上的儲值卡類似,由送禮者將「禮金」儲值在卡面後,再送給贈禮對象,既體面又實用。禮物卡多半附有小卡片與信封,提供送禮者書寫祝福的話語。

在海外,生活、電器、食品等大賣場如 WALMART、HEB、TARGET、BEST BUY……等都有販售禮物卡,有些賣場還附設加油站,可以直接使用禮物卡加油。另外,知名的電子商店如Apple iTunes、Amazon等也都有販售禮物卡,甚至有專門的禮物卡網站,提供卡面客製化的服務。

在台灣,禮物卡結合客製化最成功的屬便利超商業者推出的icash卡,除了隨不同主題、季節、時令推出多款時尚的卡面設計,也允許消費者透過網路上傳照片,設計專屬icash卡面,再附上精美的卡片封套,當成禮物餽贈親友,別具收藏意義。根據i.Q 線上調查,15-64歲民眾不論男女持有icash卡的比例已達四成,其中又有31.7%的民眾持有兩張以上,多半為基本款之外的圖像授權卡或客製卡(消費者上傳照片自製),顯示授權卡╱客製卡至少有200萬張以上的市場滲透規模,占總發卡量(約750萬張)將近三成。

根據i.Q 線上調查,目前消費者授權卡╱客製卡來源以自購及他贈各占一半,持卡年齡層以21-30歲的比例最高(37.2%),其次為31-35歲(17.4%)。提供icash卡客製化服務的業者表示,情人、小孩及寵物是消費者最愛的客製內容,至於五、六月份適逢勞動節、端午節及畢業季,企業及學校客製卡的團購需求訂單激增,幾乎供不應求。

有鑑於icash客製卡的熱銷,擁有超過1600萬張發卡量的悠遊卡也開始力推客製卡銷售,甚至聯合icash卡於年底前共同推出兼具購物及交通票証功能的「icash悠遊卡」,提供消費者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便利商店、咖啡連鎖店、藥妝店、餐廳、速食店、電影院……等消費,甚至圖書館借書等超過8000個通路據點的生活機能。屆時,不論禮物卡或客製卡,勢必掀起另一波熱潮。


▲父親節將至,業者搶攻客製化禮物卡商機。

註1: i.Q 線上調查網於2009年6月針對15~64歲民眾進行「客製化商品及icash卡消費行為及態度(A&U)」網路調查,統計有效問卷10,6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理論值為±0.95%。調查樣本男女比例1:2、21-25歲25.3%、26-30歲27.8%、31-35歲21.2%、大學教育程度占7成、工作者與學生比例為3:1,縣市比例與全國網路人口分佈一致(TWNIC)。
註2:延伸資料
ifoto數位影像服務:提供icash授權卡、客製卡服務
Paint人集團:提供公仔Q版、生日禮、個性禮物
海外禮物卡網站:GiftCards.comGlobal GivingBest BuyApple iTunesAmazon

像歐巴馬一樣有說服力 Yes, You Can!

2009年4月 Cheers 雜誌

穿著深色西裝的歐巴馬,站在圓形國會大廳的中心,雙手扶著講台,用他沉穩的男中音緩緩說:「貝施亞,她學校的教室會漏水、牆壁上的油漆脫落,學校旁邊有火車經過,每天上課因為火車的聲音太吵必須中斷6次。有人告訴她,這個學校無可救藥了。但隔天下課,她去了公共圖書館,用那裡的電腦寫信給在座的各位,她甚至必須跟校長要錢買郵票來寄這封信。貝施亞在信上寫說:『請幫幫我們,這裡的學生未來也想和你們一樣成為律師、醫生、國會議員、總統,然後改變我們的州和這個世界。我們不是半途而廢的人。』」歐巴馬加強語氣逐字的說:「我們不是半途而廢的人!」

鏡頭轉到歐巴馬左手邊2樓包廂,身穿深藍色削肩禮服的歐巴馬夫人,微笑牽起身旁穿著淺紫色正式套裝、表情羞澀的黑人小女孩,在如雷的掌聲中,貝施亞起身和全體國會議員點頭致謝。

這不是好萊塢勵志電影的結尾。鏡頭再轉回大廳的演講台,這是2009年2月25日,歐巴馬上任後於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的首度演講,54分鐘的演講中,議員們起立鼓掌超過30次。

是總統,也是暢銷書作家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比喻歐巴馬是繼邱吉爾、甘迺迪、馬丁‧路德和雷根之後,最能激勵群眾的領袖,甚至為文分析歐巴馬的溝通技巧,以滿足企業主管的好奇。

歐巴馬的演講內容甚至在日本被編成英語學習教材,還有出版商集結歐巴馬所有演講的英文內容出書,上市後立刻成為暢銷書排行榜第3名。澳洲有大學更特別開設新課程,教導學生歐巴馬的演說技巧。這一切或許可以歸功於歐巴馬本身的文采,歐巴馬親筆寫的兩本自傳,都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紐約人》雜誌(The New Yorker)評論他在寫第一本《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時,心裡想的是希望成為小說家,而不是政治家。

歐巴馬在2004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演講上,以他自己的故事和追尋美國夢的歷程為主軸,原本默默無名的政壇新秀,頓時吸引全國眼光,被媒體視為政壇黑馬。

在被挑戰種族問題立場時,他以演講正面回應,化解質疑者的批評,凝聚選民支持。

在勝選那晚的開場演說,「哈囉!芝加哥。若還有人不相信美國可以包容任何可能,懷疑建國先賢的夢想是否存在,對美式民主失去信心,那麼,今晚就是你的答案。」再度讓許多美國人掉下眼淚。

溝通專家分析歐巴馬成為一個雄辯家,能夠發表動人演說的關鍵包括:歐巴馬有磁性的男中音、適度的手勢、凝視群眾的技巧、善用修辭,譬如運用口號和疊句……,但是這些技巧,最多只能構成一篇動人演說的骨架。

說服力1:數字生活化,更親近

在分析政策時,他會把生硬的數字具體化,讓每個人可以感同身受。他在國會演講提出經濟振興計劃時說:「這計劃將會創造3千5百萬個工作,其中9成都在民間部門……計劃通過,老師們可以保住工作,繼續教育我們的子女,醫療專業人員可以繼續照顧大家。今晚仍有57名的警員在明尼拿坡里街上執勤,也是因為這項計劃通過,讓他們的部門不致被刪減。」

歐巴馬說服大家,對金融機構的天文數字紓困案不是在幫助銀行家,而是幫助一般的美國人,讓金融體系重新活化,大家才可以貸款買房屋,企業才能雇人去興建,這些工人有錢了或許會去買車,慢慢的,國家的經濟活力才會甦醒。

說服力2:善用小故事,感動人

歐巴馬在演說中提到的小故事主角都真實可見、栩栩如生,讓聽眾對他真心聆聽和細膩觀察力印象深刻。比方說在國會演講中提到的貝施亞,歐巴馬曾經拜訪過她的學校,所以記得教室還在漏水,牆壁的油漆斑駁。歐巴馬在2004年著名的演講中,提到了即將上戰場的夏幕斯,他描繪出這個年輕軍人大約6呎2吋高,有著清澈的眼睛和輕鬆的笑容。

歐巴馬細膩的觀察和敏感的同理心來自於成長背景,他自己曾形容他的親戚組合有如迷你聯合國。歐巴馬父親是從非洲肯亞來美國念書的留學生,兩歲的時候離他遠去。母親來自白人中產階級家庭,是位人類學家,她後來再婚嫁給印尼到美國念書的留學生,歐巴馬6歲時隨著母親到印尼住了4年,10歲回到美國由外祖父母照顧。他的成長背景和美國傳統政界菁英大相逕庭,但因多元文化成長背景,讓他多了一份包容,而且更加珍惜美國夢。

他看到參加伊拉克戰爭的退伍軍人會想到自己的外祖父;看到白天上學、晚上上夜班的女學生,想到當年獨自扶養他和妹妹的母親;看到女性勞工,他一輩子在銀行上班的外祖母身影則浮上心頭。

就職演說上,歐巴馬也不忘提醒美國人,「還只是60年前,現在可以站在這裡宣誓就任總統,這個人的祖父,當年或許是連在當地餐廳工作都沒有機會的。」這些有生命、有面孔的點滴,轉化成他演講的片段,總是打動聽眾的心。

說服力3:用字簡潔,不廢話

除了讓聽眾感同身受的能力之外,歐巴馬總是選擇簡單明確的字句表達立場,讓大家對他的領袖魅力印象深刻。

競選期間由歐巴馬競選團隊提出的“Yes, We Can!”,串起歐巴馬的競選主軸,歐巴馬也總是以直接不曖昧的態度,讓選民支持他的決心更堅定。

他告訴大家,過去那些執行長們拿了納稅人的錢,去買奢侈品或是搭天價的私人飛機逃走卸責,「這樣的日子已經結束。」

他提醒大家若不及早展開經濟振興計劃,美國經濟將會陷入泥沼,「而我拒絕讓這樣的結果發生。」

在金融海嘯之後,大家對於政府對金融機構紓困非常不舒服,因為這些金融機構領導人錯誤的決定,讓所有人承擔後果,歐巴馬對群眾喊話:「我向你保證,我知道你的感受。」

魅力演說3原則

只要掌握技巧,你也可以具備歐巴馬的演說魅力。得過艾美獎的前美國電視新聞記者Carmine Gallo特別在《商業週刊》分析了歐巴馬演說的關鍵技巧。

對仗句。這是歐巴馬演說最明顯的特色,例如他在今年1月初贏得愛荷華州選舉時所發表的演說:「你們做到了那天憤世嫉俗者說我們無法做到的事;你們做到了新罕布夏州未來5天將會做到的;你們做到了美國人在未來新的1年即將做到的。」

頭韻法。意思是在一組詞或一行句子當中用相同的字母或聲韻做開頭。例如歐巴馬在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說,當中有段內容如下:「我們想要參與的是充滿抱怨的政治?或是充滿希望的政治?」(Do we participate in a politics of cynicism or do we participate in a politics of hope?)

想像力。歐巴馬擅長運用想像力,激發觀眾的情緒。例如,談到未來希望時,他說:「所謂的希望就像是奴隸期盼能圍坐在火爐邊,唱著自由的歌;就像是等著上岸的移民遙望著遠方的海岸線;就像是一位名字有趣的可愛小孩,相信美國必定有他容身之處。」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是表現出自信的肢體語言。例如當面臨觀眾的挑戰或犀利的提問時,歐巴馬從不搖頭或是移動身體、調整姿勢,他自信而穩重的態度讓人印象深刻。(吳凱琳)

歐巴馬速寫

現職:美國第44任總統

生日:1961年8月4日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11歲和7歲的女兒

著作:
《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
《歐巴馬勇往直前》

獲獎:
2006、2008年葛萊美獎最佳有聲書作者
2008年美國《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
競選音樂短片《Yes We Can》獲得艾美獎

經歷:
哈佛法學院畢業後擔任芝加哥公民權律師
1996年當選伊利諾州參議員
2004年當選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

學歷:
哥倫比亞大學、哈佛法學院(1990年曾任《哈佛法學評論》總編輯,
是該期刊第一位非洲裔總編輯)

歐巴馬讓人感同身受的技巧,除了能夠把問題具體化描述之外,更不忘時時提醒美國人,他能夠理解所有的處境,只要和他同心就可以攜手度過難關。歐巴馬每次的演講都能深入人心的祕訣在於,他總是能夠讓人感同身受,讓人覺得:「歐巴馬在對我說話。」前美國總統甘迺迪之女卡洛琳‧甘迺迪(Caroline Kennedy)曾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以「和我父親相像的總統」為題,認為歐巴馬和甘迺迪一樣,具有特殊的領袖魅力,讓大家相信自己具有改變未來的能力。

9人團隊操盤,打出近億江山

2009年4月 Cheers 雜誌

2008年10月8日凌晨0時1分,睽違兩年,悠遊卡公司再度推出霹靂悠遊卡「霹靂神州版」預購,不到一分鐘,全省5,000套全部賣完。「光是買不到而在網站上留言的抱怨就有1,000多筆,」與霹靂國際多媒體合作6年之久、本身也是戲迷的悠遊卡公司行銷部課長吳舜民回憶當時的「秒殺」熱潮。

把地點搬到百貨公司,這股買氣更讓人咋舌。2個月前,台北東區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館6F舉辦的「霹靂藝想世界」展,不但吸引大批人潮,短短18天內更進帳250萬元,超越新光三越過去一年在這個樓面的單一ON檔活動的營收。

把文化變成一門好生意,霹靂布袋戲幾乎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電視節目、錄影帶出租、DVD、攻略本等將戲劇內容做不同形式的產品轉換外,霹靂布袋戲延伸出的周邊、授權產品多到令人眼花撩亂:從月餅、泡麵、公仔、T恤、玩偶,一路延伸到悠遊卡、機車、大頭貼,可以說除了目前尚未出現以霹靂布袋戲為號召的住宅外,舉凡食、衣、行到育樂,幾乎每個面向都可以找到霹靂主角的蹤影。

這門好生意自1999年成立以來,從未讓公司虧過一毛錢;2008年總產值來到近億元水位,當所有產業為景氣蕭條所苦,「每人身上都有3~4個案子在進行。」成功將尊尊主角戲偶商品化的背後行銷操盤手,正是霹靂國際多媒體副總經理傅琛壹與他領軍的團隊,這個9人小組成功締造出驚人業績。

傅琛壹的祕訣,在於他選擇走與一般授權行銷截然不同、多方操作的3條行銷路線。

策略1  行銷在創意源頭搶先置入

「我們以迪士尼『看一部電影賺不了多少錢,但是看完電影後還有那麼多周遭商品可買(賣)』為榜樣,向他們看齊。」這是霹靂國際多媒體董事長黃強華在文建會編製《黃強華、黃文擇與霹靂布袋戲》一書中的講法。1999年,為積極推展霹靂戲圖像授權業務及周邊商品研發,他在台北汐止成立「巨邦國際行銷公司」。

傅琛壹認為,行銷要在戲劇創意還在發想時,就進入運作,「商品開發起點在編劇時就確認,如果等到戲都拍好了才開發商品,那就太慢了。」一般來說,一種商品從開發、設計、工廠下單、打樣到上市約3個月到半年時間,因此只要往前推進到編劇接下來一系列要捧的角色之前,就可輕易抓出時間表。

產品少量多樣,存貨與成本控管就是考驗。「從市場經驗統計分析中,捉出銷售比,先確認該月、該季可以開發的商品類,避免錯誤商品上市。」何時該開發何種商品的節奏,早深刻烙印在傅琛壹15年的行銷經驗年表中,每個月可做到固定推出7?8種產品的量。
接著,傅琛壹以設計取勝,用高質感提高單價來克服成本問題。「以前也出現過劣質商品授權,因此,從品管控制(材質)到末端售價、通路到市場需求都要一氣呵成,」巨邦國際行銷商品部副理劉谷洋表示。

從自行開發到策略聯盟,牽涉的關鍵在於:授權商跟合作夥伴的選擇。如何選擇授權商,對霹靂布袋戲而言,是一條漫長學習的路。

策略2  跟最大的「掌門」結盟

第一招「借力使力」,這是霹靂一線主角「刀狂劍癡葉小釵」最常運用的模式,透過劍器將內力使出,盡滅敵兵;也是霹靂走出鄉下虎尾片場,從「台灣意象」躍升國際舞台的「捷徑」。

傅琛壹表示,「與霹靂合作的企業要有一定知名度,如果知名度不夠,就要看對方資源以及觸角延伸的廣度。」2006年,霹靂國際多媒體與國際晶片第一大廠英特爾(Intel)合作,受邀代言「Intel Core 2 Duo」與 「Intel Core2 Extreme」處理器產品,就是一個例子。
「霹靂」兩字是傳統布偶與科技龍頭相遇的關鍵字。當時Intel行銷發想團隊從新產品中感受到「霹靂」兩個字,於是聯想到剛在2005年榮獲「台灣意象」第一名的霹靂布袋戲。

故事原創力與一週兩支拍片量的經驗,則是霹靂團隊展現執行力的後盾。當天記者會除了由霹靂國際多媒體總經理「八音才子」黃文擇親自率領5位操偶師即時演出外,還播放由霹靂團隊為Intel新產品推出拍攝的「聖石外傳酷睿之秘」影片,精彩的劇情與詼諧的口白,讓現場笑聲不斷。

「記者會前4天,看見初剪版影片時,我們幾乎沒有挑剔之處,」Intel行銷專案經理莊蓓瑜回憶當時合作時的感動。

「Intel品牌夠大,我們也會動員所有資源支援他們,」傅琛壹表示。

當兩大品牌效益發酵時,所創造的不僅是利潤,還是「1+1>2」的品牌效應。根據Intel通路行銷經理李建明表示,「除了開發出非電腦族群外,通路商反映那是一次很貼近市場的行銷經驗。」

在話題行銷操作下,當時特別為活動訂製的50尊18吋大的素還真戲偶一下子就送完,而海報與人形看板今天貼上去、隔天就不見的情景,更是活動期間在店頭屢見不鮮之事。

透過與國際品牌聯盟,打開霹靂的視野高度,但和通路合作又是另一套武學招式。

「與通路合作時,好操作的多半屬於價格低、但量大的產品,」劉谷洋表示,他們曾授權7-ELEVE推出26萬包霹靂英雄卡,一包30元,1個月檔期,配合通路4,500個點,霹靂潛藏的戲迷高達百萬人,這樣的結合讓雙方都獲利。

雙贏後才有合作空間,進一步來折衝磨合。像「霹靂激鬥名鑑1代」公仔,請來日本原型師及日本公司製作,成本高,但為求物超所值,訂價99元。「能夠執行這種價格是市場上不可思議的,追根究柢,就是授權公司在授權金、製作公司在製作上,與通路多方協調,不斷思考如何cost-down(降低成本),」7-ELEVE商品部經理廖國淵表示。

策略3  年輕化創意深耕熱迷

目前有繳年費1,800元的霹靂會員約6,000人、網站上的成員有30萬人,加上後援會(光是素還真就有北素、中素和南素),這個族群接近百萬。霹靂也參與80多所高中生跟大學生的社團活動,協助布袋戲的教學與推廣,教導學生認識布袋戲與指導操作木偶,其實也是一種無形的行銷。

無形行銷,背後是將「熱迷」轉化成「熱潮」的伏筆。

「一場原本不被期待的『意外』,推出時卻創造了在永豐銀行129個分行,兩小時不到,就有1,000套卡開辦成功的佳績,卡片回應率相較其他行銷方式高了兩成。」合作發行「霹靂英雄聯名卡」的永豐信用卡公司業務處副總經理杜國本,將這樣的成績歸功於「霹靂熱迷的團結」。

要造成流行,成為年輕人追逐的時尚,就得用年輕人的語調說故事。除了傅琛壹之外,目前霹靂行銷團隊多來自六、七年級生。「老是以傳統藝術角度去看,無法突破窠臼。葉小釵或一頁書如果是七年級生,應該有什麼個性,要用年輕人語彙發聲,但也要兼顧商業思維,」傅琛壹認為。

然而,群聚的力量是「賣力」,也是壓力,更是動力。「為什麼海報上的的角色姓名用羅馬拼音?」、「人物造型怎麼這麼日本味這麼重!」等等嚴厲批評在網路BBS討論站如PTT中四起。

「從大家不知道這是一家什麼公司開始,到現在不斷有別人找上門,我們清楚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傅琛壹非常清楚「粉絲」們對於霹靂布袋戲的期待。事實上,採訪拍照之前,他正剛剛與主動找上霹靂談合作開發案的知名設計公司橙果,進行腦力激盪會議。

「機裡藏機、變外生變」是霹靂布袋戲中經常引用來形容多變武林的名言,而走到第10年的霹靂行銷團隊也正用這樣的步伐,在多變的商業環境中前進。

我不要百萬年薪,我要宅經濟:易訂網

2009年7月 Cheers 雜誌

10年前最當紅的字彙叫“internet”,什麼事只要跟 “i”有關就夯,10年後,這概念已經有了進階版,叫做「宅經濟」。

如何從宅經濟中挖出商機?4個七年級大男生放棄年薪百萬的好工作,企圖在當中闖出天地。

「我們等於在非洲做賣鞋生意!」提供線上餐廳訂位服務的易訂網(eztable)營運長謝智倫笑說。易訂網是台灣第一個推出整合餐廳網路訂位服務的網站,去年年中才正式成立。

這也是一場年輕的創業冒險。陳翰林、顏士棋、謝智倫、顏嘉楠4人是國中同班同學,專業背景剛好橫跨財務、資訊技術和行銷業務。因為都是愛吃的老饕,就從現有餐飲界的問題中,找到兩大機會缺口。

找出現有產業問題,開發新機會

過去曾在美國德意志銀行當分析師的易訂網執行長陳翰林分析,上網訂機位、訂飯店已經司空見慣,但要訂餐廳,卻找不到適當的網站入口。在現有超過2,000億的外食市場中,餐飲服務仍局限在實體空間,沒有「虛擬升級」。

除了消費者端,他們也觀察到,大多數餐飲業者使用網路還在架設餐廳網站,當作「公布欄」的階段,沒有提供進一步的服務。再來,餐飲業勞力密集,前場或內場人員顧好手邊工作都來不及,更難有多餘心力去管理顧客關係。碰上不景氣,繼續等待過路客或熟客上門已不足夠,餐飲業開始期待透過網路發揮「集客力」。

於是,易訂網決定提供線上餐廳訂位,消費者只要在吃飯前先上網預約席次,除了確保有座位,還有機會享有額外的餐飲優惠,大大增加顧客的黏著度。

去年8月才正式上線的eztable,會員平均年齡約30歲上下,目前每月實際訂位數已破萬筆,顧客回訂率達1成;訂位選擇除了知名連鎖餐廳外,還有喜來登、晶華酒店等五星級飯店,合作店數已超過230家,集中台北、台中兩大都會區。

把台灣經驗複製到全球

在精準挖掘年輕消費力上,易訂網展現極大潛力,不管是上網到各美食版、熱門討論區、部落格宣傳,或是與MSN結合,營造話題,這個完全由「網路世代」組成的團隊,非常善於透過虛擬空間掌握消費者行為。

至於獲利來源,除了每筆成功訂位可向店家抽成,還會另外收取訂位系統服務費,這套系統能夠幫店家建立完整的顧客資料庫,轉化為行銷利器。「就像Apple不只賣硬體iPod,還賣線上音樂等其他服務。」技術長顏嘉楠形容,現在「吃飯」也不能只賣食物,必須銜接後端的顧客服務。

目前除了美國外,大陸、日本市場都尚未出現類似服務。易訂網在速度上與全球同步,吸引了不少創投青睞。一個早上,只見陳翰林手機響個不停,一下是來自矽谷,一下是來自日本,都是創投對入股投資有興趣。甚至看中背後更大的商機:把易訂網服務複製到海外市場。

對此,陳翰林倒很樂觀,台灣餐飲界競爭空前激烈,只要能在這裡生存,證明服務的價值,走出去就有競爭力。或許在宅經濟這個虛擬戰場中,這也是另一種「台灣利基」!

(由左上順時針)陳翰林、顏士棋、謝智倫、顏家楠4個國中同學,要把台灣「宅經濟」複製到全球市場。

易訂網小檔案

成立時間:2008年8月
會員人數:至今年5月,超過20,000人
每月訂位數:超過10,000筆
合作餐廳店數:超過230家

炒熱購買欲,打贏心理戰

2009年7月 Cheers 雜誌

 

保守、謹慎、有計劃,這是最近最常拿來描述消費行為轉變的形容詞,但荷包不是最大的問題,「心」才是癥結。日本7-ELEVEn會長鈴木敏文就說:「買氣冷清並不是因為消費者不具購買力,而是消費者的購買心態變得冷淡。」

想要消費者行動,當然得先讓他心動。如何好好打一場消費者心理戰?透過以下「空間陳列、聯合促銷、懷舊情感、商品定位」等4大策略,帶你找出關鍵時刻下的戰勝因子。

空間陳列:刺激「衝動消費」

奧美促動公司亞洲區負責人John Goodman指出,儘管不景氣讓消費者走向計劃性消費,但全球消費者仍有超過55%的比例是在店內決定花錢,「商品陳列是影響衝動消費的主要因素,能把逛街者(shopper)轉成購買者(buyer)。」

台灣屈臣氏正好呼應這個觀點。去年推動的店舖改裝,目標就在:縮短和消費者接觸的最後一哩。

屈臣氏行銷公關總監寇碧茹笑說,業界長期陷入的迷思是:不打折沒業績、打折又沒利潤。但去年屈臣氏進行消費調查,發現「環境」竟然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最大因素。於是,2008年年中,屈臣氏開始發動進軍台灣以來、第4波的「改裝店舖」行動,要從「業者中心」完全轉為「消費者中心」。

寇碧茹指出:「要持續強調VAS:透視性(Visibility)、權威性(Authority)、易購性(Shopability)。」還給消費者充滿體驗感的消費環境,屈臣氏的具體做法包括:

● 過去把業績貢獻比例高的櫃位放置在門口處,現在則會依消費習慣來擺放櫃位,美妝、藥品等產品均會分門別類。

● 過去走道強調「Z」型,非要消費者一走進店裡就把每個角落都逛到;現在卻把走道「拉直」,讓消費者站在店門口,一眼就能望到店舖最底端。

● 過去在店內排滿貨架,追求最大坪效,但現在寧可拿走對營業額貢獻較低的商品,例如食品,減少排位、拉寬走道,讓消費者逛得更舒適。

● 店有格調、但也要有「買氣」。所以讓消費者走得舒服外,還要容易找到商品,因此用顏色區分商品區塊。

目前為止,屈臣氏已改裝118家分店,成效也令人滿意:「改裝店的營業額,高於平均值,」寇碧茹說,今年屈臣氏預計持續投入1億元改革120家分店門面。

當各通路埋頭打價格戰時,別忘了,環境更是刺激消費的重要引擎!

空間陳列術

1.依消費習慣擺放櫃位, 能刺激購買。

2.將走道拉直,一眼看清。

3.加寬走道,購物更舒適。

4.用顏色區分,更快速找到商品。

聯合促銷:集點合作力量大

碰上超商集點兌換活動的截止日,合作商家的門口總擠滿了長長的人龍等待兌換集點滿額贈品。

如今這樣的「集點」活動並不限於大型通路。今年4月,台中逢甲夜市竟也悄悄出現「在地集點活動」。

「人潮沒有差太多,但2002年前,平均一個人在夜市消費300元上下,現在卻降到200元左右,」輔導夜市攤販進行行銷活動、目前是全國最大夜市入口網站 i-City的創辦人梁東昇談起,小額消費的夜市,也深受不景氣衝擊。

i-City不是沒有推過低價促銷,但效果卻不如預期。去年底,他們首先嘗試做「小吃5元」促銷,短時間能炒熱店家知名度,但這樣薄利多銷的活動,熱度卻維持不到一週,甚至還傷害了商家的獲利。「只有促銷,消費者的連結很低,」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洪順慶分析。

i-City決定回頭分析夜市的消費族群。像逢甲夜市族群一半是附近居民和學生,另一半則是觀光客。前者幾乎每天都進夜市吃飯,為什麼不提供更多「好康」,讓他們持續上門、提高客單價?

i-City觀察一般人吃完主食還要配飲料的用餐習慣,以個體戶為主的夜市經濟,可以聯合打「套餐戰」,發展出台灣第一個夜市跨攤的「集點活動」。

為了說服原本習慣單打獨鬥的小老闆來加入新的大聯盟,i-City也找出兩大關鍵吸引力:讓店家完全掌握促銷自主權,甚至能夠先加入行銷活動、再付費。

集合逢甲超過50家攤販力量的「i-City聯合集點卡」,以「店家自行決定兌換金額、消費者自行選擇餐飲」為精神,讓攤販各自設計消費額跟點數的兌換比例,集滿5點後,即可向50多家合作攤販換取產品。i-City回收集點卡張數,計算金額後,再向商家抽成10%,「店家不需要冒沒成果前、先投資行銷資源的風險,」梁東昇解釋。

不到一個月,集點卡在大台中發行20萬張,有效使用10萬張,平均合作商家的業績有1成以上成長,還有店家單月就回收到2,000張兌換券。目前已有台北士林夜市和高雄六和夜市的業者找上梁東昇,要求主動加入集點聯盟。聯合共享行銷資源,團體作戰,遠勝過單打獨鬥。

聯合促銷術

1.結合不同店家,提供更多樣選擇,效果遠勝單店低價促銷。

2.店家自行決定促銷方法,吸引更多店家加入,更強化上述效果。

懷舊情感:喚醒你的美好記憶

4月初,曾在亞都麗緻大飯店服務20年的法籍主廚Herchembert在「亞都30週年」之際,重回亞都巴賽麗廳參與系列活動。為此,亞都麗緻在午餐時段打出450元優惠體驗價,復古菜單更喚起很多四、五年級生的浪漫回憶,引起很強的共鳴跟討論。

不只是亞都麗緻,近來許多企業都不約而同舉辦「週年慶」:華航50週年,找來第一屆空姐穿上當時旗袍,再現空姐風采;台北東區頂好麵包歡度40週年、推出麵包限時特價促銷;又或是表演劇團「蘭陵30」、「史豔文40歲」,不只有百貨公司才有週年慶,企業也吹起懷舊風。

曾任台北之音及霹靂布袋戲創意總監、目前為自由創意人的潘恆旭觀察,這背後有兩層意義。企業接力炒懷舊,試圖強調過去就算日子苦悶,生活中仍有幸福感的訴求。「曾經有故事的產品,也可以讓消費者回頭找到自己的故事。」尤其當消費者和市場愈來疏離時,懷舊能強化消費者的投入。

同時,「復古的複製成本最低,」潘恆旭指出,「復古能找回heavy users(重度使用者),從他們身上延伸新消費者。」

不過,復古概念絕對不是上了年紀的企業才能操作。潘恆旭建議,找回第一個顧客、找出第一個熱銷產品,都是「復古手法」的延伸。特別是當消費者消費趨於謹慎時,老的、舊的產品,相對能提供一種安心感。

懷舊情感術

1.復古的情感和故事,可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2.抓穩老顧客,延伸新消費群。

3.老產品讓人有安心感,提高消費意願。

商品定位:重新思索right size, right price

穩抓老顧客固然是一種方向,但一樣有企業大膽重新解讀需求、定義新商品,例如可口可樂的新品:Mini Coke。

目前在便利商店的可口可樂產品包括售價20元的330毫升鋁罐裝、售價25元的600毫升保特瓶裝等,「但便利商店有6成銷售來源是單價20元以下的新鮮屋或是鋁薄包產品,」太古可口可樂業務暨行銷總監陸巍指出。

去年,日本便利店推出300毫升、圓胖保特瓶的Babe Coke,一推出大受女性消費者喜愛,更讓他們開始思考:消費者是不是「不需要喝那麼多」?

可口可樂不在現有產品身上打促銷戰,反而要找出新市場:小包裝的可能性。

他們觀察,目前市場上其實已有250毫升小容量的鋁罐可口可樂,但散見各餐飲通路、甚至南北市場價格混亂。為了讓消費者跳脫出對既有小容量產品的印象,他們另外在歐洲市場找到和600毫升寶特瓶同樣有曲線感,但容量只有250毫升的小寶特瓶。甚至,在保鮮期上也顧慮到便利商店的通路特性。

陸巍解釋,鋁罐裝保鮮期長達一年,而保特瓶容易使氣泡跑掉,所以250毫升的小保特瓶保鮮期必須控制在105天內,「更適合存放在像便利商店這類商品屬於高迴轉的通路。」

找到適合包裝後,下一步是產品定位的中心:定價。一開始先列出18、16、15元等3種選擇,都低於20元價位。但和鋁罐相比,小保特瓶增加了蓋子、瓶身貼紙等成本,若單考慮毛利,18元對可口可樂是最好選擇,只是和罐裝20元的差距就不大。「台灣人還是接受以5、0作結尾的定價,」陸巍說,因此最後拍板定價為15元。

這樣小巧包裝、平價的可口可樂,在便利商店推出一個月後,銷售成果立刻引起便利商店龍頭7-ELEVEn的注意。以330毫升罐裝可口可樂每日在便利商店銷售(PSD, Per Store Daily)平均數來說,淡季時1.5罐、旺季頂多2點多,原本預估4支迷你系列產品(可口可樂、芬達、雪碧、可樂Light)在4家便利商店PSD的加總應可達20,其中7-ELEVEn預估可達12點多。但最後結果卻令他們驚喜:光是在7-ELEVEn的PSD就衝到23?25,遠遠超過預期的一倍。新品除了如預期吸引到女性、小朋友等族群外,並沒有影響其餘保特瓶或罐裝的銷售。 

「Mini Coke刺激我們重新去思考包材策略,到底產品的right size、right price是什麼?」統一超商行銷群總經理蔡篤昌說。如同《策略暨商業》雜誌(Strategy+Business)提醒的:「定價和包裝策略要隨著消費習慣和景氣改變,就像『潛水衣』一般貼身。」

時機再糟都有熱銷產品,行銷人不妨換個方式思考這4大介面的策略,好業績就不遠了!

商品定位術

1.商品包裝須符合消費習慣,同時要顧及通路陳列,與存放的便利性。

2.定價不能只考慮成本利潤,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心理接受度。

孔明借箭的體驗行銷

2009年7月 Cheers 雜誌

 

開間咖啡館是很多人的夢想,這當中有很多心理因素,在我看來,咖啡館最吸引人的一點,在於它是一個創作的實踐,店主透過自己的巧思,打造一個提供客人感受(色、香、味等)的感官空間,在自己的一個小天地中遇見知音、朋友。雖然咖啡館並不是個容易賺錢的生意,但依然魅力無窮。

我很喜歡觀察咖啡館的經營,它們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不成功的例子當中,比較常見的是地點定位錯誤。例如,我個人很愛的一家現代風格咖啡館,2005年開在東京西麻布的巷內,可是那個地方既沒什麼公司行號,住宅又不密集,客人少得可憐。他們的菜單跟產品很棒,但流量不足變成孤芳自賞,幾個很有想法的年輕人花了大錢,後來不得不關門(註1)。

一位極具創意頭腦的朋友,也投入了開咖啡館的行列當中,前陣子選在台北市溫州街落腳。他想營造一個較安靜自在,具有藝術氣質的咖啡館,採用古典與現代風格的混搭,大量的木頭,溫暖而大膽的配色,一盞盞的懷舊桌燈,還弄了幾個座位在戶外區。一切就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個東風是「書」,他希望這個咖啡館有大量的書,讓人流連。但是從哪去找這麼多書呢?

行銷夠真誠、精準又有趣,才會願者上鉤

他心想,經營咖啡館最重要的,是讓人與這個地點空間發生情感與關連。這點,看似簡單,卻道出了這個行業的重要性。咖啡館與拉麵店有點不同,拉麵好吃,大家會呼朋引伴、好吃道相報,去滿足一下口腹之欲。咖啡館不只是咖啡好喝或餐點好吃,通常還要蘊涵更深度的心理認同,消費者才會去。

於是,他靈機一動,突然把想法連結起來了:讓消費者透過書本,與這個地點發生連結。

他發動了一個地區行銷,在咖啡館附近(溫州街是台北市最有文藝氣息的地區之一,是台大、台師大交會的商圈),發出2,000張開幕傳單,上面寫著,只要拿一本書,就可以來這裡換一杯咖啡。

在短短3週不到的時間內,來了超過500位拿書來換的客人,用書換了600多杯咖啡。書架一下子就放滿700多本各類好書(註2)。在此同時,等於創造了600次的優質咖啡試飲(trial)。有推展過新產品的人,應該可以體會創造消費者trial有多珍貴。

我聽到他分享這個故事,直呼:「孔明借箭,你居然借書!」說著說著,我也好想拿一本我的書來換一杯咖啡,但可惜活動已過,書可以捐,但咖啡要錢。

這就是好的行銷,你明明已經知道這是行銷技巧,但還是欣然參與這個遊戲,就像女孩子明知道男生是搭訕,但經常還是很開心。成功的關鍵在於,真誠、精準、有趣。

現在店裡氣氛逐漸形成,有愈來愈多愛書、愛藝術的客人。每當那些參與過開幕活動的人來到這邊,他都會記得,這個咖啡館放著一本他所貢獻的書,客戶關係鞏固於無形。

體驗行銷是什麼,不用講大道理,身邊就有好例子。

 

註1:這家日本咖啡館,後來轉進到惠比壽一帶,生意應該好轉起來了。

註2:店長表示,很多人帶十幾本書來換,但是很謙虛地說只要一杯咖啡,所以才會有換到的書比送出的咖啡多的現象。但是最有趣的是,這個活動口耳相傳,因為換過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就會告訴其他的朋友。

10個狀況題大考驗:我該怎麼說?

2009年7月 Cheers 雜誌
 
面對上司時……

星期一早上,照例是部門開週會的日子。你整裝好自己,準備向主管提出新產品的行銷規劃提案。

你可能習慣性開口:
「這次的行銷案我們可以這樣做……。」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
「因為公司的政策是……,根據這樣的走向,我傾向的做法是……。」

向上司提案,不是你認為內容豐富、準備充足就夠了,最要緊的大前提是「公司現在的方針」。劉文英舉例,如果公司現在最重要的目標是降低成本,你卻提了一個需要砸大錢的提案,縱使看起來十分吸引人,還是會被拒絕。

數字!數字!數字!主管或老闆最在意的核心便是「證據」。如果提案能幫公司賺錢,那是多少錢?

《超快速!完美企劃書》作者竹內謙?在樂天市場開設網路商店的第三年,就讓網拍一年的營業額衝到一億日圓。他說:「公司經營者、上司最喜歡的只有兩件事,就是追求利益和降低成本。」強調這兩件事的企劃書比較容易通過,而在製作這兩項重點的提案書時,要積極提出預測數值。

不過,同樣製作呈現數值的提案,A案只講「我們一個月的銷售目標是300萬元」;B案則詳細地提出「一日來店預測人數10人、顧客平均消費單價1萬元,所以推測一個月的銷售目標為300萬元。」兩相比較,後者這種有根據的銷售目標,更能使審閱者對整體企劃安心。


你剛剛接下一個專案,公司只給你3名人力使用,但你認為應該要擴充至6人才能完成專案。老闆質疑:「有必要增加1倍人力嗎?這都是成本!」

你可能不自覺為自己辯護:
「增加人手能夠提早結案,省下時間成本。」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
「使用3名人力,可以達到XX的程度,但如果增加到6名人力,我們就能多做XX,會讓整體專案更完整,能達到XX倍效益(或多賺XX元);以時間成本來說,我們更能省下XX元。」

通常上司質疑的問題,也會是將來可能碰到的問題。在他質疑你之前,若能先做好準備,說服會更有力。《求歡式說服術》(The Art of Woo: Using Strategic Persuasion to Sell Your Ideas)一書中說,當人們認為能從某項主張獲得好處,就會覺得有說服力。所以當你打算說服老闆時,不妨先想想以下3個問題:為什麼他支持我的想法,就會對他有利?什麼是他想要,我又給得出的東西,而能換取他的支持?什麼可能是他會拒絕的原因?


主管剛開完主管會議回來,結論讓你感到「晴天霹靂」:「我幫各位多爭取了10個專案計劃,相信各位未來會有相當多的學習與成長。」你心中的OS(旁白)只有:「老闆,別鬧了!原本的專案都要做不完了!」這時該如何提出建言?

你一聽就忍不住抱怨:
「這樣分量好像有點多?我們可能做不完。」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
「老闆,謝謝您的好意,只不過按照目前的進度排程,我們最多只能再增加X個專案,否則屆時可能影響原有的專案進度,造成產出的問題,您認為是不是刪減專案數目會比較好?」

老闆對員工出難題,你又不買帳,損失的只有雙方利益。談判學專家、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在他的《劉必榮談談判藝術》書中提到,談判必須跟老闆同步,以「急人之急」的態度表示對老闆事情的關心。他認為,下屬跟老闆談判時,要護著長官的面子,再去爭裡子。「因為長官如果輸裡子,他只輸一次;如果輸了面子,整個領導統禦崩潰,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劉必榮指出。

劉文英也提到,不能讓老闆沒有面子,所以說服場合和時間也很重要,例如你就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跟老闆說:「這樣子不對。」


在公司已經做了5年,上半年你的業績表現有目共睹,你在想,是不是能跟老闆談談有關加薪或升遷的事了?

績效面談時,你直接開口:
「老闆,我在公司待了很久,上半年也替公司創造很大一筆利潤,我們是不是能談談薪水啦?」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
「老闆,我在公司做了那麼久,對公司有很深的感情,但我現在面臨一些財務問題,不曉得該怎麼處理,特別來跟您商量一下。您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多為公司貢獻一點,並因此交換多一點待遇?」

劉必榮在書中建議,談加薪開口時,得先把老闆拉到與你同一陣線,而非對立;接著再以「商量」的語氣提出,不是一開始就搬出底限來,跟老闆要這個、要那個。

此外,和老闆談加薪或升遷之前,最好先給自己預留退路。退路準備好,再整理自己過去的表現和成績,作為加薪依據。把自己過去的表現做成一個「工作檔案」,分成自己工作上的「目標」、所採取的「行動」,以及達成的「主要成績」幾個項目,把內容條列出來,如此可增加談判本錢。

再者,談加薪時得看時機,包括「大氣候」和「小氣候」。大氣候指的是公司的營運狀態、整個行業的市場狀況;小氣候指的是老闆最近心情、最近有沒有人加薪成功等等。時機看好後,要記得為自己打個底限:希望最高的數字為多少?能接受的最低標準是多少?拿出紙筆根據日常的生活費、貸款、子女教育費等等費用核算一下。

面對客戶時……

有位女士氣沖沖地跑進連鎖餐飲店,對著身為服務專員的你拍桌並大聲咆哮:「叫你們經理出來,這飲料裡面竟然有蟑螂!我要你們賠償!」

你可能急著打斷她的話:
「是,真的很抱歉,這是我們的疏失,我們馬上替您處理。」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
「我們了解,也可以想像您的感覺,真的很遺憾,您可不可以說明一下當時的狀況?」

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劉文英幫許多企業做內部訓練,她指出第一步驟應該是先聽客戶抱怨,等對方發洩完情緒後,再複述一遍對方說的內容。「千萬不能貿然認錯,因為第一時間也不確定是誰的錯,」劉文英表示,對方抱怨完後,再請對方保留樣本,並讓他感覺到公司對這件事的重視,例如透過標準流程處理,而非隨意敷衍。

如果的確是公司的錯誤,說服過程通常發生在接下來的階段,也就是「賠償」。必須先明瞭對方要的是什麼,並根據他的態度、證據來排序賠償的條件。「若是對方漫天喊價,也可另外找與他相熟的第三者來磋商,」劉文英指出。


今天你去拜訪一位熟客,打算向他推銷一款新的休旅車,但是他卻冷冷地跟你說:「我不打算換車。」

你可能趕忙抽出最新的型錄:
「但是現在換車很划算喔!只要XX萬,還有分期零利率的優惠!」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
「的確,您的車子還可以開很久,換新車未免太可惜了。」

《Winner說服力》一書表示,先從具備「同理心」的對話開始,才容易取得對方信任。接下來,你可以進一步詢問:「你喜歡什麼車子?」、「為什麼沒有換車打算?」以「請教對方」的方式說服時,對方通常會卸下心防,願意為你「上一課」。

從了解對方不換車的原因,你可以發現他的「不換車」可能不是「不買車」,而是想買其他種類或廠牌的車,或有其他考量,你可以用其他話術消除這些理由與障礙。劉文英表示,大部份的人不知道採用「他心觀點」,也就是「如果我是他,我會碰到什麼問題?」需要多發問,知道顧客真正需求,才能進一步攻破。


你代表公司去拜訪一名企業客戶,希望他們能夠購買、使用你們公司的電腦軟體。坐下來談了半天,他卻只說了句:「能不能便宜一點?」

你可能忍不住反駁:
「可是我們的東西已經是業界最便宜的。」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
「在這樣的價格下,我們能提供最大的服務和品質,因為……。」

產品品質、售後服務和價格是消費者最在意的3件事,但3者很難在同一時間成立。建議不妨對客戶說明,較高的價格下,你們如何提供不同於競爭者的最大服務與品質,把話題轉到「價格」之外,強調能為顧客創造的最高附加價值。

《Winner說服力》談到,要成功與顧客談判,之前最好先寫下自己產品和其他競爭產品的優劣點,記下可能被買主挑剔的缺點或服務不周之處,並先讓內部同仁提出挑剔意見,練習回答這些問題。說服顧客的反對意見時,必須讓他知道你完全了解他的觀點,除此之外,還要誘導他回答「是」。當問題難以反駁時,則要努力扭轉話題,重新回到產品的優點如何對客戶有利。

若客戶真的很愛討價還價,出價前,你可以先把價格喊高,但讓步慢,逐步削弱對方信心,趁機考驗他的實力,並察覺他的立場。不過要注意:出價、喊價要在合理範圍內,以免讓交易過程中斷。

面對跨部門同事……

你這個部門需要趕急單,但在你之前,生產線還有15個專案要趕,你向該條生產線負責人斡旋,能不能先趕你的單子?

你可能氣急敗壞衝去找他:
「這個單子非趕不可,不然我就開天窗了。你要知道,如果趕不出來給客戶,萬一發生什麼事,我擔待不起!」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
「這張單可以提升我們這個廠X成利潤,因此年終我們都會拿到不錯的紅利。我不希望因為我單子趕不及,而影響整個廠,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辦?」

跨部門溝通最擔心的就是「本位主義」,劉文英認為,這時候應該拋開以自己部門出發的思維,以整個企業或公司的角度來考量和說服對方。說服時,要把對方一起牽扯進來,畢竟如果「事不關己」,他就不會想幫忙。由於「數字」是中性的字眼,最好以數字說明會有怎樣的後果。

此外,可以利用非正式地點和時間,像是茶水間或午餐時間詢問對方的意思。對方有沒有權限也很重要,如果他沒有權限,建議先跟他打過招呼後,再去找有權限的關鍵人物。


產品部門和行銷部門將合作舉辦活動,在分配工作範圍和出資比例時,大家開始有了爭執。

你可能挑明表示:
「行銷部預算比較多,應該出比較多錢。」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
「這個活動對於行銷以及產品部門都很有幫助,只是以比例原則來說,XXX元佔行銷部預算的比例較低,活動效益也回饋在行銷端,所以行銷部是不是能負擔較多金額?至於產品端,我們會相對提供這些投入……。」

如前所述,跨部門溝通最需要打破本位主義。溝通時最好以整體利益來說服,「贏一次,其實後面都會輸,」劉文英直言,未來任何工作都要經過團隊合作才能完成,雙贏才是對組織最好的方法。在責任以及利益分配上,記得要讓所有人都覺得有好處,讓大家覺得「公平」。公平不見得是每個人分得一樣多,而是能兼顧大家的心情。

有時候不一定要直接應戰,可以退一步來談。《Winner說服力》作者譚時樂舉例,當兩方人馬都不願讓步時,主張A方案的人可以說:「我一直認為應該採用A方案,但聽了各位的發言,覺得B方案也不錯,不過我對B方案毫無經驗,甚至可說不懂,所以我也不便發表意見,只是覺得或許可以試試。」結果原本伺機而動,準備大肆加以反駁的B方案支持者,聽到這樣的話可能會退一步。這樣一來,持有不同意見的雙方,距離便因此拉近一步,把思路調整到「反省」的軌道上,使會議得以進行下去。

面對另一半……

妳和男朋友開始籌備結婚事宜,但是光就婚禮怎麼進行、婚後的生活安排就意見相左,妳該怎麼說服他?

妳可能用撒嬌的語氣對他說:
「我是女生,你應該要讓我啊!」

其實妳應該這麼說:
「我們都想把婚禮辦好,也想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處理方式。不如我們先把意見排序下來,找找看有沒有共同的交集,好不好?」

兩性溝通不同於職場上的溝通,多了感情因素,使得說服困難許多。尤其愈是要挑戰對方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時,溝通就愈形困難。這時候不妨列出彼此心中的排序,再針對彼此可以認同的部份協調。

「兩性溝通就像跳探戈,是一退一進的,」劉文英指出,使用情緒或感性訴求比較容易說服對方。但也別忘了,兩人相處是一輩子的事,適時退讓反而能為感情加分,「不是嘗試說服後,就非得成功不可。」這是與職場說服型態最大的差異。

代理天后:「說服是做出來的!」

 

2009年7月 Cheers雜誌

全文免費

從家庭主婦變成品牌代理天后,目前總共代理CAMPER、45rpm、Martin Marg iela、Balenciaga、Undercover、Comm de Garcons等6大國際知名品牌的喜事國際執行長馮亞敏,總能透過她獨到的說服力,一次次贏得競爭激烈的代理權之爭。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1997年,馮亞敏以毫無品牌代理經驗之姿,打敗國內許多專職代理的服飾集團,拿下西班牙鞋子品牌CAMPER的台灣代理權。

問起馮亞敏如何說服CAMPER老闆?她很快的回答:「說服是做出來的,不是光靠說而已。」

做足功課、穿著個性,才出門談判

10多年的代理經驗中,馮亞敏每次與國外廠商談生意前,必定會先做足功課,包括商品知識、預算多少、這些生意的上下游該怎麼運轉?很多人以為代理品牌,就是開店、買貨,準備1,000萬就行了。事實上,之後的運轉,才是能否成功取得代理的重點。

例如,要如何打響知名度、鋪貨、人力、資源等,「當別人不認識你時,這些答案代表的是專業,也是說服的關鍵。」甚至事先研究該國的貿易、關稅等相關法令,也會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提高彼此的信任感。

不過談判桌上要成功,仍要有些外在條件的輔助,得體的穿著就是關鍵之一。尤其面對的是流行時尚產業,「裡頭的人也很容易從外表態度對一個人進行評價。」她認為,即使談服裝品牌代理,也不一定要整身都穿該品牌,可搭配展現個人特色的配件,對方反而會認為你有自己的想法。

像串糖葫蘆,把握每個接觸點

其實,馮亞敏與CAMPER總裁羅倫佐‧佛朗薩(Lorenzo Fluxa)見面前,就已對CAMPER非常熟悉。一次旅行,她無意間看到CAMPER鞋,一見鍾情,從此每次出國都會特別停下腳步留意其門市、專櫃,並研究設計風格等細節。

於是,她用毛筆寫企劃書給CAMPER西班牙總公司。首次見面,她就滔滔不絕展露見解,包括哪個國家經營策略的優缺點,佛朗薩開玩笑:「妳比我們某些人更了解CAMPER!」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佛朗薩認為,馮亞敏是信念很強的人,“She is very adamant about what she believes in.”(她很堅持她相信的事情)。而且那時馮亞敏提出的消費者觀點、品牌行銷概念也正符合CAMPER的品牌意念。

至於為何用毛筆寫?馮亞敏大笑說:「為了展現創意,讓對方很快就認識我們的國家特色。」

之後正式談代理時,當其他頗具知名度的對手洋洋灑灑條列將如何把品牌在台發揚光大時,馮亞敏卻只說:「我只要做一家專門賣CAMPER的店。」當佛朗薩問她為何想要做這件事,她只回答:「因為CAMPER。」看似極具風險的對應,卻包含她對品牌的認同與熱愛,以及她理解自己的能力範圍。馮亞敏事後回想,這些都是說服的關鍵。

馮亞敏用「串糖葫蘆」比喻,每個成功的說服,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接觸串起來的結果。她初次與國外廠商接觸時,通常很少直接談代理,而是透過一次次的接觸,理解彼此對品牌的想法,增加成功代理的機率。

而且談判的過程要永遠有不同的角度,不能被國外原廠牽著鼻子走,否則對方會認為你沒有主見,「所以除了是和不是,對和不對之外,永遠要有第3個答案,」也就是要有能力解決廠商的問題。

如今,馮亞敏可以做到品牌自己找上門請她代理,關鍵就是她的代理風格。不只強調自己了解這個品牌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她能夠給這個品牌什麼新氣象、鮮創意。這就是“win-win”(雙贏)的概念,當對方覺得你對他有幫助時,要成功說服就並非難事。

成功說服關鍵

●說服是「做」的,而不是說的

●要懂得聽出對方的真正需求

●像串糖葫蘆,串起一次次的成功接觸

●永遠要有第3個答案

●由內而外展現態度,包括得體的穿著

安排時間的藝術:塊狀時間表

 

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 Web Only 2009年7月

全文免費

新時代來了,介紹一個新觀念:「塊狀時間表」(blocked timetable)。我們太需要「塊狀時間表」,因為我們的生活已經被侵蝕得不成模樣!

這期的《紐約時報》披露了美國一個新現象,他們說,全美國網路流量在全天的第一次暴衝(spike)已提前到每天早晨七點鐘,奇怪的是,這時間並沒人上班?報導說,顯然,大家開始一天的方式就是打電腦上網。接著,從電信業者傳來的資料也顯示早晨七點到十點之間的簡訊量,自去年到今天狂增了50%之多,這時間應該也不是談公事,而是平常一些私人之間的簡訊。

他們說,這是「早晨的淪陷」。現在的美國家庭已經不坐在一起吃早餐了,家庭成員的一天就從早上六點開始,爸爸先上Twitter看看,兩個兒子則先看看手機有沒有簡訊,再看看他們的Facebook。兒子和老爸都這樣了,那媽媽乾脆也上網寫部落格,不煮早餐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一家人依然很早起,甚至比以前都還要早起。不過,這麼早起已經不是為了與家人相處,而是早點起來上網完成所有該完成的事:回覆同學的留言、完成昨晚未玩完的小遊戲、或是上傳昨晚家庭派對的照片……

一家四人的一天,就從四台電腦前開始!

我們才發現,現代人最大的困難,是時間被網路給打得支離破碎,零散不堪。我們已經無法悍衛自己原本24小時計畫的「時間界」(time boundary)──我們一邊上課一邊上網,一邊開會一邊上網,一邊等公車一邊上網,甚至連一邊吃早餐也一邊上網……。

不知不覺中,我們將人生最重要的幾樣事情,包括健康、親情、愛情……全都丟到旁邊的籃子,這籃子沒有排時間,等到有空閒時間才拿出來用。而我們每當有空閒,第一件事是看看自己「需不需要上網」?若可再等一等,我們才會將這段時間拿來和家人好好吃一頓早餐。健康、親情、愛情……它們明明是最重要的,卻是配合的其他的時間一起,有空位才會塞進去!

對一個創業者來說,我們追求的是成功,但但我們追求的成功應是所謂「均衡的成功」。我們可以發現,在網路世代,最會利用時間的人,會懂得將時間切成「塊狀」(blocks)──

所謂「塊狀」,就是有意識的告訴自己,7點整應該吃早餐、7點半應該慢跑,8點才能上網…。整天的進行,無論是大小事,都化身成一段又一段「塊狀時間」,嵌在自己的時間表裡。

「塊狀」,是在悍衛人生的前後次序,保證我們可以將每一天過得很均衡,不會被網路、被創業、被雜事給打擾。以我的例子來說,我現在就算再忙,依然會固定在早上慢跑,且陪家人吃晚餐。一周就算做不到每一天,至少也要有兩、三天做到。這些「時間塊」,我可是要記到筆記本裡,就有如重要的約會一樣!

創業家希望「求快」,愈快成功愈好,但世事難料,或許我們真的能在一年內成功,但也或許,我們要拖個五年才會成功!這五年期間,如果我們不注意養生,不注意家人與朋友,那「蠟燭」很快就會燒光光了,我們絕對撐不到五年!萬一要十年才能成功,那就算我們已經有了運氣、有了資金、有了一切一切的成功要素,最後我們卻患了什麼癌症,或者家人都已經不知道跑到裡去了,那有什麼用呢?

創業家是一場長期的戰鬥,我們若領悟到這點,做法會比較不一樣。「塊狀時間表」有如堅固的鋼筋,它可以撐起我們人生時光的框架,讓我們在裡面可以好好的發揮,讓我們不致於因為過於投入而無法「觀前顧後」。我們保持每天的運動、注意每天的營養、灌溉每天的親情友情。這時候若創業尚未成功,需要其他地方的收入,亦能以「塊狀」方式,好像中小學生的課表,半天一塊,和理念相同的伙伴與老闆一起工作,領薪水。

我認為,接下來,大家會不講「全職」(full-time),不講「兼職」(part-time),只有「塊狀職」(blocked-time)。我極相信,這會是現代「個人主義」和「外包主義」兩者黃金交叉時,最有可能發生的未來工作型態,也是充滿創業家個性的菁英族群們,最合適的工作形態。

電子書大商機

 

商業周刊 第1135期

全文免費

「手上捧著將融化的冰塊」 角色被取代,美國十三萬出版社恐消失

結合舊書與新科技的便利,搓揉出創新的商業模式,被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譽為「出版業中的iPod模式」(編按:iPod音樂下載,改變全世界的音樂產業)。

一如iPod,也不是最早發明的數位音樂播放器,但蘋果一開始就鎖定賺內容、軟體的服務財,因此,推出前,蘋果先收購五大唱片業的曲目,並統一歌曲價格、再透過方便的交易平台,一分鐘就下載一首歌。果然,二○○一年底推出後大受歡迎,之後五年,蘋果股價漲幅超過三四九%,毛利高達三○%,亞馬遜也打著同樣的算盤。

正當科技巨人們紛紛攻城略地,舊經濟自然也有人殞落,出版業首當其衝。
專業網路雜誌《Fast Company》預言:「出版業會消失不見。……就像寒武紀的三葉蟲,曾是最先長出眼睛的生物,但因無法適應變遷環境而滅絕。」而根據市調機構Rearch and Markets統計,去年全球圖書出版市場產值達一千二百七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兆二千億元),這都將被科技巨人瓜分;而光美國就有十三萬家出版社,若預言成真,都將消失在地球上。

周暐達說,過去作者寫書透過出版社編輯排版、印刷、再鋪貨到下游通路書店。如今,這段分工將被亞馬遜整合:他們繞過傳統出版業,直接和作家簽約,不但付較高的版稅,還直接把退書問題一勞永逸。

以今年二月亞馬遜上市的Kindle 2為例,恐怖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直接將最新獨家作品放在上面,不發行傳統紙本,整個價值鏈上,亞馬遜整合了物流、出版、服務等平台。

城邦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台灣數位出版聯盟主席何飛鵬說:「全部角色,它(亞馬遜)等於全都演了!」何飛鵬認為台灣出版業剩下最後五年,若不轉型就會消失,就像「手上捧著一個即將融化的冰塊」般。

第二層被影響的就是傳統通路:書店與咖啡館跨界競爭。

全文免費「跨界競爭,將越來越多」 現在書店和咖啡店已變競爭對手

如美國最大的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自從宣布跨足電子書版圖,今年已開始調整店內陳設,將實體書本空間縮減,改設咖啡座位。未來,客戶只要拿著電子書閱讀器來這喝咖啡,就能連線下載最新的書目和資訊;同樣的,星巴克也計畫未來在店裡提供電子書下載。

中國電子書龍頭製造商——漢王策略顧問解建新說,這半年來,他接到許多歐洲咖啡館的合作案,甫從歐洲回來的他說:「未來這樣的跨界競爭與合作將越來越多!」

最後,是整個電子書價值鏈最肥美的地方:內容。「誰掌握內容,不但毛利最高,而且最有談判籌碼。」郭明錤解釋。《Fast Company》指出,亞馬遜未來若與作者直接簽約出書,至少能固定收取銷售額的二○%,其餘都歸給作家。

因此,連網路老大哥Google都和亞馬遜、邦諾槓上,跨界下場比賽,啟動「登月計畫」(編按:和全球所有大學圖書館協商,取得內容版權),目標是二○一五年擁有三千二百萬本電子書,變成全球最大的虛擬圖書館。未來當你透過Google找書,廣告商就得付費給Google;要下載,也行,順便收取服務費用。

誰說不能在南極賣比基尼?

 

全文免費商業周刊 第1135期

正視餿主意 賣點,很多來自爛點子


下面的練習就以一種出人意表的方式強迫大家這麼做。首先,提出一個和你們的團體相關的問題。比方說,團體成員都是公用事業的主管,那麼問題可能是如何促使公司節能;如果成員都在劇院服務,問題可能是如何吸引觀眾來看戲。

把團體成員分成小組,要求每一組針對剛剛的問題提出最棒的構想和最爛的構想。所謂最棒的構想,就是所有組員都認為這樣做將能很漂亮地解決問題,最爛的構想則是沒有效、不賺錢或讓問題更加惡化的構想。討論完畢後,每一組都把想法寫在兩張紙上,一張紙標示「最棒」,另一張紙標示「最爛」。每次做這個練習的時候,我都要參與者把兩張紙都傳給我,接著我開始把標示「最棒」的那張紙剪成碎片。在花了很多時間想出這些構想之後,他們對我的舉動感到非常訝異,而且不太開心。

然後我把標示「最爛」構想的那張紙重新發給大家。每一組現在手上都有一個別組覺得很爛的構想。他們必須設法把這個很爛的構想改造成很棒的構想。他們盯著手裡這個爛點子,很快就發現,其實這個構想不見得那麼爛。事實上,他們往往覺得這個想法很棒,過了幾秒鐘之後,小組裡頭就會有人說:「嘿!這是個好主意!」

當你出的題目是提出「最爛的商業構想」時,你會收到數不清的建議。例如,有一組建議在南極賣比基尼,一組建議開一家賣蟑螂壽司的餐廳。在上述案例中,這些餿主意都被改造成有趣的構想。

比方說,被分派到南極賣比基尼泳衣的小組,後來想出一句口號:「不穿比基尼毋寧死。」他們的想法是為想瘦身的人舉辦南極之旅,這趟辛苦旅程接近尾聲時,參加者將有辦法穿上比基尼泳衣秀身材。

需要賣蟑螂壽司的小組想出的點子則是開一家叫「蟑螂」(La Cucaracha)的餐廳,用各種營養豐富但打破傳統的食材做出各式各樣的奇怪壽司,把目標放在勇於冒險、喜歡嘗鮮的食客。

這個練習可以協助你打開心胸、面對各種問題,因為從練習中我們看到,大多數的構想即使表面上看似愚蠢可笑,都仍然暗藏潛能,能幫助我們挑戰原有的假設,不再把構想用好壞來做二分法,而且也證明只要有正確的心態,都可在任何想法或情勢中找到有價值的東西。